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数学观察能力就是对各种数学材料的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知觉过程 .通过观察 ,往往会引起不仅是“知其然” ,而且是“知其所以然”的结果 .因此 ,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良好方法与前提 .本文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以供参考 .1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数学观察的目的性数学解题中的观察 ,一是为了建立知与求的联系 ,实现已知到未知的转化 ;二是为了获得知与求转化的简捷途径 ,加快解题速度 .而明确的观察目的是良好观察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使学生明了、理解观察…  相似文献   

2.
圆柱的体积是小学六年级的重点内容,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良好素材,但也是学习难点.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的是,圆柱是由曲面围成的图形.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让学生直观操作实物教具或讲解PPT,注重圆柱体积公式的记忆与应用而忽视公式的推导过程.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公式的学习处于“知其然”而非“知其所以然”状态.如何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同时发展空间想象素养?本文试图将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技术深度融入该教学中,在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同时,渗透转化和极限思想,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空间观念等素养,以期为改善小学数学的圆柱体积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邓凯 《中学数学》2023,(20):3-5
“至简数学”教学的基本信念是把被数学拒之门外的学生拉入门内,让对数学能知其然的学生知其所以然,促学数学乐在其中的学生站在其上.  相似文献   

4.
施华 《数学之友》2022,(2):78-79
从一道高中数学月考试题出发,通过基底法、坐标法、极化恒等式、数形结合四种方法分别探究其解题思路,为平面向量这一类题的解题方法提供借鉴.通过对比四种解题方法,发现坐标法在解决平面向量问题时极具优势,但也要引导学生发现所求数量积取得最值时的图形特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5.
关于"判别式法"的探究式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国华 《数学通报》2007,46(9):31-34
“判别式法”乃数学解题之重要方法.初涉此法于函数学习中,为求某些函数的值域,不可回避要谈及此法.然而教学的现实却是:教者普遍认为“判别式法”的教学是难点,学生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发现这一方法,因而常通过一两个例题毫无遮掩地将方法“抛售”给学生,只教给他们“如何去做”而“为何可以这样做”、“何时可以这样做”又“何时不能这样做”等,则采取了一种“蜻蜓点水”或“隔靴挠痒”式的教学,致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错过了难得的“再创造”历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三角形内角和”是七年级第二学期“三角形”一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标要求:经历操作、归纳和说理论证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并会进行计算和实际应用.课堂上一般是将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撕下来拼一拼.但这一操作方法与后面的说理方法的关联较弱,即所添辅助线是如何想到的?对照数学教学的三重境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何以知其所以然”,显然最后一重境界是缺失的.实际上,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也是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缺点.18世纪法国数学家克莱罗在《几何基础》中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补足了第三重境界,创用了今天所说的“橡皮筋设计法”.  相似文献   

7.
参加2009年12月2-5日在山西省晋中市召开的人教社“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第九次课题会的最大感受是“中学数学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因为简单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刻的思想与方法;只有在读懂数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才有可能是有效、优质的教学”.1 何为读懂数学“读懂数学”是一个多层次的、无止境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其然”,清楚该数学知识是什么、怎么样;二是“知其何以然”,清楚该数学知识是用怎样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三是“知其所以然、所以不然”,清楚该数学知识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是这样的合理性、优越性在哪里;四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清楚该数学知识的上位知识和下位知识分别是什么,它“来自何处又去向何方”;五是能“以简驭繁”,把握该数学知识的本质与结构.  相似文献   

