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导出不受前行化学反应控制的络合吸附不可逆过程叠式循环方波伏安法的电流及其卷积和导数方程,系统地研究了各电流一有关参数的关系,给出了峰电势表达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该理论同样适用于简单吸陵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2.
推导出受前行化学反应控制的络合吸附不可逆体系叠式循环方波伏安法的电流方程及其各阶导数卷积方程,研究了各峰电流与诸因素的关系,并推导出峰电势表达式。理论推导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谢天尧  莫金垣 《分析化学》1993,21(12):1387-1391
本文报道了在不可逆电极过程的强催化体系中,当采用快速方波扫描时,正、逆向电流将出现峰形。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了“迁出-进入”的等浓度面理论模型,推导了并讨论了电流方程式。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理论能较好地说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络合吸附催化不可逆体系受前行化学反应控制(K<<1)和不受前行化学反应控制(K>>1)两种情况下的循环叠式方波伏安法的电流理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讨论了电流特性,获得区分K<<1和K>>1的判据。对于上述体系的测定,循环叠式方波伏安法的灵敏度比普通差式采样方波伏安法高一个数理级以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在玻璃碳电极上不可逆溶出催化的理论进行了研究,推导了溶出催化过程的电流方程,峰电流和峰电势方程,并用微计算机模拟出各种关系曲线,从理论方程得知溶出催化伏安法所得的峰电流比溶出伏安法的峰电流提高了二个数量级。本文还用钯的溶出催化实验验证理论方程,所得的实验结果均与理论方程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对位叠式循环方波伏安法:Ⅰ.简单可逆电极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金垣  蔡沛祥 《分析化学》1995,23(3):250-254
本文提出叠式循环方波伏安法和对位叠式循环方波伏安法,对简单可逆电极体系的理论作了推导和验证,经对各种电流的比较,发位叠式循环方波伏安法有较多的优点。较之其它方波伏安法灵敏。  相似文献   

7.
指示离子方波伏安法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电活性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中加入镉(Ⅱ),1227浓度对镉(Ⅱ)峰电流明显影响,镉(Ⅱ)作为指示离子,可测定微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影响机理为配离子CdCl+和1227的阳离子(R+)都在阴极上吸附,CdCl+吸附使峰电流增大,R+吸附使峰电流减小。CdCl+吸附快,R+吸附慢。利用Oring 7.0拟合出1227存在下镉(Ⅱ)的还原峰电流数学模型。通过Origin 7.0非线性拟合出了CdCl+与R+的吸附常数和促进因子,对复杂吸附过程峰电流可进行定量计算。该方法为相对标准偏差(n=5)为2.2%,加标回收率为96.8%。  相似文献   

8.
抗癌药长春新碱及其与微管蛋白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泳  胡劲波  尚军  李启隆 《化学学报》2004,62(2):137-141
在 0 0 5mol/LTris,0 15mol/LNaCl溶液中 ,用吸附伏安法研究长春新碱 (VCR) ,其峰电位在 -1 68V (vs .Ag/AgCl) ,峰电流与 1 0× 10 -8~ 2 0× 10 -7mol/LVCR浓度成正比 ,检测限为 7 0× 10 -9mol/L .用常规脉冲极谱法、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等研究该体系的电化学行为 .实验表明 ,电极还原过程为具有吸附特征的不可逆过程 .VCR的吸附符合Frumkin吸附等温式 .也研究了VCR与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 .实验表明 ,VCR与微管蛋白形成一电活性的结合物 ,这一结合物具有吸附性 ,且还原过程也为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盐酸异丙嗪的微波增敏方波伏安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玻碳电极作工作电极,在微波作用下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研究了盐酸异丙嗪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微波可以增大峰电流,并应用于盐酸异丙嗪的检测,建立了一种新的检测盐酸异丙嗪的电化学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无微波作用时用方波伏安法检测盐酸异丙嗪,其响应电流与盐酸异丙嗪的浓度在4.0×10-6 ~1.0×10-4 mol/L范围呈线性关系(r=0.998 2,n=7),线性回归方程为I(A)=0.040 3c(mol/L)+5.0×10-7,检出限为4.0×10-7 mol/L;在微波作用下用方波伏安法检测盐酸异丙嗪,其响应电流与盐酸异丙嗪的浓度在4.0×10-6 ~1.0×10-4 mol/L范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n=7),线性回归方程为I(A)=0.045 7c(mol/L)+6.0×10-7,检出限为2.0×10-7 mol/L.在4.0×10-6 ~1.0×10-4 mol/L范围微波增敏的峰电流与无微波条件下峰电流的比值平均值为1.22.该方法用于盐酸异丙嗪片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研究了阳离子染料孔雀石绿(MG)在H2SO4底液(pH 1.0)中的电化学行为.在0.1 V/s的扫描速率下,MG在碳糊电极上显示一个不可逆氧化峰:0.82 V(Pa,2);一对准可逆氧化还原峰:0.51 V(Pa,1)、0.48 V(Pc)(Ep vs.SCE).在0.05~0.9 V/s的扫速范围内,3个峰的峰电流与扫速的平方根都成正比,表明MG的电氧化还原过程均受扩散控制.计时库仑法测得MG的扩散系数为2.31×10-7cm2/s,表面覆盖度是1.18×10-11mol/cm2.还原峰Pc的峰电流与MG的浓度在8.00×10-6~1.00×10-4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6 μmol/L(S/N=3),染色工艺中常用的匀染剂"平平加O"和MG染色体系中常见的无机离子不干扰测定.本方法用于测定MG上染腈纶的上染率,结果与分光光度法一致.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乙炔黑修饰电极(AB/GCE),并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吡虫啉(IDP)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在pH 9.0的NH3.H2O-NH4Cl缓冲液中,IDP在该电极上出现一不可逆的还原峰。在20~240mV/s扫速范围内,其还原峰电流(Ipc)与扫速平方根(v1/2)呈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过程受扩散控制。计算了电极过程的部分动力学参数:电极有效面积为0.0635cm2,转移电子数为2,扩散系数为3.793×10-3cm2/s。运用方波伏安法测定不同浓度IDP的方波伏安曲线,还原峰电流Ipc与IDP浓度在7.0×10-7~8.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5),检出限为2.29×10-7mol/L,加标回收率为93.5%~105.3%。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蒙脱土修饰电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安乃近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电极过程是一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用方波溶出伏安法优化了实验参数,测定了浓度与峰电流Ipa的线性关系,发现Ipa与安乃近浓度在2.0×10-6~8.0×10-5mol.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pa(μA)=-0.07784-15443.54c(μmol.L-1),r=-0.9993,检出限可达1.12×10-6mol.L-1,回收率为94.0%~108.25%。该方法可用于药物中安乃近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5-甲氧基吲哚乙酸(MIAA)的电化学行为和机理,并采用方波伏安法建立了尿液中MIAA的快速分析方法。在0.2mol/L的NH3-NH4Cl缓冲溶液(pH=9.2)中,MIAA在 0.5V(vs.Ag/AgCl)电位处产生一个吸附控制的不可逆阳极氧化峰。峰电流与MIAA浓度在4.0×10-6~1.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8×10-7mol/L,RSD为3.5%。将本法应用于尿样中MIAA含量的快速检测,回收率为91%~99%,样品全分析在10min以内,具有快速、简便和低成本的特点,可以用于松果体腺功能评价。  相似文献   

