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在液相环己酮氨肟化反应中,有机物在钛硅分子筛催化剂(TS-1)上的沉积是造成失活的原因之一。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差热、色谱-质谱联用、X-射线衍射、固体核磁共振、N2物理吸附和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失活TS-1的骨架结构及表面沉积物分子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引起催化剂失活的沉积物富集在分子筛的孔道内,主要有环己酮的氧化或还原产物、环己酮的二聚物、环己酮肟深度反应产物、叔丁基环己酮等可溶性沉积物以及它们缩聚而成的不溶性沉积物,其量可占失活催化剂总质量的5.0%。TPO烧炭时靠近Ti中心处的沉积物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脱除,而孔道内的其他沉积物需要在较高温度下脱除,650℃沉积的炭可完全脱除。失活催化剂经700℃煅烧再生后,催化活性可恢复到新鲜催化剂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环己酮肟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在合成纤维、医药和日用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在环己酮肟众多的合成方法中,环己酮氨肟化反应由于工艺简单、条件温和且无副产物生成,从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该化学反应路径为主线,从环己酮肟催化剂的制备及连续化工艺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尽管目前TS-1催化剂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着催化剂成本高、反应液与催化剂分离困难、反应液堵塞催化剂孔道导致失活的现象。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对未来高效、绿色、稳定的TS-1催化剂开发的研究重点以及实现环己酮肟连续化工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通过将杂原子B引入钛硅-1(TS-1)分子筛对其进行改性,并研究其催化氧化性能。结果发现,B-TS-1明显延长了环己酮氨肟化反应运行寿命。结合氨肟化体系催化剂失活主要原因以及反应体系H2O2反应路径,分析表明,H2O2是控制TS-1/H2O2氨肟化体系副反应发生的关键,并且有机副产物是导致催化剂堵孔失活的重要原因。本文提出B-TS-1能有效控制体系H2O2残留,从而进一步抑制副反应发生与积碳生成以延长催化剂寿命。结合Al-TS-1的催化特性,发现同时引入适量B、Al的B/Al-TS-1具有进一步提高环己酮肟化反应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环己烷直接制备环己酮肟是化学工业绿色和可持续化发展的理想方法之一。考察了多级孔TS-1及金属改性多级孔TS-1对环己烷、双氧水和氨水直接合成环己酮肟的催化活性,结合样品的紫外漫反射光谱,X射线电子能谱,N_2的等温吸附-脱附等表征,探究影响催化性能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多级孔TS-1中的多级孔有利于反应物和生成物迅速扩散,而Cu改性的多级孔TS-1中的Cu-O-Ti可选择性吸附并活化NH_3,促进羟胺的原位生成,同时抑制环己酮肟进一步氧化。Cu含量为2.5%的催化剂催化活性最好,环己烷的转化率为15.3%,环己酮肟的选择性和产率分别为72.2%和11.0%。  相似文献   

