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前言水稻三系配套,且已开始在生产上应用,这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一个巨大成果。为了掌握水稻三系生长发育的特性及其利用价值,我们于1975—1976年进行了本实验,目的是探索杂交水稻及其三系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生育规律和现有的杂交组合作双季晚稻的适应范围及其意义,为筛选新的组合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对利用不同光照条件控制水稻品种和杂种生育期的遗传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得到以下一些资料: F_1随着不同光照条件的培育,表现不同的显隐性。同一发育类型的品种作杂交,F_1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培育,生育期的显隐表现情况相似;不同发育类型的品种作杂交,F_1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培育,生育期倾向于光照条件适合于发育的亲本。不适宜的光照条件能引起品种和杂种生育期发生不同程度的“分离”。不断光照和短日照培育F_1引起F_2抽穗期的延迟。晚粳品种(四上裕)经短日照处理后,在自然日照下连续二代显示了向早熟性方面的变異。早粳品种(早粳16号)经不断光照培育后引起向晚熟性方面的变異。变異类型其经济性状与对照比较,株高、每穗总粒数、结实数约有增加。  相似文献   

3.
属间远缘杂交水稻耐旱性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在YOSHIDA水稻专用培养营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PEG 6000的方法,比较研究了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属间远缘杂交新型水稻品种“远诱1号”(Y)及其水稻亲本“圭630”(G)、高梁亲本“桃长红”(T)以及生产推广杂交组合“汕优63”(S)等试验材料某些生态生理特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1.0MPa的高渗胁迫下,Y、G、T的萌发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正常培养条件下的萌发系数GC分别为36.9  相似文献   

4.
水稻分蘖能力QTL的定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水稻分蘖发育性状的复杂特性.利用187个株系的MH63/B5重组自交系和已建成的分子遗传连锁图对水稻分蘖能力进行了数量性状座位(QTL)分析.通过对连续8个时间段分蘖增加数的检测。在第2、第5、第8和第9染色体上发现4个QTL座位在不同时间段埘分蘖能力有贡献.同时检测到该群体中影响分蘖能力的上位效应广泛存在。在多个时间段其贡献率甚至大于单独的QTL座位.QTL和上位效应座位中共有多个与以往报道的分蘖相关座位位置相近或相同.并在第1和第2染色体上有成簇分布.水稻分蘖能力QTL的定位,为遗传调控分蘖发生的时期和速度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线粒体的结构特征以及水稻红莲型细胞质不育系基因orfh79蛋白的亚细胞的定位,利用透射电镜分别观察了红莲型性不育系水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和单核期三个发育时期花药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结合胶体免疫  相似文献   

6.
以生命科学学院遗传所朱英国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在选育成功马协不育系基础上,先后配制出三系杂交水稻马协63、马协64两个新组合。马协63新组合示范推广后已于1993年召开了生产现场会。马协64新组合自1993年开始在湖北省及南方水稻产区的8个省区开始试种,面积已达2万余亩,普遍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优质等优点。为了在湖北省更大范围地扩大我校选育的马协64新组合,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种子总公司于今年10月18日在应城市农业局主持召开了“湖北省晚交‘马协64’生产现场会”,近40名专家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这次现场会。会议认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取了杂交水稻COryza Sativa L.)的三系及其F,代的组蛋白,采用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及SDS-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进行分析,并与小牛胸腺组蛋白进行了比较.水稻和小牛胸腺的H,,H‘在两种凝胶电泳中都显示了相同的泳动率.水稻H:. , H:、比小牛胸腺中的相应组份在两种凝胶电泳中皆显示较低的泳动率,具较大的分子量.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中,H,表现出种的特异性,而且杂种F:的H,含量高于亲本,这提供了一种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研究杂种优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及其与两亲本的回交群体,对剑叶和倒二叶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6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并探讨了这些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共定位到39个QTL,分别在除染色体3和染色体5外的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介于4.6%~45.4%,大部分小于10%.其中,影响倒二叶宽的杂种优势QTL QSlw11c的贡献率为45.4%,该QTL 对超级稻株型育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还表明,控制水稻叶片杂种优势位点的遗传效应主要是超显性.同时,控制叶片面积杂种优势位点的效应值远远大于叶片长宽的杂种优势位点效应值.因此,可以利用叶面积杂种优势位点改变叶片形态,提高光合作用面积,塑造理想株型,从而提高水稻生物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抗褐飞虱两系杂交稻不育系Bph68S及其组合两优234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优良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为母本人工去雄与具有高抗褐飞虱材料进行杂交,多代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成功选育出败育彻底、配合力强、并具有褐飞虱抗性的新不育系Bph68S,并利用Bph68S配组选育出抗褐飞虱杂交水稻新组合两优234.两优234生育期短(全生育期在128d左右)、优势强,稻米外观品质好、食味佳,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在2006年和2007年飞虱大发生年份表现出良好的抗性,田间未发现明显病害.  相似文献   

