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氯化银{100}面扁平微晶乳剂的一系列优点及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使它备受当代影像科学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但研究者也一直被该乳剂在化学增感时总是伴随高灰雾的难题长期困扰. 在明胶水溶液的保护下制备了粒径 5 nm的Ag2S纳米颗粒, 并通过感光性能研究发现: 该颗粒用作化学增感剂对氯化银立方体和{100}面扁平乳剂增感时, 比传统使用的Na2S2O3增感剂优越, 在低灰雾水平下获得了较高感光度, 很好地解决了上述氯化银{100}面扁平微晶乳剂增感的难题. 用漫反射光谱(DRS)作探针, 跟踪记录纳米结构Ag2S增感剂加入后氯化银晶体表面上纳米Ag2S增感剂颗粒的演变情况, 为新型纳米增感剂的优异增感特性提供了机理性解释.  相似文献   

2.
李智  郑彤  慈颖  彭必先  陈丽娟 《化学进展》2006,18(10):1278-1287
高氯化银{100}面扁平颗粒(T-颗粒) 乳剂结合了高氯化银乳剂和T-颗粒乳剂的独到优势,在当代传统照相与数字影像激烈竞争的时期,它的制备与研究有助于提升传统银盐感光材料的竞争力。本文综述了高氯化银{100}面T-颗粒乳剂的制备原料、制备工艺过程、化学增感、光谱增感及该乳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李智  郑彤  彭必先  陈丽娟 《化学学报》2006,64(9):833-838
重点研究了系列立方体乳剂和氯化银{100}面T-颗粒乳剂的光吸收特性. 通过调变乳剂制备的各项参数, 成功地制备了系列立方体卤化银乳剂及氯化银{100}面扁平颗粒乳剂. 经过TEM和SEM进行观察, 统计颗粒的形貌、粒径, 确定系列立方体乳剂微晶的粒径分别为: 80, 150, 600 nm; 得到的氯化银{100}面扁平颗粒乳剂微晶的等效粒径为1400 nm, 且形态比不小于7. 经过对明胶-乳剂层和片基的反射和透射光谱测试, 计算了不同形貌、不同粒径AgCl(Br)乳剂体系的光吸收系数, 比较了相对光吸收能量. 实验发现: 纳米级卤化银立方体的光吸收在可见光谱区始终保持有较高值, 主要吸收峰与其它颗粒相比明显发生了红移; 氯化银{100}面T-颗粒乳剂在本征吸收区及可见光区域都有独特的光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4.
将甲酸盐掺杂在乳剂微晶不同位置处,制备成氯化银立方体微晶乳剂和{100}面扁平微晶乳剂.实验发现:作为正空穴捕获剂,适当计量的甲酸盐在不增加乳剂灰雾的前提下,可使上述乳剂的感光度提升3—8倍.甲酸盐在两种晶形乳剂的不同位置掺杂的研究结果显示,甲酸盐均匀掺杂可比表面掺杂获得更高的感光度.在两种乳剂中甲酸盐掺杂增感都可与其后的硫增感、硫加金增感以及光谱增感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乳剂的感光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Ag2S,并用作卤化银乳剂的硫增感剂,研究了其增感效果、增感规律及可能的增感机理.反相微乳液由异辛烷、表面活性剂AOT钠盐和水形成;制得的Ag2S粒径3—5 nm;用制得颗粒增感卤化银乳剂,获得的感光性能优越于用Na2S2O3水溶液增感;增感规律的研究表明,随着乳剂中纳米Ag2S浓度的增加,模型乳剂感光度迅速提高、灰雾变化不大,并在100—200μmol/molAg左右获得最佳感光性能,进一步增加浓度则感光度呈下降趋势、灰雾升高;获得最佳感光性能所需的化学增感时间很短,约40分钟,之后感光度不再增加、灰雾上升;用漫反射光谱(DRS)作探针,跟踪记录增感时卤化银微晶表面上纳米Ag2S增感剂颗粒的演变,为新型纳米增感剂的优异增感特性提供了机理性解释.  相似文献   

6.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制备了甲酸根离子掺杂于颗粒次表面的立方八面体溴化银微晶乳剂.经计算此类颗粒上的(100)面与(111)面之比约为2:3.感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甲酸根掺杂乳剂,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染料光谱增感后的乳剂,其感光度都要明显高于相应的参考未掺杂乳剂(Sd/So≈2),而灰雾水平则无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发现了硫化镍纳米粒子对卤化银乳剂的化学增感作用.采用水不溶性的硫化镍纳米粒子作为化学增感剂,与水溶性的硫代硫酸钠增感剂相比,可以在乳剂灰雾增加不大的条件下明显提高乳剂的感光度和反差.  相似文献   

8.
本文发现硫化锌纳米粒子对卤化银乳剂的化学增感作用 .采用水不溶性的硫化锌纳米粒子作为化学增感剂 ,与水溶性的硫代硫酸钠增感剂相比 ,可以在不增加乳剂灰雾的条件下明显提高卤化银乳剂的感光度及反差  相似文献   

