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查明干旱地区褐家鼠种群结构特征,特别是种群数量大小和个体大小和性别之间的关系,自1999~2003年作者在新疆北部干旱地区,用铗日法对褐家鼠种群进行了调查.根据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的数量,把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下降型等三种类型,并对这三种种群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般在增长型,稳定型和下降型种群中褐家鼠个体重量及大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增长型种群中的个体为了保持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重量之间的一致性,在增加个体重量方面比稳定型种群要快.一般三种不同类型的种群中种群个体性别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分别从捕食-被捕食微分方程种群模型的定性研究,种群模型的古典整体解,种群模型的周期解,种群模型的脉冲解,捕食-被捕食种群时滞问题,多种群间的反应扩散模型和奇摄动种群模型渐近解等方面论述了捕食-被捕食微分方程种群模型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种群模型今后研究方向并对发展前景作了瞻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森林群落立木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认为:N1初生正常种群和N2旺盛种群的年龄结构各具2种类型,N3成熟种群的年龄结构仅具1种类型,S1始衰种群的年龄结构具19种类型,S2中衰种群的年龄结构具5种类型,S3老衰种群的年龄结构具2种类型。依此,本文讨论了森林群落立木种群的动态  相似文献   

4.
水蕨的生境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分布在中国的24个现存水蕨种群和历史记载曾经分布但现已绝迹的22个水蕨种群原产地进行了广泛调查,发现绝迹种群所在地的原生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其水体pH值和电导率的平均值都高于现存种群所在地(P〈0.05).结果表明水蕨的濒危与水生生境破坏和丧失密切相关.用inter-简单重复序列(ISSR)标记分析了13个水蕨种群遗传多样性.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5.19%.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33.91%.结果显示水蕨在物种水平具有一个中间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间低的遗传变异.孢子扩散引起的高的基因流可能是导致水蕨种群间低的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实验,对铜胁迫下种子分别来源于污染区和非污染区的海州香薷3个种群的生理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来源于污染区的海州香薷种群的叶绿素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受铜的影响明显小于非污染区种群.而且在铜浓度较高的处理中,来源于污染区的海州香薷种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能够维持在较高水平,而非污染区种群的SOD和POD活性却受到显著的抑制.这表明POD和SOD活性的维持与海州香薷污染区种群对铜的抗性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roides)种群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蕨(C.thalicroides)部分分布区进行了野外调查,共发现13个野生水蕨种群.水蕨种群的生境主要为海拔低于1000m的水稻田.各种群分布面积较小,种群内植株数和密度相差很大.采用方差/均值比率、t值检验、负二项参数、扩散型指数、Cassic指标、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标等方法,研究了种群内植株数大于50株的10个野生水蕨种群的分布格局,并运用邻接格子样方法进行了格局规模检验,结果表明水蕨种群分布格局类型为聚集分布型,但各种群聚集分布强度不同.水蕨孢子及无性繁殖体近距离传播是造成其聚集分布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的作用导致水蕨种群的灭绝.  相似文献   

7.
使用Poincare映射和Horn不动点定理对具有脉冲的周期种群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得到了脉冲周期种群系统的正周期解存在性,从而为进一步从理论上研究脉冲周期种群动力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一类捕食与被捕食者模型.模型中的食饵是害虫,而捕食者是以害虫为食饵的害虫.文中假设食饵种群感染病毒疾病而形成易感者和染病者类.在没有食饵害虫存在时,捕食者害虫按Logistic函数增长.易感者和染病者种群及易感者与捕食者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由Holling I型函数控制,而染病者种群与捕食者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由Holling II型函数控制.文章得到了系统持久与灭绝的充分条件,给出了种群相互作用的全局动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9.
Cu2+胁迫下海州香薷生理反应的种群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实验,对铜胁迫下种子分别来源于污染区和非污染区的海州香薷3个种群的生理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来源于污染区的海州香薷种群的叶绿素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受铜的影响明显小于非污染区种群.而且在铜浓度较高的处理中,来源于污染区的海州香薷种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能够维持在较高水平,而非污染区种群的SOD和POD活性却受到显著的抑制.这表明POD和SOD活性的维持与海州香薷污染区种群对铜的抗性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中我们采用标志重捕方法从2003到2004年11月,对栖息在野花带的普通田鼠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年中种群密度夏季最大分别达到410个体/ha和641个体/ha,春季最少分别达到166个体/ha和153个体/ha,从7月份开始增长,8月份种群密度减少并在11月份开始重新增长.种群中雌性个体数量比较多,雌性在种群中的居留时间比较长同时存活率比雄性高,这种现象导致种群数量的季节变化.种群周转率比较高,在两个捕鼠期间种群中的80%个体被更新,这表明普通田鼠在野花带中的活动非常活跃,不断与周围的其它种群进行交流,提高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种群中雌雄个体的领域之间没有年间变化,它们的活动领域比较小,领域长度2003年平均为11米,最长为37.5米,2004年平均为13米,最长为52米.本研究中我们没有找到环境因素和种群数量动态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