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潮汐是怎样使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三慧 《物理与工程》2001,11(2):6-7,12
本文说明月球引起地球海水的潮汐如何减慢地球的自转,就中特别说明了海水与海底的摩擦的作用,也简述了海水潮汐的“反作用”对月球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谭兴中 《技术物理教学》2002,10(3):46-46,34
我们常说一天 2 4小时 ,严格来讲 ,并不是这样 ,下面加以说明 .1 地球自转周期和昼夜更替周期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先来了解地球的运动情况 .众所周知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 ,绕自身的地轴自转 ,如图 1所示 .选遥远的某颗恒星为参照物 (其射到地球的光可视为平行光 ) ,在某时刻 ,地球上的某点P正对太阳和该恒星 (如图 2中的位置A ) .随着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到达位置B时 ,地球恰好自转了 1圈 ,P点再次正对该恒星 ,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圆周运动 ,所用时间为自转周期 (一个恒星日 ) .但此时P点还未再次正对太阳 ,地球必须继续运动到达C点…  相似文献   

3.
1 引言 众所周知,年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单位,月是以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单位,日是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的时间单位.但是,由于任何历法中的历年内所包含的月数和日数以及历月内所包含的日数总是整数,因此我们平常使用的公历或夏历(俗称农历)中所规定的历年、历月、历日,其实都与地球和月球的公转周期或自转周期并不完全相等.  相似文献   

4.
潮汐现象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球对海水的引力是造成潮汐的主要原因,太阳的引力也起一定的作用。我国自古就有“昼涨称潮,夜涨称汐”的说法。潮汐现象的特点是每昼夜有两次高潮。所以,在同一时刻,围绕地球的海平面总有两个突起部分,在理想的情况下它们分别出现在地表离月球最近和最远的地方。如果仅把潮汐看成是月球引力造成的,那么在离月球最近的地方海水隆起,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离月球最远的地方海水也隆起呢?如果说潮汐是万有引力引起的,潮汐力在大小就应该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相似文献   

5.
王修权 《物理通报》2011,40(7):100-101
1问题的提出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部分教师对2009年高考浙江卷物理第19题中的数据产生了怀疑.【原题】在讨论地球潮汐成因时,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和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已知太阳的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2.7×107倍,地球绕太  相似文献   

6.
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计量时间,计量时间需要有参考点。以太阳视圆面中心为参考点,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约360°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2422日,是季节变化的周期;以月球视圆面中心为参考点,两次满月(或新月)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朔望月,其长度为29·5306日,它是月相变化的周期;以太阳视圆面中心为参考点,地球绕地轴自转约360°(太阳两次经过地球同一子午线平面)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长度为24小时。历法是协调和安排年、月、日的法则,理想的历法应该使用方便、精度较高。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的历法叫阳历(太阳历);以…  相似文献   

7.
月掩星现象发生前,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月球阴影部分可以看到月球相对于遥远的恒星的视角的变化,在较短的观测时间内遥远的恒星可以视为固定不动,通过两者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加上地球自转的修正可以测量出月球公转的平均轨道周期.  相似文献   

8.
 对地球上的生命,液态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学必要条件。当然,生命需要能量和营养,但水以液态形式而存在是限定性和决定性的要素。一旦水冻结成冰这样的固态而不是液态,绿地就不再生机勃勃。因此,只要我们考虑在其他行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时,我们首先就要寻找在过去或现在存在液态水的证据。火星是我们地球轨道外侧的近邻,火星的直径为6790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的1/10。火星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37分,比我们地球自转周期长。火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约为687个地球日,差不多是地球上的两年。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每个季节比地球上的季节长一倍。  相似文献   

9.
12.3 自然光照 12.3.1 太阳光照白天,自然光照主要来自太阳。太阳常数(即太阳在地球大气层外的辐照度)取为1353瓦/米~2[28],太阳光的其他辐射度和光度特性见第5.3节。夜间,大气散射光和月球反射光是自然光照的主要来源。在无月夜晚,星光和各种大气效应可能成为主要光源。图12.12[29]示出了太阳在大气层外(m=0)和在不同气团值的海平面上的光谱  相似文献   

10.
<正>从地球上看去,月球似乎是完美球形。但是,围绕月球运行的探测器发回的最新数据却表明,从距离地球最近端到最远端,它其实是略长的扁圆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太完美的形状?月球形成两亿年后,地壳薄弱,下层岩石呈熔融状态,使其容易受地球引力潮汐影响而扭曲。当月球冷却时,形状就被固定,形成"化石膨凸",确定了现在的地势。科学家已将文章发表在《自然》(Nature)网站上。  相似文献   

