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兰是美国一名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他所做的实验,对电磁学、热学、光学等理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他在物理学界的重要贡献,使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一、罗兰生平H.A.罗兰(HenryAugustusRowland,1848~1901)美国物理学家。1948年11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洪尼斯代尔。他的父亲曾是新教徒教士,他的母亲也希望他学习神学。17岁时,随母去耶尔学习,在那里他对化学、电学等实验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既赴纽约伦塞勒综合科技大学攻读土木工程学,并于1870年毕业,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当时年仅二十二岁。  相似文献   

2.
 沃尔夫冈·保罗生于1913年.他于1939年在柏林高等技术学院Kopferman教授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一段时间内从事原子核磁矩的测量工作。他设计了一种新的原子束仪并用它研究了铍和其它元素的超精细结构、斯塔克效应、振子强度等参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的工作不得不暂时中断了一个时期.以后他在哥丁根大学用传统的磁质谱仪从事质谱和同位素分析的工作.1947年在他主持下建成了一台6MeV的电子回旋加速器,并用它开始了一系列有关核物理的实验,如氘核的光裂变,核的电子散射等实验.同时他继续了他有关原子束的实验.  相似文献   

3.
 穆斯堡尔在阅读自己关于191Ir共振的第一篇文章时突然意识到,他可以直接由多谱勒位移实验来确定自然宽度的谱线--他预见到会有一场竞争.他把文章送到在他看来“没有多少人阅读的德文《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当立即有二百多人来索取复印本时,他“迅速意识到这竟是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他因发现这种“无反冲γ射线共振吸收效应”,获得1961年诺贝尔物理奖.鲁道夫·路德维希·穆斯堡尔生于1929年1月31日.他在一些工业实验室花费了一年时间,后来进入慕尼黑工业大学,1952年完成学位课程,1954年完成了他的论文.1955-1957年,他到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8年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4.
一百年前1),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实验上发现了电磁波.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它确定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也为电磁波的应用打开了大门,导至了无线电通信和电视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发现的一百周年,我们在这里对赫兹生平和他发现电磁波的经过,作一简单介绍. 一、赫兹生平简介 赫兹(Hertz,Heinrich Rudolf)于 1857年2月22日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比较富裕和有文化的家庭里.他六岁上小学,成绩优秀,名列第一.他爱好做实验,十二岁时家里给了他一些木工工…  相似文献   

5.
《物理》1981年第10卷第52页上,有戴念祖同志写的《伦琴》一文.这篇文章可以补充两张照片(图1,图2). 在1895年圣诞前几天,伦琴在实验室工作时,用的一块硬纸板上面镀了一层叫氰亚铂酸钡的晶体材料,接通电源后,这块硬纸板就发出绿色的荧光,此实验反复做,结果都是一样.他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是克鲁克斯管中有某种未知的射线到纸板上引起的吗?”想到这里,他立即接通了电源,随手拿起一本书,挡在管与纸板之间,看看是否还会发光.实验的结果再次证实:晶体又发出了光. 在1895年12月22日,伦琴的夫人到实验室去看他,他让他的夫人把手放在硬纸板上,用一…  相似文献   

6.
戴念祖 《物理》2008,37(5):329-333
吴大猷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在物理研究、物理教育和组织管理上都取得了超凡的成就. 从1980年代后期起,我和吴大猷先生有一段特殊的联系,起先我们通信往来.1992年,他来到北京,参加"第一届东亚、太平洋、美国超导能对撞机实验与物理讨论会"(5月21至24日),"流体力为学和理论物理国际研讨会"(6月1日至3日).  相似文献   

7.
维塔利·拉扎列维奇·金兹堡()是苏联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1916年10月4日他出生于莫斯科.1938年他于莫斯科大学毕业以后当了兰茨贝格()的研究生,从事实验光学研究,同时从事理论物理学方面的研究.从1940年起他调往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论室,师从著名苏联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塔姆() 1942年他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他于1953年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66年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71年塔姆逝世后,金兹堡担任该研究所理论室主任,同时负责由他创建的莫斯科物理技术研究所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研究室.他从1945年起任高尔基大学教授.他是…  相似文献   

8.
乔夫雷·殷格拉姆·泰勒(Geoffrey In-gram Taylor)爵士是本世纪物理学大师之一.他一直从事研究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及其在航空学、化学工程、气象学、机械工程、金属物理学和海洋学方面的应用.他的研究方式与众不同,他能透彻地认识自己所考虑到的问题的本质.他常常能设计一些简单但是很实用的实验仪器,并用这些仪器检验和证实他的理论概念.泰勒生于1886年3月7日,在最近召开的庆祝他百岁诞辰的大会(1986年3月24日—28日)上,有人提出了他的工作风格对当代研究工作者是否仍然适用和有价值的问题. 泰勒很喜欢自己独立从事工作,尽量不求助于他…  相似文献   

9.
J.J.汤姆孙     
J·J·汤姆孙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曾因气体导电的实验研究和发现电子,获19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原子物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研究生制的创立者,是现代科研中心——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第三任卡文迪什教授. J·J.汤姆孙于1856年12月18日生于曼彻斯特  相似文献   

10.
一、1822年安培所做的实验 1832年法拉第宣布他发现了电磁感应之后,安培声称,实际上他在1822年就已经发现了一个电流能够感应出另一个电流.事实确是如此.1822年的晚夏,安培在日内瓦重做了他在1821年7月做过的实验.他的助手是他老朋友的儿子奥古斯特·德莱里弗(Auguste dela Rive),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中,DRE是一个固定在支架上的线圈,它是由很多匝绝缘导线绕成的;F和B是线圈的引线,用来与伏打电堆相连;HIG是一个由很细的铜条弯成的铜环,并利用一根穿过线圈的细线把铜环悬挂于P,且使铜环正好同心地悬挂在线圈里面.1821年的实验是将线…  相似文献   

