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壁曲面铅合金铸件(简称铅铸件)采用砂模或金属模铸造,经机械加工成壁厚约3-4mm的变壁厚曲面回转体,要求精加工后内部不得有大于φ0.4mm以上的渣孔类缺陷。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曲面薄壁异形件的旋压加工,采用强旋、普旋方法,从旋压件贴模、壁厚、旋压道次、裂纹等方面做了对比试验,探索旋压成形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电场传感器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灵敏度和稳定性,将高Q值薄壁液芯毛细管微腔和电泳效应结合,增强回音壁模共振微腔对外加电场的感知能力,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得到了液芯毛细管微腔回音壁模式共振特性随毛细管直径、壁厚等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壁厚变薄灵敏度增加.采用熔融拉锥法制备了直径为86μm,壁厚约为2μm的薄壁毛细管微腔,通过高精度位移平台实现了锥形光纤和毛细管微腔的高效率耦合,测得回音壁模式Q值为2.8×10^6.毛细管微腔内注入不同浓度的蛋白质溶液,利用电泳原理和蛋白质分子在缓冲溶液里带电的特性,实现的最大电场传感灵敏度为10.6 pm/(kV/m).  相似文献   

4.
徐文婷  李洁  刘一杨  陈强  易勇  刘梅芳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34(5):052002-1-052002-8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作为探索受控核聚变的有效途径,有望获得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而薄壁聚苯乙烯(PS)空心微球是ICF物理实验中亟需的一类微球。针对薄壁空心微球因径厚比(直径/壁厚)增大导致其在干燥、使用中易开裂的问题,研究了PS原料对薄壁微球质量的影响,探讨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油相PS质量分数为4%时,随着油相粘度增加,W1/O/W2复合乳粒稳定性逐渐提高;当油相质量分数不低于8%时,复合乳粒稳定性良好。PS原料对微球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微球球形度和壁厚均匀性随初始油相粘度的增大而降低,在干燥过程中微球开裂率随原料力学性能提高而减小。在外水相中引入氟苯(FB)液滴,延缓固化速率,可减小油相粘度增加对微球球形度和壁厚均匀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聚-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球制备过程中的缺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二次乳化技术产生W1/O/W2双重乳液,采用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甲基苯乙烯(PAMS)空心微球,研究了部分工艺参数对PAMS微球缺损形态和比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薄壁微球的低强度导致了微球表面缺损。当微球壁厚一定时,有3个因素影响缺损微球比例:W2相中聚乙烯醇质量分数、CaCl2质量分数和O/W2的相比,当它们分别为1.0%,1.5%,0.01时,薄壁(2 m)微球的缺损比例低于40%,球壳内也无气泡存在。  相似文献   

6.
飞秒激光电子学全息透过高散射介质成象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侯比学  陈国夫 《光子学报》1999,28(8):696-699
本文对飞秒脉冲激光电子学全息选通透过高散射介质成象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使用的光源采用自已研制的钛宝石自锁模激光器,其重复频率为100MHz,中心波长为800nm,脉宽为20fs,输出功率为80mW.采用这种技术分别透过3.46mm厚的苹果片和1.76mm厚的土豆片,对直径为0.5mm和0.75mm的金属丝,获得了清晰的金属丝的图象.并对该技术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应力波在圆管中传播的单波模型,引入圆管屈曲过程中壁厚变化修正参数,分析了壁厚沿轴向变化的梯度圆管在受到冲击载荷作用时的轴向屈曲动力响应,并与均匀壁厚圆管进行对比。修正后的单波模型理论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在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与均匀壁厚圆管相比,梯度薄壁圆管具有更好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8.
铅锑锡合金铸件为采用砂模或金属模铸造并经机械加工而成的壁厚约3mm的变壁厚曲面回转体,要求内部不得有大于φ0.4mm的渣孔类缺陷。由于材料的强衰减特性,该部件一直采用中子照相法检测,只能检出内部大于φ0.5mm的缺陷,且某些缺陷性质不易识别。为实现铅铸件内部质量的高质量检测,在对材料的衰减特性和制造工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超声和射线检测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9.
