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铁基微粉材料研制的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铁基微粉材料,在现代工业、建筑业和高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主要用作着色剂、磁性介质和触媒。铁基微粉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铁的氧化物,复合氧化物,氮化物,金属  相似文献   

2.
1引言氮是人造金刚石晶体中最常见的杂质,它以可替代方式固溶于人造金刚石中,氮杂质作为人造金刚石的最主要结构缺陷,对晶体本身的光学、热学、电学和机械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其在工业发展和高科技领域中的潜在应用前景[1,2]。氧以微量金属氧化物存在或以可替代方式固溶于人造金刚石中。氧对人造金刚石性能的影响尚未有报道。所  相似文献   

3.
自从1963年爆炸法合成纳米金刚石[1]以来,纳米金刚石已在科研和工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但是工业合成的纳米金刚石粉由于其工艺的限制存在一些杂质,其中主要包括纳米石墨、非晶碳和爆炸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离子.因此,在实际科研工作前对纳米金刚石粉进行纯化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以往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处理方法各有利弊[2].在以下的研究中,我们采用盐酸消解的方法对商业购买的纳米金刚石粉进行纯化处理,通过对比纯化处理前后的IR、Raman以及ICP表征,分析讨论了酸处理方法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水热法制备表面修饰的钛酸锶纳米微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业原料和常用试剂TiCl4、Sr(NO3)2和KOH为基础原料,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采用水热法制备出表面包裹有DBS的钛酸锶纳米微粉,并应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等一系列手段对其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表面包裹有DBS的钛酸锶纳米微粉,其形状较为规则,粒度分布较窄,单分散性较好.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20nm,包裹膜的平均厚度为6nm左右.根据X光谱测量,表面修饰后的钛酸锶纳米微粉均以立方相存在.一般体相钛酸锶微粉为极性粉体.而表面修饰后的钛酸锶纳米微粉能够较为稳定地悬浮于非极性液体如正己烷中,说明SrTiO3粉体的极性表面被DBS包裹后,变为非极性.  相似文献   

5.
以甲醇有机溶液作碳源,应用直流脉冲电化学沉积方法,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类金刚石碳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和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表征该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经电化学沉积的含氢类金刚石碳薄膜均匀、致密,表面粗糙度小;Raman光谱在1 332.51cm-1处有一强的谱峰,与金刚石的特征谱峰相重合.加入活性添加剂,增加了电流密度,使沉积速率提高到0.5μm/h.  相似文献   

6.
纳米金刚石是一种新型的碳纳米粒子,具有硬度高、化学稳定、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热传导性等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纳米金刚石的应用,大多需要对其进行表面修饰。本文主要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阐述了氢化、羧酸化、羟基化及其他表面修饰等纳米金刚石的表面修饰方法,总结了纳米金刚石在润滑、抛光、生物医学、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种丝球形氧化镍微粉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凯  郭学益  刘志宏  张多默 《化学通报》2000,63(11):36-37,23
氧化镍在工业上主要用作制备电池电极、催化剂、半导体(如压敏、热敏电阻)、镍锌铁氧体、玻璃及陶瓷着色料的粉末原料[1].其微粒的形态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粉末的性能.目前,已制备出的氧化镍微粒有球形[2]、片形[3]、针形[4,5]等.但对于由丝状微粒团聚而成的球形氧化镍微粉的制备,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用尿素均相沉淀法制备出了丝状的氧化镍前驱体粉末及由丝状粉团聚而成的球形氧化镍微粉.  相似文献   

8.
纳米SnO2微粉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纳米SnO_2微粉的制备与性能刘杏芹,陶善文,沈瑜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肥230026)关键词纳米微粉,二氧化锡,溶胶-凝胶法,气敏性能SnO2作为一种功能基体材料,在气敏、湿敏、光学技术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而SnO2微粉或超微粉的?..  相似文献   

9.
金刚石、 石墨和卡宾碳是三种常见的碳同素异构体, 其外层轨道价电子分别是以sp3-, sp2-和sp1-形式杂化而成的[1]. 1991年, Hirai等[2]在研究金刚石的形成机理时, 发现了一种新的碳同素异构体, 并将其命名为新金刚石(new diamond) [3, 4]. 在许多实验过程中虽然也曾获得过新金刚石[5~11], 但是这些实验获得的新金刚石的样品产量都较少, 且新金刚石的颗粒尺寸都很小(小于100 nm), 因此只能采用电子衍射(ED)的方法研究其结构. Jarkov等[9]在分析多晶体ED图谱的基础上, 认为新金刚石是面心立方结构(FCC), 其晶格常数为0.357 nm. 2001年, Konyashin等[1]通过ED图谱、电子能量损失谱和半经验的能量计算认定新金刚石为FCC的纯碳, 其晶格常数为0.356 3 nm. 我们曾用强磁场碳黑催化法制备出大量的新金刚石[3,4,12~14], 并对新金刚石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12], 而对其结构和性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α-Fe纳米粉末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αFe粉末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磁性记录材料,它在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国防高科技研究领域中具有特殊的多方面的应用价值。特别是纳米级αFe粉末具有超强的磁特性技术指标,是高密度磁记录介质、高效催化剂和微波吸收剂的理想原料[1~3]。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方法制备αFe微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