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对一道常见物理习题的看法》的讨论郭贵福(内蒙古工业学校010051)在《中专物理教学》1995年第1期刊登的王相住同志的文章:“对一道常见物理习题的看法”一文(下面简称《习》文),认为平面和物体间的摩擦系数是错误的.其实这是一个常见题目.而结论也...  相似文献   

2.
彭长德  杭桂生 《大学物理》2000,19(3):14-15,18
用有效势对《大学物理》1999年第2期上《对一力学现象的浅析》一文提出的转动参考系中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进行了再讨论。  相似文献   

3.
赵凯华 《物理》2005,34(12):872-872
《物理》杂志2005年34卷第10期第772页刊登了关洪先生的《对几个物理学名词的修改意见》,我有这样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物理专业知识的培养对《热学》教学的要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寿煜  张忠锁 《物理》2003,32(2):132-135
文章从《热学》的教材建设、物理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21世纪物理专业知识的培养对《热学》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低温物理学报》创刊于 1 979年 ,至今已出版 2 3卷 1 2 2期 ,发表论文 2 0 0 0余篇 .本刊是首批进入国家类核心期刊之一 ,是《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文摘》等检索性刊物的源刊之一 .从 80年代起 ,被世界六大检索系统《SA》 ,《PЖ》收录 ,是宣传和报道低温物理学领域研究成果的唯一专业性学术期刊 ,是中国物理学会低温物理专业委员会会刊 .她起到了活跃学术思想 ,繁荣科学园地 ,交流学术成果 ,促进学术争鸣 ,对推动低温物理学学科发展和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多次获中科院出版基金资助和国家超导重…  相似文献   

6.
《物理》2006,35(4):345-345
在中国物理学会第8届物理学名词委员会(简称委员会)成立之初,委员会在《物理》杂志上刊登了题为《大家都来关心物理学名词工作》的文章(2005年第3期),先后收到并陆续在《物理》上刊登了王正行、吴自勤和关洪的建议.其后,委员会又在新词的增补方面,公布了有关《量子信息》部分初步讨论的结果(《物理》,2005年第11期),也已得到回馈(见《物理》2006年第2期郭光灿的文章).委员会非常感谢并会认真考虑他们提出的很有见地的意见.受全国科技名词委员会的委托,委员会将从2006年初到2008年中,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对全国科技名词委员会1996年公布的物理…  相似文献   

7.
我平时阅读自己专业的文献,常嫌时间不够,更无暇涉及其他物理分支学科,苦于不知道他们的进展情况。现在有《现代物理知识》这个刊物,涉及面广,内容新颖,它就能满足我对专业以外的物理发展梗概的了解,这对我有很大的好处。相信像我这样的人很多。因此特为推荐。——王淦昌一九九二年四月三日(摘自《现代物理知识》1993年第1期)王淦昌先生对《现代物理知识》的高度评价@王淦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某些科学史文章在论述中国古代关于潮汐的观察成就时,以为古代人已有超距的引力观念,这多少误解了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记载和古人的思想.本文就此谈点看法,供读者参考. 一、对潮汐规律及成因的探讨 中国古代有关潮汐的记载极为丰富,早期的文献如《尚书》、《周易》、《诗经》和《山海经》中就有过描述1).古代人在观察、研究潮汐,探讨它与日、月运动的关系以及对它的成因寻求解释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兴趣. 潮汐简称潮,又称为海涛.古人所以把海水的定期涨落称为潮汐,是因为白昼有潮,夜晚也有潮.葛洪的《抱朴子·外佚文》说:“麋氏云:‘潮者,…  相似文献   

