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通常的化学研究中,要知道某个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或者某种化学反应是否能够发生,就得要进行实验。将来我们可能进入这样一个“化学实验室”,其中既没有化学试剂、也没有测试仪器,只有由少数人操作的电子计算机在忙碌地进行“化学实验”,并且可以多、快、好、省地把所需要的资料和结论打印或显示在人们的面前。对于化学工作者来说,这种新奇领域——计算化学——的出现确实是令人向往的。近代化学在数学、物理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促进下,正处在一个新的飞跃形势。其特点是人们可以从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基本”粒子化学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奇异原子化学就是随之兴起的一个新课题。它是“基本”粒子物理和化学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本文拟就奇异原子和它与化学的联系,做简要的介绍。为了便于化学工作者了解,首先简单介绍几种本文涉及到的“基本”粒子。  相似文献   

3.
当全国各地,特别是农村正在热火朝天地大闹粪便点灯、抽水、发电的时候,做为一个从事化学的工作者,面临这种有关的新鲜事物,我想无不感到兴趣的。在这些方面,有不少的先进地区,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的地区也正在准备研究这一课题。在制备较大型的发酵池制沼气前,先做些小型的实验是必要的。最近我们利用“启普发生器”做发酵池。现在把制  相似文献   

4.
刘文华 《化学教育》2012,33(5):34-36
苏教版《实验化学》在化学实验知识、方法、技能上要求的深广度在所有模块中是最高的,但是由于大部分学校把该模块放在紧张的高三学习,其设置的初衷也是最容易被教师忽略的.很多化学教育工作者对此提出了“整合”的思路,本文以“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的整合教学为例,研究教师如何能够科学地进行创新性“整合”.  相似文献   

5.
最近三十多年来,化学工作者无论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或者是搞实验科学的,都越来越多地体会到量子力学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是因为根据以薛定谔方程为基础的量子力学理论,原则上可以解决几乎所有的化学问题,对分子结构及其化学性能够做到准确定量地描述。换言之,化学家如果把他所研究的对象(一般皆系多原子分子),看做一个量子力学体系,原则上就能给出一个较为普遍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探究和文献研究,以学生必做实验“简单配合物的制备”为素材命制高二化学期末实验探究题,展现命题过程。阐释了以延伸课堂实验与发展化学学科能力为导向的期末试题命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朱敬华 《化学教育》2003,24(Z1):64-65
实验是化学教师的基本授课手段, 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中如何既重“技能训练”, 又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 我认为, 关键是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把握好“度”与“导”, 下面就其中的艺术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走上教育岗位刚两年的化学教师。初三化学已教过两次,每次都有不同的体会。初三的同学是第一次上化学课,这一课上的好坏就直接关系到同学们以后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态度。第一课是“绪言”,教时往往有困难。现在刚开学,又要教“绪言”了,我且把我的意见写出来供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9.
元素周期系的发现者——俄罗斯的天才化学家Д.И.Менделеев,他的名字是和现代化学的发展分不开的。我们化学工作者经常提到他的名字;他的名字在初中教科书上就和我国的青年见面。但是他的姓氏的中文译名极不一致。根据下面一个不很完全的统计,共有55种刊物,包括(甲)中央教  相似文献   

