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评估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回顾性选取乳腺癌患者68例(观察组),同时选取乳腺良性病变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R-DWI差异。观察组弥漫高信号、混杂高信号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灶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Ⅲ期病灶ADC值明显低于Ⅰ~Ⅱ期(P<0.05);观察组腋窝淋巴结转移ADC值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弥漫高信号和其他信号组织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P<0.05。MR-DWI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诊断应用价值较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与超声弹性成像(UE)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112例疑似前列腺癌(PCa)患者中,经前列腺活检病理穿刺证实为阳性(PCa)59例、阴性(前列腺良性增生)53例。经研究发现,前列腺穿刺活检穿刺阳性患者超声弹性评分高于阴性患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低于阴性患者,二者均为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的影响因素,与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超声弹性评分、ADC值联合预测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的AUC面积为0.859,高于单一预测;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患者超声弹性评分、ADC值与Gleason评分相关(P0.05)。DWI、UE对PCa均有较好的诊断能力,联合检查可提高PCa穿刺检出率,并能为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究了MRI增强扫描(DCE-MRI)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81例,术前均行DCE-MRI和DWI检查,根据数据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计算扩散系数(ADC)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并采用ROC分析ADC值诊断乳腺癌良/恶性的效能。结果显示,81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显示良性37例、恶性44例;DCE-MRI与DWI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与准确度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0.05);良、恶性病灶的TIC分型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ADC值较良性病灶低(P<0.05);ADC值诊断乳腺癌良/恶性最佳界限值为1.28×10-3 mm 2/s,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和90.9%。因此,DCE-MRI与DWI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乳腺癌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评价基于高分辨T2WI联合表观扩散系数图像(ADC)影像组学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12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包括71例前列腺癌患者和49例非前列腺癌患者。将这些患者的病变分别分为外周带(PZ)和中央区(CZ)组。利用Radcloud平台对MRI图像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特异性,比较T2WI、ADC、T2WI+ADC影像组学诊断模型及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二版(PI-RADS v2)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在测试集中,外周带区,T2WI+ADC模型对前列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T2WI模型及PI-RADS v2(P<0.05);在中央区,ADC模型的诊断价值优于T2WI模型及PI-RADS v2 (P<0.05);对于PI-RADS评分为3分的病灶,T2WI+ADC模型的AUC在外周带及中央区分别为0.89和0.94。基于高分辨T2WI联合ADC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PI-RADS v2,同时对于前列腺PI-RADS评分为3分的病灶也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选取83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检查,统计两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肛周疾病活动指数(PDAI)。结果发现,病灶ADC值与肛周异常排泄物评分、并发肛周疾病类型评分、肛周硬结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ADC诊断复杂性肛瘘价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26,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54%和66.25%。由此可见,ADC值与复杂性肛瘘患者肛周疾病活动性、疗效及肛周功能具有一定关联性,早期采用MRI-DWI技术检查,可为复杂性肛瘘诊治、病情程度与疗效判断、预后评估提供辅助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磁共振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参数鉴别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选取卵巢肿瘤患者108例,比较良/恶性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慢扩散系数(D_(slow))等参数。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的IVIM-DWI参数(ADC值、D_(slow)和快扩散系数分数f值)低于良性肿瘤(P0.05); ADC值、D_(slow)和f值诊断恶性卵巢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0.915和0.852(P0.05);ADC值、D_(slow)与糖类抗原125(CA125)呈负相关(r=-0.457和-0.553,P0.05);临床分期Ⅲ~Ⅳ患者的IVIM-DWI参数ADC值明显低于Ⅰ~Ⅱ患者(P0.05)。本文结果证明IVIM-DWI技术参数在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其参数ADC、D_(slow)水平与恶性肿瘤患者CA125水平有关,ADC值与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技术对肝细胞癌(HCC)微循环功能的评估,及其对HCC的诊断效能。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20例HCC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病理分级Ⅰ级58例、Ⅱ级36例、Ⅲ级2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3.0T核磁共振常规序列、DWI序列及IVIM序列扫描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灌注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灌注分数(f)、真实扩散系数(D)及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各参数值对HCC的预测价值。研究组ADC、D值均低于对照组,f、D~*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患者的ADC、D值均高于Ⅱ级、Ⅲ级患者,f、D~*值均低于Ⅱ级、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患者的ADC、D值均高于Ⅲ级患者,f、D~*值均低于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f、D、D~*值预测肝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0.600、0.700、0.593,其中ADC、D值对肝癌的预测效果较好(P0.05),其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2.011×10~(-3) mm~2/s、2.141×10~(-3) mm~2/s。结果表明,IVIM-DWI技术对肝癌微循环功能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灌注参数有助于肝癌的病理分级诊断,其ADC、D值对HCC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定量参数、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瘢痕妊娠清宫术后再治疗关系及临床意义。选取303例行B超引导下清宫术治疗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是否再次入院治疗分为再治疗组、未再治疗组。比较两组瘢痕厚度、胚胎大小、血β-HCG,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处理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再治疗组瘢痕厚度低于未再治疗组,胚胎大小、血β-HCG高于未再治疗组(P<0.05);瘢痕厚度、胚胎大小、血β-HCG均与再治疗独立相关(P<0.05)。瘢痕厚度、胚胎大小、血β-HCG预测再治疗的AUC值分别为0.734、0.811、0.819,三者联合的AUC值为0.902。