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两步法成功合成了单一基质双光色Ba10-x(PO44(SiO42:xEu2+荧光粉,研究了稀土离子占据不同的晶格格位对荧光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法合成的荧光粉发射光谱由414 nm的蓝光波带和504 nm绿光波带两种光色组成,而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制备的荧光粉只有504 nm处的绿光发射。荧光粉发光性能与Eu2+离子在磷灰石晶体结构中占据的晶格位置关系十分密切。两步法荧光粉双光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第一步氧化气氛合成过程中Eu3+离子取代了基质结构中的Ba和Ba两个格位的Ba2+离子;在第二步还原过程结束后,Eu2+离子仍然占据着两种格位,从而形成了两种具有不同配位环境的发光中心。此外,双发射峰的相对强度能够通过Eu2+离子对Ba格位的取代率而调节,进而实现光谱的调变。  相似文献   

2.
以Eu2O3、NH4H2PO4、BaCl2·2H2O、BaCO3为原料,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Ba5(PO43Cl:Eu2+荧光粉。用XRD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测试样品的物相结构和荧光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Ba5(PO43Cl:Eu2+为单相,在245~425 nm范围均有较大吸收,具有最强峰在435 nm的窄带发射。该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受Eu2+浓度的影响较大,其发光随着Eu2+浓度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当Eu2+摩尔分数为3%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9(Y2-xScx)(SiO4)6:Ce3+,Mn2+(x=0,0.5,1.0,1.5,2.0)样品。在该体系中,当Sc3+含量从x=0逐渐增加至x=2时,Ce3+的蓝光发射强度提高了1.7倍;同时,Mn2+的红光发射强度提高了1.9倍,显示了优良的红光特性。样品的发射光谱和漫反射光谱表明,Ce3+、Mn2+发射强度的增加与Ce3+吸收能力和Ce3+向Mn2+能量传递的提升有直接关系。研究了样品Ba9Sc2(SiO4)6:Ce3+,Mn2+的热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Mn2+的红光发射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当温度从室温升至488 K时,Mn2+发射强度仅下降至室温时的84%,表现出优良的热稳定性。高亮的红光发射和优良的热稳定性表明该荧光材料可为紫外基白光LED提供良好的红色光源。  相似文献   

4.
王雪  田莲花 《发光学报》2011,32(11):1109-1114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得一种新型荧光粉Na4Ca3(AlO2)10∶Eu2+,Mn2+。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质分别由X射线衍射谱和荧光光谱来表征。在Na4Ca3(AlO2)10∶Eu2+的激发光谱中出现了Eu2+的f-d跃迁吸收带;在发射光谱中,出现蓝光发射,峰值位于441 nm。当在Na4Ca3(AlO2)10∶Eu2+中掺杂Mn2+时,发生了Eu2+→Mn2+的能量传递,在542 nm处出现了Mn2+的发射峰。在Na4Ca3(AlO2)10∶Eu2+,Mn2+中,随着Mn2+浓度的增加,Eu2+粒子的发射强度减弱,而Mn2+粒子的发射强度增强,且Eu2+离子发射的衰减时间缩短,同时色度由蓝光移向白光。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9Y2(SiO4)6:Ce3+,Mn2+(BYS:Ce3+,Mn2+)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谱、激发和发射光谱及荧光寿命的测试对材料的结构、发光特性和能量传递进行了研究。在327 nm激发下,BYS:Ce3+,Mn2+发射光谱中包含2个发射峰,分别为位于407 nm的Ce3+的蓝紫光发射和位于597 nm的Mn2+的红光发射。在该体系中,发现了Ce3+向Mn2+的有效能量传递,使得Mn2+在597 nm处的红光发射显著提高,当x(Mn2+)=0.25时,BYS:Ce3+,xMn2+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达39%。实验表明,该荧光粉可为紫外基白光LED提供良好的红光光源。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固相法,以CaCO3 (A.R)、BaCO3 (A.R)、H3BO3 (A.R)和Eu2O3 (99.99%)为原料制备了Ba2Ca(BO3)2∶Eu2+绿色发光材料,测量了材料的晶体结构、发光特性及色坐标等。Ba2Ca(BO3)2∶Eu2+材料的激发光谱覆盖200~500 nm的紫外-可见光区。在400 nm近紫外光激发下,材料的发射光谱为一主峰位于537 nm的非对称宽谱,对应于Eu2+的4f65d1→4f7特征跃迁。研究发现,随Eu2+掺杂浓度的增大,Ba2Ca-(BO3)2∶Eu2+材料的发射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最大发射强度对应的Eu2+掺杂摩尔分数为2%。造成发射强度下降的原因为浓度猝灭,其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依据晶格常数及实验光谱数据,得出临界距离Rc分别为2.64 nm和2.11 nm。随Eu2+掺杂浓度的增大,Ba2Ca(BO3)2∶Eu2+材料的色坐标变化微小。计算得到Ba2Ca(BO3)2∶2%Eu2+的转换效率约为72%。  相似文献   

