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有祺教授简历1920年7月11日.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1937年~1942年.在同济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1946年~1950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主修化学、副修物理,获博士学位1950年~1951年.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1951年5月.离开加州理工学院绕道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瑞典、荷兰等国,于同年8月回到祖国1951年秋~1952年.清华大学任副教授1952年秋.在北京大学化学系执教至今,先后任副教授、教授1955年~1958年.兼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大学化学》2000,15(4):61-61
190 1年 范霍夫 (J .H .van’tHoff ,荷兰 ) ,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的规律。190 2年 E .费歇尔 (E .Fischer ,德国 ) ,合成糖和嘌呤衍生物。190 3年 阿累尼乌斯 (S .Arrhenius,瑞典 ) ,提出电离学说。190 4年 拉姆塞 (W .Ramsay ,英国 ) ,发现惰性气体。190 5年 拜耳 (A .vonBaeyer ,德国 ) ,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190 6年 莫瓦桑 (H .Moissan ,法国 ) ,制备单质氟。190 7年 布赫纳 (E .Buchner ,德国 ) ,发现非细胞发酵现象。190 8年 卢瑟福 (E .Rut…  相似文献   

3.
<正>江龙,福建建瓯人, 1933年1月1日生于上海.物理化学家,我国胶体与界面科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12月31日仙逝.江龙先生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 1960年获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 1960年开始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历任感光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4.
前言     
正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光绪十九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炼铁厂建立的化学学堂.1896年化学学堂并入湖北自强学堂的格致门,后改为化学门.191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成立,设数学理化部.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组建,正式定名为武汉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1953年全国进行院校调整,湖南大学化学系和南昌大学化学系并入武汉大学化学系.1997年12月在化学系的基础上组建武汉大学化学学院.  相似文献   

5.
<正>林国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 1968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师从周维善院士,同年留所工作至今. 1981~1982年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作访问学者, 1986~1987年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和美国史克药业研究发展部作访问科学家.1990~1999年,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教育体制大体上类似于其他国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本科4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另有2年硕士学位,再加3年博士学位的教育.当前在校学习的人数逐年增加,人均在校学习的时间也逐渐延长.到2000年已有将近一半的18岁同龄人进入大学学习.为适应上述教育情况的变化,日本政府目前开始了一个重整大学教育体制的计划.该计划将所有原来模式相同的649所大学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研究和教学型的,另一类是教学型的.目前已有9所大学已被认定为第一类型的大学.本文介绍日本教育体制的变化以及上述重整计划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7.
《化学通报》1985年第3期尚克聪同志的《C.A.索引图表分析》,在“C.A.索引一览表”里提到,C.A.期作者索弓以1958年Vol.52创刊延续至今。这似与,事实不符。 C.A.从创刊起就有了期作者索引。1907年Vol.1No.1至1908年 Vol.2 No.9,在每期文摘正文前,有“Name Register”,其作用和著录格式,与后来的期作者索引完全相同。同年No.10,这部分内容更名为“Au-  相似文献   

8.
俄文版Н.С.Ахметов著“ОбшаяиНеорганиче-скаяХимия”,УчебникдляВузовc-М,ВысшШкола(1981)一书,经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审定,作为高等工业学校化工类专业的教科书。这本1981年版《普通和无机化学》,是作者H.C艾哈迈托夫(Н.С.Ахметов)在他所著的几经出版的(哈萨克1965年版、1967年版,莫斯科1969年版、1975年版)《无机化学》基础上写成的。  相似文献   

9.
期刊名称    总被引频次 b96 ,97年发表论文 (篇 )96 ,96年论文在 98年被引次数影响因子 c98年发表论文(篇 )98年发表论文当年被引次数即年指标 d论文地区分布数 e基金论文数 f自引总引比 g被引半衰期 h分析实验室 936 30 7 3331.0 85157 2 10 .1342 4 380 .4 2 3.8分析化学 2 3886 6 86 70 1.0 0 3334570 .1712 51510 .134.9色谱 4 90 3382 340 .6 92 16 870 .0 4 2 2 36 2 0 .2 13.1分析测试学报 3442 531510 .597156 190 .12 2 2 6 6 10 .0 6 3.0环境化学 4 33189110 0 .582 10 512 0 .1142 0 6 4 0 .135.3分析科学学报 12 716 980 0…  相似文献   

10.
1920年11月7日.生于浙江省绍兴上虞市1944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毕业1946年~1947年.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任助教1948年1月.赴美国留学  相似文献   

