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袋模型进展     
本文回顾了强子结构袋模型几年来所取得进展,着重介绍近两年来的进展。总结是沿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的,(一)理论描述的进一步完善,包括半定量地介绍了R.L.Jaffe等人最近提出的,考虑到手征对称的混合袋模型。(二)袋模型对强子静态性质的应用,包括轻夸克强子和重夸克强子的质量谱,以及对π介子质量的重新考虑。(三)多夸克强子,分析了它们分类情况,并估计了它们的质量。袋模型对于强子衰变,强子碰撞等动态过程,以及对原子核的应用成就不多,进展不大,而且篇幅有限,未作定量介绍。  相似文献   

2.
陈世浩 《中国物理 C》1994,18(4):317-325
提出一种新的包含三代已知轻子与夸克的SU(5)大统—模型.按本模型,强子可看作由夸克形成的非拓扑孤粒子;轻子与夸克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是由对称性自发破缺造成的;在强子内部,夸克质量很小,其性质与已知夸克相同;在强子外部,夸克的性质与已知轻子相同,只是质量很重,并将很快衰变.本文除了定义严格守恒的电荷Q0、费米子数F0外,还在孤粒子内部定义了近似守恒的内色荷、内电荷、内费米子数.已知SU(5)大统—模型的(L-B)守恒相应于本模型的F0守恒.  相似文献   

3.
何景棠 《物理》2005,34(11):809-819
文章叙述了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的成就和不足,详细介绍了寻找多夸克新粒子态的实验进展.寻找多夸克新粒子态对中国粒子物理实验学家可能作出世界创新成果是一个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4.
用孤粒子袋模型计算强子的静态物理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平均场近似下,对孤粒子袋模型作了较详细的数值解,计算了强子静态物理性质.特点是考虑了夸克质量和质心修正后,明显改善gA/gV值,并且,强子质量、均方根电荷半径和磁矩等均与实验值基本相符.初步导出d夸克和u夸克间的质量差.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强子袋模型(“橡皮袋”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在质心系中,强子可以形象地看作为一个外半径为 Rc,“壁厚”为 D,“平均表面张力”为T 的口袋体系;夸克被“暂时”禁闭在袋内.这个模型兼有 MIT 和 SLAC 二种袋模型的优点,它既有场论基础,又能用来进行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6.
封面说明     
正今年是盖尔曼(Murray Gell-Mann)提出夸克模型50周年,本刊今年的封面即以此为题.强子(包括重子和介子)曾经被看成基本粒子.随着粒子物理学的进展,从高能电子在核子上的散射实验,认识到强子并不"基本";与轻子不同,强子是有内部结构的.强子可根据SU(3)对称性进行分类.1964年,盖尔曼和G.兹维格提出,与SU(3)对称性的基础表示对应的3种粒子是构成一切强子的构造单元,并从文学作品中借来名字"夸克"(英文原义为乌鸦的叫声).夸克的电荷是电子电荷的1/3或其倍数.重子由3  相似文献   

7.
基于一个描述夸克胶子火柱演化的相对论流体力学模型,研究了夸克相、强子相互作用以及非热过程(DrellYan对、粲强子衰变)的中等质量双轻子的产生.发现由于相边对夸克胶子物质演化的影响和RHIC能量核碰撞产生的夸克胶子物质具有高的初始温度,夸克相对双轻子的贡献显著增强,比那些来自强子相互作用的贡献重要,甚至能与来自非热的贡献比较.表明中等质量双轻子的增强是一个在核碰撞中产生了夸克胶子物质的可能信号. 关键词: 夸克-胶子物质 双轻子增强 相对论流体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郭华  王顺金 《中国物理 C》1999,23(9):897-899
通过建立夸克一介子耦合(QMC)模型与量子强子动力学(QHD)模型的等价性条件,自洽地定出了介质相关的QMC模型参数,数值计算表明,QMC模型袋参数及核子袋半径受核物质影响较大,而零点运动参数则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引 言 基本粒子有结构吗?现在对这个问题,似乎很少有争论了.确实,对于基本粒子主要是对强子的结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尤其是各种夸克(“层子”)模型,包括引进不久的c夸克(粲层子)以及各种袋模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尽管如此,大家对现状还是有怀疑的,自由夸克为什么在实验上始终找不到呢?为了把这种夸克的“禁闭性”纳入理论,人们作了各种各样的努力,方案繁多,但似乎都还不能令人信服地证明这一点.实验最终将对目前各种理论作出判断和抉择.不过我们觉得,夸克的禁闭性以及对真空研究的深入是有关联的,这中间似乎存在一种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在粒子物理的所谓"标准模型"中发生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带有分数电荷的夸克,这些夸克被电中性的类似光子的"胶子"捆绑在一起形成强子(包括重子和介子)。目前标准模型中包含6种不同"味道"的夸克:上夸克(u)、下夸克(d)、奇异夸克(s)、粲夸克(c)、底夸克(b)和顶夸克(t);它们各自的反粒子(反夸克)被标志为、d、、、、。每一种味道的夸克又带有强作用的3种不同的"色荷"之一的"色荷"。之所以称之为"色荷"是因为强相互作用将这些带色荷的夸克束缚在一起形成强子的法则很容易让我们类比到对颜色的感知。  相似文献   