7.
测量了碱土金属正磷酸盐Ba3(PO4)2和Sr3(PO4)2常温及高温拉曼光谱, 对拉曼振动模式进行指认, 并分析了晶体拉曼振动光谱及晶体结构在高温下的变化. 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 拉曼振动频率向低频移动且振动峰宽度展宽, 晶体中的P-O平均键长随温度升高而变长, 但O-P-O的键角并未发生变化. 晶体在900 ℃以下无结构相变发生. 关键词: 3(PO4)2和Sr3(PO4)2')" href="#">Ba3(PO4)2和Sr3(PO4)2 高温拉曼光谱 振动模式 高温结构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9.15La0.9(PO4)7∶0.05Eu2+,yMn2+和Ca9.3La0.8(PO4)7∶0.05Eu2+,yMn2+系列荧光粉。通过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证实Eu2+、Mn2+之间存在能量传递,且增大Mn2+的掺杂浓度,获得了从青光(绿光)到白光变化的荧光粉。材料的热稳定性显示Eu2+的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射峰表现出不同的温度猝灭行为。Ca9.15La0.9(PO4)7∶0.05Eu2+,0.35Mn2+的色坐标接近标准白光且色温与太阳光相近,光谱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得双峰可调节本征半导体发光BaZn2(BO32:Eu3+荧光粉,此类荧光粉在300~400 nm的紫外波段有很强的吸收。在375 nm的紫外光激发下,该荧光粉产生了两个宽带的发射峰,分别位于550 nm和615 nm处。并且,在395 nm的紫光激发下,荧光粉会由于Eu3+离子的5D07F2电偶极跃迁产生一个位于615 nm的强宽发射峰,这表明Eu3+离子占据了反演对称中心的位置,取代了BaZn2(BO32中部分的Ba2+离子。当Eu3+的摩尔分数达到10%时,发生浓度猝灭。在不同浓度的Eu3+离子的掺杂下,BaZn2(BO32:Eu3+荧光粉的发光从黄色延伸到红色,实现了荧光粉的色度可调。  相似文献   

10.
在还原气氛下利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3.982-x(Si3O8)2∶0.008Eu2+,xCe3+,0.01Dy3+系列样品。光谱分析表明,Ce3+进入到晶格中将取代不同Ba2+格位从而形成不同的发光中心。通过Ce3+→Eu2+的能量传递,得到了一系列发光颜色可调、余辉颜色为绿色的长余辉发光材料。Ce3+的掺入可以增大样品的余辉强度但是同时缩短了样品的余辉时间。热释光谱的分析表明,Ce3+的掺入可以同时增加浅陷阱T1和深陷阱T3的数量,深陷阱对载流子的再捕获效应导致了样品余辉强度的增大和余辉时间的缩短。  相似文献   

11.
NaZnLa(PO4)2中Ce3+和Tb3+的发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NaZnLa(PO4)2中掺杂Ce3+、Tb3+的荧光体,对其晶体结构、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尝试对NaZnLa(PO4)2:Ce,Tb荧光体进行调制。NaZnLa(PO4)2是LaPO4的同构物,为单斜晶系独居石结构,从XRD谱数据得到NaZnLa(PO4)2基质的晶胞参数为a=0.6823nm,b=0.7045nm,c=0.6497nm,β=1039°,v=0.303nm3,其晶胞参数与单斜LaPO4的晶胞参数相似。在NaZnLa(PO4)2:Ce,Tb荧光体中,Ce3+对Tb3+有良好的敏化作用,掺杂适量的BO33-、Al3+、Dy3+,可以增强发光亮度。  相似文献   

