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10月14日下午5时30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周恩来总理接见了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和夫人。在交谈中,周恩来总理询问了美国使用计算机的情况,李政道回答了有关问话后说:"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这就是到现在还在使用的算盘。"周总理对李博士的回答,感慨良久,向在座的中央有关同志说出了令珠算界奉为经典的名言:"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周总理国事繁忙、日理万机,生前对我国珠算事业如此关心,早已成为我国珠算界的美谈佳话,他的关于"不要把算盘丢掉"的指示,从此成为激励和鼓舞中国珠算界积极开拓和发展珠算事业的巨大动力。总理的指示高瞻远瞩、发人深省。"不要把算盘丢掉",告诫我们不要丢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审阅中国珠算活动家蒋畅行同志关于珠算问题的《二致中央和科技界领导同志的陈情信》后,挥笔批示:"不要把算盘丢掉,交科学院、财政部研办",又一次重申了周总理的指示。1979年2月13日,中央财政部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国珠算协会筹备委员会。从此,掀开了中国珠算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周恩来总理指示"不要把算盘丢掉"发表45周年。45年前,周恩来总理接见美籍华人李政道博士,在谈及美国计算机发展时,李博士说:"中国算盘是最古老的计算机。"总理指示身边工作人员"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45年来,"不要把算盘丢掉"的指示,一直成为支撑、鞭策和鼓舞珠算人,在珠算保护与传承道路上努力探索前行的动力,也  相似文献   

3.
1972年10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会见中,周总理询问美国计算机的情况,李政道在回答了总理询问后说"计算机谁都可以用。"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就是到现在还在使用的算盘"。这时,周总理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周总理指示至今整整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中国珠算人将总理指示铭于心、溶于血、践于行,同心合力、不懈拼搏,传承着、推动着、发展着中华文化瑰宝珠算。四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2月4日,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此,周总理那句"不要把算盘丢掉"的殷殷希望终于落地生根,花开四季了。在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最古老的计算机——珠算,又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本人作为财经商贸类专业课教师,有义务有责任继续将珠算技术传  相似文献   

5.
1972年10月14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周恩来总理接见了美藉华人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和夫人。在交谈中,周恩来总理询问了美国使用计算机的情况,李政道回答了有关问话后说:"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这就是到现在还在使用的算盘。"这时,周总理向在座的同志说:"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因谈兴旺盛,会见时间竟破例地延续了近四个小时。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审阅中国珠算积极活动家  相似文献   

6.
“不要把算盘丢掉”这是周恩来同志生前的谆谆告诫。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推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高科技的含量、科技贡献率、高新技术产业化得以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日益增强,电子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并迅速推广应用,一些人对算盘存在的价值表示冷淡,甚至认为“不要把算盘丢掉”的时代已经过去,电算将取代珠算,  相似文献   

7.
1972年10月14日下午 北京 人民大会堂 周恩来总理接见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 李博士告诉总理:“我们中国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就是到现在还在使用的算盘!”睿智的周总理马上指示“要告诉下边不要把算盘丢掉”!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人工智能逐渐被广泛应用,我国炎黄子孙发明的珠算也被某些人认为是落后的应予淘汰的技术。然而一九七二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明确指出:“不要把算盘丢掉”。一九七九年邓小平同志亲自批交财政部组建“中国珠算协会”。在国外,许  相似文献   

9.
各行署、市、县财政局、珠算协会,省直各财务部门、珠算协会: 为弘扬祖国优秀珠算文化,进一步贯彻落实周恩来总理“不要把算盘丢掉”的重要指示和邓小平同志就弘扬我国珠算文化作出的重要批示,根据中国珠算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珠算、珠心算宣传的要求,省财政厅、省珠算协会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一次珠算、  相似文献   

10.
“不要把算盘丢掉”这是周恩来同志生前的谆谆告诫。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推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高科技的古量、科技贡献率、高新技术产业化得以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创新意识和刨造性日益增强,电子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并迅速推广应用,一些人对算盘存在的价值表示冷淡,甚至认为“不要把算盘丢掉”的时代已经过去,电算将取代珠算,  相似文献   

