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5-羟基间苯二甲酸(HO-H2bdc)、5-甲基间苯二甲酸(m-H2bdc)和1,10-菲啰啉(phen)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饵金属-有机骨架[Er2(HO-bdc)2(m-bdc)(phen)].3H2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包含一个三维[Er2(HO-bdc)2(m-bdc)(phen)]框架,而结晶水分子位于其中。该化合物中丰富的氢键作用和1,10-菲啰啉芳香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进一步稳固了其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3种以5-氨基间苯二甲酸根为桥连配体的Co(Ⅱ)配聚物:[Co2(aip)2(bipy)]n·2nH2O(1),[Co(aip)(imH)]n(2)和[Co(aip)(phen)]n(3)(H2aip=5-氨基间苯二甲酸,bipy=2,2′-联吡啶,imH=咪唑,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X射...  相似文献   

3.
通过一锅反应制备了4′-(3-甲氧基-4-羟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L),通过重结晶的方法得到了其醋酸盐单晶体(HL)(CH3COO)(1),并以L为配体组装了过渡金属配合物[Cu(NO3)(CH3OH)L](NO3)(2)和[Zn(NO3)2L](C2H5OH)(3),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表征了3个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1中,三联吡啶环呈反-反构型,而在2和3中,三联吡啶环呈现出顺-顺构型,然后采取三齿螯合模式连接金属离子形成单核单元。3个化合物中,三联吡啶分子之间以及它们与溶剂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π-π堆积和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将化合物1~3的单核单元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锅反应制备了4′-(3-甲氧基-4-羟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L),通过重结晶的方法得到了其醋酸盐单晶体(HL)(CH3COO)(1),并以L为配体组装了过渡金属配合物[Cu(NO3)(CH3OH)L](NO3)(2)和[Zn(NO3)2L](C2H5OH)(3),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表征了3个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1中,三联吡啶环呈反-反构型,而在2和3中,三联吡啶环呈现出顺-顺构型,然后采取三齿螯合模式连接金属离子形成单核单元。3个化合物中,三联吡啶分子之间以及它们与溶剂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π-π堆积和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将化合物1~3的单核单元连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用水热法和溶液法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Ag(4,4′-bpy)]·3-HSBA.H2O}n(1)和[Zn(phen)2(H2O)2]·(A-2,5-DSA)·3H2O(2)(3-HSBA=3-羧基苯磺酸根,A-2,5-DSA=苯氨-2,5-二磺酸根,4,4′-bpy=4,4′-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Ag(4,4′-bpy)]+阳离子,1个3-羧基苯磺酸根阴离子和1个晶格水分子。Ag髣离子与2个4,4′-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配合物2是单核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Zn(phen)2(H2O)2]2+阳离子,1个苯氨-2,5-二磺酸根阴离子和3个晶格水分子。Zn髤离子与2个1,10-邻菲咯啉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水氧原子配位。配合物1和2中,配位阳离子、抗衡阴离子以及晶格水分子之间存在丰富的氢键,进而构筑成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π-π*电子跃迁。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基于1, 3-二[3, 5-(二羧基)苯氧基]-2-羟基丙烷(H4L)和4, 4′-联吡啶(Bipy)的Co(Ⅱ)配合物:[Co2(L)(Bipy)2]n (1), 并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重分析(TGA)、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XRD)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在配合物1中, 由2个六配位钴原子组成的双核原子簇可简化为八面体型6-连接点, 连接4个羧酸配体分子L和其他2个双核原子簇。羧酸配体L可简化为四面体型4-连接点, 连接4个双核原子簇。平行排列的2个联吡啶分子连接两个相邻双核原子簇, 相当于“双桥”, 简化为拓扑回路的边。因此, 配合物1的骨架描述为sqc422拓扑网络。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基于1,3-二[3,5-(二羧基)苯氧基]-2-羟基丙烷(H4L)和4,4′-联吡啶(Bipy)的Co(Ⅱ)配合物:[Co2(L)(Bipy)2]n(1),并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热重分析(TGA)、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XRD)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在配合物1中,由2个六配位钴原子组成的双核原子簇可简化为八面体型6-连接点,连接4个羧酸配体分子L和其他2个双核原子簇。羧酸配体L可简化为四面体型4-连接点,连接4个双核原子簇。平行排列的2个联吡啶分子连接两个相邻双核原子簇,相当于"双桥",简化为拓扑回路的边。因此,配合物1的骨架描述为sqc422拓扑网络。  相似文献   