11.
据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公布的结果, 被《SCI》收录的《高等学校化学学报》被引频次1998年为777次, 1999年为1203次, 影响因子1998年为0.331, 1999年为0.540, 即年指标1998年为0.082, 1999年为0.133, 提高幅度较大, 均居我国入选《SCI》和《SCIE》科技期刊的前列。被《SCIE》收录的《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研究, 英文版)的被引频次1998年为83次, 1999年为124次, 影响因子1998年为0.208, 1999年为0.275,即年指标1998年为0.035, 1999年为0.072,提高幅度也较大(详见附表)。两刊上述有关文献计量学数据稳步上升表明, 在1999年两刊刊载的文章无论其创新性还是前沿性都有明显提高, 同时还表明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已深刻认识到要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 同行间的论文互相引作文献是非常必要的。 附表我国入选《SCI》和《SCIE》化学类期刊的有关文献计量学数据*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即年指标 1998年 1999年 1998年 1999年 1998年 1999年 Acta Chimica Sinica(化学学报) 566 730 0.178 0.317 0.063 0.085 Chem. J. 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777 1 203 0.331 0.540 0.082 0.133 Chem. Res. Chinese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化学研究) 83 124 0.208 0.275 0.035 0.072 Chinese Chem. Lett.(中国化学快报) 357 500 0.195 0.224 0.000 0.014 Chinese J. Chem.(中国化学) 152 241 0.229 0.346 0.026 0.205 Chinese J. Poly. Sci.(高分子学报) 95 143 0.088 0.343 0.096 0.116 Science in China, Ser. B(中国科学, B辑) 620 819 0.479 0.648 0.067 0.170   * 摘自《1999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JCR), 以英文刊名字母为序]。  相似文献   

12.
揭钧 《大学化学》1989,4(5):61-63
1957年,滑铁卢大学的创办人Dr.Joseph Gerald Hagey校长创设了工读结合学制,到1969年他退休时,在工读学制下读取学位的学生达7千人,如今已增至9千人,另有7千人在常规学制下进修,此外还有9千人参加函授学制进修.化学系增设工读学制,是在1965年的一次化学教授会议上决定的.Dr.W.Elsdon自告奋勇负责筹备.一年之内他走访了安大略  相似文献   

13.
期刊名称    总被引频次 b96 ,97年发表论文 (篇 )96 ,96年论文在 98年被引次数影响因子 c98年发表论文(篇 )98年发表论文当年被引次数即年指标 d论文地区分布数 e基金论文数 f自引总引比 g被引半衰期 h分析实验室 936 30 7 333 1.0 85 15 7 2 10 .1342 4380 .42 3.8分析化学 2 3886 6 86 70 1.0 0 3 3345 70 .1712 5 15 10 .13 4.9色谱 490 3382 340 .6 92 16 870 .0 42 2 3 6 2 0 .2 13.1分析测试学报 3442 5 3 15 10 .5 9715 6 190 .12 2 2 6 6 10 .0 6 3.0环境化学 433 189110 0 .5 82 10 5 12 0 .114 2 0 6 40 .13 5 .3分析科学学…  相似文献   

14.
陆君涛 《电化学》2005,11(2):115
查全性先生1925年4月11日出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从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转学到武汉大学,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留校任教至今.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现称院士).50年代初期起,特别是苏联弗鲁姆金院士的专著《电极过程动力学》引入我国后,查全性先生即开始将主要精力专注在电化学方面.1957~1959年他以进修教师名义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大学化学系电化学教研室,师从А.Н.弗鲁姆金院士和З.А.约发教授.在此期间,他奋力从事科研工作,在苏联科学院报告(ДАН)上连续发表了3篇论文,还大量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阅读…  相似文献   

15.
正张存浩,山东无棣人,1928出生于天津.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2007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1947年获中央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98年获香港中文  相似文献   

16.
<正>陈庆云先生1929年1月25日出生于湖南沅江,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先生195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工作,1956年9月至1960年6月在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合物研究所氟化学研究室留学,师从I.L.Knynants院士、少将和N.P.Gambaryan博士获副博士学位。1960年10月至1963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工作,1963年8月服从国家需要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所  相似文献   

17.
<正>王佛松教授1933年5月23日生于广东兴宁.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1960年获前苏联科学院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原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化学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加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至今,1985~198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1988~199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8.
<正>陈荣悌, 1919年11月7日出生于四川省垫江县(现隶属于重庆市). 1937年考入湖南大学化学系,次年因湖南大学迁校,转入四川大学学习,并于1941年获得四川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42年考入武汉大学研究院深造,同年加入中国化学会. 1949年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研究院, 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参加了美国化学会的荣誉学会和科学荣誉学会.随后,进入美国西  相似文献   

19.
前言     
<正>黎乐民,广东电白人,中国著名量子化学家和理论无机化学家.黎乐民先生于1935年12月6日出生于广东省电白县,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58年转到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59年在该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1965年师从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家徐光宪院士,攻读核燃料络合物化学专业研究生.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继续留在北京大学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气侯学原理,推断出中国东部山地第四纪冰期的温度、降雪等情况.当时,夏季半年太阳辐射弱,青藏高原海拔高度低、对大气的热岛作用及相应的青藏高压弱于现在.再加上冰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弱,因而当时夏季半年(特别是盛夏)温度远低于现在.而冬半年极锋强、位置偏南、有利于冬半年降雪. 文中还对冰雪质量平衡作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朝北凹谷中,降雪量是可能超过冰雪消融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