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环境学角度,详细论述了鉴湖区域环境中的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和主要理化特性;并首次对该区域土壤中有害性重金属元素的现状作了评述,进而提出了合理利用本区域土壤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土地资源活动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影响而引起的土地退化问题,也像沙漠化一样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因此,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是已成为世界21世纪土壤科学的主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土壤盐渍化研究的进展进行了全面地描述,然后介绍了对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及其研究焦点,同时对土壤盐渍化研究中急待解决的研究课题及其有效的研究手段进行了总结,从而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土壤盐渍化研究的内容及水平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海拔高度七子花林下土壤细菌的数量,利用CTAB-溶菌酶-蛋白酶K法抽提土壤细菌DNA,分析两者之间及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不同海拔高度七子花林下土壤细菌数量及土壤细菌DNA的数量均有很大差异,两者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1μg土壤细菌DNA相当于2×108个土壤细菌.土壤细菌数量受含水量、有机质和海拔的影响,土壤细菌DNA含量主要受土壤细菌数量、海拔、有机质及含水量的影响,环境因子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细菌数量而间接影响土壤细菌DNA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传统的培养法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子技术相结合,对3种园林植物(海桐、雪松、桂花)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土壤性质与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关系。结果表明:3种园林植物土壤中的真菌数量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其中,海桐样地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最高,雪松次之,桂花样地最低;聚类分析表明,相比于桂花,海桐和雪松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具有更高的相似度。不同园林植物土壤理化性质显著不同。与桂花样地相比,海桐和雪松样地的土壤性质相更为相近。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可培养的真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群落结构显著受土壤含水量、pH、总有机碳和总氮影响。结果提示,土壤含水量是导致不同园林植被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不同的关键环境因子。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维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此,本研究以千岛湖地区大陆35个样方和29个不同大小和隔离度的陆桥岛屿次生马尾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境片段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大陆马尾松林土壤厚度显著高于岛屿,而其土壤最大持水量显著低于岛屿;大陆土壤的全磷(P)显著低于岛屿,而土壤有效磷(AP)和硝态氮(NO3-N)显著高于岛屿.在片段化的岛屿生境中,土壤C、N、P、NO3-N、AP随与边缘距离的增大而降低;隔离度和地形对部分土壤理化因子有影响,而岛屿面积对土壤理化性质无影响.土壤理化因子和植物群落多样性存在显著相关性.生境片段化改变了千岛湖地区马尾松林的土壤条件,而边缘效应是影响片段化生境中土壤性质空间分布的主要过程之一.通过分析片段化景观中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深化了生境片段化对土壤条件影响的认识,对于片段化森林管理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7年5月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5种人工植物群落中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共获得土壤动物5 569只,分别隶属于4门10纲26目,其中优势类群为真螨目和弹尾目,两者共占总捕获量的65.42%,常见类群有单向蚓目、盲蛛目、毛马陆目、幺蚰目、等足目、双尾目、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其余类群为稀有类群.不同植物群落间土壤动物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而类群数差异不显著.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异质性较大.MDS排序显示,梅、垂柳和柿群落之间表现出较好的相似性,早园竹和桑群落与另4个群落之间的相似性较差,土壤动物群落排序结果与环境中的草本覆盖率相关.DG指数比H′能更好地展现土壤动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湖泊湿地在水情驱动下,形成了以湖泊湿地为核心的多种湿地类型,本研究选择鄱阳湖4种湿地(草洲、泥滩、河口和湖泊湿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分析不同湿地土壤微生物的功能代谢特征。结果发现,草洲湿地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最高,其次是河口,最后是泥滩和湖泊湿地,同时草洲还表现出最高的功能多样性。此外,4种湿地土壤均表现出对羧酸类、氨基酸类和胺类碳源具有较强的代谢能力,但不同湿地土壤中的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也表现出显著差异:相较于其他湿地类型下土壤微生物,草洲对氨基酸类碳源具有更高的利用能力;泥滩湿地更倾向于利用氨基酸类碳源;河口湿地对酚酸类和胺类碳源具有更高的利用能力;湖泊湿地更倾向于利用羧酸类碳源。相关性分析发现,湿地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主要受含水量和pH的负向影响,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集了贵溪冶炼厂附近3类典型重金属污染土壤:未受任何修复土壤(A)、正在进行植物修复的土壤(B)和已受植物修复的土壤(C),测定和分析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总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该土壤进行了评价,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评估了该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修复前,土壤综合污染指数P综=15.24,土壤属重度污染,具有极强的综合危害性;Zn、Cd、Cu、As、Pb、Mo 6种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积累,其中Cd、Cu、As 3种重金属的积累程度最为严重;Cr、Ni、Mn含量低于土壤背景值,属清洁元素。