11.
 大气中微子的反常与太阳中微子的丢失一样,由于涉及到中微子是否具有非零静止质量和新的物理规律,因而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本文将就人们所关注的如下问题进行讨论:什么是大气中微子的反常,它有何意义?人们已做了哪些实验、有何结果?超神冈(Super-Kamiokande,下称SK)有何特点、有什么新成果?最后简评了SK发表新成果的背景以及此成果即将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太阳简说     
为了阐明太阳风、黑子、耀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太阳的基本情况。 一、太阳的大小、质量 太阳是银河系一千多亿颗恒星中的一颗,它位于银河系对称平面稍靠边缘的地方。太阳以及围绕它旋转运行的九大行星和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彗星等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太阳系。太阳离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平均约有1.5亿公里远,太阳的半径约为696000公里,相当于地球半径的109倍。我们不难算出,太阳这个巨大的星球足有130万个地球那么大。太阳质量约为1.99×10~(33)克,是地球质量的33.3万倍。太阳的平均密度为1.41克/厘米~3,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4。太阳中心密度为160克/厘米~3,中心压强相当于3000亿个大气压。 二、太阳的能量、温度 太阳是一颗时刻在进行热核反应的巨大火球。太阳每秒钟发出的能量(也称太阳的功率)约为3.83×10~(23)千瓦。若消除地球大气对阳光的吸收减弱作用,地面上同太阳光垂直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分钟获得太阳能(也称太阳常数)约为1.95卡。地球从太阳发  相似文献   

13.
我们通常认为大阳是一个极好的惯性参考系,由于地球既自转又绕太阳公转,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地球是一个非惯性参考系. 质点相对于惯性系(太阳)的绝对加速度a为[1]其中μr和αr各为质点相对于地球的速度和加速度,r为质点相对于地心的位移矢量,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a0为地球相对于太阳的公转加速度. 现将质点相对于地球的运动也写成牛顿第二定律的形式如下:上式中的ma项即为质点m受到所有物体对它的作用力的合力F,又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ω随时间变化极小,可视为常数,也就是说有 =0,于是(2)式可化成上式中的mω×(ωxr)和2mω×υr即为我们所称的…  相似文献   

14.
时间和频率都是重要的物理量.它们的标准的建立,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任何一种计时基准都是以均匀的周期现象为基础的.过去,传统的时间基准是地球的自转周期,用平太阳日的86,400分之一定为一秒,称为“世界时”.但是由于地球自转并不完全均匀,因此以地球自转为基准的世界时的准确度只有10~(-8)(相当于三年误差一秒钟).为得到更准确的时间标准,1956年国际计量委员会第10次会议规定,以1900年1月0日12时相应的回归年的31,556,925.9747分之一定为“历书时”的一秒,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作为计时标准,实际实现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张妩帆  赵强 《物理学报》2014,63(21):210201-210201
本文研究了一类太阳强迫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充电振子数理模型,通过数学变换将此ENSO振子方程组变换为有周期强迫项的van der Pol-Duffing方程,利用谐波平衡法定性分析得到此ENSO系统发生Hopf分岔的条件并做简单数值模拟,结果发现随着强迫作用增大,11年周期太阳循环强迫的ENSO系统经历准周期、倍频锁相到混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第33届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中的摩擦振子问题.建立了物理模型,并通过对摩擦振子系统做受力分析,得到摩擦振子的运动状态微分方程.搭建实验系统,观测摩擦振子的质心变化,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在理论分析的结果基础上,采用控制变量法,仿真模拟各参量对摩擦振子运动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摩擦振子系统中物体的质量、圆柱之间的距离及其旋转角速度、圆柱与物体的摩擦因数等参量均会对摩擦振子的运动状态(周期、振幅等)产生影响,但空气阻力对运动状态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题目:(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第21题)一简谐振子沿x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t=0时刻振子的位移x=-0.1m;t=4/3s时刻x=0.1m;t=4s时刻x=0.1m.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  相似文献   

18.
 人们采用太阳常数σ 来描述地球大气层上方的太阳辐射强度。它是指平均日地距离时,在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辐射的单位表面积上所接收的太阳辐射功率,单位是mW/cm2(毫瓦每平方厘米)。太阳常数σ 在中午阳光直射时约为137mW/cm2。根据彭望禄所著《遥感概论》,太阳的电磁辐射经过大气时,约有30%被云层或其他粒子反射回太空,22%被散射,17%被吸收。这样,透过大气到达地面的能量只占入射总能量的31%,即地球表面的太阳常数σ 约为42.47 mW/cm2。  相似文献   

19.
1 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的重力产生的吗 [题目1](1984年的全国高考)已知大气压强为po,地球的半径为 R,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大气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人们发现大多数生物的生物钟周期约为 2 2— 2 8小时 ,很少有生物钟正好是 2 4小时的种族 .这一点让人不可思议 ,因为从光线的强弱和温度的变化来说 ,种族的生物钟应该与地球自转的周期同步才便于与环境的协调并组织自身的日常活动 .为了研究这个论点 ,日本大阪大学的物理学家H .Diado设计了一个数学模型来研究具有不同生物周期的种族间的竞争。在他的模型中有两点重要的假定 :首先他假定种族的繁殖率依赖于它的生物钟的时间与 2 4小时之间的差 ,如正好是 2 4小时的话 ,其繁殖率为最大 ,因为这类种族在白天要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其次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