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WiMAX系统中混合业务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调度算法来满足QoS要求.新算法采用动量机制分配带宽资源,并为满足实时业务时延要求,采取动量机制设置队列延时分配权值来保证实时业务的调度优先权;同时设置随信道条件动态变化的分配权值,提高WiMAX系统吞吐量.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够保证实时业务的最大时延要求,并提高系统吞吐量.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移动自组织网络QoS特性,减小组播的时延,利用群论中的直积方法构建了一个类超立方体拓扑结构,它具有对称性强,直径小的特点,给移动自组织网络结点分配虚拟坐标,使其嵌入到该类超立方体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确定性的组播路由算法.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组播路由算法在端到端时延,网络带宽消耗以及组播数据分发的成功率方面更能适应移动自组织网络的需求,并为大规模的移动自组织网络组播通讯在带宽,时延和负载均衡等优化策略方面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定义了包含邻居节点信息的粒子适应度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粒子群(DPSO)的单跳路由分簇协议(DPSOCA).该协议应用DPSO优化簇首选择过程,采用无竞争开销的方式选举一组最佳节点担任簇首.研究结果表明,与LEACH算法相比,DPSOCA能有效地均衡网络节点的能量消耗和显著地延长网络寿命;采用k-收敛准则和增加惯性权重的随机性有利于提高网络寿命与收敛代数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4.
网络编码是一种可以逼近网络容量传输理论极限的有效方法.本文研究了随机网络编码下的数据块时延特性,通过最大距离可分码选择定理构造相应的矩阵列向量作为全局编码向量,实现网络编码;采用梯度法进行网络时延预测.仿真实验表明,当时延值比较平稳时,预测值与真实值比较接近,当时延值突然增加时,预测值反应比较缓慢;数据块时延均值随数据块的增大而增大,两者接近线性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信道利用率随数据块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针对DSR路由协议由于采用泛洪机制而导致的较高路由开销这一问题,提出了使用查询局部化技术的优化方案.即在原有的DSR协议的基础上引入查询局部化技术,将泛洪控制在一个局部的范围内,以防止整个网络内的泛洪,从而减小网络开销.仿真结果表明,使用查询局部化技术后,网络路由协议开销得到显著减小(约50%)并降低了平均端到端时延.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DPSK调制的盲均衡算法。通过对接收信号的过采样,使原单信道等价为多信道。通过对信迫的辩识,采用简单决策反馈均衡器(DFE)实现信道的盲均衡。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均衡效果。  相似文献   

7.
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安全是智能电网安全运行的保障.通过仿真分析,可以评价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安全性能,为部署安全措施和优化网络提供依据.本文在分析网络通信架构与业务特性的基础上,在OPNET仿真平台上对某省电力调度骨干网与变电站内部网络及承载业务进行了建模.模型中拓扑结构、设备链路、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部署等网络配置均基于实际情况.在该模型上,对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路由协议攻击进行仿真,研究路由协议攻击对省调中心与地调中心、变电站站控层之间通信时延、业务吞吐量、带宽利用率的变化,总结了不同场景下骨干网路由协议受到攻击后对电力调度数据网的业务传输的影响,揭示了电力调度数据网骨干网路由协议存在的脆弱性,所设计的仿真分析方法和仿真结果可为电力调度数据网运维部门改进网络安全性能参考.  相似文献   

8.
提出采用了网络信道联合纠错的编码(JNECD)的方法来降低网络传输的误码率,这种方法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组成码字矩阵,利用信道编码与网络编码分别对码字矩阵的列和行联合校验检错,得到有可能错误的码元位置,删除所对应的码元,对剩余的码元解方程得到信源消息码字.仿真实验表明,在伽罗华域GF(2)中将JNECD方法与分离网络信道编码(SNCC)和直接传输(DT)方法相比,该算法可以降低通信系统的误码率和丢包率,提高数据包传输的正确概率,减少网络延时,提高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9.
为增强Ad hoc网络中节点合作的积极性,借鉴联盟博弈理论,针对节点之间数据包转发过程,定义了转发联盟博弈(forwarding coalitional game,FCG),建立了FCG支付模型,给出了确保形成的大联盟为稳定核的约束条件,并基于经典的按需路由算法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实现,提出了一种基于FCG框架的激励合作路由(incentive cooperation routing,ICR)算法,并且通过仿真实验对该算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分组投递率、端到端的平均时延、路由开销、联盟支付分配和中间节点转发数据包数量等方面的性能提高显著,能够有效地激励自私节点合作转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为了克服信道畸变引起的码间干扰,在接收端必须采用信道均衡技术。在本文中,我们将RBF网络用作均衡器。采用最近邻聚类和直接判决算法来调整隐藏层中心,然后再用LMS算法调整输出层的系数。该算法可以实现在线学习,根据相应的准则增加,删除隐藏层节点。算法事先不必确定隐藏层的节点个数。模拟结果显示,RBF网络均衡器能够正确地将信号从有噪信道中恢复出来,在计算机模拟仿真中其性能与理想贝叶斯均衡器相当。  相似文献   

