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2-二(1-茚基)四甲基二硅烷相继与本基锂及MCl4·2THF作用。生成四甲基二硅桥连二(1-茚基)钛和锆化合物(Me2SiSiMe2)「Ind」2CMl2「M=(Ti(1),Zr(2)」,对其进行催化氢化,得到相应的四氢茚基化合物(Me2SiSiMe2)「IndH4」2MCl2「M=Ti(3),Zr(4)」通过元素分析,MS和HNMR谱表征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了在MAO的助催化下,化合物3  相似文献   

2.
Kaminsky型催化剂化乙烯齐聚:二酚基二茂锆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梅  沈玉梅 《分子催化》1999,13(4):282-286
通过改变Al/Zr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分别考察了Cp2Zr(OAr)2/EAO(Ar=C6H5、p-C6H4Me、M-c6h4no2、P-c6h4no2)4种体系对乙烯齐聚的催化作用,发现用Cp2Zr(OAr)2代替Cp2ZrCl2作为主催化剂,对于Kaminsky型体系Cp2ZrL2/EAO催化乙烯齐聚,具有调变作用,在提高催化活性的同时,可使低碳烯烃的造反  相似文献   

3.
标题化合物(Me2SiSiMe2)〔η^5-(3-Me3SiC5H3)Fe(CO)2〕2/(μ-CO)2(A)分子中的Fe-Fe键被钠汞齐还原断裂,生成相应的双铁负离子,分别与MeCOCl、PhCOCl、PhCH2Cl、ClCH2COOC2H5和Ph3SnCl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在铁原子上引入相应取代基的产物(Me2SiSiMe2)〔η^5-(3-Me3SiC5H3)Fe(CO)2R〕2(R:M  相似文献   

4.
通过改变 Al/ Zr 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 分别考察了 Cp2 Zr( O Ar)2/ E A O ( Ar= C6 H5、p  C6 H4 M e、m  C6 H4 N O2、p  C6 H4 N O2) 4 种体系对乙烯齐聚的催化作用. 发现用 Cp2 Zr( O Ar)2 代替 Cp2 Zr Cl2 作为主催化剂, 对于 Kam insky 型体系 Cp2 Zr L2/ E A O 催化乙烯齐聚, 具有调变作用,在提高催化活性的同时, 可使低碳烯烃的选择性明显改善. 在 Cp2 Zr( O Ar)2/ E A O 的4 种催化体系中, 当酚基对位带有强吸电子基团时( Ar= p  C6 H4 N O2), 对乙烯齐聚的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在亚乙基双( 茚基) 二胺化茂铪(rac C2H4(Ind)2Hf(NMe2)2 ,简称1 ,Ind = 茚基,Me= 甲基) 催化作用下,对乙烯(E) 与1 辛烯(O) 无规共聚合进行了研究.作为比较,利用异亚丙基( 环戊二烯基)(1 芴基) 二甲基锆茂催化体系((CH3)2C(Fluo)(Cp)ZrMe2 ,简称2 ,Fluo = 芴基,Cp = 环戊二烯基) 对乙烯/1 辛烯在相同共聚合条件下进行了共聚合.结果表明,在单体浓度比[O]/[E] 较小时共聚合速率随单体浓度比增加而增加,进一步增加单体浓度比则导致共聚合速率降低.催化体系1/Al(iBu)2H/[Ph3C][B(C6F5)4](3) 催化共聚活性比2/ MAO高得多.共聚物中辛烯含量随反应单体1 辛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两单体竞聚率乘积( rE×ro) 小于1 ,表明聚合物为无规共聚物.相同共聚单体浓度比下1/Al(iBu)2H/3 催化共聚物中辛烯含量比2/ MAO 共聚物中辛烯含量高,表明前者具有更强的共聚合能力.所得无规共聚物熔点温度、结晶度、本体粘度及密度随共聚物中辛烯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辛烯含量较高时共聚物呈现明显无结晶行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显示,同乙烯均聚?  相似文献   

