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道,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新技术系统,该技术可同时自动检测出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3种温室气体。利用这台仪器在现有的气相色谱仪装置基础上,组合高精度碳分子筛等复合系统,可在10mi n检测出单位毫升中3种气体的含量。该装置对检测土壤中发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有重要作用,同时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地球大气圈内的温室效应气体中,二氧化碳占60%,甲烷占20%。但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而一氧化二氮的温室效应约是二氧化碳的100倍。由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难以分离,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台仪器能同时检测这3种气体的技术。调查地球温室效应,必须正确测量和把握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不仅仅是随着产业化和社会活动而发生,土壤也是温室气体的一个发生源,如土壤施用氮肥产生的一氧化二氮是温室气体的一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工仪器网)日本以气相色谱仪为基础开发新型气体检测装置  相似文献   

2.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认为,如果没有人类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下一个冰河世纪很可能会在1500年内到来,但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决定了它不会在这个时间段内到来。研究人员表示这个成果不能被用作支持排放温室气体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肥料是农业“八字宪法”的重要内容,施肥是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氮肥施用田间以后,由于受土壤中亚硝化和硝化微生物作用,氮肥中不易随雨水流失的铵态氮被氧化成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而亚硝态氮和硝态氮不易被土壤吸附,容易被雨水冲淋而流失,致使氮肥利用率大大降低。根据我国农业部门的测定,氮肥利用率一般在50%左右。氮肥增效剂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化学药剂。又称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温室气体监测用氧化亚氮(N2O)标准气体的GC—uECD分析方法,对影响色谱分离条件的动力学因素载气流量、柱流量、尾吹气流量,以及检测器和分离柱的温度进行了研究。用该方法对氧化亚氮标准气体进行分析,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温室气体监测用氧化亚氮(N2O)标准气体的GC-μECD分析方法,对影响色谱分离条件的动力学因素载气流量、柱流量、尾吹气流量,以及检测器和分离柱的温度进行了研究.用该方法对氧化亚氮标准气体进行分析,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碳作为主要温室气体,引发了温室效应和一系列环境问题。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保持碳循环的平衡,通过化学固定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增值产品的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新兴的金属-有机骨架(MOFs)具有高表面积和均匀分散的催化位点,被认为是CO_2捕获和固定的理想的多相催化剂。本文研究了在温和反应条件(1atm CO_2和35℃)下,四丁基溴化铵作为助催化剂,HKUST-1催化环氧乙基苯与二氧化碳偶联反应的催化性能。HKUST-1显示出高效催化氧化苯乙烯环加成反应的活性,反应48 h后转化率可达88%。  相似文献   

7.
郭静波  叶兆勇  付欣  张兰河  马放 《化学通报》2017,80(3):266-272,287
N_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而污水生物脱氮处理过程是N_2O的潜在产生源之一。随着污水处理量和处理程度的不断提高,N_2O的排放量也将不断增大。建立N_2O排放数学模型对污水生物脱氮系统中N_2O生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污水处理行业N_2O削减工艺技术的开发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归纳了生物脱氮工艺的原理,系统阐述了生物脱氮工艺中N_2O的生成机理和排放数学模型的类型、建立方法及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生物脱氮工艺中N_2O排放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N_2O排放数学模型的完善、N_2O排放量的削减、污水生物脱氮工艺的优化及污水处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氮, 氧和二氧化碳在25℃, 10-15atm范围在全氟三丙胺(FTPA)和全氟萘烷(FDC)中的溶解度. 在上述压力范围内, 氮氧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溶解度都符合Hanry定律, 测量误差在3%以内.  相似文献   

9.
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开发出一种新技术系统,利用该技术可同时自动检测出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3种温室气体。利用这台仪器在现有的气相色谱仪基础上,组合高精度碳分子筛等复合系统,可在10min检测出3种气体的含量。该装置对检测土壤中发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和排放量有重要作用,同时可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检测成本。  相似文献   

10.
氮肥管理对夏玉米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设置四个不同的氮肥管理措施, 即氮肥施用量300 kg N/ha (N300)和250 kg N/ha (N250)、改进的施肥模式(Optimized)以及施用缓释肥(SRU), 研究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季土壤与大气之间CH4和N2O的交换通量及相应措施的减排潜力. 结果表明, 在2008年整个夏玉米生长季, 土壤都是大气CH4的净吸收库和N2O的排放源. 夏玉米生长季土壤氧化吸收的CH4总量从大到小依次为Optimized > N250 > SRU > N300, 对应的吸收总量依次为624.16、590.07、487.89以及316.02 g CH4-C/ha, 各处理间氧化吸收的CH4总量无显著差异. 与N300和N250这两个处理相比, 依据夏玉米对氮肥的需肥规律以及玉米根层土壤速效氮的供给能力而确定氮肥施用量, 同时再平衡施用磷肥和钾肥的改进施肥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夏玉米生长季N2O的排放. 施用聚乙烯包膜的尿素也能够显著降低夏玉米季N2O的排放. 夏玉米生长季土壤排放的N2O总量从大到小依次为N300 > N250 > Optimized > SRU, 对应的排放总量依次为3462.18、2340.07、1680.00以及911.91 g N2O-N/ha, 相应的N2O排放系数分别为1.15%、0.94%、0.91%以及0.30%.  相似文献   