12.
熊晓波  袁曦明  刘金存  宋江齐 《物理学报》2015,64(1):17801-017801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Na2SrMg(PO4)2: Ce3+, Mn2+ (NSMP: Ce3+, Mn2+) 荧光粉, 并对其发光性质及Ce3+ 对Mn2+ 的能量传递机理进行了研究. Ce3+ 和Mn2+ 在334 nm 和617 nm 的发射峰分别为Ce3+ 的5d→4f 跃迁和Mn2+4T1(4G)→6A1(6S) 跃迁产生. Ce3+ 对Mn2+ 的发光有较强的敏化作用, 根据Dexter能量传递效率公式判断Na2SrMg(PO4)2 中Ce3+ 对Mn2+ 的能量传递属于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引起的共振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3.
利用XRD、VUV及UV光谱等方法对Ce3+、Tb3+离子掺杂以及Ce3+、Tb3+离子共掺的3种BaCa2(BO3)2荧光粉的相纯度、发光性质、浓度猝灭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荧光粉在VUV波段有较好的吸收,基质吸收带位于140~190 nm范围。Ce3+在BaCa2(BO3)2的最低4f5d跃迁带位置在360 nm附近,其5d→2FJ(J=5/2, 7/2)发射峰分别位于393,424 nm。Tb3+掺杂的样品在172 nm激发下的发射光谱由4个窄带组成,分别对应5D47FJ(J=3,4,5,6)的跃迁,其中占主导位置的是5D47F5的跃迁,大约位于543 nm处,主要为绿光发射。在Ce3+,Tb3+离子共掺杂的BaCa2(BO3)2光谱中,观察到Ce3+-Tb3+离子间有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4.
米瑞宇  夏志国  刘海坤 《物理学报》2013,62(13):137802-137802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4-xY5.95 (SiO4)6F2:0.05Ce3+, xMn2 +系列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质以及Ce3+, Mn2 +在Ca4Y6 (SiO4)6F2 (CYSF)基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进行了研究.相结构研究表明: CYSF属于一种基于磷灰石结构的类质同象化合物.CYSF: 0.05Ce3+, xMn2+荧光粉在200–373 nm为宽带激发光谱,Ce3+和Mn2+在408 nm和602 nm的发射峰分别由Ce3+的5d→4f的跃迁和Mn2+4T1 (4G)→ 6A1 (6S)的跃迁产生.光谱重叠现象以及荧光寿命测试结果证明了Ce3+对Mn2+具有敏化作用,能级结构分析进一步证实该体系中存在Ce3+→Mn2+的能量传递过程,可有效地将Ce3+的蓝光转换为红橙光. 关键词: 磷灰石 发光性质 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5.
Eu3+掺杂的Sr2CeO4发光材料的光致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符史流  尹涛  丁球科  赵韦人 《物理学报》2006,55(9):4940-4945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Eu3+掺杂的Sr2CeO4样品,并对其吸附水前后的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刚制备的Sr2-xEuxCeO4+x/2样品, 在Ce4+—O2-的电荷迁移激发中,只有强激发带(~35700cm-1)与Eu3+离子间存在能量传递,而弱激发带 (~29400cm-1)只是引起Ce4+—O2-的电荷迁移发射;在Sr2-xEuxCeO4+x/2样品吸附水后,Eu3+的线状吸收跃迁强度显著增加, Ce4+—O2-两个激发带均向Eu3+离子传递能量. Ce4+—O2-强激发带通过交换作用向Eu3+离子传递能量,而弱激发带与Eu3+离子间的能量传递机理是非辐射多极子近场力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2-xEuxCeO4+x/2')" href="#">Sr2-xEuxCeO4+x/2 发光性质 能量传递 吸附水  相似文献   