液氦容器是浸泡式超导涡流制动装置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部件, 其漏热损耗和结构强度关系着内部超导磁体能否安全稳定的工作. 针对超导涡流制动装置的液氦容器的各类漏热进行了分析计算, 详细讨论了超导线圈励磁过程中对不同壁厚的液氦容器产生的涡流损耗, 并采用 Ansys 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壁厚液氦容器的强度进行了计算, 结合漏热及强度计算结果获得了最优的液氦容器壁厚参数. 结果表明4 mm 壁厚下的液氦容器总漏热在励磁速度为90 A/s 时可达1 .87 W, 液氦容器在各类综合力作用下的最大应力为393 MPa, 最大变形为2.2 mm,可满足所选材料的漏热及强度需求, 为超导涡流制动器装置总体设计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毛竹薄壁细胞组分分布及取向显微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薄壁细胞是竹材基本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类型起到填充及淀粉贮存作用,是竹材中重要的力学承载单元之一。采用共聚焦荧光显微技术对解离后的竹材薄壁细胞形态进行成像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发现薄壁细胞次生壁呈现宽窄交替的同心层状结构,且单层厚度在0.2~0.3μm。在此基础上利用532 nm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成像技术原位状态下研究竹材薄壁细胞壁中木质素、纤维素区域化学,通过C—H伸缩振动(2 789~3 000 cm~(-1))特征峰峰高拉曼成像成功的区分出薄壁细胞复合胞间层以及次生壁,由于空间分辨率限制无法对薄壁细胞次生壁亚层进行区分。通过对薄壁细胞拉曼光谱380 cm~(-1)(吡喃环C—C—C对称弯曲振动)和1 600 cm~(-1)(木质素苯环伸缩振动)特征峰成像发现其次生壁中纤维素具有明显的区域选择性,而木质素具有明显的区域选择性,主要汇聚于复合胞间层及次生壁内层。与木质素共轭相联的松柏醛/芥子醛,以酯键和醚键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相联的对羟基肉桂酸类与木质素分布规律类似。采用偏振光拉曼成像阐明纤维素微纤丝在薄壁细胞与纤维细胞各亚层中的空间取向差异,拉曼强度比值表明相对于纤维细胞宽层,纤维细胞窄层及薄壁细胞次生壁中纤维素分子更加趋近垂直于细胞轴向,也即是大的微纤丝角。研究结果加深了对毛竹薄壁细胞结构、细胞壁区域化学及分子取向特性的理解,能够为高效精准利用竹材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终端盒是聚变堆结构冷却馈线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为其内部的冷却管等冷质部件提供真空环境。阐述了方形终端盒和圆筒形终端盒的结构特点,针对壁厚40 mm的方形终端盒及壁厚25 mm的圆筒形终端盒在容积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强度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圆筒形终端盒具有较高的强度并且所需的304L不锈钢显著少于方形终端盒。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冷包层子模块并行通道的流量分配对热量导出的影响,以水冷包层子模块第一壁为研究对象,对其并行通道试验段的模化设计与流量分配特性展开了研究。采用模化方法对第一壁的结构进行设计,得出试验段相关参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模化设计的试验段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其流动状态。将结果与原型结构下的流动特性参数进行比较,验证了采用模化方法得到的试验段参数可以有效反映水冷包层子模块第一壁的流动特点,为试验装置的搭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冷包层子模块并行通道的流量分配对热量导出的影响,以水冷包层子模块第一壁为研究对象,对其并行通道试验段的模化设计与流量分配特性展开了研究。采用模化方法对第一壁的结构进行设计,得出试验段相关参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对模化设计的试验段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其流动状态。将结果与原型结构下的流动特性参数进行比较,验证了采用模化方法得到的试验段参数可以有效反映水冷包层子模块第一壁的流动特点,为试验装置的搭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系列柱形薄壁腔靶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从实验上深入研究超热电子产生规律,从而减少或抑制超热电子对惯性约束聚变(ICF)的危害,我们制备了一系列薄壁腔靶,以供实验研究。