11.
<正>在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珠算心算协会指导下,江苏全省各级财政、教育紧密配合,深刻认识和理解并牢记周恩来总理"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的教诲,我们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并确立了"珠算"与"珠心算"两手抓工作模式,坚持一手抓传统珠算教育传承,弘扬国粹古为今用;一手抓现代珠心算教  相似文献   

12.
《珠算与珠心算》2015,(3):48-50
长期以来,江苏省珠算协会紧紧依靠教育、科研和财政部门等各方面支持.牢记周总理“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的教导,深刻认识和理解珠算文化的内涵.始终保持坚守信念弘扬珠算国粹,致力创新担当传承使命的精神状态与追求,在实践中确立了协会工作的两个重点(或者说“两条主线”“两个轮子”).即“珠算”与“珠心算”,坚持一手抓珠算教育弘扬国粹古为今用,一手抓珠心算教育致力创新传承育人,积极发挥协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是周恩来总理发出"不要把算盘丢掉"光辉指示四十六周年。1972年10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会见中,周总理询问美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李政道在回答了总理询问后说"计算机谁都可以用。中国在计算机方面应该比谁都先进,中国的算盘是最古老的计算机。"周总理立即对身  相似文献   

14.
湖南大学年逾八旬的梁特猷老师,是我国珠算界倍受尊敬的学者与长者。今将他写给本刊的力作刊发,旨在请读者领悟和重新认识珠算存在的社会价值。 梁老以亲身阅历,对周恩来总理“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谆嘱,做了科学的透析:珠算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扬弃旧义,创立新知”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珠算工作者来说,1972年10月14日,却是一个应该永远铭记的日子。那一天,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时,询问了美国关于计算机的发展情况,李政道在回答总理询问之后说:"计算机谁都可以用。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最好的计算机,就是到现在还在使用的算盘"。这时,周总理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珠算的作用。1972年周恩来总理与李政道博士谈话中指出:“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1979年薄一波同志为《珠算》杂志创刊号题词时也指出:“算盘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一千多年以来在金融贸易和人民生活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用算与与用电子计算札并不矛盾。现在还应充分发挥算盘的功能.为我国经济建没事业服务。”《珠算》杂志1980年第一期刊登了“陈云同志在杭州打算盘”的照片。  相似文献   

17.
珠算文化,基业长青。即使在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银行系统中,有一些岗位或计算中仍然使用珠算,并将它规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人们重视珠算不仅是它的计算功能,更看重它具有培养和衡量一个财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教育功能。也正是珠算这种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促使相关大中专院校坚持开设珠算课程。在珠协建会30周年之际,本刊摘发《上海珠算心算》对部分大中专院校长、企业老总的一组专访文章,以此牢记周恩来总理指示"不要把算盘丢掉"和纪念中国珠算协会建会30周年。  相似文献   

18.
(一)"1972.10.14",这不是八位组成的简单的数,她是四十年前周恩来总理对发展珠算事业指的路:"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这对复兴中华民族珠算文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二)算盘是工具,珠算是论据,以"算盘"概之,一般无异议。她无华丽外衣,却有精深涵义,人们争学,都感受受益;学习讲用功,加减乘除有顺序,练功还得讲思维;五升十进,左高右低,整数、小数、带小数、负数都  相似文献   

19.
正梦想照亮前方,奋进正当其时。今年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重要指示45年。45年来,总理的教诲一直在激励着珠算人,坚定不移地传承珠算这一优秀文化。珠算经历了"春夏秋冬",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大转折:新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总纲中指出:"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弘扬民族优秀  相似文献   

20.
它记载在"1972年10月14日"的那页绿色的日历上,它至今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空间里余音绕梁;它记载在《中国珠算史册》和《世界珠算史册》里,它至今还在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回忆录里回响:——"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周恩来总理的叮嘱语重心长;——"猴子吃桃子最危险"!周恩来总理的叮嘱寓意深长……那一天,中国总理与美藉博士对话在人民大会堂,谈得那么情投意合、谈得那么趣味盎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