11.
1985年是二十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诞辰一百周年.这是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玻尔在近代物理学发展中,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在他诞辰一百周年前夕,我们中国物理学工作者,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 玻尔诞生于1885年10月7日,他的科学生涯开始于二十世纪初。他1911年9月赴英国,在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作过短期逗留。翌年4月赴曼彻斯特,在实验物理学家卢瑟福领导的实验室工作。不久,他就集中力量研究上一年卢瑟福的重大发现,即原子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原子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核上,核半径远小于原子半径,而电子则围绕核旋转,颇象一个微小的大阳系。…  相似文献   

12.
 1954年,72岁的已经退休的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因“进行量子力学的基本研究,特别是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荣获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会说玻恩是位“大器晚成”者,其实玻恩一直是位博学多才的优秀的物理学家.玻恩于1882年12月11日出生在德国西里西亚的布雷斯劳.父亲是布雷斯劳大学医学系的教授.因此玻恩自小就生活在一个科学气氛很浓的家庭里,他对什么都好奇,经常到他父亲的实验室去看做实验,或聆听他父亲同朋友间开展的科学讨论.1901年他开始在布雷斯劳大学学习,父亲曾对他提出这样的劝告:“你应该先把各种课程都学一下,然后再决定专门研究哪一门.”于是他没有一进入大学就立即确定专业,他听了数学、哲学、艺术史、天文学等课程.这使他开拓了视野,打下了“博学多才”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孙琰 《物理通报》2001,(3):36-38
1 普朗克在黑体辐射研究中提出能量量子化 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Max Ernst Ludwig Planek,1858~1947)在德国物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果:他认为在黑体辐射中所放出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一个与辐射频率有关的,称之为"能量子"的最小能量单位一份一份发出的.他提出的这一概念,成功地解释了不久前他提出的黑体辐射公式,这是一个与实验结果完全符合的公式.  相似文献   

14.
1988年 1月 22日,在朗道常举办学术报告会的物理问题研究所的大厅里,我们庆祝了他的八十诞辰.他仿佛仍在我们中间,就坐在第一排那个他常坐的位于上.可惜,距他最后一次主持报告会已过了27年了.1962年1月7日,朗道不幸遭遇车祸,从此失去了工作能力,于 1968年 4月 1日离开了我们. 今天,只有那些约在四十五岁以上的人才有可能对作为物理学家的朗道有些个人的印象,人们一般是通过他的论文了解他的.他的很多论文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陈旧过时,他与E.M.Lifshitz一起开设的研究生理论物理课程也十分出色.这一切使得他对物理的贡献至今仍十分重要.朗…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赵忠尧教授,于1902年6月27日出生在浙江诸暨县.早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1930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部获得博士学位.在实验中发现了硬γ射线通过重物质时产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现象.这事实上是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湮灭过程的最早的实验证据.1931年他回到了祖国,先后在清华大学、云南大学、西南联大、中央大学执教,并进行γ射线、人工放射性和中子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45年,他作为中国政府的观察员应邀参观了美国在太平洋中的原子弹试验.为了在国内开展核物理研究,他在美国采购建造中国自己的加速器所需科研器材的同时,进行静电加速器、混合宇宙线簇射、核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爱丁顿与广义相对论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了在广义相对论诞生之初,验证其理论正确性的三个天文实验,并详细介绍了爱丁顿为验证广义相对论,发起并组织的观测1919年5月29日的日全食考察队的具体情况.这是爱丁顿认为他在天文学研究中最激动人心的事件.  相似文献   

17.
吴大猷先生与狄拉克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一位一代泰斗的物理学家相处三个月的经验,是很难得的.--吴大猷吴大猷先生诞生于1907年9月29日,今年是他86岁寿庆.狄拉克出生于1902年8月8日,逝世于1984年10月20日,今年是他冥诞91周年.吴先生是中国的一代名师;他培养了李政道和杨振宁两颗灿烂的明珠,狄拉克是著名数学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吴先生和狄拉克之间有过一段亲密的交往,这在今后若干年内的中国物理学界和中国科学史界中必将引起人们长久的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8.
1 里德伯常数的由来 瑞士科学家巴耳末1884年6月25日在巴塞尔自然科学协会的演讲中,公布了一个关于氢光谱波长规律的经验公式.他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在可见光区的氢光谱分布规律的经验公式:λ=B(N2/n2-22),式中B是一常数,等于3645.6纳米.  相似文献   

19.
 1.里德伯常数的由来用光谱仪分析氢放电管和某些星体的光谱,即可获得H原子光谱。瑞士科学家巴末尔长期研究原子光谱线。1884年6月25日在巴塞尔自然科学协会的演讲中,他公布了一个关于氢光谱波长规律的经验公式。同年又发表在当地的一个刊物上,1885年又刊载在《物理杂志》上,他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在可见光区的氢光谱分布规律的经验公式:λ=Bn2n2-22,式中B是一常数,等于36456纳米.  相似文献   

20.
杨振宁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生于中国的安徽省合肥市. 1956年,杨振宁和他的同事李政道预言,在诸如β衰变一类的弱相互作用中,将打破宇称守恒定律.为了验证这一设想,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实验,这些实验既能证实他们的设想,又能为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提供进一步的信息.他们的这一发现导致原子物理和基本粒子物理的基础理论发生广泛的变革.由于这一贡献,杨振宁和李政道荣获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物理学中,对称性规则决定着在各种坐标转涣中物理关系的不变性,它的推论之一是,物理空间具有各向同性(即在方向上没有畸变).对称性规则的一种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