11.
《化学分析计量》2007,16(6):29-29
宁夏农林科学院与美国阿凯迪亚生物科学公司近日签订协议,双方合作探索利用农作物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培育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品种和建立水稻生产中碳排放指标方法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_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其在烟气中的体积分数大约为10%–15%。CO_2的大量排放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重要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并减少CO_2的排放是21世纪人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CO_2的捕集和存储(carbon dioxide capture and storage,  相似文献   

13.
石灰氮肥料     
一、前言石灰氮(氰氨化钙 Ca CN_2)是氮肥品种之一,它是一种硷性肥料。根据不完全的资料,1951~1953年全世界石灰氮年产量约为210万吨(不包括苏联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约占全世界各种氮肥产量的8.3%。在某些水电资源丰富的国家,石灰氮的产量和比例都是较高的。例如:加拿大1952年产石灰氮95万吨;日本1957年产各种氮肥410万吨(换算成硫酸铵),其中石灰氮61万吨,占14.8%。西欧各国在农业中都广泛的施用石灰氮作为肥料,根据“欧洲经济合作协会(O.E.E.C.)的资料,参加该组织的18个国家在1948~1949和1950~1951年所使用的各种氮肥中,石灰氮分别占7.3%和8.2%。  相似文献   

14.
氨气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氮肥,还是一种易液化且无碳的绿色能源载体.工业固氮的Haber-Bosch工艺每年消耗全球超过1%的能耗,还伴随着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等问题,而电催化氮还原反应可以在常温常压下低能耗地合成氨,因此设计高催化性能的氮气分子活化电催化剂成为科研工作者的首要研究目标.受自然界中固氮酶和Haber-Bosch工艺催化剂的启发,价格低廉且含量丰富的铁基催化剂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含氮催化剂可能导致氮还原假阳性等问题,因此本文综述了无氮铁基电催化剂(氧化物、硫化物、碳化物、磷化物和铁基金属有机骨架等)在氮还原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研究人员在执行氮还原实验确定氮源的操作中提出合理建议,希望可以为铁基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认识“碳足迹”倡导低碳生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秋  施阳 《化学教育》2009,30(3):5-7
温室效应及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碳足迹”是近年来国际环保组织及研究者为了形象而准确地衡量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提出的新概念,用于测量人类活动中产生的全部温室气体,并以二氧化碳作为等价物,以吨(或千克)为单位计算温室气体的量。这一概念促使人们认识到,在现代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碳足迹”,减少“碳足迹”,倡导低碳生活人人可为,有利于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与责任。论文介绍了“碳足迹”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讨论了个人生活与“碳足迹”的关系,从“碳中和”、做出承诺、节能减排、支持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提出减少“碳足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已超过百亿吨,预计到201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是278亿吨.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在大气中的含量不断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全球性气候异常,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引发频繁的自然灾害.因此,如何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联合国巴厘国际气候会议重点讨论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二氧化碳的治理,如发达国家研发将二氧化碳收集并深埋地下,在治理的同时也限制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7.
牛乐朋  陈一帆  张鹏远  梁政勇 《化学通报》2023,86(8):968-976,967
二氧化碳既(CO2)是令人头疼的温室气体,更是有价值的碳资源,因此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二氧化碳和环氧环己烷为原料合成的聚碳酸亚环己酯(PCHC)是一种新型的脂环类可生物降解聚酯材料,相比传统的二氧化碳-环氧烷聚合物,其机械和耐热性能更为优良,有望拓展脂肪类聚碳酸酯的使用范围。本文对PCHC的基本性能及潜在应用领域、合成工艺路线以及交替共聚反应催化剂的发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优质PCHC材料的高效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二氧化碳(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变异问题正得到普遍重视,全球CO2年排放量已达数百亿吨[1].控制CO2排放量,对其回收、固定、利用及再资源化,已成为世界各国严重关切的问题.同时,从资源化角度出发,CO2是世界上最为丰富和廉价的碳一(C1)资源[2,3],因此,大力发展二氧化碳的绿色化利用技术,开发绿色高新精细化工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线质谱仪检测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在线检测质谱仪(SPIMS-1000)分别对高温烘烤、长时间密封保存、机械损伤等处理过的松科松属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样品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新鲜样品进行对比检测。SPIMS-1000在线检测质谱仪能够检测出植物排放的异戊二烯(m/z 68)和单萜(m/z 136),及其它一些特异性组分,如(Z)-3-己烯醛(m/z 98)等。利用在线检测质谱仪实现敞开环境中原位植物排放气体的检测。实验表明,在线检测质谱仪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中VOCs的实时、在线、定性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CO2)电化学还原利用CO2生产低碳燃料,能够实现可再生能源存储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而成为了近年里一个甚受瞩目的研究与开发热点. 尽管以往科学家关于催化剂活性、产物选择性以及反应机理的基础研究已做了广泛的报道,但对催化稳定性和电化学反应器系统的设计及实用性方面还未给予充分重视. 本文针对影响低温水溶液中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技术实用化的上述两个重要因素, 从技术应用需求角度出发,在概述发展现状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主要存在的技术挑战,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