9.
聂玉昕  宋菲君 《物理》2012,41(9):620
李景镇教授主编的新版《光学手册》一书(分上、下两册)已经在2010年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前一版《光学手册》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龚祖同先生提出,在严济慈和王大珩先生的支持下于1986年出版的.新版《光学手册》和前一版《光学手册》的出版时间相隔了25年,和前一版《光学手册》相比较,新版《光学手册》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10.
对《研究摩擦力的实验》的改进唐琪珊(宜昌师专4143000)义务教育三年制、四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第七章第五节中研究摩擦力的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手拉弹簧秤拖动木块运动,演示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微燃机的HAT循环变工况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某微燃机构建了HAT循环,研究了其在功率下降(ISO条件)、环境温度变化时的变工况性能,并与简单循环、回热循环和RWI(注水回热)循环的设计工况、变工况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HNI、循环和RWI循环的变工况性能相似且好于简单循环和回热循环。其中,空气湿化程度的调整对于HAT循环变工况性能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设置中冷器,且微燃机循环中可资利用的(火用)较少,HAT循环设计工况和变工况性能相对于其它循环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基于同一微燃机,构建了注水回热(RWI)、HAT、部分空气湿化(PHAT)、压气机入口喷雾冷却的HAT(AHAT)循环模型,对各循环的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比了效率和比功.结果表明,在可比条件下,空气湿化循环功率和效率较回热循环分别提高40%以上和5个百分点左右.研究结果为微燃机改造为空气湿化循环提供了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关于任一可逆循环热温比之和为零的推导,许多教材上的阐述存在着不够准确和过于简单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比较严格的推导方法。  相似文献   

14.
曹春梅 《大学物理》2003,22(5):44-44,47
指出《大学物理》1991年第10期上《等角螺线的物理意义》一文中的失误之处,并进行了补正。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综合梯级利用LNG化学能和冷(火用)的多重联合循环。住对多重联合循环系统集成的设计构思基础上,通过不同物性工质和不同循环方式的系统集成,实现了LNG化学能和冷(火用)的高效梯级利用。新循环的(火用)效率与参比循环相比提高了2.3个百分点。本文成果为更高效综合利用LNG提供新的构思和方案。  相似文献   

16.
费景高 《计算物理》1999,16(5):559-560
指出国内发汗冷却控制研究中存在的错误,以及出现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铁磁质斯特林制冷循环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铁磁质斯特林制冷循环的优化分析林国星,严子浚(厦门大学物理系厦门361005)关键词:铁磁质,制冷循环,优化分析一、引言磁制冷机在制冷效率和可靠性方面都优于传统的气体制冷机,且可减少环境污染,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而磁斯特林制冷循环是磁制冷机研制中...  相似文献   

18.
混合工质内复叠节流制冷机的分析及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用多元非共沸混合物工质的内复叠节流制冷循环进行了热力分析.采用分析的方法对制冷循环各部件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混合工质一次节流循环和内复叠循环热力性能.同时文章报道了混合工质内复叠节流制冷机的初步整机性能测试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A paper by Jerby (1990) has discussed a number of mechanisms whereby FEL radiation may be directed electronically into different radiation patterns. We have devised an experiment (1992) to test this concept using the Columbia microwave FEL, which amplifies radiation at 24 GHz to a level <1 MW. A 4 mm dia, electron beam (580 kV) is propagated in a guiding field of 0.8 T inside an overmoded 24 mm dia. cylindrical waveguide. A TE11 mode is grown in a 33 cm long first undulator section (period 3.36 cm), and upon entering the following undulator section (period 2.26 cm, length 40 cm), the electron bunches convert to TM11 radiation which is further amplified. The far-field pattern of the TM11 emitted power is distinct from the TE11 pattern.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showing the resulting radiation pattern.<>  相似文献   

20.
与水蒸气朗肯循环给水泵相比,有机朗肯循环工质泵存在技术难度大、效率低、易气蚀和单位功率成本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重力增压的新型有机工质热力发电循环,冷凝器出口工质不经过泵而依靠重力增压,然后进入蒸发器气化。分别采用R113、R123和R245fa三种干工质分析了不同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下循环所需的重力增压高度。并基于泵的实验数据,比较了该热力循环与泵增压有机朗肯循环的性能。结果表明,相同工作温度下沸点和密度越高的工质所需的重力增压高度越小。在蒸发温度100℃和冷凝温度50℃时,若采用R113,新型循环所需的重力增压高度为22.2 m,热效率为8.1%,比泵增压循环效率高约0 8%。该重力增压循环显示了应用于热电联供领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