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土硝(硝酸钾)是制造黑火药的原料,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国防建设及化学工业上的需要,更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全国各地,在党的领导下,正掀起了一个全民大办土硝的高潮,为了帮助大家能迅速掌握烧硝的技术,将一些主要的操作方法,根据个人的经验,体会,作一介绍。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积累了不少烧硝的经验,目前,流传较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从硝砖中煎炼。一是从硝土中煎炼,其方法大致相同,现分下列几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2.
读完本刊1956年9月号66页洪作刚同志的“我国农村中是怎样制得硝酸钾的”一文后,我觉得他介绍的方法和我在农村中见到的及以前我曾提取过的方法不同。因此,将我所知道的方法及有关硝酸的生成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供大家参考。首先在原料上,洪同志介绍的是用老墙土。但不是任何老墙土都可以用作原料的,一般采取猪圈的墙土。采取时,不是用口去尝尝涩味来决定含硝量,只要用眼一看就会知道。因为含有硝的墙上有白色霉状的东西,可用扫帚扫下作为原料。据经验取掉后隔不了多久,在老地方又有霉状东西产生,这时又可采取。其次,对于提硝的方法亦有不同。取得的原料亦不必加草木灰,只消加入适量的水煮沸,趁热过滤,冷  相似文献   

3.
塔式法制硫酸的化学反应机理,在现今可以获得的资料来看,都没有完整和明确肯定的结论。土塔式制硫酸虽和塔式法生产硫酸有某些差异,但在主要方面仍是相同的。当前土塔式制硫酸正在全国各地广泛的开展着,如解决了它的反应机理,对解决硝酸的用量和找硝酸的代用品(如开封地区的土硝代替硝酸)是有其一定的实际意义和迫切需要的。我厂也有一个土硫酸车间,我们很希望在这方面得到一些较确切和完整的理论知识,来进一步指导生产。读了第5期“化学通报”陶荣达同志关于土塔式制硫酸反应机理和生产问题,对“关于土法生产硫酸的几个问题”的商榷和探讨一文,虽然得到了一些启发,但仍不够全面和完整。我们还希望读者或有关部们在这个问题上多发表一些文章和资料。我们为了配合我厂土硫酸车间的生产,找  相似文献   

4.
经多次试制已从岩硝石生产出硝酸钾,产量、质量都比自然硝土好而成本又低。经验介绍如下: (1)原料:岩硝石由岩石风化与尘土结构而成。 (2)简易测定:物理鉴定——黄褐色或赭色,体轻而硬,有蜂窝眼;味先凉甜可口,然后转涩,将其粉末  相似文献   

5.
前言在党的总路綫光輝照耀下,在全国范围內,很多人民公社都在大搞土硝生产,有的用作制造黑色炸药的原料;有的用作土化肥。但对識别硝土中的含硝量都是用眼观察和用舌嚐味的办法,这种办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有經驗的炼硝农民告訴我們:硝士太阳晒不干,其形状象螞蚁洞附近的松士,用舌去嚐,有甜、酸、苦、辣、咸味。这样做不仅很不卫生,而且也不可靠。特别是初学者更是很难辨別,因此取来的硝土含硝量不高,造成燃料和人工的浪費。再者,由于硝土含硝率低,近来各地又有走向人工培养硝土的趋势。因此,对含硝率的分析工作更显得需要。我們有鉴于此,就想选择一种迅速而較可靠的簡单分析方法,供各地人民公社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6.
热力学基础是物理化学课程中重要的部分。但目前关于这一部分的讲授有着不同的方式。我们读了吴澄铠同志的文章(化学通报1954年10月号)后,有一些不很成熟的意见,希望英澄铠同志和其他同志指教。 (1)吴澄铠同志在该文第(一)项“关于第一定律的实验根据问题”中,提到:“将第一定律的数学公式(即(△μ=q-A)和它的实验根据用严密的逻辑结合起来”这一问题,所用的方法是:“首先从历史上找寻恒动机失败的经验,来说明能量不能够从无中生出来,但是这还不能令人信服,因为以往做不出来,将来也许还可以做出来。直到焦尔的实验证明了能量消失时必然有热生出来,而且消失的能量和生出的热量的比,在不同的情况下,都保持同一的常数。这样才说明热量也是能量的一种,并  相似文献   