8.
在水热和溶剂热条件下,以4,4′-三苯胺二甲酸(H_2L)为有机多齿羧酸,与金属含锰化合物分别与邻菲罗啉和4,4′-二咪唑联苯2种含氮配体反应,合成了2种新型的含金属锰的有机-无机配位聚合物[Mn_2L_2(phen)_2]·DMF(1)和Mn_2L_2(bibp)_2(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仪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配合物1属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是由一维双链通过π-π共轭作用组装成的三维超分子网络;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是由二维层结构以ABAB层层堆叠的方式形成的三维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9.
晶体工程是根据分子堆积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将超分子化学的原理、方法以及控制分子间作用的策略用于晶体,以设计出结构新颖、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新晶体[1].超分子间的非共价作用主要包括氢键 [2]、π-π堆积作用 [3]、阳离子-π作用和疏水缔合等,通过选择不同结构的配体,使其在配合物中产生多种非共价作用,是实现从分子到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设计中,柔性配体相对于刚性配体使用较少[4].α,ω-二元脂肪羧酸根[-OOC-(CH)2n -COO-]具有C-C单键骨架和4个终端羧酸氧原子,单键展现出优良的挠性,而羧基有多种配位方式[5,6].如果再引入端基配体邻菲啰啉,邻菲啰啉的的刚性与二元脂肪羧酸根的柔性进行有机结合,可能形成结构新颖的超分子体系[7,8].本文以镉(II)为中心离子,分别以丁二酸和戊二酸作为第一配体,以邻菲啰啉作为端基配体,在常温下合成了配合物 [Cd2(phen)2(succ)(H2O)2](NO3-)2 ·3H2O (1)和[Cd2(phen)2(glut)2][Cd2(phen)2(Cl-)2]·2NO3-·14H2O(2)(succ =丁二酸,glut=戊二酸,phen=邻菲啰啉).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表明,配合物1由丁二酸根单齿桥联两个Cd2+形成双核单元,进一步由氢键桥联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含有两个独立结构,分别由戊二酸根和CI-桥联为双核单元,相邻的双核独立单元之间依靠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构筑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新的配合物[Cd2(e,e-trans-chdc)2(bipy)2(H2O)2].H2O(1)和[Mn2(e,a-cis-chdc)2(phen)2(H2O)2].2H2O(2)(chdc=1,2-环己二羧酸,bipy=2,2′-联吡啶和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均为双核分子。配合物1中,2个镉髤离子由2个1,2-环己二羧酸根以e,e-trans配位方式桥联,每个镉髤离子与1个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2个1,2-环己二羧酸根的4个氧原子及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单帽变形三棱柱构型。配合物2中,2个锰髤离子由2个1,2-环己二羧酸根以e,a-cis配位方式桥联,每个锰髤离子与1个1,10-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2个1,2-环己二羧酸根的3个氧原子及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1和2分子之间都存在π-π堆积和O-H…O、C-H…O弱作用,进而将双核分子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荧光。  相似文献   

11.
李付安  李建定  杨维春 《化学通报》2015,78(12):1118-112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基于π…π作用构建而成的Cu(Ⅱ)的3D超分子配位聚合物[Cu L(phen)]n(1)(H2L=5-(咪唑甲基)间苯二甲酸,phen=1,10-菲咯啉),并利用元素分析、粉末XRD、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衍射分析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单晶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在1中,作为桥基配体的阴离子L2-将Cu(II)离子连接起来构成了2D网络(Cu3L3)n,相邻的2D层又通过咪唑环间的π…π作用连接成了双层结构,这些双层结构又被处于平行分布的菲咯啉环间的π…π作用延展为稳定的3D网络。此外,本文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光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2.
孙长艳  李杨  李文军  车平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10):2140-2144
由水热法合成了2个微孔镧系超分子配合物[Ln(CCA)(OH)(phen)(H2O)]n·n(phen)·nH2O(Ln=Yb,1;Er,2;H2CCA=2-羧基肉桂酸;phen=1,10-菲啰啉),并用元素分析、IR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2个配合物都是由配体2-羧基肉桂酸连接而形成的一维双链结构,该链状结构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扩展为具有微孔结构的超分子。1,10-菲啰啉在微孔结构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模板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配体3,5-二(2-吡咯)吡唑(HL)与二硝酸根桥联双钯配合物在溶液中通过配位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吡唑基双钯(Ⅱ,Ⅱ)夹子[Pd_2(bpy)_2L2]2+(1)、[Pd_2(dmbpy)_2L_2]~(2+)(2)和[Pd_2(phen)_2L_2]~(2+)(3)(bpy=2,2′-联吡啶,dmbpy=4,4′-二甲基-2,2′-联吡啶,phen=1,10-菲咯啉)。运用~1H NMR、~(13)C NMR、ESI-MS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测试手段对1~3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其晶体结构中存在弱的Pd…Pd键(0.303~0.313 nm)相互作用,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一维二重螺旋结构,可作为一种新颖的Suzuki-coupling反应的高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用水热法和溶液法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Ag(4,4′-bpy)]·3-HSBA.H2O}n(1)和[Zn(phen)2(H2O)2]·(A-2,5-DSA)·3H2O(2)(3-HSBA=3-羧基苯磺酸根,A-2,5-DSA=苯氨-2,5-二磺酸根,4,4′-bpy=4,4′-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Ag(4,4′-bpy)]+阳离子,1个3-羧基苯磺酸根阴离子和1个晶格水分子。Ag髣离子与2个4,4′-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配合物2是单核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Zn(phen)2(H2O)2]2+阳离子,1个苯氨-2,5-二磺酸根阴离子和3个晶格水分子。Zn髤离子与2个1,10-邻菲咯啉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水氧原子配位。配合物1和2中,配位阳离子、抗衡阴离子以及晶格水分子之间存在丰富的氢键,进而构筑成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π-π*电子跃迁。  相似文献   

