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基于“雨课堂+雷实验”新型智慧实验教学平台可以开展课堂及实验室之外的电子信息类课程开放实验.利用雷实验的代表性产品A+D Lab与PC机结合,可以实现虚实相结合、线上线下相混合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不仅能有力地支撑电子信息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也能有效拓展该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基于“雨课堂+雷实验”的应用型开放创新实验设计——MISIM结构器件的频率响应特性研究为例,论述了“雨课堂+雷实验”智慧实验教学平台在电子信息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中体现的特色及优势.开展基于“雨课堂+雷实验”的实验教学改革,将助力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利用网络和新媒体新技术的智慧教学模式是新兴趋势。本文以东北大学2017年开展的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智慧教学进行初步实践和探析。课程设计了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活动,分析具体的课程实践应用效果和学生反馈,探讨智慧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对公共基础课智慧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在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技术等智慧教学的应用、普及和推广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难点,在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长期探索的基础上,通过打造研讨型教学环境,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搭建智能化教学平台,形成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智慧教学模式.该模式使得课内与课外、共性与个性、学习与探究的有机融合得以进一步深入,并有助于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批判性学习者、探究式学习者.  相似文献   

4.
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光栅衍射”实验为例,践行OBE“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标,精准教学课堂设计,对如何更好地完成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实践表明,运用OBE理念进行精准教学,提升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实验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郭庆  乔翠兰 《物理通报》2021,(2):2-6,10
5G时代已然到来,万物互联的技术革命将深刻改变教育教学.通过回顾近年来技术发展与教学实践,指出物理实验教学在5G时代将面临教学资源多模态、教学目标整合化、教学模式生本化、教学评价形成化的变革趋势.并透过实验教学理性审思5G时代物理教师的角色定位:重组课程的设计者、素养品质的塑造者、教学改革的实践者、读懂学生的分析者,旨在为物理教师提供未来教学的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学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员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在培养和提高学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同时也为学员的研究能力、开拓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科学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较好途径.本文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入手,深入分析了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根源,结合对"智慧课堂"的认识,以《金属丝杨氏模量实验》为教学案例,针对课前预习、课堂检测、自主实验、完成报告各环节给出了智慧课堂架构建立的方案,并且对教学管理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主要流派的核心思想,联系国内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应用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课程与教学观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提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新模式,克服了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千人一面的弊端,顺应了社会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推文创作的深度学习研究,转变了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将推文创作融入物理教法实验课程教学中,学生在理解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创作物理实验推文.教学实践表明:在课程中融入物理实验推文创作,为物理教法实验教学、学习和评估提供了创新和灵活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物理教法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信平台构建了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系统,保证考核方式在实验教学各环节的有效实施,进而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如进行实验预习与测验、实验考试方式与安排及学生成绩评定.系统还可以进行实验室开放管理,也可以作为学习平台为实验课程提供微课化的课程资源,开展慕课和课堂翻转.  相似文献   

10.
"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驱动"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对问题的主动求解过程中锻炼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总结了重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进行的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给出了教学环节设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并对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实践成果可为学生素质培养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传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和讨论,针对目前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在遵循实验教学自身规律的前提下,构建“模块化”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从而改善课程结构,为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针对性的训练;并采用“启发式”“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标准,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基础、不同背景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建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科学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崔丽玲  廖湘萍  张国华  张丹  肖金 《大学物理》2023,42(1):42-47+54
本文依托“原子物理学”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建设,借助尔雅通识网络课程平台,运用学习通智慧教学软件,积极开展了“原子物理学”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在线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模式实践等过程,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构建了“一体两核四结合”混合教学模式,为地方高校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学物理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科学研究思维的重要课程.因此研究和分析如何改善我国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主要从设计性物理实验对于大学生教学的主要意义和必要性入手,阐述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的开展和完善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教学工作,以期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院校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核心基础课程,根据教育部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需要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调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在大学物理综合实验课程体系中引入英才实验小班教学,英才实验教学面向学有余力且喜爱物理实验的学生.实验中心为这部分学生准备了专门的多类型探究实验项目、专有实验空间和指导教师.本文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挖掘和课后反馈与反思几方面介绍了英才实验试点情况,并对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开展英才实验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张芸 《物理通报》2023,(4):65-68
遵循从整体上结合学院的定位和课程的特点,确定大学物理实验的思政主题,从细节上围绕主题开展思政元素挖掘,融入教学实践的设计思路,以基础性实验“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为例,采取问题教学,注重教员精讲,学员多研讨多练习,融入军事应用,从课前、课中、课后开展了军队院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实例探讨.这突显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军政特色,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为战育人.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实验中心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和总结了实验预习、教学指导、操作、报告等实验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以问卷调查结果为课程改革依据,提出了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案.建设微信公众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教学平台,辅助实验预习;建立以学生合作学习模式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指导模式,建立在线答疑学习群,全程覆盖课程答疑.有针对性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各环节出现的问题,提高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的转变为起点,结合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出现的移动教学平台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经验,全面分析和介绍了移动学习系统中的结构与技术,阐述了以Web App作为平台开发物理实验微课程的具体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8.
刘兰君  肖海霞 《物理通报》2012,(9):17-18,66
分析了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从课程重要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工科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的重点就是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把工程素养的思政元素融合进实验教学过程的各节点,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工科物理实验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的协同效应.本文基于工科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特点,依托新时代信息化的新技术,将工程素养和科学价值观以及家国情怀潜移默化到现场实践教学过程中,构建出一套具有新工科物理实验课程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与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前医用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与现代高等学校教育的宗旨相悖, 不利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本文提 出通过建立分层教学及评价体系、 优化实验设计、 推动实验教学及管理队伍建设、 应用网络化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等 方面, 构建面向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医用物理实验教学体系. 实践发现, 该体系的建立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