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采用VIS和ICP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铜锌超氧歧化酶(Cu2ZnSOD)与组氨酸钴(Ⅱ)〖Co(His)〗的直接相互作用及外加组氨酸钴(Ⅱ)、磷酸盐对此类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水溶液中原酶活性中心Cu(Ⅱ)和Zn(Ⅱ)离子可被外加的组氨酸钴(Ⅱ)部分诱导,交换出来,而Co(His)。中的Co(Ⅱ)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形成“Co-SOD”酶衍生物各组分,并相应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与此同时,外加  相似文献   

2.
我们首次发现的铜锌超氧歧化酶(Cu2Zn2SOD)与氨基酸等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的现象,是一种前人未研究过的重要的生化新现象[1]。在此新发现的基础上,本文用ICP,VIS,NMR和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又从不同角度拓展研究了Cu2Zn2SOD酶与两类不同化合物,即无机氯化钴(CoCl2)、有机组氨酸钴(Co(Ⅱ)(His)n)的直接相互作用,发现酶活性中心金属离子同样与外加的这两类不同化合物发生相互作用,相应地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还发现Co(Ⅱ)(His)n比CoCl2与酶相互作用更强、更快,Co(Ⅱ)(His)n中的Co(Ⅱ)更易进入酶中,更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VIS,ICP 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铜锌超氧歧化酶(Cu2Zn2SOD)与组氨酸钴(Ⅱ) (Co(His)n ) 直接相互作用时溶液pH值、作用时间对此类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溶液的pH值越高,作用时间越长,越有利于此类相互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色氨酸钴(Ⅱ)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VIS、ICP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铜锌超氧歧化酶(Cu2Zn2SOD)与色氨酸钴(Ⅱ)(Co(Trp)^n)的直接相互作用以及外加色氨酸钴(Ⅱ)的量、溶液pH值对此类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原酶活性中心处的Zn(Ⅱ)离子可被外加的色氨酸钴(Ⅱ)部分诱导、交换出来,而溶液中外加的Co(Trp)^n中的Co(Ⅱ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形成“Co-SOD”酶衍生物,并相应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VIS,ICP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铜锌超氧歧化酶(Cu-Zn2SOD)与组氨酸钴(Ⅱ)(Co(HiS)。直接相互作用时溶液pH值、作用时间对此类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溶液的pH值越高,作用时间越长,超有利于类此相互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应用可见吸收光谱首次研究了铜锌超氧歧化酶(Cu2Zn2SOD)活性中心金属离子在一定缓冲溶液中与无机氯化钴的直接相互作用。讨论了加入不同比例量的氯化钴、不同的pH值、不同酸盐及作用的平衡时间对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CoCl2中的Co(Ⅱ)与Cu2Zn2SOD中的Zn(Ⅱ)有交换作用,形成部分的Cu2中的Co2SOD,且上述四种因素对此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开创了金属酶活性中心金属离子与外加无机金属化合物的直接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应用可见吸收光谱首次研究了铜锌超氧化酶(Cu2Zn2SOD)活性中心金属离子在一定缓冲溶液中与无机氯化钴的直接相互作用,讨论了加入不同比例量的氯化钴,不同的pH值,不同酸盐及作用的平衡时间对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CoCl2中的Co(Ⅱ)与Cu2Zn2SOD中的Zn(Ⅱ)有交换作用,形成部分的Cu2中的Co2SOD,且上述四种因素对此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开创了金属酶活性中心金属离子与外  相似文献   

