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沪浙闽案例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振兴发展理念与“人—地—业”协调发展观,构建评价指标,对沪浙闽耕地利用进行测度,运用耦合度、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分析2005—2020年沪浙闽耕地利用指数,探索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分布及转移路径。结果表明:(1) 2005—2020年研究区各耕地利用转型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耕地利用差异性不断减小。(2)研究区耕地利用空间转型与功能转型耦合度稳定在0.8~0.9,呈现完美协调,但耕地利用空间转型主要集中在北部且研究区耕地利用空间转型减弱,表明耕地数量和结构特征不断变化且渐趋协调。(3)研究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主要集中在南部且耕地利用功能转型呈减弱趋势,表明耕地功能不断变化且渐趋协调。(4)耕地利用空间转型和功能转型在地理空间上较集聚。在空间转型方面,数量特征集聚性强于结构特征。在功能转型方面,生活功能集聚性最强,生态功能集聚性不明显。(5)综合转型重心先向南后向北移动,空间转型重心一直向北移动,功能转型重心先南移后北上。功能转型覆盖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空间转型主要集中在北部。  相似文献   

2.
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较低,一直是库车县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投资的增加,人均耕地资源将进一步减少,根据库车县建国以来的统计资料,系统分析库车县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增加投资、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之间的动态变化弹性关系,利用SPSS软件建立动态回归模型,提出了促进库车县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制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依据.文章以宁波为例,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沿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系统,并对宁波市1995~2004年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宁波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表现为不断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状态也相应地由较差变为良好.  相似文献   

4.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是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 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 以宁波市高端装备产业中的数控专用设备领域为研究对象, 从专利量变化态势、地区分布、申请人分布等角度剖析了宁波市数控专用设备产业的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通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9年间宁波市数控专用设备产业和知识产权资源进行关联分析. 研究表明, 宁波市知识产权资源和数控专用设备产业发展处于中级协调状态, 需要加强知识产权资源和产业发展之间的联动, 进而向高度协调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1、2011和2018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的郴州市苏仙区景观类型分布图,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研究区的景观类型结构、景观动态度、景观面积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运用Clue-s和SPSS软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区17a间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1)2001—2018年苏仙区景观类型结构变化显著,林地一直是苏仙区主要的景观类型,占比超过50%;(2)由景观动态度变化可知,在17a间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快,并处于加速增快的趋势,其次为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3)从景观类型水平上看,林地、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景观形状指数增大,说明其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边界复杂程度上升;(4)从景观水平上可知,苏仙区景观结构维持了较好的多样性,各斑块类型面积比重趋于平衡,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大;(5)由景观类型面积转移矩阵可知,在保证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农业用地大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将逐步成为该区主要景观;(6)由驱动因子分析可知,自然因素影响林地、草地、耕地、水域较多,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较多。  相似文献   

6.
太湖水华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水华过程的原位观测,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太湖藻类水华过程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跟踪测定,PCR-DGGE分析结果显示,水华过程中,水体中细菌的种群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细菌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明显改变;荧光直接计数水华过程中细菌数量变化表明:在5~10月份水华发生过程中,水体中细菌总量呈逐渐上升趋势(R2=0.836);运用MPN法,对磷分解细菌分析表明,水华发生前期水体中磷分解细菌的数量变化不明显,而在水华后期数量有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1、2011和2018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的郴州市苏仙区景观类型分布图,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研究区的景观类型结构、景观动态度、景观面积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运用Clue-s和SPSS软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区17a间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1)2001—2018年苏仙区景观类型结构变化显著,林地一直是苏仙区主要的景观类型,占比超过50%;(2)由景观动态度变化可知,在17a间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快,并处于加速增快的趋势,其次为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3)从景观类型水平上看,林地、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景观形状指数增大,说明其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边界复杂程度上升;(4)从景观水平上可知,苏仙区景观结构维持了较好的多样性,各斑块类型面积比重趋于平衡,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大;(5)由景观类型面积转移矩阵可知,在保证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农业用地大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将逐步成为该区主要景观;(6)由驱动因子分析可知,自然因素影响林地、草地、耕地、水域较多,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较多。  相似文献   

