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固体径迹法并结合火花自动计数器读径迹数的方式测量弱中子场中的中子引发铀产生的裂变碎片,以此得到中子引发铀产生的裂变率。要获得绝对裂变率,需标定固体径迹火花自动计数器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聚乙烯和铝组合壳体上测量反照中子,检验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和程序。建立了3种组合装置,即等厚聚乙烯壳和铝壳组合,不等厚聚乙烯壳和铝壳组合,铝壳。D-T聚变中子由K-400中子发生器产生。中子屏蔽体由铁和含氢慢化吸收体组成。采用铀核裂变法测量反照中子。中子探测器为小型平板贫化铀和浓缩铀裂变室。探测器放在屏蔽体后面的铁球壳水平赤道方向上的不同测点上测量。贫化铀中的^235U同位素采用迭代方法扣除。实验大厅的散射中子本底采用实验屏蔽法和数值模拟计算结合的方法扣除。  相似文献   

3.
CFBR—II堆是一个由高浓缩铸造铀球壳组成的椭球形快中子脉冲堆,并带有贫化铀和黄铜球壳反射层,其中心钢托盘在水平方向还开有3根圆孔棒槽供自动调节棒、补偿棒和脉冲棒插入。该堆的自发裂变中子主要分布在贫化铀反射层和浓缩铀活性区,由于不同区域的中子价值不一样,需要将各处的自发裂变中子源强等效到系统中心去,因而引入了有效系数这一概念,它是指以系统中心的中子价值作参考,其它区域的平均中子价值与该参考值的比值作为该区域的有效系数。根据系统各区域的有效系数,便可求出堆体总的自发裂变中子等效为中心点源后的有效源强。  相似文献   

4.
一、引 言 固体径迹探测器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子核径迹探测器,使用的材料是各种绝缘固体如云母、矿物、玻璃和塑料(聚碳酸醋、硝酸纤维、醋酸纤维等),可探测的粒子为各种重带电粒子如质子、a粒子、重离子和裂变碎片等.当具有一定能量的重带电粒子射入固体径迹探测器中时,在它们经过的路径上产生直线形辐射损伤径迹,径迹直径约几十埃.当把带有这种辐射损伤径迹的材料放入强酸或强碱溶液中时,重带电粒子径迹由于优先蚀刻作用而被显影和放大.蚀刻前的辐射损伤径迹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蚀刻后的径迹用光学显微镜就可看到.固体径迹探测…  相似文献   

5.
用20—1020 keV单能质子刻度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北京师范大学2×1.7MV串列加速器和400 kV高压倍加器产生的20—1020 keV单能质子束对CR-39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进行了刻度.为了保证质子的单能性和固体核径迹探测器上径迹密度不能超过106/cm2的要求,对两台加速器分别采用了不同方法控制质子辐照数量.在串列加速器上采用了狭缝加转盘的方法,在高压倍加器上采用了100 ns单次高压脉冲扫描束流的方法,既保持了质子的单色性,又达到了质子注量小于106/cm2关键词: 单能质子 固体核径迹探测器 CR-39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北京谱仪桶部簇射计数器径迹的重建方法,包括簇射径迹(独立簇射)的寻找、簇射的劈裂与合并等;并讨论了重建的性能和结果.  相似文献   

7.
绝缘固体具有记录核粒子径迹的能力,这是在1959年前后发现的.1958年在氟化锂单晶体中,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铀裂变碎片的化学蚀刻径迹.第二年在薄云母中,用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裂变碎片径迹.接着,相继在玻璃和有机聚合物中,发现带电粒子能产生径迹.此后又发现更多的绝缘物质能记录粒子径迹.就是这样,产生了固体径迹探测器和径迹蚀刻技术[1-3].十多年来,固体径迹探测器和径迹蚀刻技术的发展,已导致它可能和已经在很多方面的应用.这此应用场合包括宇宙射线物理、天体物理、核物理、地球物理、地质学、考古学、地球化学、中子剂量和反应堆物理等…  相似文献   

8.
利用MCNPX软件建立了有源井型符合计数器(简称AWCC)测量模型,模拟了诱发中子源分别为Am-Li源和Am-Be源时AWCC测量贫化铀的中子符合计数率,研究了两种诱发中子源下AWCC测量贫化铀质量的精度。研究表明,Am-Be源引起的诱发中子符合计数率低于Am-Li源引起的诱发中子符合计数率,Am-Be源下的质量刻度曲线拟合度高于Am-Li源下的,相应的质量测量误差也小于Am-Li源下的,Am-Li源下的检验点铀质量相对误差区间为0.3%~13%,Am-Be源下的为0.1%~4.5%。使用AWCC装置测量贫化铀质量时,选取Am-Be源作为诱发中子源时相对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9.
从MonteCalor模拟和北京谱仪 (BESⅡ )所取的实验数据入手 ,分析了p和 p产生次级带电径迹和中性径迹的几率以及好径迹选择条件对这些次级径迹的去除情况、p在探测器中的能量损失和 p的湮没、p和 p在桶部簇射计数器中沉积能量的分布以及 3种不同的粒子鉴别方法的优劣 .给出了BES目前可以正确重建出的p和 p的动量的最小值和利用TOF和dE dx的联合信息鉴别p和 p的优越性 .  相似文献   

