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两二酸二乙酯、氯乙酸乙酯和氯苄出发,经LiAlH4还原,合成新的二元醇,进而合成新的螺环化合物:3,9-二羟乙基-3',9'-二苯甲基-1,5,7,11-四氧杂螺[5,5]十一烷.该化合物的结构由它的氢和碳-13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得到证明.该单体在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的作用下进行开环聚合反应.由于环上四个取代基的稳定作用,聚合物的收率比较低(产率10%左右).通过对聚合物的结构分析,提出了这一单体的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机理.对随聚合温度升高,聚合物中酯基/苯基的克分子比降低,以及本体聚合时得到交联聚合物等一系列现象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了3,9-二氢-3,9-二硫代-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螺环-[5,5)十一烷2,研究了2在N,N-二甲基乙酰胺介质中,在氢化钠作用下与α-芳基-β-硝基烯的加成反应,得到5个新的加成产物3a-e,对2及加成物3a-e的^1HNMR谱进行了归属,并得到元素分析和IR的证实。  相似文献   

3.
袁金颖  潘才元 《合成化学》1997,5(3):251-255
合成了新型膨胀单体3,9-二(对甲氧基苄基)-1,5,7,11-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以BF3.OEt2为催化剂,在二氯乙烷中实现了其双开环阳离子聚合。此单体对热固体脂进行改性。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新型膨胀单体3,9-二(对甲氧基苄基)-1,5,7,11-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以BF3·OEt2为催化剂,在二氯乙烷中实现了其双开环阳离子聚合。此单体可对热固性树脂进行改性。测定了固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估算了该单体的体积膨胀率(+10.44%)。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3,9-二氢-3,9-二硫代-2,4,8,10-四氧杂-3,9-二磷杂螺环-[5,5]十一烷2,研究了2在N,N-二甲基乙酰胺介质中,在氢化钠作用下与α-芳基-β-硝基烯的加成反应,得到5个新的加成产物3_(a-e),对2及加成物3_(a-e)的~1HNMR谱进行了归属,并得到元素分析和IR的证实。  相似文献   

