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章教材内容比较多,而且是理论性问题较为集中的一章,通过本章学习是要使同学初步地建立起这样的概念,即:①化合与分解反应的概念;②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它是组成分子的微粒,并得到关于原子量和分子量的知识;③理解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概念;④在掌握化学基本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子式及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这就是本章的讲授任务,这个任务的确是繁重的,但是由于本章的系统性很强,各节间有机地联系着,所以学生在接受上尚无多大困难。本章从分解反应一节揭露了分子结构的本质。通过氧化汞分解一例,明显地说明了物质是可分的。由于在第一章中认识了物质由分子构成,所以就可从此建立起分子可  相似文献   

2.
前章教学目的是要说明“物质由分子构成”,再用分子学说解释物理现象——物理变化及物理性质;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要进一步说明“分子由原子构成”,再用原子学说解释化学现象——化学变化及化学性质。所以第一、第二两章是初中全部化学的主干,就是以原子分子论为中心而研究物质的变化。本章编排的系统是。  相似文献   

3.
本章的演示实验,着重说明分解、化合、置换等三种化学反应,并通过演示树立学生对“原子”、“单质”、“化台的”、“元素”的概念。因此在给学生分析每个演示时,都应把原子、单质、化合物等名词和具体演示的物质联系起来。例如通过氧化汞分解的演示应联系地指出:“汞由同种微粒——汞原子——组成;氧由同种微粒——氧原子——组成;但氧原子和汞原子不同,汞原子和氧原子是不同种类的原子。”接着可以指出:“氧化汞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氧原子和汞原子),而氧分子是由同种原  相似文献   

4.
1.有关原子-分子论的演示实验普通化学课堂实验,波洛西恩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11页—17页。 (l)溴蒸气在空气和氢气中的扩散因为液态溴(沸点59℃)容易挥发,发出棕色的蒸气,所以能利用来说明气体的扩散。把溴置于不同密度的介质中(空气和氢气),能观察到溴蒸气的不同的扩散速度。 (2)氢气经过多孔筒的扩散这个实验能清楚地表明:气体系由经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分子所组成,分子的运动速度随气体的种类而异,所取的气体密度愈小,运动速度愈大, (3)溶液中的扩散液体中分子运动的证据:把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在初中化学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中提到:“初中全部化学课程是以原子—分子论为基础的”。虽然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个理论,是通过全部化学课程的学习,随着他们自己知识的积累而逐步进行的。”但由於全部教材都要贯串这个理论,因此对原子—分子论的基本论点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化学对原子—分子论分做两章叙述,由於要讲清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再讲清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把分子论放在前面。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第一、二两章是初中全部化学的基础,则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化学课程的全部教学中广泛进行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使学生获得清楚、正确和巩固的化学知识,同时也奠定了学生的辩证唯物观点。现在来谈谈我们对演示实验的几点体会。希望同志们给以批评和指正。 (一)作演示实验时,为了使学生清楚了解各种现象的发生,向学生交代关于仪器的使用、装置技巧、名称、性能是很必要的。例:在实验室作制取大量或少量氢气、氧化-还原反应、制取蒸馏水、演示灭火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等实验时,我们为了使学生了解实验的装置和实验的全部过程,在实验室里放着同样的装置两套。一套是装配齐全,准备着演示实验用的;另一套是准备着向学生进行交代随时拆卸用的。这样作,能促使学生主动地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并且为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术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使学生认识世界的客观性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观点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这些观点直接地向学生硬灌。而必须把化学课的讲授和辩证法则联系起来。例如,在开始讲解物质时,就要广泛地联系实际,使学生深刻了解自然界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然后再逐步深入地研究物质的内部构造——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等组成。因为分子、原子、质子、电子……等小微粒都是不能直接知觉的。当形成这个概念时,如果不能以生动的事例来证明,就很可能把学生引导到唯心主义的道路上去。例如最初介绍原子-分子论时,有的学生就说:“讲了半天原子、分子,到底什么样谁也没看见过,说不定这是科学  相似文献   

8.
赖瑶  黄萍  李悦  冉鸣 《化学教育》2022,43(3):116-119
利用花青素以及重铬酸钾溶液的可逆反应,通过添加阳离子交换树脂,在不改变溶液中其他物质浓度的条件下,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仪器简单、试剂易得、现象明显且用时较短,能够作为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为课堂教学提供真实情镜与探究案例.  相似文献   

9.
一、动机在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修订草案)里,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对于所学过的物质和物质的现象具有鲜明而具体的观念。对理论教材,教师必须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通过具体事例或通过观察和实验,清楚生动地加以阐明”。在凯洛夫教育学中也明显地指示着:“应当竭力使学生观察到在变化、发展和活动中的东西”、“在演示时,务必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同时又参阅了有关类似的参考资料,总的精神说明了直观教学对化学科的课堂教学是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据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由实验出发,通过实验,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物质变化的原因及变化的结果。再由感性的认识,提高到理性的认识。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巩固的知识,而且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结合实验进行讲解,同时也要让学生随堂实验。苏联的先进经验——边讲边做教学法,就具备了这一优点。实行这种教学法,在一节课内,教师既要进行讲解,还要做演示实验;同时,还要穿插上几次学生实验。这一来,一堂课的内容和形式,就非常丰富了。如果不能很好  相似文献   