10.
中学化学“绪言”的教学任务至于概括和扼要地介绍化学课程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和方法。通过“绪言”的介绍,为学生打开了“化学的窗”,使他们能在短期间纵观化学领域中的景色,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高中化学“绪言”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在学生已掌握的初中化学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再把化学作一介绍。具体说来,就是要指出高中化学的范围是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去学等。现行高中化学课本中,“绪言”部分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计有:科学的起源、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我们古代化学生产的成就,解放前后化学生产发展的对比,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化学生产的成就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任务,学好化学与祖国建设的关系,高中化学的范围,体系和学习方法。因此,怎样把“绪言”教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高中化学教材《社会中的化学》中设置了大量的“物质的探究”活动。每个探究活动都强调实验基本原理的教学,实验过程的设计独具匠心,重视学生“做中学”。“物质的探究”不仅反映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的课程理念,而且体现了化学实验方法教育的多种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彭万华 《化学通报》2001,64(3):183-191
化学哲学是指对化学的成就和历史进行哲学研究这样一个领域 ,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科学哲学”研究领域里有重视物理学哲学和生物学哲学、轻视化学哲学的倾向 [1] ,但今天情况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以 1 995年第一本国际性化学哲学杂志 HYL E创刊为标志 ,化学哲学已成为国际上一个兴趣不断增长的独立研究领域。在中国 ,化学哲学一直被看作是自然辩证法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一些有哲学兴趣的化学家、有化学兴趣的哲学家以及广大的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在化学哲学的研究领域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 5 0年代以来中国化学哲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实施全面化学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戴安邦教授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 ,毕生致力于人才培养工作。先生长期从事化学基础课教学 ,由于其讲课丰富、生动形象 ,在解放前已名誉金陵 ,所著“无机化学教程”仍为经典之作 ,文革以后先生年事已高 ,致力于培养中青年教师。在此期间先生力主改革 ,对教学思想发表了许多精辟之言。早在 6 0年代 ,先生就提创启发式教学 ,著有“启发式八则”一文。他一贯重视实验教学 ,明确反对“抓方配药”式的实验教学 ,大力提倡加强实验室建设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使学生做实验如同化学家做研究一样 ;为此先生用自己的科研奖金在我院设立“戴安邦实验奖” ;特别是他提出的“全面化学教育”的思想在我院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起到指导作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 1 991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首批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地方案的制定和实施”97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并于 1 998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中期评估中获得优秀基地的称号 ,  1 999年又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基地挂牌验收。在戴安邦教授逝世一周年之际我们将本院十年来的人才培养及基地建设的成果作一总结 ,以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14.
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正元 《化学教育》1998,19(8):22-23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维持自己的观点或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倘若在人们的观点或信念中出现了不一致,也就是出现了所谓认知失调,他就要力求通过改变自己的观念或行为,以达到认知和谐。在化学教学中,恰当地将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某种不和谐,把学生引人一种问题情境之中,这时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从而可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本人体会可按如下途径进行。一、通过“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化学教学中,利用某些新颖奇特的实验现象与学生日…  相似文献   

15.
刘松伟  刘雅莉 《化学教育》2013,34(10):20-22
以九年级化学上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为例,分析了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价值与学生学习的困难,阐述了基于任务和问题促进学生建构化学思想方法的整体思路,并就其中关键环节的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突出以任务和问题为驱动,实现新知识的自然增长;以化学实验和拼插分子模型活动为手段,渗透“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及“分与合”等化学思想方法;以展示学生作品说明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以对物质化学性质的解释凸显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任志强 《化学教育》2011,32(12):15-17
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让化学课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一门学科,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二单元为例,阐述新课程理念下新课程教学中“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实验研究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基本教学思路,并探研了教学实施时的要项。  相似文献   

17.
吴长顺 《化学教育》2009,30(10):69-70
“化学预实验”,就是化学实验课前在实验室对实验的预先试做。下面,笔者把“化学预实验”伴我快乐成长的过程与启示写出来,与大家分享,相信会给您的化学教学提供新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汪丰云 《化学教育》1997,18(3):35-36
我们用三通管进行改进,就能代替很多装置做微型化学实验,且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去年暑期中我们偶然在一本苏联翻译课本“化学入门”这本书上发现关於硫化亚铁实验的说明上有这样一句话“……然后在试管底部集中一点加热…”我对“集中一点”发生了兴趣,感到这样做的确可以弥补以往我们在实验中的缺点:即受热面小可以避免硫蒸气的大量消失,另外由於是集中在试管底部的一点上加热,被加热部分有上层硫粉与铁粉的混和物覆盖着不会与空气接触,被加热的硫粉就不会变成二氧化硫,硫的蒸气也不易透过覆盖物上升,因此反应进行较彻底。经数次实验证明这  相似文献   

20.
过去我们做“电解水”的实验时,总是感到不容易做得好,原因是使用蓄电池或干电池来作“电解水”的电源时,需要化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约15—20分钟)。如果所用的蓄电池充电不足,或者干电池电流不强,那末做这一个实验,就更加困难了。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们参考了苏联功勋教师叶果尔金所著的初中化学课堂计划中“用电流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