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BMS-777607和E7050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11个新型的吡啶类c-Met激酶抑制剂(9a~9f和10a~10e),其结构经1H NMR和MS(ESI)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9a~9f和10a~10e对人胃癌细胞株(NCI-N87和GTL-16)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9a, 9d和10a对GTL-16的抑制活性较好,其IC50分别为0.60 μmol·L-1, 1.36 μmol·L-1和0.93 μmol·L-1,优于BMS-777607(2.50 μmol·L-1)。  相似文献   

2.
邓平  吴敏 《合成化学》2016,24(2):148-151
以邻苯二胺和香草醛为原料,合成了3个新型的香草醛缩苯并咪唑Schiff碱(5a~5c),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5a~5c对小麦赤霉病菌(F.gra),马铃薯干腐病菌(F.oxy),玉米弯苞叶斑病菌(C.sor),番茄早疫病菌(A.sol)和棉花枯萎病菌(F.oxy.s.v)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香草醛缩2-甲基-5-氨基苯并咪唑(5c)对F.gra, F.oxy和C.sor的抑制活性高于多菌灵,其EC50值分别为19.76 mg·L-1, 24.94 mg·L-1和29.15 mg·L-1。  相似文献   

3.
以乙酰乙酸乙酯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为原料,通过缩合、环合、水解和酰胺化4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2,7-二甲基-3-芳基-6-甲酰胺吡唑并[1,5-a]嘧啶类化合物(6a~6f),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采用MTT法,以索拉菲尼(sorafenib)为阳性对照药,测定了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6a~6f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其中化合物6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抗增殖活性(IC50=10.2 μmol·L-1)和阳性对照药索拉菲尼(IC50 = 7.9μmol·L-1)相当。  相似文献   

4.
邓晓莉  程龙  刘征  肖帅  李中燕  袁霖 《合成化学》2018,26(7):469-473
以色氨酸为起始原料,Pictet-Spengler环化反应为关键步骤,制得系列环化产物酸,再与甲醇反应合成了8种新型的四氢-β-咔啉类衍生物(2a~2h),其结构经1H NMR和13C NMR表征。并研究了目标化合物对植物性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a~2h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广谱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2e和2f在50 mg·L-1浓度下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3.12%和92.09%,其活性与参照药嘧菌酯相当,化合物2e~2h在50 mg·L-1浓度下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9.21%、 86.14%、 79.94%和86.14%, 活性与参照药嘧菌酯相当。  相似文献   

5.
王芳  赵青  程慧芳  张淑秋 《合成化学》2016,24(4):308-311
以N,N-二甲基乙醇胺和N,N-二乙基乙醇胺为初始原料,分别与不同碳链长度的溴代烷烃回流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季铵盐型胆碱衍生物(3a~3f),其结构经UV Vis, 1H NMR和HR-MS表征。初步抗疟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a~3f对恶性疟原虫3D7的增殖均有一定的体外抑制活性,(1-羟基)二乙基正丁基溴化铵(3f)的活性最强[IC50(68.1±6.5) nmol·L-1],但低于青蒿素[IC50(5.7±1.54) nmol·L-1]。  相似文献   

6.
以对甲氧基苯胺和固体三光气为起始原料,制得4-甲氧基苯异氰酸酯(1); 1与取代胺(2a~2i)反应合成了9个新型的1-取代-3-(4-甲氧基苯基)脲衍生物(3a~3i),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表征。用黄瓜子叶扩张法和小麦芽鞘法研究了3a~3i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1-(4-甲氧基苯基)-3-[3-(三氟甲基)苯基]脲(3c)的生长素活性最好。在用药浓度为10 mg·L-1时,3c的生长素活性为29.8%,优于β-吲哚乙酸(29.3%)。  相似文献   

7.
以取代靛红和肌氨酸为原料制得1,3-偶极子,再与(E)-芳姜烯酮类化合物在乙腈中经3+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10个新型的芳姜黄酮拼合吡咯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3a~3j)产率70%~91%, d/r值15 :1~>20:1,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3a~3j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3f对K562抑制活性较好(IC50=31.1 μmol·L-1), 3b对A549抑制活性较好(IC50=54.1 μmol·L-1)。  相似文献   

8.
以苦参碱为原料,经Vilsmeier-Haack反应、环加成反应和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嘧啶并苦参碱衍生物(2, 3a~3k),其结构经 1H NMR、 13C NMR和 HR-MS(ESI)表征。采用MTT 法测定了化合物2和3a~3k对人宫颈癌(HeLa)和人乳腺癌(MCF-7)瘤株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2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好,IC50值为4.571 μmol·L-1,但弱于顺铂(3.652 μmol·L-1); 3h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好,IC50值为3.650 μmol·L-1,与顺铂(3.506μmol·L-1)相当。   相似文献   

9.
徐昆仑  余兰 《合成化学》2018,26(2):77-82
以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依次经加成和取代反应制得一系列斑蝥素衍生物(3a~3c);以葡萄糖为原料,经乙酰化、溴化和甲基化反应制得乙酰天麻素(7); 7与3a~3c经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天麻素衍生物(8a~8c);以5-氟尿嘧啶为原料,合成了新型天麻素衍生物(11),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MS(ESI)表征。采用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法(MTT法)研究了8a~8c和11对肝癌细胞(HepG2和SMCC7721)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8a, 8b, 8c和11对肝癌细胞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8a的抑制活性最好,其IC50为55.33 μmol·L-1(HepG2)和42.07 μmol·L-1(SMCC7721)。  相似文献   

10.
以邻氯苄胺为原料,经6步反应制得中间体2-氯-5-[1-(氧丙炔基亚氨基)乙基]苄基氨基甲酸甲酯(7);取代芳基肟经氯化后再分别与7经环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苄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10a~10l),其结构经1H NMR表征。初步的抗菌活性测试表明:在用药量为200 mg·L-1时,大部分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显示出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10f的抑菌活性最高,抑制率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