9.
使用微机控制的双注仪,在晶体生长过程的不同时刻,加入一定浓度的二甲基胺硼烷(DMAB),制得了一系列Ag2处于不同掺杂位置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对这些乳剂感光性能的研究表明:1)Ag2掺杂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感光度有显著提高;2)Ag2掺杂乳剂可同时与常规的硫加金化学增感和光谱增感进行协同增感;3)Ag2掺杂接近微晶表面时乳剂感光度的增幅最大;4)在本实验条件下,掺杂乳剂的灰雾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前文中[1]报道了轻基四氮茚化合物(以下简称TAI)对氯化银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它不仅能提高硫增感氯化银乳剂的感光度,而且也能提高未经硫增感的氯化银乳剂的感光度,同时,还能抑制灰雾的增长.通过对其增感机理的研究表明:TAI增感作用不是发生在显影阶段,而是发生在潜影形成阶段.由于TAI的吸附成盐作用,降低了乳剂的间隙银离子浓度及影响了颗粒表面的空间电荷分布导致了增感作用的发生[2].  相似文献   

11.
氯化银{100}面T 颗粒乳剂是一种新型感光乳剂,近年来受到感光界广泛关注.本文着重讨论了明胶中蛋氨酸含量对该种乳剂生成过程的影响.实验发现,明胶中蛋氨酸含量对乳剂微晶的晶体形态和形成一定晶形的乳化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影响,并推断这一作用与蛋氨酸对颗粒表面Ag+的吸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颗粒次表面的板状溴碘化银微晶乳剂.对其实验过程的考察和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草酸根掺杂于次表面的溴碘化银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较,经过化学增感后,或光谱增感后的乳剂,其感光度有明显提高(Sd/S0≥1.5),即具有明显的增感效应;2)无论是经过化学增感,还是经光谱增感后的乳剂,草酸根掺杂溴碘化银颗粒乳剂的灰雾水平都不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光谱曝光等手段研究了5种短波长菁染料,比较了它们在氯化银乳剂上的光谱增感作用,得出3种较好的短波长增感染料,并研究它们在氯化银颗粒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这3种染料在氯化银颗粒上均有吸附,并能有效地提高氯化银乳剂在短波长区的感光度.  相似文献   

14.
近十五年来,卤化银感光乳剂的制备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型卤化银微晶,例如扁平T-颗粒、双层结构颗粒、外延复合晶体、多层结构颗粒、糙面颗粒等等.这些新型微晶乳剂的出现使“微粒高感”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新一代彩色和黑白感光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这表明卤化银乳剂制备技术的更新对感光材料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对核颗粒进行还原掺杂和将其包壳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DMAB用量、内部有还原敏化中心(Ag2)的AgBr核壳乳剂.这些乳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感效应.当这些乳剂分别进行表面硫、金和硫加金增感后,一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感效应;另一方面又随DMAB用量的提高,灰雾明显增长,特别是在金增感和硫加金增感的情况下.此外实验结果还证明,提高核乳剂的包壳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核壳乳剂的灰雾.  相似文献   

16.
增感染料在卤化银微晶上吸附并形成J-聚集体是染料光谱增感和超增感的关键步骤.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增感染料和阻光染料在氯化银微晶上的吸附,并考察了阻光染料对增感染料J-聚集体的形成及乳剂感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阻光染料在氯化银微晶表面的吸附程度不同,对增感染料J-聚集体形成的影响也有差异.其中,吸附较小的不影响增感染料J-聚集体的形成,而吸附较大的阻碍增感染料J-聚集形成,特别是阻光染料在增感染料之前加入乳剂中时.在氯化银微晶上吸附很小的阻光染料基本不影响增感染料对乳剂的光谱增感,而吸附较强的阻光染料不仅吸收入射光,还抑制或破坏增感染料的光谱增感.因此,在氯化银微晶表面没有吸附的阻光染料才是优良的阻光染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微机控制的双注仪制备了碘含量为2.5%的立方体溴碘化银乳剂微晶,应用控制显影技术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稳盐(TAI)对乳剂微晶显影中心大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TAI对S+Au增感的立方体溴碘化银乳剂微晶有明显的增感作用,而对未经化学增感的乳剂没有明显的增感作用。TAI使S+Au增感的乳剂含一个和两个显影中心的颗粒数增加。  相似文献   

18.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仪,在晶体生长过程的不同时刻,加入一定浓度的甲酸盐,制得了一系列甲酸根离子处于不同掺杂位置的立方溴化银微晶乳剂.对其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甲酸盐掺杂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感光度有显著提高;(2)甲酸根的掺杂位置越接近晶体表面,其感光度增益越大;(3)甲酸盐掺杂乳剂可同时与常规的硫加金化学增感和光谱增感进行协同增感;(4)光谱增感后的掺杂乳剂在延伸的光敏区内仍表现出明显的掺杂增感效应,但其增感倍率要低于乳剂在本征光敏区(蓝区)的增感倍率;(5)所有的掺杂乳剂,包括原始、硫加金和光谱增感的掺杂乳剂,它们的灰雾均保持在相当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发现了PbS纳米微粒对溴化银乳剂的化学增感作用,对PbS和Na2S2O3对卤化银乳剂的增感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增感剂用量、增感温度和pAg值、溴化银的晶型等因素的影响,以及PbS纳米微粒与HAuCl4的协同增感效应.  相似文献   

20.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颗粒次表面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对其实验过程的考察和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草酸根掺杂于次表面的溴化银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较,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用染料进行光谱增感后的乳剂,感光度都有明显提高(Sd/S0≥1.5),有明显的增感效应;(2)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光谱增感后的乳剂,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乳剂颗粒的灰雾水平都不高;(3)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与甲酸根掺杂的溴化银乳剂相比,产生的增感效应相差不大;(4)与甲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相比,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的制备方法明显较前者要简单得多,颗粒形状也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