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1992年7月19-24日在西班牙巴达霍斯(Badajoz)市Extremadura大学举办了一次。统计物理教学”研讨会,这是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ICPE)举办的一系列。近代物理教学(Teaching Modern Physics,缩写IMP)。研讨会中的一个。来自世界各大洲近30个国家的一百多人参加。  相似文献   

2.
(一)受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的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ICPE)的委托.由东南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大学基础物理教学国际研讨会》于1992年5月25日至5月29日在东南大学召开.会议得到了国家教育委员会、IUPAP和理论物理中心(ICTP)、中国物理学会的指导和资助.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物理教育通讯》编辑部以及诸位教授等的关心和支持下,笔者有幸参加了90年在天津举行的PEE国际会议、92年在南京举行的ICPE国际会议和93年在肇庆举行的第三届中日美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收获颇丰。从与国内外同行的交谈及资料交流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国外的实验教学在实验的大型化和简易化方面正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1986年8月24日至29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物理教育趋向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Trends in Physics Education).这次会议是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ICPE)委托日本物理教育学会组织的,是在日本举行的最大的一次物理教育国际会议.它得到了国际科学促进基金会、纯粹和应用物理国际联合会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助.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200多人参加,其中绝大部分是各国的大学教授,也有少数中学教师.我国除教委派了三人代表团(南京工学院恽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胡岗教授和我)参加这次会议外,北大、复旦、科大、华东师大、南京工…  相似文献   

5.
在恽瑛教授的带领下,我(胡特)及姜昆代表东南大学软件学院,与吴健雄学院的两名同学-李鑫、杜源参加了ICPE 2006国际物理教育大会,本次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在为期五天的会议中,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  相似文献   

6.
1996年7月30日至8月3日由国际纯粹物理及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举办的“大学物理教育国际会议(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ndergraduate Physics Education)”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召开,参加代表有250余人。会议主要讨论:有关物理专业、理工科专业、物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东南大学04级新生顾俊辉等3人赶赴杭州参加“国际物理教育研讨会”. 2006年,东南大学李鑫、杜源等4名大一新生,远赴东京,参加“ICPE2006国际物理教育大会”.  相似文献   

8.
笔者于2006年8月赴日本东京参加了ICPE国际物理教育大会,并承担了张贴论文的工作.本文回顾了学习《双语物理导论》课程、完成合作论文、并赴日参会的前前后后的经历;着重叙述.了笔者的心得体会和收获;还提出了对《双语物理导论》课程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7月13日在巴西圣保罗大学举行的世界物理教育大会(WCPE)上,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下属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C14-ICPE)主席新田英雄(Hideo Nitta)先生为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颁发了国际物理教育奖章(ICPE Medal).赵凯华先生是中国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大学物理》主要创刊人和主编.赵先生荣获2015年度国际物理教育奖章(ICPE Medal).这是我国科学家同时也是亚洲学者个人首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ICPE2006国际物理教育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东南大学恽瑛教授在会议上作题为《通过双语物理教学培养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报告,恽瑛教授带领的2005级本科生李鑫、杜源、胡特、姜坤也分别作了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他们在会议上的精彩发言与会议期间的表现,引起了与会代表和著名的《Science》杂志的极大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976年夏, ICPE(国际物理教学委员会)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召开国际会议,专门讨论给非物理系开的物理课。会议报道由ICPE主席A.P.French教授(MIT物理系)及大会议程主席 E.L.Jossem博士(美 Ohio州立大学物理系)编写,发表在美国物理杂志 (Am.J.Phys.) 1976年12月号上。为让国内读者了解会议情况,笔者根据这篇报道简单介绍如下。 会议从1976年6月27日开到7月2日,吸引了29个国家的95名参加者,大多数是物理学家和物理教师,也有少数其他学科的代表。 会议期间开了四次全体会议,另分七个小组,分别讨论各类型的物理课,即工科类(两个组)…  相似文献   

12.
1987年3月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在教学委员会下设立“国际交流组”(International Exchang Program),协助委员会开展与IUPAP下属的ICPE以及其它国际物理教育研究组织进行交流活动,如欧洲GIREP,美国AAPT,日本物理教育学会,亚洲ASPEN  相似文献   

