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浩 《数学通报》2023,(11):42-45+62
<正>《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确定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重点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及创新性([1]).本文结合2023年新高考数学全国Ⅰ卷,从高考评价体系的视角分析试卷命题特点,从而对日常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李红云  伍春兰 《数学通报》2022,(1):48-51+56
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将考察内容确定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1],如何以高考题"引导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值得探究.以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数学(以下简称高考数学北京卷)第9题(表1)为例,分享我们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考的定位一直是择优录取的选拔性考试,新时代高考在保证选拔区分功能的同时,也强调育人功能,以更积极的姿态、更灵活的策略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20年初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基于高考评价体系,高考命题已经从能力立意转变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  相似文献   

4.
<正>“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历年高考数学必须切实落实的核心功能.只有领会高考数学命题精髓,坚持高考的核心价值,突出数学学科特色,重视数学教育本质,深化数学教学改革,吻合高考数学科的选拔功能,契合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才能正确把握复习备考目标,形成合力,做好高考复习备考工作.1 聚焦核心素养形成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考查与应用渗透到高考试卷的方方面面,其目的就是引领并促进学生形成“三观正”(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用数学”的目的.从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入手,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不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等,聚焦核心素养,突出关键能力,科学把握数学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的关系,明确复习备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陈庆菊 《数学通报》2023,(3):42-48+51
<正>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高考评价体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衔接.二是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多年来,高考评价体系在高考内容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吸收中外教育发展和评价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新要求,创造性地提出综合评价的新理念.三是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基于素质教育理论和考试评价规律,创造性地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与考查要求对接.[1]本研究结合2021年、2022新高考Ⅰ卷的数学试题,从高考评价体系的视角分析试题命题特点,并形成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中学数...  相似文献   

6.
吴莉娜 《数学通报》2022,(2):28-30+34
<正>1全面认识,着眼素养201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构建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是基于国家人才战略的系统性人才选拔体系,是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新时期高考内容改革的重要特征就是从能力立意到素养导向的转变,突出表现为考查目的从关注知识到关注人;考核目标从常规性的问题解决技能到创造性的探究能力;考查情境从学科知识化到真实情境化;试题条件从结构良好到结构不良;试题要素从单一因素到复合因素;试题结构从碎片到整体.  相似文献   

7.
《高考研究》栏目不仅是教师交流高考复习备考经验的园地 ,更是考试和教学交流的园地 ,是考、学相长的课堂 .其目的就是建立高考命题与中学教学的双向评价机制 ,科学地利用和规范高考的功能 ,提高高考的效度和信度 ,为高校选拔合格的新生提供更为科学的评价依据 .同时发挥高考积极的导向作用 ,稳定中学教学秩序 ,改善教学环境 ,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 .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包括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全面改革服务 .本栏目欢迎下面类型的稿件 :1、科学、客观地评价高考试题 ,包括命题方向、学科知识和…  相似文献   

8.
郑锋 《数学通报》2023,(11):46-49
<正>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数学学科素养包含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索、数学文化四个方面,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展示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品质[1].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高考命题“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为了贯彻这一要求,高考数学命题加大了开放题的创新力度,强调利用开放题考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克军 《数学之友》2023,(4):89-90+94
根据高考改革的指导精神,高考命题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方针,渗透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并举.本文结合高考模拟题实例,剖析五育并举的命题特点与解决技巧策略,引领并指导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10.
每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将会如何改革 ,以何种形式面世 ,都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要做高考数学试题的预测是非常困难的 ,属于国家级机密的高考试题是很难猜中的 .但是 ,由于高考是国家组织的选拨人才的重要考试 ,受到政治形式、社会思潮、招生需求、考试条件、学科观念等的影响甚至制约 ,其试题的改革与发展也必然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那么 ,世纪之交的高考数学试题将会怎样改革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 ,笔者以为 ,首先要学习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其次是要学习教育部 1998年底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1999…  相似文献   

11.
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它的主要目的是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提供分数,以便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另一方面,它对中学教学的巨大影响以及导向、评价作用也是不容置疑的。十五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大约经历了恢复——发展——逐步成熟这样三个阶段。相应地对中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上海高考数学命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通过从命题的理念、试卷的框架结构、构思布局和试题设计等各个方面的探索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从实践和理论上对高考数学命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初步形成了上海高考数学命题新的格局 .1 命题的理念发生深刻的变化 ,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 ,要通过课程教材改革、评价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鲍建生 《数学通报》2000,(11):37-39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考内容和形式改革的重点也是着力引导人才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1 999年的高考数学试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 ,鲍建生同志的文章以例题的方式提出了创新题型的设计方式 ,希望读者就此开展讨论 ,我们将整理有关例题和讨论结果 ,向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高考改革建议 .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今年高考的基本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高考是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进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主席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高考命题的改革已从科目设置和招生录取的改革深入到内容与形式的改革,是高考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第一年.我们认真分析研究今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它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全教会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它的具体作法体现了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的基本构想.概括起来说,创新是今年高考命题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导向.1 创新的试题多,模式化的试题少在高考复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并经过…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高考已经结束 ,怎样认识和评价今年的高考试题 ,不仅社会关注 ,更为从事数学教育研究的工作者们所关注 .本文以评价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为契机 ,就新的评价理念提出一些见解 .1 突出对数学的“核心能力”———思维能力的考查“能力立意”是高考数学命题的一贯思想 ,也是成功的命题思想 .考查能力是考查学生学习潜力 ,为高校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 .高考数学试题中所涉及的数学能力主要包括 :数学的“老三大能力”———运算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 ,再加上各门学科都要考查的分析和解题的能力 ;数学的“新三大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二卷中的解析几何题目为例,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办法,然后以近年来高考解析几何命题趋势为导向,探讨高中解析几何教学过程中的方向把握和教学重点,以期为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蔡军喜 《数学通报》2007,46(3):54-55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说过“必须重视,很多习题潜在着进一步扩展其教学功能,发展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可能性……”课本习题不仅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认真钻研教材,拓展其教育功能,既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重要素材,也是高考复习的有  相似文献   

18.
史敏洁 《数学之友》2022,(18):90-91
新高考试卷的题目难度增加,已经成为一个命题趋势与动向.结合数学学科特征,从高考的服务目的,人才的根本要求,高考的制度制约等层面加以展开,借助数学实例进行分析,总结高考中学生受益的素质要求,加以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19.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规律总结,是后继数学教学与复习备考的重点与依据.结合2022年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的命题特征,从多个层面加以展开与归纳,总结命题导向,引领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20.
1 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今年是首次使用“京版”考试说明进行命题的第一年 .在总结前三次命题经验的基础上 ,命题本着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 ,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原则 ,力求体现“三基为本 ,能力立意 ,有利选拔 ,注重导向”的命题指导思想 ,稳中求变、求新 ,在探索与素质教育特别是培养和选拔创新人才相适应的、有首都特点的高考命题新思路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尝试 .2 0 0 3年北京地区的报考人数达到 81 2 66人 ,比去年增加了 945 8人 ,增长幅度为 1 3% ,针对这一客观实际情况 ,今年高考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