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水热法合成了锌化合物[Zn(dib)(H2O)3]SO4.2H2O(1)(dib=1,4-二咪唑基苯),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Fddd空间群。配合物1是由桥联配体1,4-二咪唑基苯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被氢键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的荧光测试研究表明它具有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2.
用水热法和溶液法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Ag(4,4′-bpy)]·3-HSBA.H2O}n(1)和[Zn(phen)2(H2O)2]·(A-2,5-DSA)·3H2O(2)(3-HSBA=3-羧基苯磺酸根,A-2,5-DSA=苯氨-2,5-二磺酸根,4,4′-bpy=4,4′-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Ag(4,4′-bpy)]+阳离子,1个3-羧基苯磺酸根阴离子和1个晶格水分子。Ag髣离子与2个4,4′-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配合物2是单核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Zn(phen)2(H2O)2]2+阳离子,1个苯氨-2,5-二磺酸根阴离子和3个晶格水分子。Zn髤离子与2个1,10-邻菲咯啉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水氧原子配位。配合物1和2中,配位阳离子、抗衡阴离子以及晶格水分子之间存在丰富的氢键,进而构筑成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π-π*电子跃迁。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化合物{[Cu2(Hpimdc)(4,4′-bpy)]·H2O}n(1)和[Mn3(pimdc)2·6H2O]n(2)(H3pimdc=2-丙基-4,5-咪唑二甲酸,4,4′-bpy=4,4′-联吡啶),并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分析。晶体结构分析发现化合物1之中的H3pimdc和4,4′-bpy交替与铜(Ⅰ)配位形成一维链线性铜(Ⅰ)配合物。沿a轴和(100)面去观察,2个一维链分子通过游离水连接而形成1个"U"型拓扑结构。而化合物2通过2-丙基-4,5-咪唑二甲酸链与锰(Ⅱ)连接为三维的网状结构。沿b轴方向,三维结构中存在交替的左/右手螺旋状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两个新颖的配合物{[Ni(H2qptc)(4,4′-bpy)(H2O)2].2(H2O)}n(1)和[Zn2(H2O)2(qptc)(4,4′-bpy)]n(2)(H4qptc:三联苯-2,5,2′,5′-四羧酸,4,4′-bpy: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热重、红外光谱和、磁性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化合物1和2都是三维结构,分别显示(65.8)-cds、(42.6)2(43.62.8)(45.64.8)2.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5.
用水热法合成得到2个Cd(Ⅱ)配合物,[Cd(L)(4,4′-bipy)0.5(H2O)2]n(1)和[Cd(L)(bpp)(H2O)]n·2nH2O(2)(L=3-氧乙酸基苯丙烯酸,4,4′-bipy=4,4′-联吡啶,bpp=1,3-二吡啶基丙烷),并测定了他们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L配体连接Cd(Ⅱ)中心形成一维[CdL]n链,4,4′-联吡啶配体进一步桥联形成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2是一个二重穿插的二维层状结构。此外,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测试表明,它们在绿光区域有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6.
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1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d2(BDC)2(obix)2]·H2O(H2BDC=对苯二甲酸,obix=1,2-(二亚甲基)二咪唑).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结构表明:镉原子与3个对苯二甲酸上的5个氧原子,2个1,2-(二亚甲基)二咪唑中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五角双锥配位构型.2个Cd(Ⅱ)原子通过两个羧基桥联形成一个双核Cd2单元,再通过配体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C-H…O氢键和弱的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室温下配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光谱.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3个配合物{[Mn(4,4′-oba)(Medpq)]Medpq}n(1),[Mn2(4,4′-oba)2(MOPIP)4]·2H2O(2)和[Cd(ox)(MOPIP)2]·2H2O(3)(4,4′-H2oba=4,4′-二苯醚二甲酸,H2ox=草酸,Medpq=2-甲基吡嗪[3,2-f∶2,3′-h]喹喔啉,MOPIP=2-(-甲氧基)-氢-咪唑[4,5-f][1,10]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得出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表现为一个一维的双链结构。配合物2和3分别为双核和单核的零维离散结构,在π-π堆积和氢键的作用下,进一步形成了三维网络状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氮杂环和二羧酸配体对配合物的结构有很大影响。