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2-(NN-双(二苯基膦基甲基))胺基吡啶(bdppmapy)为膦配体、二吡啶并[3,2-a∶2'',3''-c]吩嗪(dppz)为氮配体、[Cu (CH3CN)4]BF4为铜盐,在常温下进行反应,制备了3种新型Cu(Ⅰ)配合物,分别为[Cu (dppz)(bdppmapy)]2(BF4)2·H2O (CuBF4-1)、[Cu (dppz)(bdppmapy)]BF4(CuBF4-2)和[Cu (dppz)(bdppmapy)]BF4(CuBF4-3)。获得了CuBF4-1和CuBF4-3的单晶,发现了单晶到单晶转化过程的现象,并探究了溶剂分子的存在对配合物结构和光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配合物CuBF4-1和CuBF4-3的结构,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磷谱(1H/31P NMR)对合成的3个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对配合物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及量子产率等光物理性质的表征和分析,比较了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差异,探讨了溶剂分子对配合物结构和光物理性质的影响规律。太赫兹时域光谱对配合物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
张奇龙 《无机化学学报》2015,31(11):2213-2220
将配体反式-双(苯甲酰丙酮)-1,4-环己二胺(L)与AgX(X=NO3-,BF4-,SbF6-,ClO4-)进行反应得到4个配合物{[Ag(L)]NO3}n(1),{[Ag(L)(H2O)]BF4}n(2),{[Ag2(L)3](SbF6)2}n(3),{[Ag(L)]ClO4}n(4),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4个配合物的结构。在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2都形成2D网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都有2个不同配位类型的配体,不同的是,配合物1中桥连配体的1,4-环己二胺1,4位的C-N键在直立键上,而配合物2中桥连配体的1,4-环己二胺中1,4位的C-N键在平伏键上;配合物3也有2种不同配位类型的配体,但是与配合物12不同,配合物3形成1D配位聚合物;配合物4中的配体只有一种配位类型,配合物4形成2D网状结构。4个配合物中,配合物2,3的阴离子未参与Ag(Ⅰ)配位,配合物11的阴离子与Ag(Ⅰ)配位。同时,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在室温下的固态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3.
以3,5-二硝基苯甲酸(3,5-Hdnbc)和2,2'-联吡啶(2,2'-bipy)为配体,与Zn2+和Cu2+反应,得到了4个配合物[Zn(3,5-dnbc)2(2,2'-bipy)(H2O)]·(3,5-Hdnbc)(1),[Cu(3,5-dnbc)2(2,2'-bipy)(H2O)](2),[Cu(2,2'-bipy)2(3,5-dnbc)](NO3)·2(3,5-Hdnbc)(3),和[Cu(2,2'-bipy)2Cl](3,5-dnbc)·(3,5-Hdnbc)(4)。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对配合物12进行了热重分析。4个配合物均为单核分子。配合物1中,Zn2+离子是五配位的三角双锥结构;配合物2中,Cu2+离子是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结构;配合物34中,Cu2+离子均是五配位的三角双锥结构;配合物中存在氢键和π-π堆积等弱的分子间作用力。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3种离子对配合物 [1-benzyl-3-bromopyridium]+[Ni(mnt)2]- (1),[1-(4′-flurobenzyl)-3-bromopyridiunm]+[Ni(mnt)2]- (2),[1-(4′-cholorobenzyl)-3-bromopyridium]+[Ni(mnt)2]- (3),(mnt=马来二腈基二硫烯,maleonitrile dithiolate)获得了单晶并解析了它们的单晶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樟脑衍生物为配体,分别合成了氰基桥联Cu(Ⅱ)-Fe(Ⅲ)-Cu(Ⅱ)三核配合物[{Cu(D,L-La)2}2Fe(CN)6](ClO4) (1)和Mn(Ⅲ)-Fe(Ⅲ)双核配合物[Mn(D,L-Lb)(DMF)(Tp)Fe(CN)3]·(H2O)6 (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中Cu(Ⅱ)离子处于五配位的配位环境,分别和1个D-La,1个L-La及[Fe(CN)6]3-中的1个氰基配位,2个Cu(Ⅱ)离子通过[Fe(CN)6]3-桥联。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化合物1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络结构。化合物2中,[(Tp)Fe(CN)3]-通过其中的1个氰基与[Mn(D,L-Lb)]+桥联,其中Mn(Ⅲ)离子为六配位,分别和四齿配体Lb的2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DMF的1个氧原子及[(Tp)Fe(CN)3]-中的氰基氮原子配位。磁性研究表明,在化合物1中,Cu(Ⅱ)离子与Fe(Ⅲ)离子之间表现出铁磁相互作用,用哈密顿函数H=-2J(S1·S2+S2·S3)对其χMT-T曲线进行拟合,得到1的朗日因子g为2.190,交换常数J为0.55 cm-1。  相似文献   

6.