8.
我们首次发现的铜锌超氧歧化酶(Cu2Zn2SOD)与氨基酸等发生直接相互作用的现象,是一种前人未研究过的重要的生化新现象。在此新发现的基础上,本文用ICP,VIS,NMR和酶活性测定方法,又从不同角度拓展研究了Cu2Zn2SOD酶与两类不同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可见光谱法研究核酸酶P1与氯化铜(Ⅱ)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VIS与酶活性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溶液中核酸酶P1与无机氯化铜(Ⅱ)(CuCl2)的直接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核酸酶P1活性中心的Zn(Ⅱ)离子可被外加氯化铜(CuCl2)中的Cu(Ⅱ)部分诱导、交换出来,而Cu(Ⅱ)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形成相应“Cu(Ⅱ)-P1”酶衍生物,并随着溶液pH值的变化,形成酶的衍生物结构亦随之变化,相应地也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钴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缓冲溶液中与组氨酸的相互作用。发现酶活性中心的Co(Ⅱ)在缓冲溶液中可以与外部物质进行交换相互作用。Co(Ⅱ)与组氨酸形成络合物并在活性中心与络合物间达成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钴超化物歧化酶在缓冲溶液中与组氨酸的相互作用,发现酶活性中心的Co(II)在缓冲溶液中可以与外部物质进行交换相互作用。Co(II)与组氨酸形成络合物并在活性中心与络合物间以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测出钴(Ⅱ)与组氨酸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配合反应的热力学摩尔吸光系数,比较Co(Ⅱ)与组氨酸形成不同组成的配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Vis,ICP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铜锌超氧歧化酶(Cu_2Zn_2SOD)与苏氨酸钴(Ⅱ)(Co(Thr)_n)的直接相互作用以及外加苏氨酸钴(Ⅱ)的量、溶液pH值对此类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原酶活性中心处的Zn(Ⅱ)离子可被外加的苏氨酸钴(Ⅱ)部分诱导、交换出来,而溶液中外加的Co(Thr)_n中的Co(Ⅱ)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形成“Co-SOD”酶衍生物,并相应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与此同时,外加苏氨酸钴(Ⅱ)的量、溶液pH值对此类相互作用进行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四种单核钴化合物Co(mpo)_3·CH_3CN(Ⅰ),CO(mpo)_2PBu_3(D),Co(mpo)_2Py(Ⅲ)和Co(mpo)_2Py_2(Ⅳ)的 ̄1HNMR作了研究,讨论了它们的分子结构与磁性及电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确认化合物(Ⅱ)在DMSO溶液中被解离为Co(mpo)_2和PBu_3,而其它三种化合物仍保留着固态结构。  相似文献   

15.
Mn(Ⅱ),Co(Ⅱ)与H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pH和等离子点(pH=5.30)时Mn(Ⅱ)、Co(Ⅱ)与HSA的相互作用。根据Forste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到了不同pH时Mn(Ⅱ)、Co(Ⅱ)在HSA中的第一强结合位置与Trp-214残基间的距离。这一结果远大于文献报道值,根据Mn(Ⅱ)、Co(Ⅱ)在HSA中的结合部位及HSA的畴结构对这一显著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PEG2000铬菁R(NH4)2SO4体系对Co(Ⅱ)、Ni(Ⅱ)的非有机溶剂萃取行为。指出在pH=5的(NaAcHAc)水溶液中,有(NH4)2SO4存在下,Ni(Ⅱ)可被PEG相几乎完全萃取,而Co(Ⅱ)则基本上不被萃取。从而获得了Co(Ⅱ)与Ni(Ⅱ)混合离子的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17.
铁酸盐的程序升温还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98 ̄1073K使用程序升温还原技术(TPR)结合XRD.Mossbauer谱,研究了尖晶石结构铁酸盐MFe2O4(M=Fe,Mn,Co,Ni)的还原性能,考察了铁酸盐的组成及第二金属组分(Mn、Co、Ni)对铁本盐还原性能的影响。第二金属组分的加入稳定了亚铁物相,按Fe、Co、Mn、Ni顺序,MO与FeO的相互作用能力、MO-FeO固溶体的稳定性及铁酸盐MFe2O4还原为MO-FeO的能力增  相似文献   

18.
用1H、13C、95MoNMR技术研究了一系列Mo(W)—CO—S一dtc原子簇化合物,并用动态95MoNMR技术跟踪了MoOnS4(n=0,2),CuCl,R2dtc(R2=Me2,Et2)几个反应,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该系列化合物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洛阳北魏大市遗址出土玻璃珠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洛阳北魏大市遗址出土的玻璃珠成分和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实验结果显示了玻璃珠主要成分Na2O、K2O、CaO、MgO、Fe2O3、CuO、PbO、MnO、Al2O3、ZnO、NiO、SiO2和给出了其XRD图,并以这些实验数据为依据讨论了玻璃珠的来源及形态。  相似文献   

20.
本法对锆铀铒合金中十七个微量杂质元素和铒的测定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取样100mg时,Al、Ca、Co、Cr、Cu、Fe、Mg、Mn、Mo、Ni、Pb、Sn、Ta、Ti、V、Y和Zn的测定范围为30~3200μg/g,Er为0.2~3.2%,回收率为94~108%,RSD(n=8)为0.2~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