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本方法用于测定霞石中的钾、钠,主要通过在溶样时加入氢氟酸除去二氧化硅,调整溶液中钾、钠的含量,消除互相之间的干扰,加入氯化铯消除电离因素的干扰,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使测定结果更接近化学分析值。回收率为99.2%-101.6%。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发射方式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直接测定矿泉水中锶。使用钾、钠混合消电离剂和镧释放剂,消除电离干扰和共存元素干扰,本法灵敏度高,可直接测定矿泉水中微量锶。本法准确、可靠,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姜能座 《光谱实验室》2002,19(5):672-676
本文采用氢化物-非色散原子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十几种饲料矿物添加剂中金属离子对砷测定的干扰,采用加入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碘化钾分离、加热蒸干等方法消除干扰。同时本文还对测定砷的酸度、硼氢化钾浓度和仪器工作参数进行了研究和优化。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4%,检出限(D.L)为54.5ng/L,样品国.加标回收率为102.9%。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与胂斑法相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茜素中的K、Na、C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茜素中微量元素钾、钠、钙的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方法简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钾、钠、钙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4%、2.5%和3.7%。回收率分别为97.5%,98.3%和98.1%。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纯水合锑酸钠中钾的方法,优化了仪器参数,考察了几种可能的干扰成分如Na^+、Sb(V)、酒石酸等,并提出了消除干扰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在样品和标准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后,匹配二者基体可以应用标准曲线法校正,方法的精密度(RSD)为1.5%,回收率为98.6%。  相似文献   

6.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钢铁中铅,采用0.2%十二烷基硫酸钠和0.001mol/L硝酸介质,加入硫脲消除共存元铋的干扰,铅的浓度在0-20μg/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方法检出限为0.1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30%,回收率97%-99%,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并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感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三通进样技术-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环境样品中的钾,消除了样品中钠对钾测定的干扰,方法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方法检出下限以三倍标准偏差计算,固体试样为30微克/千克;液体试样为1×10^-3毫克/升。能满足环境样品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百合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瑞菊 《光谱实验室》2008,25(5):816-818
建立了湿法消解和超声波震荡提取相结合处理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百合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试验表明,铜、锌、铁、锰之间不存在相互干扰,无背景吸收;钾、钠、钙、镁易于电离,测定时需要在样品稀释液中加入消电离剂氯化锶;钾、钠产生分子吸收,需要自吸收扣背景。测定结果与湿消解法一致,相对误差小于±1.34%。  相似文献   

9.
微波消解-FAAS法测定中成药中的钾、钠、铜、铅、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采用微波消化法溶解样品,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法连续测定中成药中的钾、钠、铜、铅、镉等元素。研究了策波消解的最佳条件,并用硝酸镧消除基体干扰,方法快速,简便,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7%-2.7%,回收率为92.4%-108.0%。  相似文献   

10.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钢铁中铅,采用0.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0.001mol/L硝酸介质,加入硫脲消除共存元素铋的干扰,铅的浓度在0—20μg/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方法检出限为0.1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30%,回收率为97%—99%,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并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感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SO2-4/Fe2O3-Al2O3纳米固体酸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IR光谱研究了SO4^2-/Fe2O3-Al2O3纳米固体酸在不同焙烧温度下表面结构与酸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在450-500℃时,双齿螯合配位结构特征谱带齐全,酸性强,小于450℃时,双齿螯合配位特征谱带不齐全,酸性不强,而大于50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特性谱带区域宽化,特征峰消失,酸性变弱。此外,从Fe-O纳米颗粒的特征振动带显示可得知,样品的粒径小于30nm。  相似文献   

12.
薛理辉 《光学学报》1998,18(9):273-1277
测定了光谱纯稀土化合物Y2O3,La2O3,Lu2O3中微量杂质在488.0nm和514.5nm激光线激发下的光致发光谱以及在可见光445~741nm范围内吸收谱,Y2O3,Lu2O3样品在448.0nm和514.5nm激光激发下都有发光效应,而La2O3样品只在488.0nm激光激发下才发光,分析了结果表明,Y2O3,La2O3,Lu2O3的发光谱分别是由其存在的微量Er^3+,Sm^3+和Eu  相似文献   

