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低温与超导》2021,49(5):84-90
针对传统的飞机地面空调车存在不能以小功率用电保障大功率需求及冷量损失严重等问题,提出一种相变蓄冷式飞机地面空调车,简要分析了系统组成及其原理,对蓄、释冷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蓄冷工况下相变蓄冷材料在-2℃开始相变,蓄冷量达到200 kW时耗时38 min,蓄冷3 h蓄冷量为950 kW;释冷工况下蓄冷箱的释冷时间大于2 h,当进风温度为27℃、湿度为32%左右时出风温度为4℃、湿度为94%左右,出风压力及风量均在设计范围之内,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2.
空调蓄冷材料研究现状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空调蓄冷材料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出研制一种新型空调复合蓄冷材料 ,通过实验 ,分析该蓄冷材料的融点、融解热等热学性能。并通过实验研究寻找到了一种新型空调蓄冷材料 ,测试结果表明该蓄冷材料具有较高的相变潜热、适宜的相变温度和较好的热稳定性 ,因此可被应用于蓄冷空调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Steady High Magnetic Field Facilities,SHMFF)水蓄冷系统的特征,并介绍了安装于蓄冷罐用于验证自然分层法应用于该系统可行性的布水装置.利用冷水机组冷冻水进、出水温度变化对蓄冷过程中的斜温层厚度进行了概算,从而初步验证该布水器的性能.研究结果将为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水蓄冷系统是否采用自然分层法提高蓄冷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分离式热管蒸发段充冷过程的数理模型,分析了在不同热管介质入口温度下热管蒸发段管外冰层厚度、热管介质出口温度、热管外蓄冷介质温度、单位时间蓄冷量以及总蓄冷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热管蒸发段长度和管径一定的情况下,降低热管介质入口温度可以提高热管蒸发段单位时间蓄冷量、减小热管充冷时间。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蒸发器盘管排列密度可以改变的直接蒸发冰盘管蓄冷装置,在高、中、低三种盘管排列密度情况下,进行了蓄冷槽内载冷剂在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下的静态和动态蓄冷实验,研究了盘管排列密度和蓄冷状态对蓄冷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密度系统平均蓄冷速率较低密度系统提高27.9%以上,动态系统平均蓄冷速率较静态系统提高2%左右。  相似文献   

6.
分离式螺旋热管蓄冰过程动态特性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提出分离式螺旋热管蓄冷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螺旋热管蒸发段蓄冰过程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单位时间内管外结冰厚度、管外冰层厚度、蓄冰率、单位时间蓄冷量以及系统总蓄冷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对三种不同管径的螺旋热管的蓄冰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螺旋热管曲率半径相同的条件下,增大管径可以提高系统的单位时间蓄冷量。  相似文献   

7.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水蓄冷系统是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大流量大温差水蓄冷系统之一. 系统包含两个3000 m3 的蓄水罐, 为提升蓄冷量双罐均采用了自然分层技术. 由于该技术的特性, 在蓄冷后期,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入口水温会偏低, 这导致系统新增的12 ℃ 大温差机组在试运行阶段多发低负荷喘振故障, 影响了制冷运行的稳定度. 本文首先对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喘振机理进行了阐述, 进而分析了在改造前针对该台冷水机组所做的防喘振优化措施; 通过热气旁通改造结合相关参数的合理设置, 避免机组喘振风险; 通过优化 DDC 控制, 优化机组减载能力, 避免了低负荷振动及噪声. 本次改造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文中对球形堆积床蓄冷空调系统的蓄冷和放冷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测量堆积床内流体温度、蓄冷时蒸发器进出口温度、放冷时换热器进出口温度以及室内机组进风和出风温度。通过测量的数据,得出蓄冷和放冷过程中的蓄冷、放冷速率和蓄冷、放冷量随时间的变化。在放冷时,出风温度稳定在16℃。因此,该系统可以用于空调系统的蓄冷和放冷过程,既有利于电力负荷"移峰填谷",又能满足室内温度调节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一种空调用相变蓄冷材料,该蓄冷材料由两种相变材料(辛酸和软脂酸)组成,通过加热搅拌的方法将其制备成均匀的共晶相变蓄冷材料,实验分析了所研制的蓄冷材料的相变点、相变潜热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相变蓄冷材料具有适宜的相变温度和较高的相变潜热,可用作空调蓄冷材料。  相似文献   

