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铝(Ⅲ)与 3,5,7,2',4'-五羟基黄烯酮(桑色素,Morin)在非离子宏面活性剂Tween 80存在下,pH3.4—4.4的HAC-NaAc介质中,Al(Ⅲ)与Morin形成稳定的黄绿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423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2×10~·mol~1·cm~1 ,配合物组成比用Al(Ⅲ):Morin=1:3,其表观不稳定常数为1.43×10~(17),Al(Ⅲ)浓度在0~15μg/25ml之间符合比尔定律.以硫脲、抗坏血酸和邻菲罗啉作掩蔽剂,测定了电镀废水中微量铝,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S-Br-PADCAP与Cu ( I)显色反应的条件及其应用.实验表明,在榕液pHB. 8士0. 5时,在常温下,Cu ( I)与S-Br-PADCAP迅速地形成稳定配合物,试剂和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于458nm和560nm,Cu( I)与S-Br-PADCAP的配位比为1"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1. 31 X lOSL " mol-' " cm-' ,Cu ( I)的浓度在。-12. 5}g/25m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本文用锌试剂负载树脂将Cu ( I)与其他干扰离子分离,成功地测定了人发中微量铜的含量,其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吡啶类Schiff碱衍生物吡啶-3-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和Cd(NO3)2·4H2O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个十八元环结构的配合物Cd2(NO3)4(L3)4(L3=吡啶-3-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配合物的单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058 90(11)nm,b=1.222 15(12)nm,c=1.546 20(15)nm,α=74.243 0(10)°,β=78.974 0(10)°,γ=69.872 0(10)°,V=1.796 9(3)nm3,Z=2,Dc=1.514 8g/cm3,F(000)=836,μ=0.673mm-1,R1=0.033 8,ωR2=0.108 0(I2σ(I)).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合物在513nm(λmax)具有强的荧光吸收.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CTMAB和辅助剂H}O}}phen存在下,T ( 4-MP > PS‘与Mn(I)超高灵敏显色反应的光度法测定条件.在溶液pH 9, 15一9. 35,拂水溶中加热6min,配合物稳定形成.试剂最大吸收峰和形成配合物后的试剂消失峰于4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 23 X 10'L "mol-'cm-'. Mn < H)浓度在。一50ng/25m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本法用于淀粉、茶汤中痕量锰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11种辅助配位剂对铜离子与7种叶琳显色反应的影响.发现只有草酸、柠裸酸、邻菲咯琳和。,a'一联毗陡等对mes。一四((2-氨荃苯基)叶琳、meso一四((4一二甲氮荃苯荃)叶琳和mes子四(4-氨基苯基)叶琳与铜离子的显色反应有增敏作用,摩尔吸光系数达10‘一10'Lmol-' "cm-'.研究结果表明,增敏作用不仅与辅助配位剂的结构及其与铜配合物的表观稼定常数有关,而且还与叶琳中苯基上的取代荃及其位贵的不同有关,Cu ( I)在NH=OH "HCl存在下被还原成Cu ( 1),它和外琳及辅助配位剂形成多元混配配合物.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含三齿配体N,N-二(2-苯并咪唑甲基)亚胺(IDB)的单核铜(Ⅱ)配合物[Cu(IDB)_2]Cl_2·2CH_3CH_2OH·2H_2O的合成、晶体结构及与常见金属离子的反应.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56 5(2)nm,b=0.986 3(2)nm,c=1.025 2(3)nm,α=81.915°,β=88.330°,γ=87.347°,V=0.956 28(40)nm~3,Z=1,F(000)=427,D_c=1.419g.cm~(-3),M_r=817.27,μ=0.764mm~(-1),最终因子R[I2σ(I)]:R_1=0.050 5,ωR_2=0.141 7;R(全部数据):R_1=0.059 1,ωR_2=0.152 5.结构分析表明,铜(Ⅱ)分别与配体中的4个苯并咪唑N原子和2个胺基N原子配位,形成一个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在不同浓度、不同金属离子中,标题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发生变化;过渡金属、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对标题配合物的荧光有猝灭作用;过渡金属离子影响作用较碱金属、碱土金属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但铝离子对标题配合物的荧光却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十二钨磷酸和对甲氨基苯酚硫酸盐为原料合成了组成为(C7H10NO)3[PW12O40].6H2O的新型电荷转移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溶液紫外-可见光谱、固体漫反射光谱、X光电子能谱、循环伏安、热重-差热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504 84(16)nm,b=2.966 8(3)nm,c=1.504 84(16)nm,β=117.82°,V=5.941 8(11)nm3,Dc=3.753 g/cm3,Z=4.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分子由1个杂多阴离子,3个C7H10NO 阳离子和6个结晶水分子组成.电子光谱显示,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或固态情况下有机底物和杂多阴离子间存在电荷转移作用.热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热分解分3步进行,其杂多阴离子分解温度为588.4℃.  相似文献   

8.