15.
利用混合配体(H2tda=亚硫基二乙酸,H2ox=乙二酸,phen=1,10-菲咯啉)与CeCl3.5H2O反应,合成了新型稀土配合物[Ce(tda)(ox)0.5(phen)]n,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以共边的多面体[Ce2O12N4]为基本单元构筑二维结构,并通过π-π堆积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该二维结构具有(4,5)连接的(46)(4.466)2拓扑结构,在拓扑结构中稀土离子呈现不寻常的5连接点。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3种新型配合物[Cu(oxpn)Co(L)_2]·(CIO_4)_2·xH_2O。[Oxpn为N,N′-二(3-氨丙基)草酰胺基阴离子;L为2,2′-联吡啶(bpy)、1,10-菲绕啉(phen)和5-硝基-1,10-菲绕啉(NO_2-phen);x=1,2]。经元素分析、IR、电导和电子光谱等方法,推定配合物具有扩展的草酰胺桥结构,Cu(Ⅱ)及Co(Ⅱ)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和八面体构型。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已测(4.2~300K)。其数值已用最小二乘法与从自旋哈密顿算符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J为-22.36 cm~(-1)(bpy),-15.45 cm~(-1)(phen)和-19.10 cm~(-1)(NO_2-phen),表明金属离子间有较弱的反铁磁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7.
[Lu(POA)3(phen)]n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与羧酸多元配合物具有多种形式的分子构型及配体多面体,结构形式多种多样[1].它们在光、电、磁、萃取、分离、杀菌剂等很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2,3].稀土和芳香族羧酸能形成聚合网络及链状结构[4],本文报道了新的链状化合物[Lu(POA)3(phen)]n的合成与结构,对于丰富稀土配合物不失为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铜(Ⅱ)的手性单核配合物[Cu(OPSer)(phen)(H2O)]·3H2O(1)(H2OPSer=L-O-磷酸丝氨酸;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磁性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结构。铜(Ⅱ)具有变形四方锥的配位环境, 分别与1个L-O-磷酸丝氨酸离子的1个氮原子和氧原子、1个1,10-邻菲啰啉分子的2个氮原子以及1个配位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配合物每个分子单元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分子间存在π-π堆积作用。在1.8~300 K范围内磁性测定表明:配合物1中存在铁磁耦合相互作用, 经理论拟合:g=2.07, zJ′=0.044。  相似文献   

19.
以5-甲基-3-吡唑甲酸(H2MPCA)为主配体,在螯合配体菲咯琳(phen)或2,2′-联吡啶(2,2′-bpy)的存在条件下,与醋酸镉在常温下反应得到2个基于氢键构筑的羧基-水分子链的超分子化合物,[Cd(HMPCA)2(2,2′-bpy)]·2H2O(1)和[Cd(HMPCA)2(phen)]·2.5H2O(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化合物1和2中,单核镉的配合物和游离水分子通过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在此过程中,游离水和羧基构筑的链状水分子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化合物1和2的热重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20.
以5-甲基-3-吡唑甲酸(H2MPCA)为主配体,在螯合配体菲咯琳(phen)或2,2′-联吡啶(2,2′-bpy)的存在条件下,与醋酸镉在常温下反应得到2个基于氢键构筑的羧基-水分子链的超分子化合物,[Cd(HMPCA)2(2,2′-bpy)]·2H2O(1)和[Cd(HMPCA)2(phen)]·2.5H2O(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化合物1和2中,单核镉的配合物和游离水分子通过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在此过程中,游离水和羧基构筑的链状水分子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化合物1和2的热重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