将配体反式-双(苯甲酰丙酮)-1,4-环己二胺(L)与AgX(X=NO3-, BF4-, SbF6-, ClO4-)进行反应得到4个配合物{[Ag(L)]NO3}n(1), {[Ag(L)(H2O)]BF4}n(2), {[Ag2(L)3](SbF6)2}n(3), {[Ag(L)]ClO4}n(4),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4个配合物的结构。在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2都形成2D网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都有2个不同配位类型的配体,不同的是,配合物1中桥连配体的1,4-环己二胺1,4位的C-N键在直立键上,而配合物2中桥连配体的1,4-环己二胺中1,4位的C-N键在平伏键上;配合物3也有2种不同配位类型的配体,但是与配合物12不同,配合物3形成1D配位聚合物;配合物4中的配体只有一种配位类型,配合物4形成2D网状结构。4个配合物中,配合物2,3的阴离子未参与Ag(Ⅰ)配位,配合物14的阴离子与Ag(Ⅰ)配位。同时,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在室温下的固态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7.
以硫酸镉、叠氮化钠和4-氰基吡啶或3-氰基吡啶为反应物,在水热条件下,通过原位反应分别得到了2个基于硫酸根离子和5-(4-吡啶基)四氮唑(4-Hptz)或5-(3-吡啶基)四氮唑(3-Hptz)配体的,具有三维层-柱状框架结构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即[Cd2(H2O)(OH)(SO4)(4-ptz)]n(1)和[Cd2(OH)(SO4)(3-ptz)]n(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2的结构中,每个镉(Ⅱ)离子的配位数均为6,处于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SO42-和OH-阴离子连接镉(Ⅱ)离子扩展形成碱式硫酸镉的二维无机阳离子层结构[Cd2(H2O)(OH)(SO4)]nn+(1)或[Cd2(OH)(SO4)]nn+(2),相邻的二维无机阳离子层间再通过4-ptz-(1)或3-ptz-(2)进一步柱连接,形成三维层-柱状结构的无机-有机杂化框架结构。室温下的固体荧光实验表明,在350 nm的光激发下,配合物12分别在481和489 nm处出现强烈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8.
在水热条件下,以2-(4-吡啶基)-1H-咪唑-4,5-二羧酸(H3PIDC)和1,10-菲咯啉衍生物为混合配体合成了2个镉(Ⅱ)配合物{[Cd3(HPIDC)3(DPPZ)3]·7H2O}n(1)和[Cd(HPIDC)(Imphen)(H2O)]2(2)(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Imphen=咪唑并[4,5-f][1,10]菲咯啉),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2分别为一维链状与零维结构。此外,2个配合物展示了优良的热稳定性及光致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锇-锗单键双金属配合物[OsGe(ArTrip)(PPh3)(H) Cl2] (1)的反应性, 其中 ArTrip=C6H3-2-(η6-Trip)-6-Trip, Trip=2, 4,6-iPr3-C6H3。通过与不同试剂反应, 成功合成并表征了 3个新型锇-锗双金属配合物。通过配合物 1与 EtMgBr反应合成了锗原子上氯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的产物[OsGe(ArTrip)(PPh3)(H)Br2] (2); 1 与 LiHBEt3反应合成了锗原子上氯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OsGe(ArTrip)(PPh3)(H) Et2] (3); 1 与 HBF4 作用合成了加成产物[OsGe(ArTrip)(PPh3)(H)2Cl2]BF4 (4)。配合物 4 不稳定, 在 H2O(nH2O/n4=1)作用下能转化为配合物 1。  相似文献   

10.