7.
“化学通报”本年第5期刊载了陶荣达同志写的“关于土塔式制硫酸反应机理和生产问题”一文。兹就该文中某些问题提出与作者商榷。一、塔式硫酸生产过程的反应机理有“土”“洋”之分吗? 该文作者不同意洋法和土法生产反应机理都是相同的,其所持的理由是: (1)土塔式硫酸生产,是我国人民的一种创造性的生产,有很多方面是把铅室和塔式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因而其反应机理完全是和塔式法一模一样的进行是不够恰当的。  相似文献   

8.
1959年第3期化学通报发表了汤桂华等同志“关于上法生产硫酸的几个问题”的文章,它对1958年11月号黄京元同志的“年产300吨的土法制硫酸车间设备和操作”一文,进行了商榷和补充。我们曾先后较深入详细阅读了这二篇文章。同时,我们正是进行过这种方法的土制塔式硫酸的生产,因此,我们的体会更加具体和深刻。至于汤桂华等同志提出的问题是有一定的实践和指导意义的,基本上我们很同意他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而不同意黄同志某些不够或错误的论点。由于我们实践了土塔式硫酸的主产过程,所以,有某些重要的生产问题仍值得提出来和大家进行商讨,尤其当前土制硫酸正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起来了,请读者就  相似文献   

9.
(一) 自从”关於相规的推导法的一点补充意见”一文在本年化学通报1月号发表后,我们非常高兴地读到了华保定同志所提的,关於“体系中任一组分在体系的各相中是否都存在”这一问题的讨论意见。华同志的意见实际上接触到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即是否足够注意“热力学理论的宏观性质”的问题。因此,先把这一问题提出来谈一谈,我想一定会有许多同志感觉兴趣的。我们知道相规是热力学的一部分,而热力学是一种宏观理论。在热力学中所用的描写物态的变数和函数都是宏观量。从分子运动论看来,也就是从微观方面看来,这些宏观量都是平均数,都是统计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化学通报”1954年5月号(204—208页)“从结晶化学的数据来决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结构式”译文有几处译的有问题,分述於后:  相似文献   

11.
因为在物理化学的教学中,这是涉及到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所以看到樊文涛同志的短文后(化学通报1962年5期62页),也想来谈谈个人看法。在樊同志对问题的分析过程中,似乎存在着两个不够清楚的概念问题,一个是“系统对外作功”,另一个是“系统”的划分问题。在一些书中都明确指出,例如在列昻托维奇著的热力学概论(张厚玫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年版第3页)里面说:“谈到系统对外物所作的功时,我们指的是为我们所分出的系统施在外物上的力所作的功。当外物有某一确定的位移时,系统作出了功。所以很清  相似文献   

12.
《化学通报》1982年第5期所载“有机反应中瞬时碳正离子相对稳定性的判断法”一文,是作者蒋庆云同志对他三年前发表的一个观点的进一步阐述,并对陈家骏、刘福安同志所提问题的答复。蒋同志称之为“轨道成分及能量对比法”(以下简称“轨道法”)的新观点,我们觉得在该文论述中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是属于根本性的。为此,拟围绕该文中的主要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以极大的兴趣阅读了化学通报1955年7月号42页陈国钦同志所写“我怎样加强有机化学教学的思想性”一文,因为这是当前中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读了该文以后,我同意陈同志所提两点:“(1)从认识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2)从具体事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当然加强有机化学教学的思想性不限于陈同志所提两点)。不过我们对陈同志在教学中为加强教学的思想性所采用的教材有下列意见: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读贵刊1985年第7期所载王学琳同志“关于自旋偶合与自旋分裂问题”一文后,觉得有些问题值得商榷。主要有如下两点:一、在王文68页中,有“高磁区  相似文献   

