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课是教师施展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除了根据学生实际考虑教法外,重要的任务就是钻研教材.通过钻研教材,教师要理解编者意图,领悟教材实质,全面地把握知识体系和要点,并对课本知识进行思维制作.下面我以“弧度制”一课为例,谈谈如何钻研教材的体会.1 关于弧度制的引入不少参  相似文献   

2.
陈永华 《中学数学》2012,(22):31-32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教学的艺术其实就是钻研教材的艺术".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依据,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是实施有效备课、有效课堂的前提,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必须深度理解教材,理解编者意图,理解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处理,理  相似文献   

3.
备课是教师施展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除了根据学生实际考虑教法外,重要的任务就是钻研教材.通过钻研教材,教师要理解编者意图,领悟教材实质,全面地把握知识体系的要点,并对课本知识进行思维制作.下面就我们备课组进行的一次集体备课为例,谈谈如何钻研教材的体会.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三册》(选修Ⅱ)P11的例3.题目有一批数量很大的产品,其次品率是15%,对这批产品进行抽查,每次抽出1件,如果抽出次品,则抽查终止,否则继续抽查,直到抽出次品,但抽查次数最多不超过10次,求抽查次数ξ的期望.1疑惑我们备课组的老师,年轻人比较多,都是第一次上新教…  相似文献   

4.
代钦 《数学通报》2012,51(4):13-15,21
1 前言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传统的观点认为,备课包括钻研本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材和有关参考资料,了解学生的实际,编出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和课题(或单元)计划,写出课时计划等.备课有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之分.前者是教同一门科目的教师在一起共同研究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或介绍本学科的新的信息与知识;前者必须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上.(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这里主要强调两点:教材、学生,当然备课亦包括备教法.不妨把传统的备课结构称为备课的教材—学生—教法的"三元一体结构".  相似文献   

5.
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对教师来说,中心问题是要上好课。要想把课上好,需要的条件很多。数学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除了具有足够的知识水平和相当的教学能力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要求是宏观的,似乎很抽象。但正是它们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属于哪一个层次。并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有它们的反映。因此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加强修养。如果从微观的,较为具体的角度来讨论怎样上好课,那么起决定作用的是备课了。钻研教材是备课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本文结合《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这节教材①,谈谈怎样钻研教材。一般说来,开始备课,总是先把要上的教材从头  相似文献   

6.
钻研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师对数学教材的理解深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首当其冲地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但教材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编写者不可能将全部的、可能的想法和方案都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钻研教材时深入思考、深刻领会渗透在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历史文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钻研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师对数学教材的理解深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首当其冲地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但教材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编写者不可能将全部的、可能的想法和方案都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钻研教材时深入思考、深刻领会渗透在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历史文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钻研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数学教师对数学教材的理解深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首当其冲地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上.但教材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编写者不可能将全部的、可能的想法和方案都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钻研教材时深入思考、深刻领会渗透在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历史文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教材以其知识的系统性,结构的严谨性,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与学中必须要把握的一环.对教材的理解与钻研、开发,是师生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多考虑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要向学生传递数学的思想,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0.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指出:凡是你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为此,教师必须钻研教材,不仅要理清本章的知识体系,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而且要善于“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作为教师的案头工作之一,就是要研究领悟教材中的例题,要把例题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内容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钻研教材是备课的第一步 .如何进行教材分析呢 ?下面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供参考 .1 教材分析的内容1.1 明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教材是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编排的 ,各部分的知识相互关联 .首先我们要学习和掌握教学大纲 ,了解中学各阶段的教学要求 ,通览教材全局 ,认真钻研教材 ,阅读参考资料 ,弄清分析的这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包括本节教材与前面内容的联系 ,对后续知识产生的影响 ,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它能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教给学生哪些方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 .1.2 明确教学目标每一章、每一单元、每…  相似文献   

12.
大凡勤于钻研名于联想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教学方法和技巧上的灵感,也常常会产生灵感之上的创意之作,用很通俗、精美的语言、动作等恰到好处地把学生激起,会意地跟随你走进知识的殿堂,在你创设的意境中汲取、理解、运用知识.形象而又恰当的借喻,不仅在课堂上给师生带来愉悦、轻快,还能让学生回味无穷,甚至受启迪而得益终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且认真备课、讲课是产生借响灵感的事础并不是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就能在课堂上随时产生借喻灵感,即使有也会针对性差,冲淡主题.认真备课经过思考和推敲产生的借喻灵感才稳妥…  相似文献   

13.
备课很重要,它是教师课前的教学预设,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宏观设计,它蕴含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基本观念,对师生互动状态的宏观把握,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怎样备课,才能有效指导教学?笔者认为,备课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使知识的逻辑线索与学生的认知过程有机融合,笔者结合苏教版选修教材矩阵特征向量的备课过程论述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上了一节华师版九年级(上)的分式示范课.备课之前,我又通读了一遍《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钻研本课的教学内容,也对过去的设计方案作了深刻的反思.对于已有十余年教育实践的我,经历了两种版本的初级中学数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备课的同时,我也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了上好数学课.教师要在课前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其中钻研教材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在现有一些教科书中,有些地方的内容比较简单、抽象,个别地方甚至前后脱节,失去知识的连贯性。因此,学生往往看不懂,不易理解。如果教师再不钻研教材,进行“照本宣料”,其结果必然得益甚微。如证明线性方程组  相似文献   

16.
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备好一堂课决定于很多因素.认为深钻教材是备好课的前提和关键.深钻教材、挖掘教材深度能带来课堂教学的自由和灵感.结合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实例说明深入钻研教材在备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材对一名教师来说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可是现在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许多学校的数学,教师从备课到上课从不用教材,这样也导致学生从不看课本,只顾钻研参考书,等到学期结束时数学课本崭新如初.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调查后发现教师主要认为教材上的例题过于简单,缺乏思维量.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教材中的例题必然是经过仔细斟酌、严格筛选、具有普适性的典型问题.有些例题  相似文献   

18.
教材中许多例题、习题都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可塑性,研究这些例题、习题,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引导学生重视教材,钻研教材,用好教材,达到沟通知识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内在规律,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两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孔亚峰 《数学通报》2005,44(12):6-8
回顾课程改革与发展史,我们发现,许多重大的甚至影响深远的课程改革在从改革蓝图转化为改革实现的过程中,在试图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操作之后,改革要么停滞不前,要么面目全非.而目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阶段,但更多的教师在面对它时却是手足无措、彷徨无计.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的现实与改革的理想,现实的结果与预设的目标之问有着较大的差距.这是由于新课程的实施增加了教学中的不稳定因素,教学目标由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元价值取向组成,教学对象不再是统一规格的,而是个性化的,教学内容综合性加大,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却未能及时与新课改接轨,也就造成了教学准备与教学实施的脱节.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实现我国新课程改革所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必须在备课过程中完成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引导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精忠 《数学通报》2005,44(3):20-22
人教版高中数学新编教科书中每章都有一到两篇“阅读材料”,一些教师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采取完全不闻不问的态度,不讲解,也不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教师采取这种态度,学生更是懒得去看它,更不会去钻研它,认为反正考试也不会考的.事实上,新编教科书中增加了“阅读材料”,不仅是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了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