10.
文中基于BP神经网络方法对冰盘管蓄冷系统的整个蓄冷过程中的蓄冷动态特性参数进行模拟研究,根据实验研究数据对所建的BP神经网络进行网络训练,进而通过预测试验对预测网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整个蓄冷过程中的蓄冷动态特性参数进行模拟的精确度明显高于传统模拟方法,可使研究者更全面、更精确地了解和掌握了蓄冷过程中蓄冷动态特性参数的变化情况,为设计和优化直接蒸发式冰盘管蓄冰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CO2跨临界水-水热泵系统进行研究,并搭建实验台进行测试:系统中添加回热器与否的两种情况下,通过改变蒸发温度、冷冻水的流量和温度、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测试系统的制热系数COPh和制冷系数COP。结果表明,蒸发温度升高,系统的COPh、COP也随之增加;而冷冻水流量增加,系统的COPh、COP增加不明显;增加回热器后随着冷冻水温度升高,系统COPh和COP上升趋势显著;冷却水流量增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很大;随着冷却水温度的升高,系统的换热量降低,导致系统的COPh和COP随之降低。通过以上实验证明在相同的工况下,添加回热器可提高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冷磁体运行产生的热负荷设计了本水冷系统,该系统在保障磁体稳定运行的前提下,进行了节能优化设计。其中自然分层水蓄冷技术的应用不仅节约占地还可增大蓄水量,而利用峰谷电价差进行夜间蓄冷的方式更可节约运行成本;利用闭式冷却塔在气温较低时取代上游冷水机组的设计也最大程度地节约了电能;此外在运行模式方面,系统可根据不同水冷磁体实验负荷进行灵活转换;在设备选择方面,均采用节能环保的产品,如制冷系数高的冷水机组,传热系数较高的板式换热器等。本系统对MW级以上水冷系统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在建核电厂的更衣室冷冻水系统,通过计算分析,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原有设计进行了优化和改进.总结出适用于核电厂冷冻水系统设计的有用结论,包括:系统供回水温度的适当调整、气源热泵技术的有效利用以及模块化冷水机组的合理引入.这些结论目前均已有效地应用于在建核电项目的施工设计中,同时,对于国内其他行业内的冷冻水系统设计也...  相似文献   

14.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去离子水冷却系统是保障水冷磁体稳定运行的必要技术装备系统之一。由于越来越多科学实验的开展,冷冻水蓄冷量不足的问题凸显,严重制约了水冷磁体的运行机时。本文介绍了去离子水冷却系统升级改造的方案设计及具体措施。采用优化设计的布水器,将现有蓄冷量增加一倍;为维持较短的制冷时间,新增大温差离心式冷水机组,与现有制冷机组并联使用;为了改善制冷系统的高耗能特性,增加闭式冷却塔在秋冬季节使用,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湿球温度及回水温度,选择不同的制冷模式,让其取代冷水机组或其部分负荷使用,实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制冷系统的优化是指在符合工艺条件的前提下,对有限个参数进行综合调节,使得综合能耗最低。文中以北京某炼钢厂制冷空调系统为优化实例,把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制冷机组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参数的优化和控制。讨论了在环境温度变化时,采用小流量和大流量的能耗比较,在可能的情况下,对能耗的最小值进行求解,以到达总能耗最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空调能耗,文中以水源制冷机房为模型,分析了影响制冷机房总能耗的主要运行参数,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制冷机房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能耗进行了模拟,找到了各运行参数影响制冷机房总能耗和单位冷量能耗的主次顺序及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缺乏,如何获取更多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体现在一些严重干旱地区。为解决干旱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研究并探索了一种利用沙漠中土壤与大气环境温差来实现空气取水装置。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可以利用,本文为此设计了一种新型空气取水系统,利用温度较为恒定的土壤作为冷源,整个系统使用极低的能耗,通过降温的方式达到空气取水的效果。搭建试验台进行了相关实验,发现系统的取水能力主要受空气温度的影响,通过模型实验与计算的方法确定了空气取水过程中送风速度与冷凝水量的关系式,得出最优风量为11.37 m/s,此时取水系统的取水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Owing to its low cost and good transparency, highly purified water is widely used as a medium in large water Cerenkov detector experiments. The water circulation and purification system is usually needed to keep the water in good quality. In this work, a practical circulation model is built to describe the variation of the water resistivity in the circulation process and compared with the data obtained from a prototype experiment. The successful test of the model makes it useful in the futur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circulation/purific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9.
Owing to its low cost and good transparency,highly purified water is widely used as a medium in large water Cerenkov detector experiments. The water circulation and purification system is usually needed to keep the water in good quality. In this work,a practical circulation model is built to describe the variation of the water resistivity in the circulation process and compared with the data obtained from a prototype experiment. The successful test of the model makes it useful in the futur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circulation/purific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