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等离子体源离子渗氮,即低能(1~3keV)、超大剂量(1019~1020ions/cm2量级)N+注入-同步扩散改性技术,在280℃和380℃下处理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获得了最大深度分别为1.6μm和10.6μm,固溶N的最高原子浓度均约为25%的N过饱和面心立方相(γN)改性层.销-盘磨损试验表明:在2m/s和较宽负荷范围(等效正应力0.2~2.8MPa)条件下,高硬度(HK0.1N2200)的γN相改性层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长的耐磨寿命.高度过饱和N在母相奥氏体中的固溶强化作用,是使等离子体源离子渗氮奥氏体不锈钢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雷明凯  黄岩 《摩擦学学报》1997,17(3):206-213
用等离子体源离子渗氮,即低能(1-3keV)、超大剂量(10^19-10^20ions/cm^2量级)N^+注入-同步扩散改性技术,在280℃和380℃下处理1cR9Ti奥氏全不锈钢,获得了最大深度分别为1.6μm和10.6μm,固溶N的最高原子浓度均约为25%的N过饱和面心立方相(γN)改性层。销-盘磨损试验表明:在2m/s和较宽负荷范围(等效正应力0.2-2.8MPa)条件下,高硬主(HK0.  相似文献   

3.
铬离子注入改善纯铁摩擦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离子注入改善金属和合金材料减摩抗磨性能的作用机理,对3种剂量的Cr离子注入纯铁改性层的元素深度分布和显微硬度进行了考察,并对离子注入和未经离子注入试样在无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作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Cr离子剂量为1×1017ions/cm2注入的表面改性效果最好,可使纯铁的显微硬度由未注入时的2.4GPa提高到3.0GPa;在相对湿度为88%的大气环境中,注入试样的摩擦系数比未经注入试样的约低50%,耐磨性比后者的高2~3倍.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发现,Cr离子注入能促进纯铁表面形成氧化物膜.在相对湿度为50%时,氧化物膜主要由Fe2O3组成;在相对湿度为88%时,这种膜主要由Fe2O4组成.因此,Cr离子注入试样在高湿度下的减摩抗磨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4.
ONTHEEXISTENCEANDSTABILITYOFSOLUTIONFORSEMI-HOMOGENEOUSBOUNDARYVALUEPROBLEMDongQinxi(董勤喜);HuangXiankai(黄先开)(ReceivedJuly.4.19...  相似文献   

5.
利用MHK-500型环-块磨损试验机,对分别以金属氧化物Pb3O4,PbO和Cu2O(三者的添加量以体积分数计均为30%)填充的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在干摩擦下与GCr15轴承钢对摩时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几种材料的磨屑和磨损表面作了观察与分析,还对材料的磨损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3种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均与纯PTFE的基本相当,而它们的耐磨性都远比后者的好.在这3种复合材料中,以PTFE-30%Pb3O4的摩擦学性能最好,即使在负荷400N和速度1.5m/s条件下的耐磨性也依然良好,其磨损质量损失几乎比PTFE-30%PbO的低2个数量级.显微观察发现,分别以Pb3O4,PbO和Cu2O填充的PTFE复合材料都发生了向偶件钢环表面的转移,形成了结合力较强、分布较均匀的摩擦转移膜,而且3种金属氧化物的填充都能提高材料的承载能力,阻止PTFE带状结构的大面积破坏,改变磨屑的形成机理,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PTFE复合材料的磨损;复合材料PTFE-30%Cu2O的磨损表面有垂直于滑动方向的裂纹萌生与扩展,使这种材料的机械强度和承载能力都降低,致使材料在较高  相似文献   

6.
四种陶瓷材料与SUS304不锈钢的高温摩擦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陶瓷与金属组合作为高温润滑材料的可能性,利用端面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4种陶瓷SiC、Si3N4、Al2O3和ZrO2与SUS304不锈钢在室温至500℃下的摩擦学性能.摩擦试验结果表明,SiC、Si3N4和Al2O3在低于200℃时的摩擦系数稳定且都低于0.2,但在200℃以上时的摩擦性能却都不稳定,摩擦系数在0.2-0.4之间;ZrO2在200℃以下时的摩擦性能不稳定,而在200℃以上时的摩擦系数低于6.2且较稳定。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陶瓷中ZrO2的磨损率最低[-2.60×10-9mm3/(N·m)],SiC和Si3N4的磨损率居中[分别为1.80×10-6mm3/(N·m)和4.40×10-6mm3/(N·m)],Al2O3的磨损率最高[3.64×10-5mm3/(N·m)];分别与这4种陶瓷对磨的不锈钢的磨损率都高[1.40×10-5-4.52×10-5mm3/(N·m)].  相似文献   