此外,在室温下对配合物2和3进行了荧光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3个配合物{[Mn(4,4′-oba)(Medpq)]Medpq}n(1),[Mn2(4,4′-oba)2(MOPIP)4]·2H2O(2)和[Cd(ox)(MOPIP)2]·2H2O(3)(4,4′-H2oba=4,4′-二苯醚二甲酸,H2ox=草酸,Medpq=2-甲基吡嗪[3,2-f∶2,3′-h]喹喔啉,MOPIP=2-(-甲氧基)-氢-咪唑[4,5-f][1,10]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得出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表现为一个一维的双链结构。配合物2和3分别为双核和单核的零维离散结构,在π-π堆积和氢键的作用下,进一步形成了三维网络状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氮杂环和二羧酸配体对配合物的结构有很大影响。此外,在室温下对配合物2和3进行了荧光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2′,3′-双脱氧肌苷和氯乙酸反应,得到1个多功能配体2-(6-oxo-6,9-dihydro-1H-purin-1-yl)acetic acid(HL)。该配体与其它附加配体一起与相应的金属盐反应,分别得到3个配位聚合物{[Fe(4,4′-bpy)(H2O)4](L′)2}n(1),{[Co(4,4′-bpy)(H2O)4](L′)2}n(2)和{[Eu(ox)0.5(su)(H2O)2]·H2O}n(3)(4,4′-bpy=4,4′-二联吡啶,ox=草酸盐,su=琥珀酸盐,L′=L的互变异构体2-(6-oxo-6,7-dihydro-1Hpurin-1-yl)acetate]。3个配合物均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1和2为异质同构体,是由4,4′-二联吡啶桥联金属离子形成的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3是由混合羧酸根构筑的二维框架结构。在配合物1和2中,脱质子的配体HL没有与金属离子配位,而是以互变异构体L′并通过氢键结合成二聚阴离子对[(L′)]2作为抗衡离子存在于配合物中。在配合物3中,配体HL分解为草酸根,2个EuⅢ被草酸根连接成二聚单元,这个二聚单元又被琥珀酸根连接成二维聚合物。另外还对配合物1和2的红外光谱、热分解性质以及配合物3的荧光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1,2,5-噻二唑-3,4-二甲酸(H2tdzdc)为主配体,直线型的4,4′-联吡啶为辅助配体,与乙酸钴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了一例钴配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单晶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Co(tdzdc)(4,4′-bipy)(H_2O)]_n(1)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可将化合物简化为sql拓扑。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的钴离子存在较强的旋轨耦合,钴离子之间具有反铁磁相互作用,链间是也是反铁磁相互作用,使得1整体上展现出反铁磁行为。  相似文献   

11.
以三苯甲烷-4,4′,4″-三羧酸(H_3TCOPM)为主配体,以含氮二齿配体4,4′-bipyridine(4,4′-bipy)为辅助配体,与Co(NO_3)_2·6H_2O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了2个配位聚合物{[Co_2(α-OH-TCOPM)(OH)(H_2O)_4]·DMF}_n(1)(α-OH-H_3TCOPM=三苯甲醇-4,4′,4″-三羧酸)和{[Co_3(α-OH-TCOPM)_2(4,4′-bipy)_3(H_2O)_6]·2H_2O}_n(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四边形的二维层状结构,而配合物2为二维网状结构。采用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锰配合物[Mn(ADB)(phen)(H2O)2]n(1)(H2ADB=偶氮苯-4,4′-二甲酸,phen=邻菲啰啉),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电化学等方法对它进行了研究,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762 00(13)nm,b=0.915 30(15)nm,c=1.826 2(2)nm,α=88.467(3)°,β=84.145(2)°,γ=77.542(2)°。配合物1的中心锰离子是六配位,具有扭曲的八面体结构,偶氮苯-4,4′-二甲酸连接相邻的锰离子形成了一维"之"字链,进而链与链之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相互作用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磁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配合物为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热法得到了2个配位聚合物{[Cd(L)(oba)]·3.5H_2O}n(1)和{[Cd(L)2](p-bdc)}n(2)(L=4,4′-二(1-咪唑基)苯砜,H2oba=4,4′-联苯醚二甲酸,p-H2bdc=对苯二甲酸),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并利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它们的单晶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具有四连接二重穿插的三维网络结构,其拓扑为{65·8}。配合物2具有四连接的二维结构,其拓扑为{44·62}。此外,在室温下对2个配合物进行了荧光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3,5-二(4-吡啶基)-1,2,4-三唑和酪氨酸为混合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单核镍配合物{[Ni(tyr)2(4,4’-bpt)].H2O}.H2O(1)(其中4,4’-bpt=3,5-二(4-吡啶基)-1,2,4-三唑,Htyr=L-酪氨酸)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空间群,a=6.0720(12),b=14.083(3),c=17.609(4),β=92.18(3)°,V=1504.6(5)3,Z=2,F(000)=950,S=1.011,最终偏离因子[I>2σ(I)]R1=0.0481,wR2=0.0952,对全部数据R1=0.0583,wR2=0.1000。  相似文献   

15.