13.
笔者于2006年8月赴日本东京参加了ICPE国际物理教育大会,并承担了张贴论文的工作.本文回顾了学习《双语物理导论》课程、完成合作论文、并赴日参会的前前后后的经历;着重叙述了笔者的心得体会和收获;还提出了对《双语物理导论》课程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此文系由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ICPE)主席E.L.Jossem,教授推荐,他认为这是一篇十分好的有关物理教育研究的总结性文章,读者可从此文章中了解美国物理教育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认真细读此文,对大、中学物理教师都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正>由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物理教育分会(C14)组织举办的国际物理教育大会(ICPE)自1960年以来在不同国家轮流举行,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世界各地各类学校从事物理教育研究和物理教育的人们提供一个平台,分享和交流彼此的教学经验.2015年国际物理教育大会将首次在中国举行.这次会议为全国从事物理教育研究和物理教育的同仁提供了不出国门了解国际物理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与动向、与国内外同行  相似文献   

16.
物理教育研究在中国已有较长的历史。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内几所一流大学的物理教育家们就开始通过有组织的协作来开展物理教学的改革。1986年,南工(今东南大学)、北大、大连理工大学在中国物理学会(CPS)、UNESCO和ICPE的支持下,在南京成功  相似文献   

17.
如何将物理学的最新成果纳入大学基础课和中学课程?近年来国际物理教育界对此问题十分关注。国际物理教育委员会(ICPE)就此已主办过三次国际会议:第一次1984年在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内容集中于宇宙论、相对论和基本粒子;第二次1986年在美国巴塔维亚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内容集中于夸克、类星体和令人困惑的难题;第三次1988年在西德慕尼黑大学,内容集中于凝聚态。每次会议旨在把搞科研和搞教学(大学和中学)的人员召集在一起,评述有关领域的最新发展,探讨将这些内容纳入教学大纲的办法,创作和交流各种形式的教材(字、示教、实验、电影及录相,计算机软件等)。  相似文献   

18.
杨国桢 《物理》2001,30(4):250-250
国际纯粹物理与应用物理联合会 (IUPAP)执委会和专业委员会主席联席会议于 2 0 0 0年 10月 6日— 7日在北京召开 ,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物理学会与IUPAP秘书长一起共同组织了这次会议 .会议得到了中国科协国际部、IUPAP及周培源基金会的资助 .会议结束后 ,应中国物理学会的邀请与会代表又在北京多停留了 2天(10月 8— 9日 ) ,参加学术参观和交流活动 .10月 6日上午 ,中国物理学会陈佳洱理事长代表中国物理学界致简短的欢迎词 .接着会议开始正式议程 ,包括 :各专业委员会一年来的工作汇报报 ;各工作小…  相似文献   

19.
1985年8月21~25日在中国成都科技大学校园内召开第一次中日原子分子物理学术会,中方主席清泉教授,日方主席高柳和夫教授。日方有七位教授,中方有25位教授付教授参加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总参加者50多人。这次会议促进中日两国在原子分子领域内的广泛交流,会议后,日方代表访问了成都科技大学、西南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武汉物理所、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等。 1988年10月17~21日在日本国东京西的吉田市日经连人材开发中心召开国际原子分子物理学术讨论会—即第二次中日联合讨论会,日方主席高柳和夫教授,中方主席(艹勾)清泉教授。中方有10位,日本西德南朝鲜等23位教授和付教授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总参加者近50人。中国方面的代表有:(艹勾)清泉(团长)、朱正和、王治文、王克明、叶慧、  相似文献   

20.
李洪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16(11):1480-1480
第15届高功率粒子束国际会议(简称Beams 2004)于2004年7月18-23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的圣彼得堡大酒店召开,会议由俄罗斯科学院、俄联邦能源部、俄联邦教育与科学部主办,Efremov电物理研究所承办。本届Beams会议收到来自俄、美、中、日、法、英、德、以色列等15个国家共计272篇文章,涉及全世界111个单位,参会人数221人,其中俄罗斯125人,来自美、法、德、英、中、日、以色列、捷克、智利、荷兰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