用pH电位法测定了在40 }(Y/Y> }a恶烷一水介质中(I =0.1} 2,5士。.}b)Pd(I>与腺杳5’一三磷酸(ATP)的二元配合物Pd(ATP)'一和Pd( I)一ATP-邻菲哆琳(Phea)的三元混配合物Pd(Phea) (ATP)’一的稳定常数,其值分别为1只 KPdR PacerP)’一=5.19和1g Kpa撒川(ATP)’一=5.42.比较了两种配合物的稳定性,其差值e1gK=0.23,比预期的统计值elgx=一。.6为大.混配合物稳定性的增加可归因于n-酸和n-碱间的合作效应和配休分子间的谁积作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双核水杨醛亚胺中性镍催化MMA本体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烷基化、甲酰化、Schiff碱缩合反应,制得水杨醛亚胺配体(3),其Na盐与trans-[NiCl(Ph)(PPh3)2]反应合成了中性镍配合物(4){[[O-(3-Cyclohexanyl)(5-CH3)C6H2-ortho-C(H)=N-2,6-C6 H3(i-Pr)2]Ni(Ph3P)(Ph)]2-CH2},以GC-MS,1H NMR对中间产物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Al(i-Bu)3的助催化作用下,配合物(4)能有效催化MMA聚合.考察了温度、时间、Al/Cat(4)和MMA/Cat(4)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在Al/Cat(4)为10,聚合温度为60℃,聚合时间为15 h,MMA/Cat(4)为1000的条件下,催化MMA聚合的单体转化率为69.9%,所得PMM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2.02.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在乳化剂OP存在下,银(I)与邻菲锣琳,四氯四澳荧光素(荧光桃红B,TCTBF)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乳化剂OP对此显色反应有明显增敏作用,形成配合物的适宜pH范围为3.80-- 6.00,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7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43x 100L}mnl-' }cm-1.银在。-20}g/25m1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显色体系至少可稳定2b,用该法侧定了废水试样中微量的银,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邻特丁基水杨醛亚胺(3)配体,并与trans-[NiCl(Ph)(PPh3)2]反应制得了邻叔丁基水杨醛亚胺镍配合物(4){[O-(t-Bu)C6H2-ortho-C(H)=N-2,6-C6H3(i-Pr)2]Ni(Ph3P)(Ph)},以质谱、1H NMR、元素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以Al(i-Bu)3为助催化剂,在铝比Al/(4)为2.5~40时,能有效地催化乙烯聚合.在8.4×105Pa的压力下,其最高活性可达4.05×105g PE/(molNi@h),所得聚乙烯粘均分子质量为0.34×104~3.68×104g/mol.与以Ni(COD)2为助催化剂相比较,Al(i-Bu)3/(4)是更为优良的乙烯聚合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介环糊精(刀-CD)对Co( I)与5一Br-PADAP显色反应的增溶、增敏、增稳作用,实验表明1 } }-CD的用量为3 , 0-7. 0m1,适宜酸度范围为pH5.0-7.8 ,最大吸收波长为585nm,配合物组成为Co( I ):5-Br-PADAP=1:2,表现摩尔吸光系数8.84x10'L"mol-1"cm-1, Co( I)含量。-15}aq/25m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EGTA一NH, F-焦磷酸钠联合掩蔽剂可消除Fe’十、Cu二十、A1,十、Zn'“、Mn二十、Cd习十、Hg'+等离子的干扰,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稳定,并用此法直接测定人发样品中微量钻,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4-(4-甲基苯基)-4 H-1,2,4-三唑(L1)和4-(4-硝基苯基)-4 H-1,2,4-三唑(L2)为配体,在室温条件下合成2个配合物,{[Cd(L1)(1,3-bdc)(H_2O)2][Cd(1,3-bdc)(H_2O)3]·2H_2O}n(1)和{[Zn(L2)(2,5-sdc)(H_2O)3]·H_2O}2(2)(1,3-bdc=间苯二甲酸根,2,5-sdc=2,5-噻吩二甲酸根)。测试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表征。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在π-π作用和分子间氢键作用下,一维链被连接成二维网格结构。配合物2是1个双核配合物,噻吩环与苯环间的π-π作用及分子间氢键作用将双核锌配合物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热重分析表明当温度分别高于300℃和259℃,1和2的配合物框架发生塌陷。固体荧光分析表明配合物1在373nm和430nm处有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含对称六齿配体N,N,N′,N′-四(2′-苯并咪唑甲基)乙二胺(EDTB)的单核镍(Ⅱ)配合物[Ni(EDTB)]·2ClO4·2CH3CH2CH2CH2OH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催化尿素水解的活性.