11.
对空间信息网路由协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GEO-LEO(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GEO;low earth orbit,LEO)双层卫星组网的空间信息网抗毁安全路由协议.协议中GEO卫星组提供对LEO卫星的分组管理、密钥管理和超远距离中继服务功能,LEO卫星担任主要通信任务,路由消息采用对称密钥加密;协议在每个卫星周期时间片起始路由查找产生路由表并对该路由表进行存储,若在该卫星周期内没有卫星节点失效或链路拥塞的情况出现,路由表保持不变,否则触发路由更新过程.仿真分析实验表明,该抗毁安全路由协议在信令开销不大的情况下对空间信息网路由消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将L形通道展成直通道的布线方法,对展开后的直通道定义了水平约束、垂直约束、拐角约束、走线约束,利用赋权的混合图反映这四种约束、并逐步将图中的无向边转变成有向边,按照有向图的线网上下关系,完成直通道布线,再收缩冗余布线区变成L形通道布线.  相似文献   

13.
功率控制技术是无线通信系统需实现的关键技术,根据IEEE802.16协议要求和WiMAX系统同频干扰特性,WiMAX系统上行链路需要一种合理的功率控制算法.因此,通过改进传统闭环功率控制算法,使得算法中功率控制步长可根据上行链路信道质量而改变,并由此得到一种应用于WiMAX系统上行链路的可变步长功率控制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对比得到算法收敛因子的合理取值,验证了可变步长功率控制算法可有效提高功率控制精度和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4.
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不依赖于固定设施实现通信的无线移动网络,其节点兼具主机和路由器的功能,适用于Ad Hoc网络的路由策略是目前广泛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深入研究移动Ad Hoc网络中多径路由协议,以AOMDV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节点不相交多径路由策略ONDMRP,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车载自组网中路由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经验信任的可信路由模型.该模型从客观信任的角度引入经验信任的概念作为可信度量的标准,并给出了计算节点经验信任值和信誉度的推荐方法,根据节点的经验信任值设计一种新的动态包转发规则,从而实现车载自组网的可信路由.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较贪婪周边无状态路由(greedy perimeter stateless routing,GPSR)协议具有较高的抵抗自私节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噪声归一化合并的短波慢跳M进制频移键控(SFH/MFSK)系统,在受到部分边带于扰多径莱斯(Rician)衰落的短波信道中分集和编码的性能,研究了信道热噪声,调制阶数M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径干扰的强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大,分集能有效地削弱部分边带干扰的影响,但单靠分集并不能有效地抵抗多径效应的影响,只有采用编码与分集技术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削弱部分边带干扰和较好地抗拒多径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ARP和SNMP的网络拓扑自动发现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细探讨了网络可视化管理的核心技术——拓扑图自动发现方法.分析了ARP(地址解析协议)和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以及SMI(管理信息结构),并详细介绍了MIBII库,ARP表和路由表的描述.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了数据结构,设计并实现了拓扑自动发现算法,并给出了详细的算法描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快速、易于实现,为研发智能化网络故障定位系统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启发式思想的简单性和路径相似性原理,采用遗传算法的交叉和变异操作,提出了一种快速的满足延迟和度约束的最小费用多播路由树的生成算法(DDCMRA),以解决直接修改延迟约束或者度约束多播路由算法时寻优时间长、并且可能导致部分目的节点因不能满足延迟或者度约束而不能加入多播的问题.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获得的多播路由树满足延迟和度约束,费用较少,运行时间接近CSPT和RA算法.该算法也为动态多播路由树生成和网络负载平衡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