16.
采用柠檬酸钠为表面活性剂的水热法制备了NaGd(MoO4)2xEu3+(x=10%, 20%, 30%, 40%)和NaGd(MoO4)2∶7%Eu3+, ySO2-4/BO3-3荧光粉,对所制备样品的晶相、形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NaGd(MoO4)2xEu3+和NaGd(MoO4)2∶7%Eu3+, ySO2-4/BO3-3荧光粉均为四方相的白钨矿结构;红外光谱测试发现有SO2-4/BO3-3的特征吸收峰,这表明SO2-4/BO3-3被成功掺入基质;荧光光谱测试说明,在NaGd(MoO4)2基质中Eu3+掺杂量为30%时发光最强;通过研究NaGd(MoO4)2∶7%Eu3+, ySO2-4/BO3-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发现适量的SO2-4/BO3-3掺杂会使Eu3+的特征发射增强,且掺杂10%SO2-4或10%BO3-3后可以减少3%左右的Eu3+掺杂,起到了节约稀土掺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Gd1-xEuxAl3(BO3)4:Eu3+纳米荧光粉。使用XRD分析确定了样品的物相,并根据谢乐公式计算出其微晶的纳米粒度。采用了“粉末悬浮法”以甘油为分散介质,在RF540荧光光度计上测试了纳米晶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GdAl3(BO3)4基质本身发光,GdAl3(BO3)4:Eu纳米荧光粉表现了Eu3+的特征发射光谱,其中最强峰为5D07F2发射,表明晶体结构中没有对称中心格位。实验表明在GdAl3(BO3)4:Eu纳米晶荧光粉中,存在Gd3+对Eu3+发光的基质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盼来  王志军  杨志平  郭庆林 《物理学报》2011,60(4):47804-047804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3Tb(BO3)3和Ba3Tb(BO3)3 ∶Ce3+两种绿色荧光粉,并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质.Ba3Tb(BO3)3材料呈多峰发射,发射峰位于439,493,547,589和629 nm,分别对应Tb3+5D关键词: 白光LED 3Tb(BO3)3')" href="#">Ba3Tb(BO3)3 3+')" href="#">Ce3+ 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9.
熊晓波  刘万里  袁曦明  刘金存  宋江齐  梁玉军 《物理学报》2015,64(24):247801-247801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Zn2(PO4)2:Sn2+(SZ2P:Sn2+), SrZn2(PO4)2:Mn2+(SZ2P:Mn2+), SrZn2 (PO4)2:Sn2+, Mn2+(SZ2P:Sn2+, Mn2+) 荧光粉. 通过X射线衍射、激发和发射光谱详细研究了荧光粉的物相和发光性质. 在SrZn2(PO4)2 基质中, Sn2+离子发射光谱是峰值位于461 nm宽带谱, 归属于Sn2+离子的3P11S0能级跃迁, SZ2P:Mn2+激发光谱由基质吸收带(200–300 nm)和位于352, 373, 419, 431和466 nm的一系列激发峰组成, 分别对应Mn2+离子的6A1(6S)→4E(4D), 6A1(6S)→4T2(4D), 6A1(6S)→[4A1(4G), 4E(4G)], 6A1(6S)→4T2(4G)和6A1(6S)→4T1(4G)能级跃迁, 因此, SZ2P:Sn2+ 的发射光谱与SZ2P:Mn2+的激发光谱有较大范围的重叠. 结果表明Sn2+对Mn2+发光有明显的敏化作用. 基于Dexter电多极相互作用能量传递公式和Reisfeld近似原理分析, 荧光粉SZ2P:Sn2+, Mn2+中Sn2+-Mn2+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机理属于电四极-电四极相互作用引起的共振能量传递, 并计算出Sn2+-Mn2+离子之间能量传递临界距离Rc ≈ 1.78 nm. 通过改变Sn2+, Mn2+离子掺杂浓度, 实现了荧光粉发光颜色的调节, 在254 nm短波紫外激发下荧光粉发出较强的蓝白光. 研究结果表明SZ2P:Sn2+, Mn2+荧光粉有望应用于紧凑型节能灯照明领域, 随着半导体紫外芯片技术的发展, 有潜力应用于未来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照明领域.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Li4-3xEux(MoO4)2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 )和荧光分析(FL)对产物的微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分析.XRD分析表明,制备的Li4-3xEux(MoO4)2微晶均为白钨矿四方结构.SEM结果显示:随着x的增大,Li4-3xEux(MoO4)2微晶的晶粒尺寸相应减小,在0.2~0.5 μm之间变化.荧光分析结果表明:源于Eu3+5D07F25D07F1电荷转移的592 nm和614 nm的特征发射峰显现明显,后者的发射强度远远大于前者.随着x的增大,样品中Eu3+的两个特征发射峰的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x=1.0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