13.
Bismuth-containing semiconductor material is a hot topic in photocatalysts because of its effective absorption under the visible light. In this paper, we expect to explore a new bismuth-based photocatalyst by studying the subsolidus phase relations of the Bi2O3-Fe2O3-La2O3 system. The X-ray diffraction data shows that in this ternary system the ternary compound does not exist, while seven binary compounds (including one solid solution series Bi1-xLaxO1.5 with 0.167 〈 x 〈 0.339) are obtained and eight compatibility triangles ar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4.
用浸渍法制备了CuO/Al2O3 (Cu/Al)、CuO/CeO2- Al2O3 (Cu/CeAl)和CuO/La2O3-Al2O3(Cu/LaAl)催化剂. 通过原位XRD、Raman和H2-TPR方法, 对催化剂中的CuO物种以及CuO-Al2O3的固-固相反应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对于Cu/Al催化剂,CuAl2O4存在于CuO与Al2O3层之间,CuO以高分散和晶相两种相态存在于催化剂的表层;对于Cu/CeAl催化剂,除了少量高分散和晶相的CuO存在于表层外,大部分CuO迁移到了CeO2的内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用磁控离子溅射和后热处理方法在LaAlO3(001)衬底上制作2英寸双面Tl2Ba2CaCu2O8(Tl-2212) 超导薄膜的方法和薄膜的特性.XRD测试表明薄膜具有纯的Tl-2212相和c轴垂直于膜面的织构.衬底两侧薄膜的结晶形貌和超导电性均匀,超导转变温度Tc一般为105 K左右,液氮温度下临界电流密度Jc>2×106A/cm2,10GHz频率下表面电阻最小达到350μΩ,可满足超导微波滤波器实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O2/CO2条件下煤粉燃烧火焰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平面火焰曳带流反应系统,对O2/CO2气氛下的煤粉火焰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期通过此实验研究,对后期的实验室规模的实验研究起到指导作用.结果表明:O2/CO2气氛下CO2的存在、氧分压的大小以及煤中的水分含量均对煤粉火焰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p-Si衬底上制备了SrBi2Ta2O9/Bi4Ti3O12复合铁电薄膜. 研究了SrBi2Ta2O9/Bi4Ti3O12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与生长行为、铁电性能和疲劳特性. 研究表明: Si衬底Bi4Ti3O12薄膜易于沿c轴择优生长,并有利于SrBi2Ta2O9/Bi4Ti3O12复合薄膜的生长.合理的SrBi2Ta2O9/Bi4Ti3O12厚度配比能获得较好的铁电性能和优良的抗疲劳特性,SrBi2Ta2O9/Bi4Ti3O12厚度配比为1∶3的复合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和矫顽电场分别为8.1 μC/cm2 和 130 kV/cm,其无疲劳极化开关次数达1011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在MgO衬底上制作Tl2Ba2CaCu2O8超导薄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MgO衬底上,利用共蒸发方法制备DyBa2Cu3O7作为缓冲层,再利用磁控溅射和后处理方法,制备了Tl2Ba2CaCu2O8超导薄膜.X射线衍射θ~2θ及φ扫描结果表明Tl-2212薄膜、Dy-123薄膜与衬底MgO呈外延生长关系.制备的Tl-2212薄膜Tc=105.5K,液氮温度下临界电流密度Jc=2.5×106A/cm2.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UB3LYP方法, 在6-311+G(2d, p)的基组下, 计算研究了气相中Ca+离子介入N2O (1∑+)和CO (1∑+) 与N2O (1∑+) 和 H2 (1∑+g)反应的微观机理. 报道了二重态势能面上各反应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构型特征及能量, 并用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 计算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参与N2O和CO与N2O和H2的反应都分两步进行, 其中Ca+离子对反应N2O (X1∑+) + CO (1∑+)生成N2 (X1∑+g) + CO2 (1∑+g)比较Fe+, Ir+, Pt+等的金属离子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而对反应N2O (X1∑+) + H2 (1∑+g) → N2 (1∑+g) + H2O (1A1) 催化作用不是很好,N2、CaOH+和H是该反应的主要产物,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 并通过对金属离子亲氧性(OA)的计算, 从热力学方面进一步说明主题反应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