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点P(x0,y0)与圆x2+y2=r2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无论点P在何处(除非与圆心重合),x0x+y0y=r2都表示一条确定的直线,那直线x0x+y0y=r2与圆.x2+y2=r2到底存在什么关系?笔者经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  相似文献   

2.
王户世 《数学通讯》2007,(10):18-19
点P(x,y)到直线Ax+By+C=0距离为d=|Ax+By+C|/√A^2+B^2,当P(x,y)在函数y=f(x)上时,该公式变为d=|Ax+Bf(x)+C|/√A^2+B^2,本文通过引进函数y=f(x),借助该公式解决一些与函数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邱波 《数学通讯》2013,(10):45-45
性质1 如图1,已知P是过抛物线y^2=2px(p〉0)的准线与x轴的交点M的弦AB在两端点处的切线的交点,线段AB的中点为C,F为抛物线的焦点,则(1)PF⊥x轴;(2)PC⊥PF. 证明 (1)设A(x1,y1),B(x2,y2),直线AB的方程为x=ty-p/2,联立直线AB的方程和抛物线方程消x整理得y^2-2pry+p^2=0,所以由韦达定理有y1+y2=2pt,y1y2=p^2  相似文献   

4.
董盈秋  吴奕姣  谌开华 《数学通讯》2009,(10):48-48,F0003
下面是老师在课堂上让我们讨论的一道题目: 已知 O:x^2+y^2=r^2,P(x0,y0),判断直线l:x0x+y0y=r^2与圆 O:x^2+y^1=r^2,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5.
1.公式 若点P(x0,y0)关于直线l:Ax+By+C=0的对称点Q(x1,y1),则  相似文献   

6.
彭世金 《数学通讯》2011,(9):32-32,34
已知定点P1(x1,y1),P2(x2,y2)在直线l:Ax+By+C=0外,直线l与直线P1P2相交于点P,若P1P→=λPP2→,则称λ为直线l分P1P2→所成的比.当P在线段P1P2上时,λ=〉0,当P在线段P1P2的延长线上时,λ〈-1,当P在线段P1P2的反向延长线上时,-1〈λ〈0.  相似文献   

7.
在处理一类椭圆C:x^2+y^2/a^2+b^2=1(a〉0,b〉0,a≠b)与直线l:y=kx+h的有关问题时,若能根据题意令x/a=x′,y/b=y′,即可把椭圆C、直线l分别变成圆C′:x′^2+y′^2=1、直线l′:by′=kax′+h,从而把椭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问题转化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问题.如果需要还可以利用公式x/a=x′、y/b=y′将所得结果再转化回来.此法新颖、别致、简捷、实用,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邹生书 《数学通讯》2011,(10):11-12
题目已知动直线z与椭圆x^2/3+y^2/2=1交于P(x1,y1),Q(x2,y2)两点,且AOPQ的面积S△OPQ=√6/2,其中O为坐标原点.  相似文献   

9.
邱升 《中学生数学》2010,(6):23-23,22
命题 设直线l:f(x,y)=0与二次曲线g(x,y)=0交于不同的两点A(x1,y1),B(x2,y2),由{f(x,y)=0 g(x,y)=0,分别消去y,x得v(x)=0,v(y)=0(使u(x),v(y)的二次项系数相等),则以线段AB为走私的圆的方程为:u(x)+v(y)=0.  相似文献   

10.
一、分析与研究 2010年高考上海卷理科第23题第(Ⅱ)问: 设直线L1:y=k1x+p交椭圆Г:x2/a2+y2/b2=1(a〉b〉0)于C,D两点,交直线L2:y=k2.x于点E.若k1·k2=-b2/a2,则E为CD中点。  相似文献   

11.
《数学通讯》2006,(6):40-41
已知函数f(x)=ax^3+bx^2+c(a,b,c∈R,α≠0)的图象过点P(-1,2),且在点P处的切线与直线x-3y=0垂直.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2008年高考数学(理)第11题为:题目方程x^2+√2x-1=0的解可视为函数y=x+√2的图像与函数y=1/x的图像交点的横坐标,若方程x^4+ax-4=0的各个实根x1,x2,…,xk(k≤4)所对应的点(xi,4/xi)(i=1,2,…,k)均在直线y=x的同侧,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相似文献   

13.
周倩  施悦 《中学生数学》2011,(7):47-47,46
1.结论 当点M(x0,y0)在⊙O:x2+y2=r2外时,过P(x0,y0)向⊙O:x2+y2=r2所做两条切线的切点弦的方程为l:x0x+y0y=r2.  相似文献   

14.
在《平面解析几何》课本中、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运用得比较充分,而对两条直线重合的条件则运用得不够.这在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应引起汪意.下面想从三个方面谈一谈两条直线重俣条件的运用.1求直线的方程例1设在同一个坐标平面上的两个动点p(x,y)、Q(X’,y’),它们的坐标满足:x’=x+2y+1,y’=2x+3y-1.当动点P在不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l上移动上,动点Q在与直线l垂直且过点A(1,2)的直线l’上移动,求直线l的方程.用设亘线l的S程为:Ax十By+C—0①则直线l’的方程为:B(x1)A(yZ)=0@把已知X’、/的表…  相似文献   

15.
问题求椭圆C:x2/a2+y2/b2=1(a〉b〉0)上一点P(x0,y0)处的切线方程.求椭圆上某点处的切线方程,通常是设出过切点的直线y-y0=k(x-x0),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由判别式Δ=0求解,往往计算量较大,容易望而却步;不少资料书上虽然给出了结论x0x/a2+y0y/b2=1,但鲜有推导结论的方法,很多同学一知半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中不少结论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已知圆O:x^2+y^2=r^2,点P(x0,y0). 1.当点P在圆t时,我们知道x0x+y0y=r^2。为过点P(x0,y0)的圆O的切线方程.  相似文献   

17.
在解析几何中,有一类问题若采用构造方程法求解,规律明显,方法巧妙,事半功倍.一般地,此类题有下面两个特征:题目的图形特征:两点失第三点;1.描述第三点的量为系数;构造的方程特征2.描述两点的两个量为根.例1过圆(x-a)2+(y—b)2=r2(r>0)外一点P(x0,y0)作圆的切线PA、PB,A、B为切点,求切点弦AB所在的直线方程.解题目的图形特征:两点人B夹第三点P.如图1所示.设A(X1,y1),B(Bx2,y2),则过A点的切线PA的方程为:(x1-a)(x-a) (y1-b)(y—b)=r2,即(x—a)x1 (y-b)y1=a(x—a)+b(y—b)+…  相似文献   

18.
问题 (江苏省盐城市2008年2月调研卷试题)设函数f(x)=-x^3-2mx^2-m^2z+1-m(其中m〉-2)的图象在x=2处的切线与直线y=-5x+12平行.  相似文献   

19.
田林 《数学通讯》2009,(5):14-15
武汉市2009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文科数学最后一题为: 已知曲线f(x)=x^3+bx^2+cs+d经过原点(0,0),且直线y=0与y=-x均与曲线C:y=f(x)相切.  相似文献   

20.
桂弢 《数学通报》2018,(1):47-49
1问题的提出 已知平面上的点P(x0,y0),直线l:Ax+By+C=0(A,B不全为0),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