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题目经过编者的精心"化妆",把一些常见的、经典的好题穿上神秘的"外衣",以此来考查同学们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仅举两例予以分析,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漫画趣题     
第一题 甲、乙、丙、丁四个孩子在教室前踢足球,打碎 了窗玻璃.有人问他们是谁打碎的? 甲说:"是丙和丁一起打碎的." 乙说:"丁是打碎玻璃的人中的一个." 丙说:"我没有打碎玻璃." 丁说:"我才不干这种事哪!" 深深了解 这些孩子的老 师说:"他们中 有三个人决不 会说谎话." 请问,谁打碎 了玻璃?  相似文献   

3.
"立体几何开放题"倡导以试验、研究的方法来处理几何问题,充分考查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题千变万化,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有用条件,运用类比、联想,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提高学生兴趣,也可避免"题海战术",达到做一个通一类的目的.下面有一道形如字母"M"的几何题解法多样,变化也较多.原题已知:如图1,AB∥CD,探讨∠AEC与∠A、∠C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平行线"的特点,利用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性质,巧作辅助线,方法巧妙,供欣赏.  相似文献   

6.
<正>旋转变换是一种有效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通过旋转变换可以创造出许多新的条件,并将分散的条件通过旋转集中化.但在作旋转变换时,需要确定将哪个图形进行旋转,并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本文提供的"风车法"能够降低使用旋转变换的难度,使之能够比较容易的利用旋转变换作出辅助线,并解决问题.一、"风车法"的具体内容"风车法"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即所做的辅  相似文献   

7.
"教师说题"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教研活动.概括地说:"说题"是指执教者在精心做题的基础上,阐述对题目解答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及依据,进而总结出经验性解题规律.说题通过"做题、想题、改题、编题、说题"等一系列活动,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研究考试命题三者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正>构建"高效课堂"已然成了数学教学改革的最热门话题,但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特别是在高三复习迎考阶段,更难摆脱"高起点,大容量,快节奏"的藩篱,学生勉力支撑、疲于奔命,师生虽付出不少,但效果却很难如人意,甚至适得其反.在这种情势下,难道真的走不出一条既不过分加重学生负担,又可取得高效的阳光大道来吗?经过深入思考,笔者有了一种新的设想,即"一题切入,拓展延伸"的举措.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大面积的丰收.  相似文献   

9.
中考中,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片面性而设置的"陷阱"题常使一些考生深陷其中,出错率很高.如何透视考题"陷阱"?笔者在此介绍一些常见的"陷阱"设置方法,以期引起同学们重视.  相似文献   

10.
题1算式(1)中,"恭贺新禧、新年快乐"中七个不同汉字代表0~9中七个不同的数字,相同汉字代表相同数字,那么要使算式(1)成立,它的和最小是多少?为什么?请设法换出一种来.新年快乐+新年+快乐/恭贺新禧算式(1)分析与解在算式(1)的加数中,千位数的"新"代表的数字比"恭"要小1.可见,如果"新"=0,那么"恭"=1,"年"=9,于是"贺"最小值是2,这时算式(1)加数中的十位数上,要  相似文献   

11.
张惠民 《中学数学》2012,(19):16-17
高考复习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重复昨天的故事,教师讲课少了一份激情,学生听课感觉枯燥乏味.若"求新、求异、求难",复习方向是否会偏离?是否会丢掉根本?题海茫茫,何处是尽头?笔者认为以"常规题型"为载体,变换问题情景、揭示问题本源、适度包装改造不失为解决"旧与新"、"易与难"、"传统与创新"几对矛盾的有效办法.下面是高考复习中一个课例的构思节选,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12.
漫画趣题     
第一题发明家爱迪生非常幽默,许多拜访他的客人都感到他家的大门非常沉重,一位朋友问:"你有没有才能,使你家的门开起来不这样费力?"爱迪生笑着说:"我家的门做得非常合理,那扇门与一个打水装置相连接,来访的人每推开一次门,都往水槽里加了20升的水."后来,爱迪生想,如果每次推门能向水槽里加入25升水的话,那么少推12次门就可以把水槽装满,请问,水槽能装多少水?  相似文献   

13.
<正>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把铁锁打不开了,铁杆来了,用力去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撬开;钥匙来了,它轻轻地晃动着瘦小的身躯,往里一钻,铁锁居然开了.铁杆莫名其妙,还是钥匙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其实你不懂它的心".一语点破学生数学解题思路受阻或出错的重要原因,其实很多题目的解法是因题目的特点而产生,因题得法就是这个道理.学会解题,就要善于捕捉题目的特点,并能将其特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的数学题中,如果我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有不少题目似曾相识,同源同类.这些类似的题目,只是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结论略作改变而已.对于同类题目,只要探究其中一题的解法,然后进行解法迁移就可以.在学习"三角形"一章时,就有一类题可利用"特殊三角形的特殊边角关系及代数中的方程"解之.例1已知如图1,AB=BC=1,AD=  相似文献   

15.
看看周权荣和计惠方两位老师的这篇文章《探秘年份趣题》吧."好奇心"是学习和研究极好的驱动力.几则年份趣题为什么答案都是2014,是如何编制出来的?好奇,想去"解密",因而研究一番,终于发现秘密,获得一次愉快的享受.努力保持你的好奇心吧!  相似文献   

16.
"五四"趣题     
今年5月4日是中国青年节88周年,我给大家准备了8道"五四"趣题,表示庆贺哦!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颇有亮点,特别是第一大题选择题的第7题,虽然题序靠前,构图简洁,数据简单,但还是让许多学生早早就遭遇了"拦路虎",有的甚至不得已,用作图的方法按比例放缩"量"出了答案.下面我们从不同的视角予以破解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划分"学业质量水平"时,考虑的第一个方面是"情境与问题"([1]),可见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考查也应依托于适当的情境.2021年北京高考数学卷第18题以新冠肺炎检测的"k合1检测法"为背景,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自然合理且易于理解,又十分贴合教材对随机变量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的考查.问题为加快新冠肺炎检测效率,某检测机构采取"k合1检测法",  相似文献   

19.
胡颖 《中学生数学》2011,(22):12-13
王娟和张丽正在玩跷跷板,她们玩得真高兴(图1).这时她们的数学老师刘老师走过来,观察一会儿说:"这个跷跷板中有一个几何问题昵."图1王娟和张丽数学成绩在班里都是名列前茅的,听说有几何题,急忙问:"什么题啊"?刘老师在他的备课本上一边画一边说出了下面的几何题.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少形时少直观,形缺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遇到不便处理代数问题时往往会借助于形,实现问题的解决.笔者在处理以下一道赛题时也是从形上获得解题思路,但思考还未结束,难道本题就只能通过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