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P 1空间群,a=1.022 97(12)nm,b=1.281 81(15)nm,c=1.853 0(2)nm,α=72.470(2)°,β=77.400(2)°,γ=81.603(2)°,V=2.252 7(4)nm3,Z=2,F(000)=1 032,Dc=1.454g/cm3,Mr=986.53,μ(MoKα)=0.618mm-1.最终因子R[I2σ(I)]:R1=0.066 8,wR2=0.181 4;R(全部数据):R1=0.070 5,wR2=0.184 7.结构分析表明,镍(Ⅱ)分别与配体中的4个苯并咪唑氮原子和2个胺基氮原子配位,形成一个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荧光光谱法实验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催化尿素水解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吡蚜酮为配体,合成了1个新配合物[Zn(L)2(Ac)2(H2O)2].4H2O(I)(L=pymetrozine).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为单核结构,Zn2+分别与2个吡蚜酮分子吡啶环的氮原子、2个水分子中的2个氧原子以及2个醋酸根的2个氧原子形成扭曲的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分子间通过氢键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a=7.628(2),b=9.484(3),c=12.440(4),α=106.062(4)°,β=101.627(4)°,γ=95.447(4)°,V=836.2(4)3,Z=1,R1=0.0427,wR2=0.1037.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乳化剂OP存在下,银(Ⅰ)与邻菲啰啉,四氯四溴荧光素(荧光桃红B,TCTBF)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乳化剂OP对此显色反应有明显增敏作用,形成配合物的适宜pH范围为3.80-6.00,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7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43×10~4L·mol~(-1)·cm~(-1).银在0—2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显色体系至少可稳定2h.用该法测定了废水试样中微量的银,所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Cd~(2+)与乙二醛-双-(2-羟基缩苯胺)所成配合物在水溶液中极不稳定,立即退色,无法测定其吸光度.本文试验了混合增效分析试剂(Triton X-100+PVA+CTMAB)对此体系的增稳、增敏和增溶作用.在此三种增效分析试剂的协同作用下,使体系可稳定20min以上,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1.12×10~4 L.mol~(-1)·Cm~(-1),有可能应用于分析实践.并初步探讨了有关机理.  相似文献   

18.
以4-(1,8-萘二甲酰亚胺基)苯甲酸配体及硝酸钬和硝酸镱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Ho(Ⅲ)和Yb(Ⅲ)两种配合物.经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两个配合物均属六方晶系,金属离子与羧酸中的氧原子桥连成螺旋链状结构.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a=b=1.783 30(17)nm,c=0.942 15(11)nm,α=β=90%,γ=120%;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a=b=1.780 39(8)nm,c=0.939 46(8)nm,α=β=90%,γ=120%.晶体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Ho(Ⅲ)和Yb(Ⅲ)配合物晶体分别在589℃和582℃时开始失去配体分子,晶体结构开始坍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CTMAB和辅助剂H_2O_2、phen存在下,T(4-MP)PS_4与Mn(Ⅱ)超高灵敏显色反应的光度法测定条件。在溶液pH 9.15—9.35,拂水溶中加热6_min,配合物稳定形成。试剂最大吸收峰和形成配合物后的试剂消失峰于4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3×10~7L·mol~(-1)cm~(-1)。Mn(Ⅱ)浓度在0—50n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本法用于淀粉、茶汤中痕量锰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以现场制备的两个Schiff碱(HL1:1-(2-羟基苯甲叉)-1,4,7-三氮杂庚烷,HL2:2-[(2-羟基苯甲叉)氨乙基]-吡啶)为配体,合成了两个Cu(Ⅱ)配合物[Cu(Ⅱ)(L1)(H2O)]BF4(1)和[Cu(Ⅱ)2(L2)2(Cl)2](2),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两个化合物都属于单斜晶系和P21/c空间群.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a=0.9759(2)nm,b=1.4448(1)nm,c=1.0979(1)nm,β=101.09(1)°,V=1.5191(9)nm3,Z=4,d=1.642g.cm-3.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a=0.9130(7)nm,b=0.9128(5)nm,c=1.6359(4)nm;β=104.704(3)°;V=1.318885(5)nm3;Z=4;d=1.633g.c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