7.
一种铈(Ⅲ)配合物对含石墨粘结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含石墨粘结涂层的耐蚀性,首先对这种涂层在腐蚀环境中耐蚀性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将二正丁基磷酸、CeF_3、Sb_2O_3和一种Ce(Ⅲ)配合物Ce(NO_3)(C_8H_(18)PO_4)_2分别添加于酚醛环氧-MoS_2-石墨粘结涂层中,考察了它们对这种涂层耐蚀性的影响,并对含Ce(NO_3)(C_8H_(18)PO_4)_2的涂层和空白样涂层进行了表面分析。盐雾试验表明,添加Ce(NO_3)(C_8H_(18)PO_4)_2可以有效地抑制涂层中MoS_2的氧化和由石墨所引起的金属底材之电化学腐蚀;根据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可知,添加Ce(NO_3)(C_8H_(18)PO_4)_2之所以能够提高含石墨粘结涂层的耐蚀性,应当归因于它在MoS_2晶体表面和金属底材表面的吸附。因此,Ce(Ⅲ)配合物Ce(NO_3)(C_8H_(18)PO_4)_2是含石墨粘结涂层的一种实用性能良好的新型防腐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爆炸与冲击》1996,16(1):96-96
96爆炸灾害(Explosion96)展览会──展览会负责人Mr.RonnyDeschoolmeester答记者问ExploRisk96SECONDEDITIONOFUNIQUEEXHIBITION30%BIGGERThesecond'Interna...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MoS_2溅射膜在潮湿空气中贮存期间所发生的化学变化这个长期争议未了的问题,以空间机械常用的9Cr18轴承钢为底材,利用rf溅射法沉积MoS_2薄膜,并且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俄歇电子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对这种薄膜在室温(11-15℃)下于相对湿度为100%的潮湿空气中贮存不同时间后的组成、元素价态和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它在潮湿贮存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其润滑性能的退化与失效机理,检测发现,MoS_2溅射膜经潮湿贮存一天就有少量的Mo ̄(4+)氧化生成了Mo ̄(6+),在潮湿贮存5天时又发现有少量的SO生成,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不仅膜中Mo ̄(6+)/Mo ̄(4+)之比在不断地增大,表明有更多的Mo ̄(4+)发生了深度氧化,而且S ̄(2-)发生氧化生成的SO之含量也越来越大。由此可见,MoS_2溅射膜在室温下于潮湿空气中贮存期间与氧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物是MoO_3和H_2SO_4.H_2SO_4的生成致使薄膜表面的凝聚水呈现出pH值为1.5-2.0的强酸性,从而造成了金属底材的腐蚀。MoS_2的深度氧化和金属底材的腐蚀是导致MoS_2溅射膜在潮湿环境中润滑性能退化与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加注稀土元素铒改善轴承表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Mo^++N^+注入模式的基础上,应用电子能谱、卢瑟福背散射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MHK-5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加注稀土元素铒正离子Er^+对轴承表面摩擦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配置Mo^+、N^+、Er^+之能量和剂量的情况下,加注Er^+既能更好地改善轴承的表面性能,又能使重离子的强韧化效果提高2-4倍以上,表明MO^++N^++Er^+注入模式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  相似文献   

11.
韩文娟  刘海 《力学与实践》2010,32(4):109-111
对《力学》中的物体自由度进行多方面分析,以深化教学、提高学生正 确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使用实际教学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力学》范围内讨论自由度与坐标、 自由与约束的关系并得以下结论: (1) 同一物体的自由度随其所在的``空间'不同而不同, 不因坐标系的选取不同而 异, 在同类参考系中不因参考系的动静而有别;(2)自由度遵循叠加原理. 讨论了质点系的总自由度及相关计算问题,并指出研究《力学》中自由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new methods utilizing Wiedemann's effect for determination of state of strain in building structures. Wiedemann's effect and some features of torsional strain of magnetic field are the basis of new experimental method. Especially the point electromagnetic strain gages using the effect of pure torsion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to enable universal examination. For strain-gage measurements, almost all physical quantities are used which can be related to the variation in length of the structures. From the electric strain measurement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s are the measurements by resonance-wire strain gages or by electric-resistance strain gages. In this paper, electromagnetic strain gages are discussed using the Wiedemann effect, and the author describes some new measuring equipment and his own suggestions and methods based on an application of this effect.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