黄廷洪  颜杰  杨虎  曾宪光  阳龑 《无机化学学报》2015,31(12):2393-2400
合成了2个铜(Ⅰ)的配位聚合物{[Cu2(4-bpo)2(CH3CN)2(PPh3)2](BF4)2}n (1)和{[Cu(4-bpo)(CH3CN)(dppe)0.5]BF4}n (2)(PPh3=triphenyl-phosphine,dppe=1,2-bis(diphenylphosphino)ethane,4-bpo=2,5-bis(4-pyridyl)-1,3,4-oxadiazole),对其进行了红外、1H NMR、 19F NMR、11B NMR、元素分析等相关表征,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化合物的结构。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位聚合物12通过π…π相互作用连接成为不同的二维超分子的网状结构:在配合物1中,一维链状结构通过π…π相互作用连接成为二维双层结构和二维网络结构;在配合物2中,一维梯形链状结构通过π…π相互作用组装成不同二维和三维网络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的固态发光性能,显示其存在TLCT/MLCT电荷跃迁。  相似文献   

11.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L)(Cl)2](1),[(Zn)(L)(Cl)2](2)和{[(Cd)2(L)(I)4]}n(3)的结构(L为2-吡啶肼啶缩2-乙酰吡啶)。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2同构,中心金属分别与来自配体的NNN电子供体以及2个氯离子配位形成一个扭曲的三角双锥结构。在配合物3中,相邻的2个五配位的Cd(Ⅱ)离子通过2个μ2-I-阴离子桥连形成沿c轴方向的一维链。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3的荧光及热性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一系列二氰根铬与[Cu(cyclam)](ClO4)2反应合成了3个氰根桥联Cr-Cu-Cr三核配合物[Cu(cyclam)][Cr(bpmb)(CN)2]2·4H2O(1)(cyclam=1,4,8,11-四氮杂环十四,bpmb2-=1,2-二(2-吡啶甲酰胺基)-4-甲基苯),[Cu(cyclam)][Cr(bpdmb)(CN)2]2(2)(bpdmb2-=1,2-二(2-吡啶甲酰胺基)-4,5-二甲基苯)和[Cu(cyclam)][Cr(bpClb)(CN)2]2·4H2O(3)(bpClb2-=1,2-二(2-吡啶甲酰胺基)-4-氯苯)。单晶衍射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是结构类似的中性三核配合物,均含有氰根桥联的Cr(Ⅲ)-CN-Cu(Ⅱ)-NC-Cr(Ⅲ)连接;磁性研究表明:氰根桥在Cr和Cu离子间传递弱的铁磁耦合作用,基于自旋哈密顿算符Ĥ=-2JCrCuŜCuCr1Cr2)拟合得到它们的磁耦合常数分别是JCrCu=1.53(2) cm-1(1),0.45(1) cm-1(2)和0.73(2) cm-1(3)。  相似文献   

13.
合成和表征了含有硫醚基团的吡啶烷基酰胺配体2-(甲硫基)-N-[2-(2-吡啶)甲基]乙酰胺(HL1)和2-(甲硫基)-N-[2-(2-吡啶)乙基]乙酰胺(HL2)及其3个铜的配合物,{[Cu(L1)(CH3OH)](OTf)}n(1)(Otf=三氟甲磺酸根),{[Cu(L2)(OTf)]·CH3OH}n(2)和[Cu(HL2)(CH3OH)Cl](3),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2均为含有铜的一维配位聚合物,而配合物3为单核铜配合物。分析了配合物中铜离子的配位特点及可能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用溶剂热法设计、合成了4个金属-有机配合物[Mn(L1)4(OH)2](1),{[MnL1(H2O)4]SO4}n(2),[CdL2(NO3)2]n(3)和{[Co(L2)2](PF6)2}n(4),(L1=3,6-二(N-咪唑基)哒嗪,L2=3,6-二(N-苯并咪唑基)哒嗪),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单核结构,2为一维链结构,配合物34均为二维网状结构。此外,对配合物34的固态荧光性能及光催化的性能做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杜启露  赵丽  聂鹏  许波 《无机化学学报》2024,40(6):1088-1094
