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认为,如金属离子M能与配位体A和B形成二元络合物,那么在配位数允许和不存在空间障碍的情况下,总有三元络合物形成.但由于两种配位体之间的浓度比例调节不当,会造成三元络合物在溶液里的所有组份中占很小的比例,这样,往往给人们一个错觉,即没有三元络合物形成,三元混配络合物在溶液里所有组份中所占的比例达到极大时,两配位体之间的浓度比例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的。  相似文献   

2.
李柳鸣  李泽荣  段晓惠  李象远 《化学学报》2004,62(23):2319-2322
用从头算方法对四氯化苯醌-二苯撑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用MP2/6-31G**方法,分别优化电子给体二苯撑,受体四氯化苯醌的稳定构型,用同样的方法优化配合物的层间距得到其最稳定构型,并计算了BSSE校正后的电子给受体配合物的稳定化能.用CIS/6-31++G**方法,计算了给体、受体及配合物的电子激发态.理论计算验证了给体和受体间能形成稳定的电子给受体配合物,该配合物受光激发能直接产生电荷转移态.在球孔穴近似和点偶极近似下,对电荷转移吸收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非平衡溶剂化能校正.经非平衡溶剂化能校正的电荷转移跃迁能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对几种不同取代氧鎓盐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和荧光猝灭进行研究,发现在液氮温度下,激发的氧鎓盐分子能和作为猝灭剂的电子给体分子在光谱的长波方向发出激基复合物的荧光。在基态条件下,氧鎓盐能和电子给体生成稳定的电荷转移络合物(CTC)。在冻结的条件下,由于激发的络合物不容易解离或减少了某些无辐射衰减的途径,有可能明显地观察到激发的CTC的发光。  相似文献   

4.
基于非平衡溶剂化能的约束平衡方法和溶剂重组能的新表达式, 实现了电子转移反应溶剂重组能的数值解, 研究了二氯二氰基苯醌(DDQ)及其阴离子体系DDQ-之间的自交换电子转移反应. 考虑了DDQ与DDQ-分子以平行方式形成受体-给体络合物时的两种构型. 引入线性反应坐标, 计算了该反应在不同溶剂中的溶剂重组能. 基于两态变分模型得到了反应的电子耦合矩阵元. 根据电子转移动力学模型, 计算了该自交换电子转移反应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四-(邻氯苯基)卟吩(OCITPP)和四苯基卟吩(TPP)系列的某些金属络合物在2,4-二硝基氯代苯(DNCB)存在下的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 发现吸收和荧光强度均比金属卟吩单独存在时为低, 表明金属卟吩作为给体, 与π受体DNCB形成分子络合物. OCLTPP系列的金属卟吩, 由于苯环上邻位氯取代降低分子对称性和产生空间阻碍等因素, 使它们与DNCB的络合常数减小, 从而削弱了受体对给体的荧光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电子转移的半经典模型和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对色氨酸-酪氨酸二肽体系进行电子转移动力学参数计算.用AM1方法分别优化给体、受体和桥体几何构型,用线性反应坐标的构造了给体和受体分子间电子转移的双势阱,得到两透热势能面交叉处的反应坐标为R=(约等于)0.10,并确定了反应的内重组能及反应热.对色氨酰酪氨酸和酪氨酰色氨酸体系进行闭壳层HF自洽场计算,按Koopmans定理计算体系分子轨道分裂能值A(三角形),在R约为0处发现了A(三角形)的极小值,从而获得色氨酰酪氨酸及酪氨酰色氨酸体系分子内电子转移的电子转移矩阵元V~D~A分别为0.96kJ.mol^-^1和0.87kJ.mol^-^1.采用Marcus双球模型估算反应的溶剂重组能为64.60kJ.mol^-^1。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标题化合物分别与TCNE和对甲苯酚钾形成的电荷转移络合物的电子跃迁能hvcr并计算了它们的电子亲合力(EA)和电离势(Ip),还测定了络合物的热力学常数(K,ΔH,ΔS)。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不但可以作为电荷受体,也可以作为电荷给体。处于分子7位取代基的Hammett常数σ与hvcr(或ΔH)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分离处理π σ π体系中的给体 ,受体和σ桥体 ,在HF/4 31G和HF/DZP水平上优化了联苯 ,联苯负离子自由基 ,萘和萘负离子自由基的几何构型 ,计算了分子间电子转移的内重组能 .取线性反应坐标R =0 .5 ,在STO 3G水平上用变分原理和分子轨道跃迁能方法 ,计算了π σ π体系自交换反应的电子转移矩阵元 .对交叉反应体系 ,沿线性反应坐标搜寻最小轨道能级分裂Δmin,确定了电子转移矩阵元和过渡态构型 .用Marcus双球模型计算液相电子转移的溶剂重组能 ,结合半经典模型计算了几种以联苯负离子自由基为给体 ,联苯和萘为受体的π σ π体系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常数 .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辅助给体对生色团分子热分解温度以及二阶极化率的影响,以已报道生色团分子2-二氰亚甲基-3-氰基-4-(4-二乙胺基-苯乙烯基)-5,5-二甲基-2,5-二氢呋喃(DCDHF-2-V)为基础,分别在苯环二乙胺基的邻位上以羟基、丁氧基和苄氧基作为辅助给体合成了三种新型的生色团分子:EFC-OH,EFC-OBu和EFC-OBe.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以及元素分析表征确认了其结构.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分子的热性能良好,其中EFC-OBe的热分解温度(Td)最高为278.6℃.溶致变色法测定结果表明,EFC-OBe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μgβ1064 nm)最高,为47149×10-48 esu.将这三种分子的Td值和μgβ值与未加入辅助给体的DCDHF-2-V分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辅助给体的加入对分子的热稳定性能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分子的μgβ值一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忽略了旋-轨偶合作用的情况下,轨道磁矩部分冻结的模式不能圆说过渡金属络合物的磁性质,计算表明,即使是第一过渡金属络合物也只有在考虑了旋-轨偶合作用以后磁矩的计算值才能与实验值相一致.因此,指出偶合作用在第一过渡金属络合物中的不可忽视性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