10.
大麦酯酶同工酶酶谱的聚类分析与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主要产于我国不同地区的33份近缘野生大麦及其19份栽培大麦,以及它们间杂交的27个组合F1植株的叶片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52份材料可分成11个酶谱类型,聚类分析说明,同一亚种或同一变种,地理来源不同,酶谱表现不同.地理来源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亚种或不同变种,酯酶同工酶酶谱一般表现出相同或相近.杂交组合F1中酶谱出现3种类型:偏亲本型,杂种型和互补型.其中以互补型为多.凡出现杂种酶带或互补酶带的植株,在穗长和株高上都表现出杂种优势的特征.对近缘野生大麦和栽培大麦的酶谱以及与地理距离的关系和酯酶同工酶在大麦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利用属我国华南分布的普通野生稻(O.sativa.L.f.spontanea)的红芒野生稻、藤桥野生稻作母本,以栽培稻品种作父本进行核代换,培育出了相应的雄性不育系。在选育三系的过程中,初步证明我国华南分布的普通野生稻细胞质在遗传和生理特性上存在着不同类型,它们在三系选育上存在着不同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取得了可喜成果,为适应长江流域种植双季稻的需要,急需解决早稻的三系配套。几年来,武汉大学遗传研究室利用红芒野生稻和秈稻品种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培育出了稳定的雄性不育系,实现了早稻的三系配套。经湖北省协作组初步鉴定证明杂种早熟、丰产、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3.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成功并迅速应用于生产,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科技人员和广大贫下中农相结合所取得一项重大突破的科研成果。杂交水稻1973年三系配套,1974年进行杂种优势鉴定,全国有85亩试种,1975年有5600亩栽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     
自1972年起,历经40来年的研究与积累,武汉大学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红莲型、马协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利用、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研究与两系杂交稻育种、水稻生殖生物学、水稻新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Plant Cell和PNAS等杂志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多篇;先后育成的红莲型不育系珞红3A、珞红4A及两系不育系Bph68S通过鉴定;组配的高产优质稳产杂交水稻新组合红莲优6号、珞优8号、粤优938和两优234等通过省(市)或国家审(认)定;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省部级各项奖励,得到国家和湖北省的高度重视,2011年获国家科技部批准与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同建设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野生稻抗白叶枯病遗传分析及转育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野生稻对江陵691,PXO61和T7174三个白叶枯致病菌系的抗性遗传及转育效应.普通野生稻2号与四个栽培稻杂交组合F2群体的抗性遗传分析表明:普遍野生稻2号带有三对相互独立遗传的显性抗病基因;其中一对同时支配对供试三菌系的抗性,并且与显性基因Xa-4和Xa-7非等位,与隐性基因xa-5及xa-c独立遗传;另两对则分别只控制对江陵691和T7174之一的抗性.利用杂种胚和F1幼穗培养,可有效地将非AA型野生稻抗病性转育至栽培稻之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几个早籼和晚粳良种抽穗期的伤流强度,观察了早籼抽穗期后伤流强度的动态变化,并研究了若干因素对伤流强度的影响。每穴插单本,供试各品种在抽穗期测定,每株每小时的伤流量均在1,000mg 以上。抽穗期后伤流强度逐渐下降,开始比较缓慢,至灌浆后期转剧。试验表明,水稻伤流强度因品种、生育期,每株蘖数、测定持续时间、所留叶片的蒸腾作用及水、肥、温度等环境因素的不同而变化。其中以所留部分茎蘖产生的蒸腾作用的影响尤为严重,导致伤流强度锐降。延长测定时间,落干水层、降低土温都可以降低伤流强度,氮肥能促进伤流液的分泌。增加每株蘖数也有提高整株伤流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超级稻珞优8号的母本珞红3A的基础上利用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田间自然接虫鉴定,聚合了抗褐飞虱基因Bph14和Bph15,成功选育了红莲型水稻新不育系珞红4A.该品种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制种、繁种产量高,配合力强,大田表现为显著的褐飞虱抗性.以珞红4A为母本大规模测配、选育出的包括珞红4A/810323、珞红4A/010436、珞红4A/010492、珞红4A/R5814和珞红4A/9311等苗头组合,普遍表现出褐飞虱抗性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23个籼型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的产量、叶绿素、净光合效率、蛋白质、直链淀粉、米胶长等6个性状的测试,探讨优质高产稻米的生理基础和主要性状与其亲本的相关规律。研究表明,杂交稻的净光合效率与其高亲值、低亲值、双亲平均值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与产量也呈极显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是杂交水稻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应用花粉压片法,主要是石蜡切片法,配合组织化学方法,对水稻红莲一华矮_(15)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1.红莲-华矮_(16)不育系花粉败育主要发生于二核花粉期。2.生殖核与营养核相继崩溃、解体,形成只剩下花粉壁的“园败”型花粉。生殖核败育,营养核尚有部分机能或败育较迟,形成含有淀粉粒的“染败”型花粉。少数花粉在二核期以前败育,剩下不规则形状的花粉壁,形成所称的“典败”型花粉。  相似文献   

20.
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几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型小麦为材料,对分蘖期小麦叶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亲本中国春的谷胱甘肽的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比活最高,华麦8号次之,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均低于保持系中国春与华麦8号,这可能意味着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在分蘖斯植株体内清除活性氧代谢的能力的能力低于可育品种,是小麦以后发育过程花粉走向败育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