6.
环单体的合成,聚合及与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新螺环原碳酸酯单体:3,9-二(对甲氧基苄基)-1,5,7,11-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以BF3·OEt2为催化剂,实现了其阳离子聚合。聚合产物的^1H NMR、^13C NMR、IR及元素分析均表明发生了双开环聚合反应。探讨了其聚合历程。用DSC和IR跟踪环氧树脂及其与螺环单体混合后的固化反应过程,研究了固化剂、反应条件对固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新螺环原碳酸酯单体:3,9-二(对甲氧基苄基)-1,5,7,11-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以BF3·OEt2为催化剂,实现了其阳离子聚合.聚合产物的1HNMR、13CNMR、IR及元素分析均表明发生了双开环聚合反应.探讨了其聚合历程.用DSC和IR跟踪环氧树脂及其与螺环单体混合后的固化反应过程,研究了固化剂、反应条件对固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含螺环原碳酸酯的预聚物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一个新的螺环原碳酸酯单体,3,9 二羟甲基 3’,9’ 二苯基 1,5,7,11 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它与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反应生成了低分子量预聚物,用该预聚物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可以减少残留在树脂基体中的环氧基团,这说明该预聚物与环氧树脂之间发生了共聚固化反应.基体的Tg和热稳定性随预聚物加入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改性环氧树脂的粘接强度则随预聚物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螺环基团上的取代基对改性环氧树脂基体也有一定的影响,作者对上述试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3—偶极环加成反应在杂螺环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腈与4,4-亚甲基-1-甲基哌啶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生成了杂螺[4.5]葵烷化合物,反应具有立体专一性.产物经LiAlH4还原生成了γ-氨基醇,最后经插入C-1单元扩环生成了新的杂螺[5.5]十一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王树梅 Ge.  Just 《合成化学》1997,5(2):209-211
以3,4-二(4′-甲磺酰氧-2′-丁炔基)四氢呋喃或6-硫杂-3,8-二炔-1,11-二羟甲基环十一烷为原料合成了二环化合物6-硫杂-13-氧杂二环(9.3.0)-3,8-二炔十四烷,通过^1HNMR^13CNMR,IR及MS进行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1.
含氧、氮、硫杂螺环结构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荣宝  张大为  梁娅  刘博 《有机化学》2008,28(8):1366-1378
有机螺环光致变色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光敏性和抗光疲劳性, 可应用于光过滤器及光学记录存储. 为了获得性能优良的螺环光致变色化合物, 新的设计合成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总结了对含氧、氮、硫杂螺环结构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描述了螺环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部分化合物的合成过程, 展望了螺环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新型螺环交联剂的合成及其交联聚合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一种新型螺环环丙烯酸酯交联剂 3,11 二亚甲基 2,10 二酮 1,4,9,12 四氧二螺[4,2,4,2]十四烷(2).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下,在苯溶液中进行了它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的交联聚合物是具有螺环交联结构的聚甲基丙基酸甲酯.交联聚合物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结果表明,此交联离聚物在酸碱条件下都很稳定,特别是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极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冯亚青  张晓东 《合成化学》1997,5(3):269-272
由螺[5.5]十一烷-3-酮与硫脲在碘的存在下反应,生成了4,5-二氢螺[苯并[d]噻唑-6-(7H),1′-环己烷]-2-胺(3),3与溴甲基苯基甲酮在苯中缩合得到相应的酮4a~4c,然后在醇中加热环化生成二氢螺[咪唑并[2,1-b]苯并[d]噻唑]化合物5a~5c。新化合物5a~5c的分子组成及结构经元素分析、1HNMR、13CNMR证实,其中产物5b的分子结构经X-射线衍射晶体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9种1-(O,O-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酯)亚甲基-2,8,9-三氧杂-5-氮杂-1-硅杂三环-[3,3,3,0^1,5]十一烷。合成方法简单,易于后处理,经元素分析、IR、^1H NMR、MS确定了新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进行了生物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陆明  魏运洋 《应用化学》1994,11(5):110-111
以乙二胺、乙二醛和脲为原料,通过曼尼希反应,合成了2,5,7,9-四氮杂双环[4.3.0]壬-8-酮盐酸盐(I)。化合物I在硝酸-乙酸酐体系中硝化,制得了标题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利用1,3-环己二酮和1,4-苯二甲醛为原料,在微酸介质中通过羟醛缩合和脱水反应,合成了9,9′-(1,4-亚苯基)-2H,2′H,3H,3′H,4H,4′H,5H,5H,′6H,6′H,7H,7′H,9H,9′H-十四氢-二-吖啶-1,1,′8,8′-四酮(化合物Ⅰ)。提出了化合物Ⅰ生成的反应机理。将化合物Ⅰ与季戊四醇在I2催化下反应,生成了目标化合物9,9-(′1,4-亚苯基)-2H,2′H,3H,3′H,4H,4′H,5H,5H,′6H,6′H,7H,7′H,9H,9′H-十四氢-二-吖啶-1,1,′8,8′-四酮缩双季戊四醇(化合物Ⅱ),收率为40%。产物和中间体用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在含有螺环单元的化合物Ⅱ1H NMR中,亚甲基中的8个氢由于受手性轴和苯环的影响而裂分成8重峰。对影响反应的因素特别是副产物生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一种环状新单体,2-甲基-2-甲氧基羰基-5-次甲基-1,3-二氧环戊-4-酮的合成,并用红外、核磁及元素分析对单体和中间体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在-70℃及干燥氮气保护下,用9-芴锂作阴离子5:发剂对此新单体进行了阴离子开环聚合反应的研究.聚合物的红外和核磁谱图表明:在聚合物中存在两种结构单元,这说明在聚合过程中同时存在开环和不开环的两种情况。虽然在聚合物中,这两种结构单元的量应取决于两种相应的碳阴离子的相对稳定性,但是开环聚合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因为开环的结果形成了更稳定的羰基.用粘度法测定了聚合物的特性粘数。  相似文献   

18.
烷基化螺吡喃吲哚的合成及光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增加螺吡喃吲哚与透明聚合物(PMMA)的相溶性,在螺吡喃吲哚分子中引入长烷基链,合成了1′-「十八烷基」-3′,3′-二甲基-6-硝基-8-「二十二酰氧基」-螺「2H-1-苯并吡喃-2,2′-二氢吲哚」,并用NMR确定各中间体和最终产物的结构,HPLC显示产物中烷基化螺吡喃吲哚含量在97%以上。将烷基化螺吡喃吲哚与PMMA制成厚度为500nm左右的膜,研究该膜对紫外光的响应,获得烷基化螺吡喃吲哚开环和紫外吸收的关系,以及J-耦合构型与陈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3,4-二(4′-甲磺酰氧-2′-丁炔基)四氢呋喃或6-硫杂-3,8-二炔-1,11-二羟甲基环十一烷为原料合成了二环化合物6-硫杂-13-氧杂二环[9.3.0]-3,8-二炔十四烷。通过1HNMR,13CNMR,IR及MS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18种新的对称与不对称的2,5-二取代-1,3.4- 二唑及N,N′-二酰基肼化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和质谱确定了其结构,并对它们的杀虫、抗菌活性进行了测试,发现了数个具有效强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