用水热法和溶液法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Ag(4,4′-bpy)]·3-HSBA.H2O}n(1)和[Zn(phen)2(H2O)2]·(A-2,5-DSA)·3H2O(2)(3-HSBA=3-羧基苯磺酸根,A-2,5-DSA=苯氨-2,5-二磺酸根,4,4′-bpy=4,4′-联吡啶,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Ag(4,4′-bpy)]+阳离子,1个3-羧基苯磺酸根阴离子和1个晶格水分子。Ag髣离子与2个4,4′-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配位。配合物2是单核结构。在1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1个[Zn(phen)2(H2O)2]2+阳离子,1个苯氨-2,5-二磺酸根阴离子和3个晶格水分子。Zn髤离子与2个1,10-邻菲咯啉的4个氮原子和2个水氧原子配位。配合物1和2中,配位阳离子、抗衡阴离子以及晶格水分子之间存在丰富的氢键,进而构筑成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π-π*电子跃迁。  相似文献   

16.
潘慧  柏  安冰  党东宾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8):1710-1716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个一维配位聚合物{[Co(dpa)(H2O)4].(dpdo).(H2O)}n(1)(H2dpa=2,2′-联苯二酸,dpdo=N,N′-二氧化-4,4′-联吡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XRPD、TGA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Co(Ⅱ)原子采取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6个配位氧原子分别来自于2个dpa2-配体和4个配位水分子。每一个dpa2-配体桥联2个Co髤中心,每一个Co(Ⅱ)原子与2个dpa2-配体配位进而形成了21螺旋链结构。借助溶剂水分子的连接作用,螺旋链之间通过多种O-H…O氢键作用形成了2D网格,通过dpdo和2D网格之间多种类型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测定了室温下聚合物1的固体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铜(Ⅱ)的手性单核配合物[Cu(OPSer)(phen)(H2O)]·3H2O(1)(H2OPSer=L-O-磷酸丝氨酸;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磁性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结构。铜(Ⅱ)具有变形四方锥的配位环境,分别与1个L-O-磷酸丝氨酸离子的1个氮原子和氧原子、1个1,10-邻菲啰啉分子的2个氮原子以及1个配位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配合物每个分子单元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分子间存在π-π堆积作用。在1.8~300 K范围内磁性测定表明:配合物1中存在铁磁耦合相互作用,经理论拟合:g=2.07,zJ′=0.044。  相似文献   

18.
用/N-n-Bu4MnO4,醋酸锰,2-氯丙酸在无水乙醇溶剂中合成了三核锰配合物[Mn3O(O2CCHlCH3)6(py)2(H2O)]·2/3H2O(1·2/3H2O).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3个Mn原子构成等腰三角形结构.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1存在反铁磁性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2,2′-联喹啉-4,4′-二羧酸钠(Na2bqdc),2,2-联吡啶与硫酸钴在溶剂热作用下合成了1个一维配位聚合物[Co(bqdc)(bipy)(H2O)]n(1)。通过元素分析、粉末衍射、红外、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中心CoⅡ离子分别与2个来自2,2-联喹啉-4,4-二羧酸钠配体的双齿羧基氧原子和1个来自配体的单齿羧基氧原子、辅助配体2,2-联吡啶上的2个N原子和1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1个稍微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构型。紫外光谱实验表明,相对2,2′-联喹啉-4,4′-二羧酸钠配体,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发生了少量的蓝移。对该配合物多晶样品的差热分析(TGA)表明该化合物在217℃后开始分解。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方法,用含硫二羧酸配体4-((carboxymethyl)thio)benzoic acid(H2L)和4,4′-联吡啶(4,4′-bipy)分别与Co Cl2·6H2O和Mn Cl2·4H2O反应,合成了2个二维配位聚合物{[Co(μ3-L)(4,4′-bipy)]·H2O}n(1)和{[Mn(μ-L)(4,4′-bipy)(H2O)2]·H2O}n(2),并对其结构和光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分别属于三斜和单斜晶系、P1和P21/c空间群。配合物1和2分别具有基于双核Co和一维Mn链单元的二维层结构。配合物1和2具有不同的二维层结构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金属离子。另外,研究了2个配合物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2可以高效地降解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