11.
董宇兵 《中国物理 C》1995,19(8):748-756
利用重夸克等数理论,对重味强子Qq、QQq和Qqq以及四夸克态QQqq的质量谱进行了系统定性的研究,并与势模型对QQqq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蔡勖 《物理》2009,38(1)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重离子实验探测器(ALICE),利用2008年开始运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将核物质加热到太阳中心温度的几十万倍,研究在高温高密的极端环境下生成的新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或夸克物质)的性质.这样的实验有可能从本源上探索:强作用力如何支配物质结构?夸克作为强作用力的基本量子,如何禁闭于质子和中子内部?夸克作为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质量从何而来?文章介绍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探索物质本源的大型重离子实验,内容包括:强作用力与夸克模型、渐进自c由与夸克禁闭、重离子碰撞与夸克物质、LHC上的ALICE实验、连通夸克和宇宙.  相似文献   

13.
现在人们认为:在我们周围物质世界中的强子一质子、中子、其他重子及介子等都是由夸克与胶子构成的.强子的夸克结构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它们的各种静态性质.用高能轻子(电子、μ子等)轰击核子,甚至能定出内部夸克的动量分布.自从夸克、胶子的概念为人们所接受,科学家就在努力寻找自由的夸克与胶子.但是,迄今为止,不论在自然界或通过实验手段都没有成功,它们一直被牢牢地禁闭在每个强子“口袋’中,不能自由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有限温度下奇异夸克物质的研究,包括早期宇宙中大块奇异夸克物质的研究;基于MIT袋模型的strangelet研究,以及运用质量密度相关模型对奇异夸克物质的研究,最后简略评述了关于奇异夸克物质性质的近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有限温度奇异夸克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有限温度下奇异夸克物质的研究,包括早期宇宙中大块奇异夸克物质的研究;基于MIT袋模型的strangelet研究,以及运用质量密度相关模型对奇异夸克物质的研究,最后简略评述了关于奇异夸克物质性质的近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现在人们认为:在我们周围物质世界中的强子一质子、中子、其他重子及介子等都是由夸克与胶子构成的.强子的夸克结构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它们的各种静态性质.用高能轻子(电子、μ子等)轰击核子,甚至能定出内部夸克的动量分布.自从夸克、胶子的概念为人们所接受,科学家就在努力寻找自由的夸克与胶子.但是,迄今为止,不论在自然界或通过实验手段都没有成功,它们一直被牢牢地禁闭在每个强子“口袋’中,不能自由存在.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新的包含三代已知轻子与夸克的SU(5)大统—模型.按本模型,强子可看作由夸克形成的非拓扑孤粒子;轻子与夸克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是由对称性自发破缺造成的;在强子内部,夸克质量很小,其性质与已知夸克相同;在强子外部,夸克的性质与已知轻子相同,只是质量很重,并将很快衰变.本文除了定义严格守恒的电荷Q0、费米子数F0外,还在孤粒子内部定义了近似守恒的内色荷、内电荷、内费米子数.已知SU(5)大统—模型的(L-B)守恒相应于本模型的F0守恒。  相似文献   

18.
利用强子的“橡皮袋”模型,本文统一计算了普通强子和 J/(Φ)族介子(包括(Φ)(3772))的质量谱,其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从而克服了 M.I.T.袋模型在解释 J/(Φ)介子族质量谱方面所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从60年代起,粒子分类一直采用夸克模型。自然界存在六种夸克:它们是上夸克(up,简写为u),下夸克(down,简写为d),粲夸克(charm,简写为c),奇异夸克(strange,简写为s),顶夸克(top,简写为t)和底夸克(bottom,简写为b)。夸克模型认为,介子是由夸克和反夸克组成的,而重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介子和重子统称为强子。由胶子传播强相互作用。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Chromodynamics,简写为QCD)描写强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道国 《中国物理 C》1990,14(7):596-603
本文研究在gs零阶近似孤粒子袋模型.考虑了夸克间的单胶子交换相互作用,则构成π云孤粒子袋模型.并导出强子各种静态物理性质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与实验值基本相符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