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和基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置教学过程,以问题驱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追求自然生成的概念教学.但当前仍然存在着重解题技巧,轻概念生成,忽视对概念本质理解的课堂教学,因而难以有真正意义上的概念建构.如何确立概念教学的核心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以人教A版数学"函数的单调性"概念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1教学背景2014年9月,笔者参加了某重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研讨内容是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体验数学基本活动过程,把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形成融入到数学的基本活动过程之中,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情境设置"与数学化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更多、更好地掌握,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收获数学基本经验.本课题的目标:会列一元二次方程探索实际几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概念教学课堂上,教师应搭起问题框架:在问题引领下运用问题串的方式、逐层递进,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入地思考,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以教材新增内容“复数的三角表示”为例,通过设置问题串,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串中浅入深出,完善概念教学、拓宽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4.
徐维东 《中学数学》2014,(22):35-37
"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的必经环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数学问题中生活情境的"剥离",让学生在经历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丰富情境背后的数学模型,积累"净化"数学问题解决环境的经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结合"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片断谈谈笔者的做法及感悟,希望能给你带来启示.一、"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学片断及分  相似文献   

5.
在学生的数学认知活动中,基本活动经验有着巨大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新知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验参与的数学活动是不能深刻持久的,学生的所获是很难融入到已有知识结构中去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他们固有的经验入手,设置基于经验之上的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的认知在固有经验上自然延续.本文将结合"角的表示"教学片断,谈谈基于经验自然延续的教学,希望能引发您的思考.一、"角的表示"教学片断及简析1.回顾旧知,用交流唤醒经验教师:(投影一个点)这里有一个点,你能给它起个  相似文献   

6.
1 数学问题链教学的基本理念 所谓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惑,从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合理性和学生思维过程的合理性两点出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一串问题.而问题链的设置是一个循环过程,从教师在课堂中给出的起点性问题,过渡到由起点性问题引发的延伸性问题,再转换到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挑战性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方面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赵阳 《数学之友》2022,(15):34-37
“好问题”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有效的问题驱动,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以“二次函数”教学为例,阐述了数学问题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启示: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深度思考;设置问题驱动,促进学生深度合作;设置问题拓展,促进学生深度探究;开展课后评价,促进学生深度反思.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实例呈现1.例题的设置应具有基础性和具体性对于新课教学而言,例题是课堂研究的"中心问题"所在,如何设置例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应该关注到学生对刚刚学习的概念和知识还有一定的陌生感,所以在中心问题的设置上应具体、基础.例如,在和学生探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从基础性和具体性出发,笔者设置了如下两道例题:  相似文献   

9.
问题链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一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构成问题系列,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锻炼学生思维过程”为主线,师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有效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这种“以题代面”,设计出层次分明的“问题链”,避免了数学学习中的枯燥繁琐,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飞跃,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笔者介绍基于问题链设置的“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由于数学所具有的特点,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运用"挖掘"教学策略,对高等数学中哲学思想、数学内容本身及数学问题中的隐含条件进行挖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数学实验”教学的几个点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近几年从事"数学实验"教学进行总结.根据教学实践中的体会,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阐明我们的观点,陈述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实践证明这些办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探究·拓展"栏目配置了一些"阅读题",文章从三个层次阐述了提升"阅读题"教学地位的必要性:关注阅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选题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最后链接高考,有利于凸显"阅读题"的教学地位.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在课后习题和复习题部分设置了"探究·拓展"栏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是在数学学习中,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深度学习,即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进行深度学习,逐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笔者以“用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一课为例,探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模式,并总结出四点启示,即注重单元整体教学,巧妙设置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知识经验的不完善,创造最近发展区;学生学习先于教师引导,为深度学习留白;基于学生认知过程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感悟本质.  相似文献   

14.
“至简数学”追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主张在教学设计时选取适宜的素材降低教学难度,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并爱上数学.教学人教版教材中“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一课时,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探求结论的过程,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体验获得结论的过程,贯彻"至简数学"主张,切实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叶雯雯 《数学之友》2023,(23):42-45
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生根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命题,数学问题链教学无疑是其重要抓手之一.本文以“四心背景下的解三角形问题”这节复习课教学为例,谈如何通过问题链设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理解数学内容的本质,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林业院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群芳 《大学数学》2003,19(4):29-31
分析了现行林业院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为合理地设置数学课程和学时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开设数学实验课和建立数学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主要手段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研活动和学术交流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  相似文献   

17.
以太原工业学院为例,分析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面临的挑战.结合该校地方性和应用型的特点,基于岗位需求为导向,围绕"毕业生未来就业岗位—培养目标—能力与素质要求—课程设置"这条主线完成了金融数学和软件开发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以此建立"模块化教学,分流培养"的培养体系,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认为:"问题解决"的目标不是要发现一个"万能的方法",而是通过问题解决的成功实践,总结出某种规律和模式,启发和指导以后的解题活动.数学模型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建立和处理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构建模型,形成新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问题情景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只有这样,数学教学中强调的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中涌现了一类图文并茂、新颖活泼、富有创新意识的与双曲线相关的问题,这类问题把两个反比例函数图像进行"叠加",使双曲线成对出现,在问题上设置"双动点"或"多点联动",具有知识点多、能力要求高、思维密度大等特点.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数学素养.本文撷取几例加以阐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计艳霞 《数学之友》2022,(10):80-82
为了真正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趋势,在开展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设置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从中职数学开展的背景、价值以及策略探究信息化教学.学生融入相应的授课情境中进行针对性问题的思考,促进他们中职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