14.
灰黄霉素在0.1mol LHAc NaAc底液(pH5.0)中,产生灵敏的线性扫描极谱导数峰,峰电位为-1.28V(vs.SCE),峰电流与灰黄霉素浓度在2.0×10-7~2.0×10-6mol 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用于灰黄霉素片剂的测定。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等手段研究体系的伏安行为,结果表明,该体系属具有吸附性的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头孢噻肟钠的极谱伏安行为及其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多种电化学手段研究了头孢噻肟钠的极谱伏安行为,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头孢噻肟钠产生了一个不可逆吸附不原波,其峰电位为-0.77V(vs.SCE)。有二个电子和一个质子参与了电极反应。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为9.0×10^-6cm.s^-1。  相似文献   

16.
杀虫单(CH3)2NHCH(CH2S2O3)2Na·H2O是我国独自开发的一种沙蚕毒系仿生性农药.我们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研究了杀虫单的电极反应过程及在电位扫描速率,支持电解质PH以及浓度变化时对峰电流及峰电位的影响.研究表明杀虫单发生不可逆还原电极反应,还原产物二氢沙蚕毒素在电极上发生强吸附,其吸附量为8.23×10-10mol/cm2.在随后的循环电位扫描中二氢沙蚕毒素氧化生成沙蚕毒素在循环伏安图上出现新电流峰.沙蚕毒素与二氢沙蚕素的峰电位相差33mV,两者间有2电子可逆电极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受前行化学反应控制的络合吸附催化体系循环叠式方波伏安法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讨论了电流的特性。结果表明,对于络合吸附催化体系的测定,循环叠式方波伏安法的灵敏度比现行方波伏安法高约25倍。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纳米银/壳聚糖(AgCS)与乙炔黑(AB)复合修饰电极(AgCS-AB/GCE),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扫描电镜法对AgCS进行表征,用交流阻抗法对不同电极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乙萘酚(β-N)在AgCS-AB/GCE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在pH 6.5的PBS缓冲液中,β-N在该修饰电极上出现一明显氧化峰,在60~240 mV/s扫速范围内,β-N的氧化峰电流(I pa)与对应扫速平方根(v1/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β-N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过程为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计算了电极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运用方波伏安法测定不同浓度β-N的方波伏安曲线,结果表明β-N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3.0×10-7~2.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6),检出限(S/N=3)为1.24×10-7mol/L,加标回收率为99%~105%。  相似文献   

19.
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氯芬酸钠(DS)在石墨烯(Gene)和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复合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DS在该复合电极上于0.65V处有一不可逆氧化峰。在40~200 mV/s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率平方根(v1/2)呈良好线性关系,表明电极过程是受扩散控制。测定了部分电极过程参数,优化了方波溶出伏安法(SWSV)的实验参数,DS浓度在1.0×10-7~1.0×10-4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Ipa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8mol/L(S/N=3),加标回收率为95.7%~101.7%。  相似文献   

20.
用数字模拟方法研究了耦联一级不可逆随后化学反应的可逆、准可逆及不可逆表面吸附体系的循环伏安响应.建立了有关数字模型.模拟计算得到不同无量纲动力学参数时电流函数-电位极化曲线.给出了测定电荷传递速率常数k和随后反应速率常数中k1的方法.并研究了对甲氧基偶氮苯在酸性介质中的伏安响应,结果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