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大学物理》2006,25(6):F0003-F0003
清华大学物理系始建于1926年,有着优良的传统和辉煌的历史。成立80年来,培养了以王淦昌等10位“两弹一星元勋”、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为代表的一大批英才。  相似文献   

2.
叶企孙先生是现代中国科教兴国的一位先驱者、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位奠基人.李政道先生认为[1],"他在1925年创建清华大学物理系,从一位副教授(即叶本人)、两位助教开始,不到1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就名列全国前列.……在发展速度上,在办系的成功上,我想,叶老师的创业成就是可以跟20世纪初的加州理工学院相媲美的."  相似文献   

3.
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今天是我们物理系举办“与大师面对面”系列报告的第三次,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了我们国家的理论物理大师彭桓武先生来给我们谈治学和为人.彭先生是我国最博学多才的一位物理学家.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1931年进入清华大学,1935年本科毕业,彭先生在清华时主修物理,辅修化学,还自学数学,所以大学期间他数理化基本上都学了.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物理系始建于1926年.从1928年到1952年在叶企孙、吴有训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从初建时的一位副教授、两位助教发展成为全国最好的物理系.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杰出科学家.但是,1952年的院系调整,使清华物理系断线了,直到1982年才又  相似文献   

5.
论物理系和物理学在高校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北京大学特别是清华大学90年代历史,可看到办大学重学术还是重工程技术,至关重点,清华大学物理系在三,四十年代不仅培养出大批世界一流科学家,而且促成整个大学跃为世界一流大学,1952年撤销物理系以后的几十年里,毕业生水平大大下降,从两弹一星等尖端技术领域的主要功臣几乎大都是叶企孙创建的物理系的毕业生这一事实,可看出物理系和物理学对整个中国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叶企孙先生是创建于1926年的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首任系主任,理学院首任院长,三次临难受命主持清华大学校务,还于抗战胜利后主持过西南联大校务至复员。他对清华大学的教授治校体制,对培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一大批杰出人才起了关键作用。清华大学物理系1929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至今一共有8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  相似文献   

7.
王正行 《物理》2006,35(3):256-258
孙佶(1921年3月-1997年6月),辽宁沈阳人。1947年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毕业.1947-1948年在南开大学物理系,1948-1952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到北京大学物理系,1955年参与筹建物理研究宣(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的前身),曾任技术物理系教授,原子核理论教研室主任和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8.
“口头报告”与未来科学家方家光(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系北京100084)清华大学争取成为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应培养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这些未来的科学家既要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很强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而且要富于创新精神.在基础教学...  相似文献   

9.
虞昊  刘雅春 《物理通报》2006,(12):37-40
孟昭英院士是著名物理学家、我国电子学开拓者,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历史上是积极倡导“理工会通”教育思想的杰出大师,曾为我国培养了许多高级科技人才,有的成了我国某学科学术带头人,有的是佩戴上“两弹、一星”国家勋章的科学家.孟昭英先生一生辉煌、半生坎坷,但是即使在蒙受奇冤的年代,仍然以国家和民族大业为重,不懈努力.改革开放后,更是老骥伏枥,惮精竭虑地为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重振作出了卓越贡献.值此孟昭英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挥泪命笔写下此文。  相似文献   

10.
全面介绍了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37-1946)的教学(本科和研究院)、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和毕业生的情况。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在条件十分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坚持高质量的教学与研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物理学界的一支奇葩。  相似文献   

11.
《物理通报》2007,(3):F0004-F0004
彭恒武先生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06年4月29日清华大学物理系建系80周年庆典上,彭恒武先生深情地回顾自己在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的美好感受  相似文献   

12.
2014年3月29日,夏学江先生追思会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举行.夏学江先生的夫人李镇敌、清华大学物理系前系主任朱邦芬院士、系主任陈曦、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顾牡主任、胡其图副主任、周雨青委员以及夏先生生前的学生、同事、好友等30余人参加了追思会.  相似文献   

13.
冯世平 《物理》2004,33(9):673-674
我的老师黄祖洽院士生于1924年10月2日,今年10月2日是他的80岁生日.黄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早年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习,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第一位研究生.自研究生毕业后至1980年,黄先生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相继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九研究所等单位,他和彭桓武先生是我国核反  相似文献   

14.
王明贞先生是我国的一位杰出的女物理学家,在多个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她自1955年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至今已有50个年头.2005年11月王先生度过了她的百岁华诞,清华大学校方及物理系都举行了热烈的庆贺活动,物理系还专门出版了《王明贞先生百岁寿辰文集》.为表达众多物理教师和物理工作者以及本刊对王先生的崇高敬意,现特摘登文集的前言(由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撰写),介绍王明贞先生的生平及突出业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物理与工程》2014,(1):58-59
清华大学物理系夏学江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夏学江教授为我国大学物理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缅怀夏学江教授,本刊特设专栏刊登纪念夏学江教授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1992年6月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应清华大学校长张孝文教授的邀请,在清华大学向理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没有今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明日的科技应用》的演讲,受到热烈欢迎.李政道教授是清华大学名誉教授,素为广大师生所景仰.演讲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字幕开始,李政道教授说,现在全国都知道”科学  相似文献   

17.
在叶企孙先生的教育思想领导下,我于1931-1937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作了六年学生,今就记忆所及谈点滴体会,领悟错误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8.
秦风 《应用光学》2005,26(5):i0002-i0002
王大珩先生祖籍江苏吴县,生于1915年。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王大珩先生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渎应用光学专业,从师于世界著名玻璃学家W.E.S.特纳(Turner)教授进行光学玻璃研究。他是当时英国最早从事稀土光学玻璃研究的两位专家之一,曾获得英国科学仪器协会第一届青年仪器发展奖和专利。  相似文献   

19.
郭奕玲  沈慧君 《物理》1997,26(12):740-746
吴有训的历史贡献郭奕玲沈慧君(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系,北京100084)吴有训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以毕生精力致力于物理学研究、科学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管理工作,对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科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全面验证了康普顿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圆管形惯性冲量马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管形惯性冲量马达的研究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吴慎山清华大学物理系周铁英清华大学材料系董蜀湘当前,各国都十分重视微型机械的研究,惯性冲量马达就是这类机械的一种.惯性冲量马达具有结构简单、驱动灵活,既可直线运动,又可转动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压电马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