因此,联合检测瘢痕厚度、胚胎大小、血β-HCG可预测剖宫产瘢痕妊娠B超引导下清宫术后再治疗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选取95例重症肺炎(SP)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分为ARDS组(n=38)、无ARDS组(n=57),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4 h后、治疗48 h后肺部超声评分(LUS)、机械功(MP),比较不同LUS评分、MP水平者肺水肿发生率,采用Spearman分析LUS评分、MP与ARDS严重程度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RDS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ARDS组治疗24 h、48 h后LUS评分、MP高于无ARDS组(P<0.05);LUS评分、MP高水平者肺水肿发生率高于低水平者(P<0.05);治疗24 h、48 h后LUS评分、MP与ARDS发病及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治疗24 h、48 h后LUS评分联合MP预测ARDS的AUC分别为0.874、0.915(P<0.05)。提示LUS评分、MP有助于反映SP患者肺水肿发生风险,联合上述指标可为临床预测ARD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结合X线钼靶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价值。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乳腺肿块患者110例162个病灶,给予3.0T MRI及X线钼靶检查。经病理确诊为恶性病变101个;恶性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Ⅲ型和早期增强率≥60%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5),而分叶状比例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5);恶性病变X线钼靶表现:形态不规则、钙化、结构不对称和大导管征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MRI联合X线钼靶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灵敏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MRI诊断(P<0.05)。3.0T MRI检查结合X线钼靶诊断乳腺恶性肿瘤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超声造影参数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进行了分析。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紫杉醇+顺铂(TP)方案化疗治疗并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参数:开始增强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基础强度(BI),以及增强强度(EI)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显示,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136例、病情稳定(SD)36例、恶化(PD)16例,化疗无效者148例,有效率74.00%。化疗无效者和有效者BI、EI化疗前后比较,无效者化疗前后AT、TTP、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者化疗后:AT、TTP明显低于化疗前,PI明显高于化疗前;无效者化疗后:AT、TTP明显高于有效者,PI明显低于有效者,有效者AT、TTP下降值及PI升高值明显高于无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评估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有效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AT下降值以>1.0 s为临界值时,为87.84%、80.77%、86.00%,TTP下降值以>1.5 s为临界值时,为89.19%、84.62%、88.00%,PI升高值以>2.0 dB为临界值时,为85.14%、76.92%、83.00%,三者联合时为97.30%、96.15%、97.00%,三者联合时明显高于三者单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证实了超声造影参数中AT、TTP、PI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有关,并可作为评估患者化疗有效性的指标,且三者联合时评估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究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MRI)对周围型非小细胞癌(NSCLC)的诊断意义及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作用。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NSCLC患者100例,放疗处方剂量46~66 Gy,单次剂量2.0~2.2 Gy,每日放疗1次,每周5次,并配合化疗治疗。放化疗前后应用CT与DWMRI观察放化疗前后近期疗效、DWMRI高信号表达、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变化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CT与MRI图像评价放疗前后100例NSCLC患者中,CR组28例,PR组53例,NR组19例(PD 2例,SD 17例),治疗有效率为81.00%,CR组和PR组患者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9.29%、46.42%、39.28%和56.60%、37.74%、33.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500,P=0.000)。放疗后肺癌原发灶DWMRI高信号消失35例,未消失65例;淋巴结高信号完全消失者40例,未完全消失者35例;肺癌原发灶、淋巴结完全消失者18例,未完全消失者29例。两组NSCLC患者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25%、34.52%、25.00%与35.64%、4.50%、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790,P=0.000)。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放疗前CR、PR、NR组ADC值逐渐升高,而ΔADC值逐渐降低,放疗后治疗效果CR组最优,PR组优于NR组(P<0.05);高信号完全消失组,原发灶放疗前后ADC值均低于高信号部分消失组,而ΔADC值较高;转移淋巴结高信号完全消失组放疗前后ADC值、ΔADC均高于高信号部分消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还进行了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发现TNM分期及DWMRI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证实DWMRI对肿瘤治疗的微环境变化较为敏感,ADC值的变化可以在早期监视肿瘤诊断效果,为临床NSCLC治疗与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主要探讨高场强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对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且已临床确诊的31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1例作为对照组,高场强MRI检测坐骨神经信号强度及肌肉信号强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梨状肌厚度和坐骨神经厚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侧梨状肌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侧序列T2WI的神经信号强度/肌肉信号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梨状肌厚度、神经信号强度/肌肉信号强度诊断梨状肌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6、0.869,二者联合诊断梨状肌综合征的AUC为0.945。高场强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检出率更高,两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梨状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3D LAVA-FLEX序列在喉癌和下咽癌MR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对40例临床确诊的喉癌和下咽癌患者行MRI增强扫描,分别采用2D IDEAL T1WI序列和3D LAVA-FLEX序列,对两种方法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完成IDEAL T1WI和3D LAVA-FLEX序列增强检查。在运动伪影和流动伪影控制方面,3D LAVA-FLEX比IDEAL T1WI序列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显示效果方面,3D LAVA-FLEX与IDEAL T1WI序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均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结果表明3D LAVA-FLEX序列可以为头颈部肿瘤增强扫描提供满意的图像质量,且扫描时间更断。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分析了二维超声(2DUS)联合超声造影(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参数在乳腺导管内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81例(共93个病变),均行2DUS及CEUS检查.结果显示,2DUS检出恶性病变17个,良性病变48个,诊断准确度69.89%(65/93)、敏感度53.13%(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