10.
强流脉冲电子束与固体介质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轰击固体介质样品,研究了强流脉冲电子束与固体介质的相互作用。对晶体中出现的开裂和有机聚合物中出现的树枝状径迹进行了讨论,认为电子束的能量及电荷沉积导致了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11.
季晓斌  沈肖雁 《中国物理 C》2003,27(12):1058-1061
从Monte Calor模拟和北京谱仪(BESⅡ)所取的实验数据入手,分析了p和p产生次级带电径迹和中性径迹的几率以及好径迹选择条件对这些次级径迹的去除情况、p在探测器中的能量损失和p的湮没、p和p在桶部簇射计数器中沉积能量的分布以及3种不同的粒子鉴别方法的优劣.给出了BES目前可以正确重建出的p和p的动量的最小值和利用TOF和dE?dx的联合信息鉴别p和p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对脉冲堆而言,在无强吸收介质时,堆外任何一点的中子谱可近似地由热中子谱、1/E谱和裂变谱叠加而成。根据这一原理,利用包镉的^235U转换靶和裸^235U转换靶在固体径迹探测器上产生的裂变径迹数差,确定热中子谱(镉下中子);用包镉的^235U转换靶和^238U转换靶在固体径迹探测器上产生的裂变径迹数差,获得1/E谱和裂变谱。  相似文献   

13.
北京谱仪中性径迹测量误差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检查了北京谱仪(BES)桶部簇射计数器(BSC)对γ光子电磁簇射形成的中性径迹的沉积能量和空间位置的测量值;然后,利用辐射Bhabha事例修正了BSC的沉积能量及其误差δE;利用e+e→γγ(γ)过程确定了BSC测量中性径迹的空间位置的误差,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减小用运动学拟合方法分析包含中性径迹的物理事例的系统误差,提高BES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4.
前言人们很早就在天然云母上发现了记录放射性矿物中裂变碎片和宇宙射线中高能带电粒子的径迹。不同能量和种类的带电粒子和裂变碎片打在云母、玻璃和有机聚合物等绝缘材料上,只要“离子”或“碎片”的能量大于这种绝缘材料的记录阈,它都能产生一个可记录的径迹。这种径迹通过不同的化学蚀刻条件就可以形成可观察的核径迹,它为研究重离子核物理提供测量反应出射道的带电粒子、裂变碎片的能量、质量和产额方面的信息。这就是50年代发展起来的固体核径迹探。  相似文献   

15.
CR-39是一种良好的固体径迹探测材料,本文描述了它的一些性能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可调谐染料倍频激光器照射固体表面,产生初始光电子,用配有时间符合电路的多通道分析器测量在正比计数器内初始电子引起的脉冲高度谱,改变光强获得了简单指数衰减的单电子脉冲谱,实现了固体表面单个光电子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高能(MeVlamu)离子在固体中的能量损失主要用于激发电子。本文结合三类实验现象(固体径迹形成,高能离子溅射和薄膜基体粘着力增强效应),讨论这部分电子激发能在绝缘介质中如何转移为原子运动能量的模型机制以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能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一些实验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能(MeVlamu)离子在固体中的能量损失主要用于激发电子。本文结合三类实验现象(固体径迹形成,高能离子溅射和薄膜基体粘着力增强效应),讨论这部分电子激发能在绝缘介质中如何转移为原子运动能量的模型机制以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测量在神舟飞船返回舱内由空间重电离粒子引起的辐射剂量,采用了固体核径迹探测器CR-39来测量飞船飞行期间,返回舱内由重电离粒子引起的能量沉积. 本文介绍了CR-39探测器对能量沉积的响应的刻度.  相似文献   

20.
实验研究了超强激光与平面薄膜Cu靶的相互作用中,在靶背法线方向产生的离子能量分布.实验中采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CR39和Thomson谱仪相结合测量离子能谱.实验中同时测量到了质子和C4+、C3+、C2+和C1+离子.实验结果表明:离子沿着靶背法线方向发射,离子在一定能量处出现截断;在固体核径迹探测器CR39上可以看出碳离子信号比质子信号弱,质子的产额远高于碳离子,质子对碳离子有屏蔽作用;在相同发次中C4+、C3+、C2+和C1+离子随着荷质比的增大,相应离子的截止能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