11.
化学实验的演示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顺利地形成化学的基本概念,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转变的条件和变化的规律,而且能使学生对于理性知识确信其真实性。所以,作为一个化学教师在讲课时应该千方百计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中学化学教材“接触法制硫酸”所用的催化剂是五氧化二钒或钒,但是,目前有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设备较差,没有五氧化二钒,那么,如何来解决课堂  相似文献   

12.
夏宾 《化学教育》1983,4(1):28-30
过去,初中化学课本以原子-分子论为基础,把一切物质都说成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基本概念都在原子一分子论学说的基础上给予定义。  相似文献   

13.
简析化学实验失败的原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熊言林 《化学教育》2000,21(4):26-27
化学教学中,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常有不成功的现象出现,并时有事故发生。究其原因,除了化学仪器不够精密、试剂纯度及副反应等客观因素外,绝大多数情况是由于操作者平时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训练不够重视或者考虑问题不够周到等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10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修订草案)中,对于化学实验给予了较大的重视和注意。除了教师所进行的演示实验已经明确的规定外,把学生实验部分又分为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实验作业,这是跟教师讲解教材相结合的实验;一种是实习作业,这是在学完一个题目或部分教材以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单独或分组进行实验。大纲说明中指出“……实验作业能够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教材内容,帮助他们获得实际的技能和技巧……,实验作业……,特别在低年级里进行的次数应该多一些,实习作业的次数应该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这是十分恰当的指示,现在把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写出来。希同志们指正,以便能更好地改进教学。初二学生进入初三时,虽然对于学习化学有着莫大的兴趣,但是他们对于仪器,设备和实验操作是生疏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之后学生立即进行实验,那么学生的困难就将减少。譬如,在处理初三年级第一章第四节“物质的提纯法”的教材时,我曾采用过二种教法:第一种,用一节课作课堂教学(演示与讲述法相结合);另一节课进行“粗盐的提纯”与“制取蒸馏水”二项实习作业。第二种教  相似文献   

15.
本章的教学任务是在学生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复习氧化物、硷、酸和盐的性质并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成分、命名法、通性以及相互作用。结合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等反应过程来进行研究。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反应的真实情况,教师应结合讲授做适当的演示。仔细考虑布置并指导学生实验作业以及布置和检查学生课外作业。要求学生除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本领以外能正确地写出本章所学的物质的分子式和方程  相似文献   

16.
演示实验的后处理与环境保护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娄善平 《化学教育》1999,20(2):35-36
高级中学化学第一册“硫硫酸”一章介绍了环境保护的知识。而本章6个演示实验中却有5个存在二氧化硫的泄漏污染。将本章演示实验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处理与环境保护教育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溴苯制取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液溴与苯在铁粉催化下的反应非常剧烈,反应容器的温度很高,常规条件下即使使用洗气瓶也仍然有大量溴蒸气以及苯蒸气溢出;另外,由于苯和液溴都易挥发,而试剂的取用以及产物的分离操作都是在敞口条件下进行的,也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苯与溴的挥发泄漏,污染十分严重。因此,中学化学教师基本上都不做该演示实验了。笔者对此实验重新进行了绿色化设计,利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粉针瓶和普通小药瓶做实验仪器,实现了实验过程的全封闭操作,解决了污染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扩散的实验     
在教学法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液体内扩散的演示实验,首先是叙述同有色物质的实验,如高锰酸钾、硫酸铜等。虽然这些实验很明显和确切,但他们却有以下缺点: (1)在这些实验中不能使学生把盛有溶液的玻璃筒拿在手中,因为此时将使这些溶液发生混合。 (2)用液体作实验由于温度升降的结果是不准确的,有时物质的热运动与扩散相混淆。  相似文献   

19.
夏宾 《化学教育》1985,6(5):24-25
化学实验是认识物质,改造物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一环。化学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各种技能、技巧。为了做好中学化学实验,教师可在平时积累各方面的资料,其中之一,是逐步建立实验档案卡。实验档案卡的内容一般来说可包括:实验课题;配合教材内容;实验(演示)目的;仪器药品;实验操作步骤;反应条件及现象;实验成功关键和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到阿佛加德罗定律常遇到很大的困难。这些困难可能是由于教师没有用实验证明在相同条件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同数的分子。证明阿佛加德罗定律可作下列演示实验。 (1)演示同体积气体,如氨和氯化氢的相互作用是最有说服力。 NH_3+HCl=NH_4Cl 如果使二个容积相等的容器分别盛了干燥的氨和氯化氢,把其中一个复在另一个容器的上面,在反应完了以后,既没有氨余下来,也没有氯化氢余下来。(用石蕊试剂来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