本文详细地描述了柱形薄壁腔靶的制备工艺。利用NG-104型精密单向纵切车床,采用金刚石刀具车削,提高心轴质量,表表粗糙度可达0.1μm。采用电镀和磁控溅射二种方法镀膜,为了使腔靶壁厚均匀,在镀膜时,必须使心轴匀速旋转。利用磁控溅射在腔靶外表面再涂上1μm左右厚的二氧化硅,以提高超薄壁腔靶的强度和自立能力。在腐蚀心轴时,必须仔细控制酸的浓度,防止在腐蚀时因产生气泡太多,太快而使腔靶破裂。用X射线照相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腔靶的几何参数。制备系列柱形薄壁腔靶达到指标为:壁厚范围2~30μm,壁厚均匀性小于10%,表面粗糙度0.2~0.3μm。最后介绍了在“神光Ⅰ”上打靶结果。结果表明,实验值与理论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润湿导模技术生长出大块的片状铌酸锂单晶,尺寸可达200mm长、20mm宽、3mm厚。经测试,性能与柱状单晶相同。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测定了铌酸锂熔体的密度ρm与表面张力α等物理常数,得出在1270℃时ρm=3.57×103kg/m3,α=204dyne/cm;在1300℃时ρm=3.42×103kg/m3,α=192dyne/cm。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传感器的稳定性和便携性,提出一种基于空心微瓶谐振腔的折射率传感器,对系统进行封装并对其折射率传感特性进行研究。仿真分析不同壁厚下空心微瓶谐振腔径向回音壁模式的光场分布,光场在微瓶内部的占比随着器件壁厚的减少而增加,有利于提高传感灵敏度。为减小空心微瓶谐振腔的壁厚,利用氢氟酸对石英毛细管进行腐蚀,使用光纤熔接机制备了薄壁空心微瓶谐振腔。采用紫外胶将耦合系统封装固定在载玻片上,器件稳定性和便携性得到提升。研究了封装器件在不同折射率匹配液下的传感特性,器件传感灵敏度为26.50 nm/RIU。该传感器具有稳定性强、灵活性高、损耗小等优点,在光微流控折射率检测方面拥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BC-501A液体闪烁体对单能γ射线的响应函数是用MARTHA蒙-卡程序模拟计算的。BC-501A探测器与光电倍增管光阴极耦合的派勒克斯玻璃厚为5mm,容器壁厚(包括膨胀室)5mm,端面铝层厚1.5mm。容器内表面是喷涂MgO或Al2O3粉末做成的光反射层。在设计计算模型时,通常是用铝层来代替闪烁体周围的材料。圆柱铝容器壁厚5mm,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液氢温区下的双温区多管道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了热流分析, 建立了几何模型, 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热-结构耦合分析求解, 分析了不同壁厚及不同支撑宽度下漏热、 应力及形变的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壁厚减小时, 漏热值减少, 绝热支撑总体应力增加, 支撑形变增大; 宽度减小时,20 K 温区漏热量减少,80 K 温区漏热增加, 总漏热量减少, 支撑应力增大, 最大形变量增大. 最终, 针对某工程使用的双温区四管道, 拟合出了壁厚与漏热、 最大应力及最大形变量变化规律的曲线、 方程, 宽度与双温区漏热、 最大应力及最大形变量变化规律的曲线、 方程. 在应力、 漏热、 形变量均允许的情况下, 得出最薄壁厚可取到1 .576 mm; 在壁厚取为2 mm 时, 得出最小宽度可取为0.572 mm.  相似文献   

19.
应用几何光学理论分析了高阶过模Denisov辐射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以耦合波理论为基础,给出了高阶过模Denisov辐射器的设计方法。结合3 mm波段边廊模回旋管的具体参数,研究了3 mm波段工作模式为TE6,2的Denisov辐射器。采用编制的数值计算程序,优化得到可靠的最优波导壁扰动几何参量,据此设计出了紧凑的96.4 GHz工作模式为TE6,2的Denisov辐射器。经全电磁场仿真验证,该辐射器壁电流发生了较好的汇聚,在切割边缘电流幅值降为汇聚中心点的10%,输出准高斯束能量转换效率为96.51%。  相似文献   

20.
内爆圆柱套筒磁通量压缩的磁流体力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维反应流体动力学程序SSS的基础上扩充编制一维磁流体力学计算编码SSS/MHD,并对炸药内爆驱动的圆柱形套筒磁通量聚积发生器(MC-1装置)进行了一维磁流体力学模拟计算。分析了空腔磁场向压缩套筒和样品套筒壁中的磁扩散现象,结果表明,在压缩套筒壁中距离空腔0.2mm处的磁感应强度最大值只有十几T;而在样品套筒壁中距离空腔0.2mm处的磁感应强度最大值达到几百T,这主要是内外套筒运动速度不同,电磁力与内爆作用力平衡引起的。计算了空腔中磁感应强度的变化曲线和样品套筒内壁的速度历程曲线,得到与实验测试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