15.
化学通报第5期(1960年)中学化学教学栏发表了曾宪春同志的“土的霍夫曼电解器制造法”,我认为有进一步改革的必要,根据曾同志的制作和一般水电解器沒有多大的区别,使用不方便,例如在两根滴定管中裝水就很不方便,另外,收集的氧气和氫气不能进行試驗(曾同志的說法是有錯誤的,因为收集的氫气和氧气如果不在水平面以下,那是检查不出来,活塞一开,由于滴定管中的水位高于水平面,就因重力而下降,放不出氫气和氧气。如果收集氫气和氧气在电解水的水平面以下,那么就一定要等很多的时間,所以我在教学中应用滴定管和一些玻璃管可以做出和洋的完全一样的霍夫曼电解器,如图1所示。在两根滴定管中間有一支玻璃管上端再套一段較大的試管,用以儲电解的水。  相似文献   

16.
铝合金中常量铜的测定方法颇多。我厂过去一直采用电解法测定,虽然结果准确,但分析时间较长,工人劳动强度大,不适于配合炉前快速分析。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伟大教导,又参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在领导和工人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较短的时间内,试验成功了铝合金中铜的快速碘量测定法,结果稳定、可靠,较电解法快速(双份样品分析时间只需12分钟)、成本低,基本上满足了生产的需要,在我厂已广泛采用。 (一) 试剂 (1) 硝一磷混酸:1:1硝酸与1:1磷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看到了丰达明同志关于原子吸收“检出限”的定义的来信后,我们觉得对这个名词有一个正确的统一的定义,将便于我们交流经验。因此,我们也想谈谈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想法。“检出限”,英语为“detection limit”,《英汉化学化工词汇补编》称之为“检测极限”。〔1〕的附注中列出了这个名词的几种名称,其中“测定极限”一词已有读者指出不应与“检出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基于现行“综合化学实验”进行创新性改进。将一定压力的氮气充入氧弹,在以硝酸钾为氧化剂、三氧化二铁为催化剂的条件下,混合一定比例的蔗糖得到硝糖燃料,进行燃烧,采用环境恒温量热计记录蔗糖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再通过雷诺作图法校正产生的DT偏差,最终计算得到硝糖燃烧过程的恒容热效应,即为硝糖燃料的爆热值。当蔗糖:硝酸钾:氧化铁的质量比为39:59:2时,其爆热值最大,比冲最大。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选择最佳配比的硝糖燃料,用于计算机仿真模拟火箭发射系统。通过改变燃烧室压力和燃料流速,计算得到该最佳配比硝糖燃料的比冲和火箭飞行高度,进而得到采用单级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的发动机参数。改变每一级火箭的燃料类型与比例,设计得到适于推进不同卫星进入预定轨道的二级火箭和三级火箭。通过设计氧弹量热计的拓展应用与计算机仿真模拟相结合的实验,达到已有实验的创新设计、启发学生创造性和引起科研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本课目的:使学生了解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和克分子浓度的意义及其应用。二、教具:量瓶,烧杯,玻棒。三、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从略) (二)检查提问:1)“硝酸钾在20℃时溶解度为31.7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如果说“硝酸的溶解度为31.7克”是否可以?2)如果  相似文献   

20.
1958年11月间在浙江临安县余抗地区召开了全国积肥、造肥工作现场会议,在会议期间总结了一年来全国积肥、造肥工作的成绩,并交流了经验;会议肯定了今后在积肥、造肥工作中有机肥料仍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应在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来施用,仍有其一定的重要性。大会技术研究组经过讨论后写成了一篇“大搞土化肥的几点意见”的文章,该文除总结了一年来全国土化肥的发展情况和成就外,并对现有土化肥制造方法作了比较系统的分类排队,指出了目前有些地区对土化肥的生产和原料的选用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土化肥工作提供了意见。该文现已刊载在1959年第2期“土壤”月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