8.
桐庐县干旱气候分析及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桐庐县干旱的多年时空特征,并初步分析其成因.针对最近几年工农业生产受旱情影响有所加剧的趋势,通过对近45年桐庐县年降水量、夏季降水量、梅雨量、年蒸发量、高温日数等资料进行统计计算和小波分析,着重讨论了上述要素与干旱的变化关系,得出未来几年内桐庐县仍将处于干旱的气候趋势中.最后,从桐庐县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几点防旱减灾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阜康荒漠绿洲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受自然分异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制约,通过划分景观样带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本文重点揭示该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1987年至1998年间阜康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在洪积扇上增加,在冲积平原上下降;荒地则刚好相反,林地面积在低山丘陵带和洪积扇带下降,在冲积平原上没有变化,牧草地面积在低山丘陵带上升,其它各带均下降,城镇面积在各样带上都有所增加,水域各带基本不变。(2)低山丘陵带和洪积扇带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优势度上升;而冲积平原则多样性和均匀度上升,优势度下降,景观破碎度有增加的趋势,表明了人为影响的不断增强。(3)阜康荒漠绿洲景观格局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位于洪积扇与冲积平原的耕地和荒地面积变动上,关键影响因子是水土资源利用下的水盐动态变化,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关键因素,而地下水位的连续变化又影响了土壤水盐在空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垂直绿化能最有效地利用城镇有限的绿化空间,最大限度地绿化环境,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垂直绿化类型,分析了宁波市垂直绿化现状,提出了今后宁波市垂直绿化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城市地价体系主要以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为核心,土地通常都是以单一用途按照商业、住宅、工业进行分类评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的用途逐渐呈现综合利用的方式,需要采用新的方法进行地价评估.结合宁波市宁海县2003年基准地价更新评估实践,提出了采取基准地价分类修正综合法对综合用地地价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基于奉化溪口镇1990~2015年6期土地利用数据, 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城乡建设用地扩展速度、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核密度和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 探析奉化溪口镇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特征和驱动因子. 结果表明: (1)1995~2015年, 溪口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增长速度不稳定, 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增长各具特点; (2)建设用地信息熵持续增加, 土地类型趋于复杂化、有序化; (3)城乡建设用地的转入面积远大于转出面积, 主要转入来源为耕地和林地; (4)城乡建设用地核密度高值区集聚于城镇的东北部, 核密度分布特征随时间变化不明显; (5)建设用地分布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其中地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高程值与距河流距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浙江省人增地减,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紧缺,土地的总需求与总供给间矛盾十分突出的现实状况,为使今后全省国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协凋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对农副产品需求量不断增长的客观要求,作者提出了缓解上述矛盾的战略性建议:(1)切实保护耕地资源,主攻中、低产田的单产提高,是近、中期内土地资源利用的战略重点,(2)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应走以内涵挖潜为主的道路,(3)开发低丘缓坡地资源,是增加耕地,扩大园地,提高社会曾供给能力的主要方向,(4)丘陵山区应大力提倡林收结合农牧结合,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 提取宁波城区土地利用数据, 从扩展速度与强度、紧凑度等方面分析城市空间扩展特征, 选取区位环境、人口社会、产业经济和政府决策四方面分析宁波城市扩展驱动力. 研究发现: (1)宁波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展存在明显阶段性, 2000~2005年空间快速扩张, 此后扩展强度缓和; 外延式扩展方式造成了城市形态复杂, 紧凑程度较差. (2)受制于地形影响, 城市空间向东沿交通干道呈现廊道式扩张; GDP和常住人口是城市空间扩张的决定性因素; 产业结构、政府投资微弱地影响城市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关中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要部分,生态环境面临来自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压力,研究关中地区的生态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GIS和RS技术,运用生态弹性度计算模型,测算了2000-2015年15 a间陕西省关中地区的生态弹性度,分析了市区间生态弹性度和生态弹性动态度的时空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生态弹性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生态弹性度总体在4~8,从2000年的4.17~7.67升至2015年的5.94~7.52,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区域生态弹性受土地利用方式和NPP的影响,其中林地对区域生态弹性的提高影响最大,草地、耕地次之.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建成区植被覆盖面积,有益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区域生态弹性度.  相似文献   

16.
以宁波市鄞州区街道/镇为分析单元, 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Ripley’s K函数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对该区2005年和2011年的人口、GDP、三次产业产值指标进行了时空分析. 结果表明: (1)鄞州区各街道/镇的产业转换速度呈两翼快中间慢的趋势, 紧邻城区和两翼的转换速度快于中间过渡地带. (2)区内各街道/镇的产业发展空间差异显著, 第一产业呈非集聚分布; 第二产业环绕在老城区的U型集聚带和沿海的工业集聚带; 第三产业集聚最显著, 但规模较小. (3)鄞州区整体产业差异显著, 人口、GDP和第一产业集聚分别为第二、三产业的集聚提供了劳动力、集聚空间和资本.  相似文献   

17.
基于TM遥感图像的宁波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M和SPOT卫星遥感图像,以及相应卫星影像图、土地利用专题图等多种形式的资料,针对宁波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际需要,进行有关遥感信息专题提取和应用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宁波市经济-环境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2005~2011年宁波市经济系统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分析, 探讨了宁波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关系, 找出影响环境压力的重要因素. 结果表明, 在2005~2011年间, 宁波市的物质输入输出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8%和9.1%, 宁波市的经济发展对进口物质的依赖性日趋上升. 结合环境库茨涅茨曲线, 得出宁波市目前还未达到后工业化阶段, 经济发展仍是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根据IPAT模型, 要缓解这种环境压力, 提高科技水平和经济是关键. 因此, 宁波市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9.
利用Excel、ArcGIS软件分析宁波第5次和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期的外来流动人口的结构变化趋势、流动人口来源地和现住地变化趋势以及人口迁移流动原因.结果表明:(1)从数量上看,宁波流动人口数量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从年龄构成看,流动人口儿童比重逐步上升,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从文化构成看,宁波流动人口整体文化程度逐步下降.(2)宁波省外流动人口比重大幅增加,且现住地呈现出由老三区向外围扩散的趋势.(3)大量的工作岗位,较高的报酬以及较低门槛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是外来人口来宁波务工经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了解社会转型期沿海乡村社会发展中人地关系的变化,对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勤勇村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了2000年以来勤勇村在耕地、种植结构以及就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揭示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推动沿海农村社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