6.
标题化合物(Me_2SiSiMe_2)[η ̄5-(3-Me_3SiC_5H_3)Fe(CO)_2]_2/(μ-CO)_2(A)分子中的Fe-Fe键被钠汞齐还原断裂,生成相应的双铁负离子,分别与MeCOCl、PhCOCl、PhCH_2Cl、ClCH_2COOC_2H_5和Ph_3SnCl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在铁原子上引入相应取代基的产物(Me_2SiSiMe_2)[η ̄5-(3-Me_3SiC_5H_3)Fe(CO)_2R]_2(R:MeCO(1),PhCO(2),PhCH_2(3),CH_2COOC_2H_5(4),Ph_3Sn(5),I(6))。A在氯仿中与碘反应,得到Fe-Fe断裂的双铁碘化物,但在苯中与过量碘反应,则得到Fe-I-Fe桥联的离子型化合物(Me_2SiSiMe_2)[η ̄5-(3-Me_3SiC_5H_3)Fe(CO)_2]_2I·I(7)。化合物6的晶体和分子结构经X射线衍射测定,6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7217(4)nm,b=0.7753(2)nm,C=1.3629(7)nm,β=103.80(3)°,V=1.767(2)nm3,Z=4,Dc=1.6299·cm-1,最终偏差因子R=0.054。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4-CH3SC6H4NH2(MMA)插层的α-Zr9HPO4)2.H2O,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MMA的插层特性,发现插层反应与MMA和α-ZrP摩尔比R有关;(1)当R〉2时,有插层产物相产生,但是即使在MMA大大过量的条件下,仍然有部分α-ZrP颗粒大小等有关;插层产物的层间距约为2.36nm,,层间距的大小不随反应物浓度,温度等条件变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Fe3(CO)12、硫醇(硫酚)和EtMgBr所形成的络盐[(μ-CO)(μ-RS)Fe2(CO6)》-Mg^+Br与氯代芳酰氯的原位反应,合成了通式为(μ-RS)(μ-o-ClC6H4CO)Fe2(CO6)和(μ-RS)(μ-m-ClC6H4CO)Fe2(CO)6(R=n-Bu,t-Bu,Ph)的6个新桥芳酰基铁硫配合物,并用C/H分析、IR和^1HNMR表征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25℃时三元体系MgCl2-CO(NH2)2-H2O的等温溶度及饱和溶液的折光率和密度,且绘制成溶度图和性质,组成图,在三元体系内形成2个三元化合物新相,MgCl2.CO(NH2)2.4H2O(记作A)和MgCl2.4CO(NH2).2H2O(记作B),B为新化合物,三元体系的溶度图由4支单饱和线(对应单饱和因相为MgCl2.6H2O,三元化合物A和B,CO(NH2)2)组成,这4支单饱和线  相似文献   

10.
陈华  刘海超 《分子催化》1995,9(2):145-151
本文研究了两相催化体系中,在CTAB(C16H33NMe3Br)存在下,水溶性铑-膦配合物RhCl(CO)(TPPTS)2对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膦/铑比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MPa恒压下,反应温度100℃,膦/铑摩尔比为16,H2:CO=1:1的条件下,1-己烯氢甲酰化的转化频率(TOF)可达到39.8min^-1。在此反应条件下,有机相和水相  相似文献   

11.
用浸渍沉淀法分别制备了负载型ZrO2/Al2O3和ZrO2(MgO、K2O、CeO2、La2O3)/Al2O3催化剂.用XRD、BET、TPD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酸碱性等进行了表征;同时以CO2和CH3OH为探针用原位红外对催化剂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掺杂氧化物有效的阻止ZrO2晶粒的团聚,并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CeO2的添加有利于碱性中心数的增多,La2O3有利于酸性中心数的提高.原位红外结果表明CH3OH能在ZrO2(CeO2、La2O3)/Al2O3催化剂表面发生解离吸附,而CO2在催化剂表面均出现单齿态吸附.CO2和CH3OH在常压下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DMC)反应中ZrO2(CeO2、La2O3)/Al2O3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傅利勇  吕绍洁 《分子催化》1999,13(5):367-372
在CH4、CO2 催化氧化制合成气反应中, Ni/Al2O3 催化剂在高温下生成NiAl2O4 尖晶石,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向载体(Al2O3)中添加各种氧化物, 使得催化剂的抗氧化性能得到改善. 并运用TPR、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 发现催化剂的抗氧化性顺序为: Ni/CaO-Al2O3 > Ni/MgO-Al2O3 > Ni/CeO2-Al2O3 > Ni/La2O3-Al2O3 > Ni/Y2O3-Al2O3 > Ni/TiO2-Al2O3> Ni/Al2O3> Ni/Fe2O3-Al2O3.  相似文献   