修复后,各重金属含量均有所降低,土壤综合污染指数P综<3,土壤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性大大降低,土壤为中度污染,但Cd仍具有很强的潜在生态风险,As存在中度潜在生态风险,Cu存在轻度潜在生态风险。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六溴环十二烷是一种使用量较高的溴代阻燃剂,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可在沉积物、水体、土壤和尘埃以及生物体内广泛检出.目前对土壤中六溴环十二烷的分布及浓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废弃物拆解地等典型高浓度地,而对工业区、养殖区的研究相对较少.实验采用UPLC-MS/MS 法检测工业区、养殖区土壤中六溴环十二烷异构体的分布,旨在探明六溴环十二烷在不同类型环境土壤中的浓度及异构体分布差异,以促进对环境中六溴环十二烷的生态危害性的有效评价.结果显示,六溴环十二烷具有较高的检出率(82.00%),工业区土壤中∑HBCDs(α-,β-,γ-HBCD之和)浓度为ND~2.057 8 ng·g-1·dw.除去浓度最高点(6.925 8 ng·g-1·dw),养殖区土壤中∑HBCDs浓度为ND~1.859 4 ng·g-1·dw,普遍低于工业区.养殖区和工业区土壤∑HBCDs浓度均值分别为0.684 6和0.644 8 ng·g-1·dw.六溴环十二烷异构体以γ-HBCD为主,与工业品组成相似.部分样品成分分布与工业品组成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冻融条件下封闭体系中土壤水分运移规律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北方大面积土壤经历冬冻春融的冻融循环,这种循环引起了土壤中水分的运移,在室内模拟大自然冻融条件下,分析了均质饱和土壤在不同冻融时间和土壤深度的水分含量,实验证明封闭体系中土壤水分存在明显的“两段式”的水分运移规律,即冻结时土壤中的水分向表面冻层迁移;融化时,由于地表蒸发,土壤中的水分叉向地表强烈迁移。  相似文献   

11.
紫色土分布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东阳市紫色土坡面土壤侵蚀和降雨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建立了利用降雨量和平均降雨强度对土壤流失量进行预测预报的回归方程,为紫色土地区土壤过度侵蚀的治理提供了定量方法,并为紫色土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2.
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室内外试验及野外实测动态资料的分析和计算,确定了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参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导水率和扩散度),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从LANDSAT·TM资料获得的森林反射光谱特性信息对树林分类和林区土壤物理特性以及对树种与土坝的蓄水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本研究中.从林区内选出山毛榉棒、杉和落叶松等林片对该地土壤粗孔隙率与相应卫星图像像元值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且用卫星图像数据推测出了该林地土壤的粗孔隙率.然后对卫星图修数据推测出的各科孔隙率和实测的各林地土壤粗孔隙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用卫星图修能够直接推测出作为林地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指标的土坝粗孔隙率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4.
葛洲坝水库库区土壤环境的主要问题是土壤侵蚀.由于土壤侵蚀,大量土壤物质进入水库,对水库泥沙淤积和水质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根据自然地理的特点以及人类开发利用的情况,对坝址附近黄柏河流域土壤侵蚀量的估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按土壤成土母质划分类别,依照植被和土地利用状况采用不同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区估算土壤侵蚀量.经检验,这种估计土壤侵蚀量的方法,符合水土流失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估算成果可供有关部门制订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土壤盐渍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学者在土壤盐渍化的研究成果,从土壤盐渍化的基本理论,改良方法以及预测预报方面的研究,综述了土壤盐渍化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土壤盐渍化研究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趋势和今后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望能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选取宁波地区典型的软土基坑工程进行土压力现场实测研究,探讨了主动、被动土压力随时间、深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实测土压力值与围护结构位移曲线,采用双曲线模拟主动土压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了土压力与位移关系的经验公式,并利用实测数据对土压力公式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最后,根据实测数据初步绘制了宁波软土基坑土压力的包络图,可为宁波地区软土基坑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喀纳斯湖区的自然条件、土壤形成过程、属性和化学性质等方面,论述了由山地冰沼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棕色针叶林土、山地黑钙土五种土类,组成的新疆特有的冷湿型高山湖区(除基带棕钙土之外)的土壤垂直带谱。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卫星遥感和GIS技术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考虑影响水土流失的降雨量、土壤可蚀性、坡度、植被覆盖率、土训流失容许量和保护因子等,笔者提出建立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水土汉失反演分析模型,实现水土流失的动态和快速监测预报,技术要点如下:1)遥感技术能实现高精度的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利用现状制图,可满足中长期水土流失变化监测预报的数据要求。2)利用气象卫星数据可实现对雨量的短期预报监测,进而实现水土流失的短期快速预报和监测。3)在GIS支持下,利用土壤背景和数字地形模型可实现水土流失潜在可能性分析。4)利用GIS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基于像素的地面逐点分析,满足对水土流失逐点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