5.
Al2O3-SiO2催化环己胺氧化制备环己酮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Al2O3-SiO2为催化剂,用双氧水氧化环己胺制备了环己酮肟。考察了溶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剂乙腈与环己胺体积比为3∶1,催化剂质量分数31.0%,75℃反应5 h后的环己胺转化率为100%,环己酮肟选择性可达83.6%。并对环己胺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环己酮肟气相Beckmann重排反应制己内酰胺B2O3/TiO2-ZrO2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和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失活催化剂进行N2吸附、XRD、NH3-TPD等表征后发现,引起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表面因积炭所引起的酸性改变。失活催化剂在600℃于空气气氛中焙烧8h可完全恢复到新鲜催化剂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钛硅分子筛TS-1催化环己酮氨氧化制环己酮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钛硅分子筛TS1催化环己酮氨氧化制环己酮肟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催化剂的投料量、提高分子筛的钛硅比和降低H2O2的空速,有利于提高氨氧化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降低氨/酮比不利于氨氧化反应,适宜的氨/酮摩尔比应该在20以上.适宜的氨氧化反应温度是80℃左右,过低和过高的温度都不利于氨氧化反应.进料方式会严重影响TS1催化氨氧化反应:H2O2的连续进料和氨的间歇进料方式可获得最佳的结果.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环己酮的转化率可达100%,环己酮肟的选择性为97%.给出了可能的TS1催化氨氧化反应机理,认为氨氧化反应是经历了氨催化氧化为羟胺的过程,肟是羟胺与环己酮通过非催化方式直接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以二甲亚砜作溶剂,以D-72固体磺酸树脂为催化剂的两相体系中,实现了由环己酮肟液相贝克曼重排制备己内酰胺的反应.主要考察了环己酮肟在固体酸催化剂上的吸附热力学规律以及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等因素对重排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己酮肟在磺酸树脂上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等温方程和速率方程来描述.在二甲亚砜溶剂中,当反应温度在130℃,催化剂用量为0.5 g(催化剂:环己酮肟=1:2(质量比))的条件下反应6小时,环己酮肟的转化率高达100%,己内酰胺的选择性为86.2%,主要副产物为环己酮.该法对环境无害,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容易分离和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丙烯环氧化反应中失活钛硅分子筛的无氧脱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无氧脱附方法对丙烯环氧化中失活的薄层钛硅分子筛(即Spent EPO-4)和环氧丙烷(PO)与丙二醇单甲醚(MME)浸渍的TS-1催化剂(即PO/TS-1和MME/TS-1)进行了研究,脱附产物由气相色谱定性分析,无氧脱附后的催化剂以丙烯环氧化为探针反应进行再生性能评价,同时在无氧条件下考察了TS-1在300℃时催化裂化PO反应.实验结果表明:PO浸渍TS-1可使其活性明显下降,PO在TS-1上不是简单的弱吸附,存在着化学强吸附和自聚.失活催化剂(Spent EPO-4和PO/TS-1)经无氧脱附后,其催化活性可显著恢复.通过对失活催化剂脱附产物的比较,推测了丙烯环氧化反应过程中钛硅分子筛失活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HRTEM、XRD、FT-IR、Raman、~(13)C NM R、NH_3-TPD、DTG及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丙烷脱氢PtSn催化剂积炭性质及其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催化剂的积炭失活过程。结果表明,积炭覆盖活性位并堵塞催化剂孔道是催化剂失活主要因素;与新鲜催化剂相比,催化剂积炭完全失活后,Pt颗粒粒径并没有明显变化;完全失活时,XRD谱图出现了无定形石墨炭的衍射峰;随着积炭量的增加,焦的石墨化程度越高,芳构化程度加深,难以消除的炭增多,再生难度加大。提出丙烷在Pt活性位深度脱氢形成积炭并向载体转移的历程,认为更为稳定的C_(24)H_(12)是积炭前驱体。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various mixed orthophosphates [NaMgPO4, Na4Mg(PO4)2 and NaMg4(PO4)3] obtained from freshly prepared Mg3(PO4)2 gel by using various treatments. The solids exhibit excellent selectivity in the gas-phase conversion of cyclohexanol (CHOL) to cyclohexanone (CHONE).  相似文献   

12.
Cyclohexanone monooxygenase catalyzed the oxidation of tertiary, secondary and hydroxylamines to N-oxides, hydroxylamines and nitron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加料方式和底物浓度对钛硅分子筛Ti-MWW催化环己酮液相氨肟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加料方式对 Ti-MWW 催化环己酮氨肟化过程有重要影响,过氧化氢的浓度对反应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过氧化氢缓慢加入反应体系的情况下,环己酮转化率和环己酮肟选择性都高于99%, 而且该反应过程以水作溶剂,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4.
姜标  黄浩  罗军  李祖义 《有机化学》2005,25(12):1542-1547
描述了硫化物不对称生物氧化成手性亚砜, 主要为氯过氧化物酶、环己酮单氧酶催化有机硫化物氧化成具有光学活性的亚砜的两条酶促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15.
Influence of metal ions on hydrogen peroxide decomposition on the liquid-phase ammoximation of cyclohexanone was studied in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over titanium silicalite) conditions. The latter reaction is accompanied by side reactions, which deactivate the catalyst. Deactivation behavior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碘催化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单质碘催化环已酮与1,2-丙二醇的缩醛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醇酮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等因素对环已酮乙二醇缩醛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回流条件下,醇酮摩尔比为1.3,催化剂用量为52mg(约占反应体系总摩尔数的0.007%),带水剂环己烷用量为8mL,反应40min后缩醛收率可达79.2%。  相似文献   

17.
过氧化环己酮对二苯并噻吩的氧化脱硫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二苯并噻吩(dibenzothiophene DBT)及其衍生物是重油、减压馏分油及渣油中的主要硫化物。在通常的加氢脱硫中,二苯并噻吩系列是较难脱除的一类有机硫。近年来,以二苯并噻吩系列为模型的深度脱硫研究发展迅速。李建源等对二苯并噻吩及其衍生物为模型的氧化脱硫(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DS)、加氢脱硫、吸附脱硫及生物脱硫等作了较为详尽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建立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体中环己酮含量的分析方法。水样用二硫化碳萃取,萃取液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己酮的含量。环己酮的质量浓度在0~18.16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 8。方法检出限为0.010 mg/L,加标回收率为93.3%~95.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2%~3.48%(n=6)。该方法预处理简单,检测灵敏度高,可用于水体中环己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