13.
锗桥连茚及取代茚配体相继与丁基锂及ZrCl4作用,生成锗桥连茚基及取代茚基锆化合物Me2Ge(2-R1-4-R2-Ind)2ZrCl2[R1=R2=H(1);R1=Me,R2=H(2);R1=Me,R2=Ph(3)].化合物1-3均为内消旋和外消旋异构体的混合物,通过多次重结晶得到化合物1和2的纯外消旋异构体及化合物3的内消旋异构体.由元素分析和1H NMR谱表征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研究了在甲基铝氧烷(MAO)的助催化下,化合物1-3对乙烯和丙烯聚合的催化性能.由锗桥连茚基化合物1-3得到的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比一般茂金属催化剂略宽.内消旋和外消旋异构体的混合物(3)由于两个催化活性中心不等同而使得到的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相当宽.外消旋异构体1和2催化丙烯聚合得到高等规聚丙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温和条件下以亚碘酰苯为氧源,非对称性的和对称性的Mn(Ⅲ)Schiff碱配合物「Mn(Ⅲ)(CBP-phen-Xsal)Cl,X=H,Cl,Br,No2,Ch3,OCH3」和「Mn(Ⅲ)(CBP-R-CBP)Y,R=CH2CH2-,-CH(CH3)CH2-,-C6H4-;Y=Cl,OCH3」催化非官能性烯烃苯乙烯,环己烯和α甲基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非对称配合物Mn(Ⅲ)的电子结合能  相似文献   

15.
1,3-二(1-茚基)四甲基二硅氧烷相继与丁基锂及ZrCl4.2THF作用,生成硅氧桥联二(1-茚基)二氯化锆(Me2SiOSiMe2)(Ind)2ZrCl2(1)。对其进行催化氢化得到相应的四氢茚基化合物(Me2SiOSiMe2)IndH4)2ZrCl2(2).1和2均含有顺式和反式二种异构体(1和1以及2和2),通过重结晶得到纯的单一异构体,1,2和2,1和2的晶体结构经X射线衍射测定,二者均  相似文献   

16.
通过4-RC6HCHO与2-(4-甲基苯基)-5-(4-联苯基)恶唑(R=H,Me,Et,i-Pr,i-Bu,Ph,OMe,F,Cl,Br)在碱催化下的缩合反应合成了10个新的反式-2-(2-(4-取代苯基)乙烯基)苯基)-5-(4-联苯基)恶唑类化合物,经元素分析,IR,UV及MS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并测定了荧光发射光谱,荧光量子产率和激光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7.
对CO_2在Fe-Zn-M(M=Zr,Al,Ga和Cr)/HY复合催化剂上的加氢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复合催化剂的配比、反应温度以及气体空速的考察,确定了由CO_2加氢合成异丁烷的最佳反应条件。在对反应机理研究后发现,CO_2在复合催化剂上的加氢反应是一个混合了甲醇合成和甲醇制汽油(MTG)的反应过程,而不是传统的FT反应过程。实验结果指出,反应中生成的烯烃是产生异丁烷的重要中间产物。在所有的催化剂上,异丁烷的组成在烃类中是最高的。在H2/CO2=3,5 Mpa, 3000h~(-1)及360℃的反应条件下, CO_2在Fe-Zn-Zr/HY复合催化剂上进行加氢反应时,异丁烷在烃类中的选择性高达38%,异丁烷的时空产率可达3.0 C-mol%,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由CO_2加氢合成异丁烷所得的最好结果。  相似文献   

18.
在显色剂BTAMB的苯并噻唑环的6-位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合成-类新显色剂2-[2'-(6'-取代苯并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6-R-BTAMB,R=CH3,OCH3,Cl,Br,NO2,CH3SO2)。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或有机溶剂存在下,新试剂6-R-BTAMB与Fe(Ⅱ)、Co(Ⅱ)、Ni(Ⅱ)和Pd(Ⅱ)离子的络合显色反应及其光度分析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引入的R基因明显地影响试剂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Fe3(CO)(12)、硫醇(硫酚)和EtMgBr所形成的络盐[(μ-CO)(μ-RS)Fe2(CO)6]-Mg+Br与氯代芳酰氯的原位反应,合成了通式为(μ-RS)(μ-o-ClC6H4CO)Fe2(CO)6和(μ-RS)(μ-m-ClC6H4CO)Fe2(CO)6(R=n-Ru,t-Bu,Ph)的6个新桥芳酰基铁硫配合物,并用C/H分析、IR和1HNMR表征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四元体系CsCl—PrCl3—13%HCl—H2O(25℃)和CsCl—PrCl3—42%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四元体系CsCl-PrCl3-13%HCl-H2O(25℃)和CsCl-PrCl3-42%HAc-H2O(30℃)的稳定平衡态的溶液数据,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两个体系的皆中有4种固相,CsCl,PrCl3.6H2O2种原始盐和CsCl.PrCl3.6H2O,3CsCl.PrCl3.7H2O2种复盐,证实了文献中对Meyer反应1机理的解释,并对新相进行了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偏光显微镜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