8.
“数字黑洞”问题既有趣、又神秘、还很怪异,往往让人琢磨不透,教辅杂志或互联网上的相关文章大多数总是惊叹这些“数字黑洞”是如何的奇妙,如何的乖巧,却对它们的内在奥秘闭口不提,即使是少数专业杂志上给出了严格的证明,但一般也用到了较高深的数论知识,非普通读者可以轻松阅读.笔者经过仔细研究,对一些常见于书报的“数字黑洞”得到了一些相对浅显的、变通的证明,目的是想让更多的读者不光“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9.
“至简数学”追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主张在教学设计时选取适宜的素材降低教学难度,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并爱上数学.教学人教版教材中“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一课时,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探求结论的过程,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体验获得结论的过程,贯彻"至简数学"主张,切实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兰诗全 《数学之友》2022,(15):48-50
“为思维而教”.数学教学要深刻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插上思维飞翔的翅膀,沟通数学问题内部多层次的联系,让学生对问题“不仅知其然,更知所以然”,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深入数学问题的本质,激活学生思维?结合例子谈“三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弄清楚本质,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数学反思是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对于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在不断的数学反思中感悟数学本质、数学原理、数学思想.当前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以生为本,高扬学生的主体性,倡导自主学习进而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堂教学是以解题为中心展开的 .如何进行解题教学 ,并由此促进学生形成数学观念、提高数学素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重视解题过程教学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举措 .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供参考 .1 探究思路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解题教学中 ,教师摒弃“代疱”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特定条件探究解题思路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既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气质 .例 1 使抛物线y=ax2 - 1 (a≠ 0 )上总有关于…  相似文献   

13.
二期课改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的能力,对此提出了较高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更应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即让学生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材习题是教材编写者用心精选的,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这些习题对理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解题策略形成都具有一定的典型作用和潜在的价值,是高考或模拟考命题者命制试题的“饮水之源”,所以同学们在求解或探究教材习题时,切莫只是对题目为求解而求解,更应注意本题的结论或解题过程的作用,最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今后解决高考或模拟题的综合问题时做到游刃有余.下面利用导数及其应用中的一个习题的结论或解题思路来解决相应的高考题或模拟题,供读者学习时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解题中,由于每个人的思考习惯不同,思维的落点不同,往往导致不同的解题路径。最终的解题方法也是不一样。对于填空题,当然是以结果论英雄!不过,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对于一些客观小题,考完后,在知晓答案的前提下,可以继续做一件事,即反思或重新梳理下求解时的思维落点,赏析不同的解题方法,深化对该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幾何學     
幾何學是數學科學的一部門,在這門科學中所研究的是物體的空間關係和形狀,以及現實的其他關係和形狀,這種關係和形狀就其結構而論是跟空間的關係和形狀相類似的。“幾何學”一詞在希臘文中按照字面是量地的意思,這名詞的來源可以從下面的話得到說明,這話相傳出於古希臘學者羅得島的歐德謨(公元前四世紀):“幾何學由埃及人開創,乃在土地的測量中發生,這種測量對於他們是必要的,因為尼羅河的泛濫經常把邊界冲掉。跟其他科學一樣,這門科學也從人類的需要發生,這是不足為怪的,任何生長起來的知識從不完善的狀態變為完善。它起源於感官的知覺,漸漸變為我  相似文献   

17.
施洪亮 《数学通报》2005,44(12):53-56
引言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现在最好的学生与次好的学生的区别不在知识的多少,而在有无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能力.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感言:“创造源泉属于数学”.数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8.
往往有很多学生課堂上能听懂教师所講的內容,但是一碰到比較困难的問題,就戚到無从入手;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課堂上沒有很好的讓学生積極思維,而学生所得到的僅是些知其然而不知共所以然的知識。我認为一个教师在講課时,不应該把每个定理或題目的証明平舖直叙的講給学生听,也不应該把題中所要作的补助綫毫無啟發性地告  相似文献   

19.
1994年,王振发表了关于三角形内角的如下不等式[1]其中自然数n≥2.本文将指数n的范围推广为:其中p、q是自然数.先建立下面的引理.引理设AZ90”,C<30”,则(。)式成立.证明由0”MBM18O”一AM180”,知(。)式的证明情形(i)当A川班为锐角三角形时,由下>1及幂平均的单调性,情形(h)当thABC为非锐角三角形时,不妨设AMB>C.①若A>120”,则由B+C<60”知,C<30”,由引理知,(。)式成立.②若90”芍AM120”,由引理知,只需证c>30”的情形.此时,由60“MB+C<90”知,30“MBM60”,30”MC<45”,从而0…  相似文献   

20.
解析几何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科学,它是由初等数学过渡到高等数学的桥梁,是形数结合的有力工具。鉴于几何题材的论证方法,在逻辑结构方面特别突出,于是训练学生养成严谨的逻辑习惯和发展积极的逻辑思维,便成为本课程的教学使命之一。基于这个观点,教材的叙述,对思路的来龙去脉,应不厌求详,要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现就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解析几何》中,几个问题特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