研究了锇-锗单键双金属配合物[OsGe(ArTrip)(PPh3)(H)Cl2] (1)的反应性,其中ArTrip=C6H3-2-(η6-Trip)-6-Trip,Trip=2,4, 6-iPr3-C6H3。通过与不同试剂反应,成功合成并表征了3个新型锇-锗双金属配合物。通过配合物1与EtMgBr反应合成了锗原子上氯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的产物[OsGe(ArTrip)(PPh3)(H)Br2] (2);1与LiHBEt3反应合成了锗原子上氯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OsGe(ArTrip)(PPh3)(H)Et2] (3);1与HBF4作用合成了加成产物[OsGe(ArTrip)(PPh3)(H)2Cl2]BF4 (4)。配合物4不稳定,在H2O (nH2O/n4=1)作用下能转化为配合物1。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E-3-[4-(羧甲氧基)-苯基]丙烯酸(H2L1)和E-3-[4-(羧甲氧基)-苯基]丙烯酸(H2L2)为主配体,合成了3种钴(Ⅱ)配位聚合物:[Co(L1)(bpp)]n(1),{[Co(μ3-OH)2(L2)4(bpy)2(H2O)4]·12H2O}n(2)和[Co(L2)(bpy)]n(3)(bpp:1,3-二吡啶基丙烷,bpy:4,4-联吡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和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钴(Ⅱ)离子在这3种配合物中具有不同的配位环境,导致3种配合物具有不同的晶体结构和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3个配合物{[Mn(4,4'-oba)(Medpq)] Medpq}n (1),[Mn2(4,4'-oba)2(MOPIP)4] ·2H2O (2)和[Cd(ox)(MOPIP)2] ·2H2O (3)(4,4'-H2oba=4,4'-二苯醚二甲酸,H2ox=草酸,Medpq=2-甲基吡嗪[3,2-f:2,3'-h] 喹喔啉,MOPIP=2-(-甲氧基)-氢-咪唑[4,5-f] [1,10] 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得出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表现为一个一维的双链结构. 配合物2和3分别为双核和单核的零维离散结构,在π-π堆积和氢键的作用下,进一步形成了三维网络状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氮杂环和二羧酸配体对配合物的结构有很大影响.此外,在室温下对配合物23进行了荧光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乙酰丙酮钴Co(acac)3和乙酰丙酮锌Zn(acac)2为前驱体,2-硝基苯甲酸(2-nbaH)为配体,在甲苯中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了3种一维配合物[Co(H2O)(2-nba)2]n(Co-1)、[Co3(2-nba)4(acac)2]n(Co-2)和[Zn2(2-nba)4]n(Zn-3)。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表征。在配合物Co-1中,每个Co2+离子与2个桥联水分子和4个2-nba-离子配位,形成八面体构型。当2-nba-不足时,前驱体中的配体acac-会与Co2+成键,得到局部结构不同的一维配合物Co-2。最突出的是,Co-2中三分之二的Co2+离子呈现三角双锥构型,而另外三分之一的Co2+离子与Co-1相似。Co配合物的合成方法也成功地应用于Zn(acac)2,得到了一维zigzag形的配合物Zn-3。配合物Zn-3中,Zn2+离子表现为仅由2-nba-保护的{ZnO4}四面体构型。研究表明,2-nba-与acac-的竞争配位可以显著影响Co2+离子的配位环境。  相似文献   

19.
用溶剂热法设计、合成了4个金属-有机配合物[Mn(L1)4(OH)2] (1),{[MnL1(H2O)4]SO4}n (2),[CdL2(NO3)2]n (3)和{[Co(L2)2](PF6)2}n (4),(L1=3,6-二(N-咪唑基)哒嗪,L2=3,6-二(N-苯并咪唑基)哒嗪),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单核结构,2为一维链结构,配合物34均为二维网状结构。此外,对配合物34的固态荧光性能及光催化的性能做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4个新的诺氟沙星(NFA)-铜(Ⅱ)-多吡啶 配合物:[Cu(NFA)(phen)(H2O)](ClO4)2 (1),[Cu(NFA)(tatp)(H2O)](ClO4)2 (2), [Cu(NFA)(dppz)(H2O)](ClO4)2·H2O (3)和[Cu(NFA)(n-phen)(H2O)](ClO4)2 (4)[NFA=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phen=1,10-邻菲咯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n-phen=5-硝基-1,10-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应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粘度测定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发现这些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CT-DNA作用。采用打孔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对耻垢分枝杆菌(M.smegmayis)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