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四种判别粗大误差准则的比较与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用于判别含有粗大误差的异常值的准则有多种,本文将对格拉布斯准则、莱依达准则、肖维勒准则和t检验准则四种粗大误差剔除准则在实验测量次数落在3~100的情况下的选择讨论,给出测量次数落在区间3~100判断准则的选择意见。  相似文献   

2.
在测液体粘滞系数实验中记时起点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液体粘滞系数测定实验中(用斯托克斯法),记时起点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这个实验中,通过误差分析,我们知道,小球下落的时间t,小球下落的距离L,是对总误差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为提高测量精度,除提高计时技术,增加时间t的测量次数外,还需要尽量增加时间t,用来减少η/ t。同时,也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并探讨了少次数测量下表示测试结果的一种方法——应按 t 分布表示.  相似文献   

4.
无损评价固体板材疲劳损伤的非线性超声兰姆波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上分析了采用非线性超声兰姆波方法准确评价固体板材疲劳损伤的可行性.对于未承受周期性载荷作用的航空铝板,采用已建立的超声兰姆波实验系统测量了在其中传播的超声兰姆波的基波和二次谐波的幅频曲线,并对所测得结果给予了合理的物理解释.对两块给定的航空铝板试件施加拉-拉疲劳载荷作用,在超声兰姆波具有强烈非线性效应的条件下,对于不同的载荷循环次数,分别对两试件中超声兰姆波的基波和二次谐波的幅频曲线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板材疲劳损伤的初期,超声兰姆波基波的应力波因子随循环次数的改变并不明显,且与循环次数的对应关系也不确定;然而,在周期性载荷作用的最初阶段,超声兰姆波二次谐波的应力波因子随循环次数的变化非常显著,并表现出明显的单调对应关系,表明超声兰姆波的非线性效应及相应的超声兰姆波二次谐波的应力波因子,可望能为固体板材早期疲劳损伤的准确评价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推出了平均值的包含因子与测量次数n的正确关系,计算了两组实验结果的置信水准,纠正了文[1]的两个错误,得出了评定实验结果的一般结论。  相似文献   

6.
由于空气阻尼的作用,测量大摆角单摆“周期”时,测量累计次数增加造成平均“周期”不断减小,在无阻尼实验设定下,系统误差随之增大而随机误差却因此减小.基于弱阻尼大摆角单摆的运动方程与“周期”计算公式,通过数值计算不同摆长与摆角下使不确定度最小的最佳累计摆动次数,发现如果进行单次测量,采用秒表测量时最佳累计摆动次数往往需要大于20次,采用光电门测量时,在不同的摆长和摆角下,测量次数往往也不止1次;而如果采用多次测量,则可以显著减小每次测量所需要的最佳累计摆动次数.采用计算所得最佳摆动次数测量可以将周期测量的不确定度减小到A类不确定度的√2倍.  相似文献   

7.
文章讨论间接测量的随机误差的计算。认为当各直接测量的测量次数不相同时,在随机误差的计算中应考虑测量次数对间接测量值的随机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核材料监控是通过连续测量核材料周围的辐射强度(每次测量时间相同),将辐射强度数据代入报警判据,如果报警判据成立就给出报警。虚警是在辐射场没有实际的变化情形下核材料监控系统由于统计涨落、仪器工作状态不稳定和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报警,监控次数是监控过程中核对报警判据的次数。虚警率是虚警次数与监控次数的比值。  相似文献   

9.
长周期光纤光栅模式与耦合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长周期光纤光栅是在光纤纤芯中沿轴向形成折射率周期性调制的带阻型光纤器件。与光纤布拉格光栅不同,它表现为前向传播的纤芯基模与同向传播的各阶次包层模式在特定波长的耦合。研究了纤芯基模、包层模式(HE1t/EH1t)及其有效折射率随波长的变化,研究了纤芯基模与包层模式(HE1t/EH1t)的耦合系数。研究表明,纤芯基模与一阶低次包层模式的有效折射率随波长增大而减小,纤芯基模与HE1t产生的耦合系数远大于与EH1t的耦合系数,并且包层模式次数较低时,耦合系数随次数的升高而增加。这与以前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计算标准偏差的不确定度出发,探讨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与测量次数及不确定度首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罗杰  占文泽  巫伟皇  邵成刚  王典洪 《中国物理 B》2016,25(8):80401-080401
Based on statistical properties, two typical models are considered to calculate the uncertainties for some random noise sequences on the period extraction of a torsion pendulum, which is important and instructive in the measurement of gravitational constant G with the time-of-swing method. An expression of the uncertainty for the period measurement is obtained, which is dependent on the ratio ?t/(1/λ) where ?t is the interval of the sample time and 1/λ is the length of the correlation time. The result of processing experimental data shows that as the interval of the sample time ?t gradually shortens, the uncertainty of the period becomes smaller, and further when the ratio ?t/(1/λ) is less than 1, the uncertainty remains substantially unchanged.  相似文献   

12.
Day time noise level computation by traffic noise model requires realistic traffic data that is hardly ever available for every single street, therefore direct noise levels measurements may be the alternative. However, direct, continuous measurement of the day time noise level (equivalent level from 7 am to 7 pm) is an expensive strategy if a whole city must be assessed. To overcome this situation, short-term measurements of variable duration are often taken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day time noise level (Ld) because they are less expensive and resource demanding than continuous measurements over a whole day or more. From a set of continuous measurements over more than 48 h in 137 streets of nine different cities, the present work quantifies the error committed when using short-term noise measurements as a function of interval length measurement. To enhance estimation accuracy, both a street categorization and a temporal categorization have been attempted: in first place, it i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hort-term noise level and Ld follows a different distribution for main roads than for ordinary streets, therefore the error committed depends on the street category. To be specific, when estimating Ld from a 15 min short time measurement the error committed would be ±2 dB with a percent population coverage of 90%, in the case of main streets and in the case of ordinary streets the same error range covers 72.5% of the population. In second place, if the measurement range time is restricted (temporal categorization) from 9 am to 1 pm and from 2 pm to 5 pm in the case of ordinary streets, the percent population coverage increases to 90% when the error range is ±3 dB. When referring to main streets, the measurement range of time is limited from 10 am to 5 pm to obtain an increase of 2% of the percent population coverage when the error is ±1 and ±2 dB.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线列CCD像机交汇测量弹丸攻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昕  王颖  黄惠明 《光学技术》2002,28(4):376-377
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弹丸攻角的方法。利用线列CCD像机交汇形成一光靶 ,测量弹丸通过光靶的瞬时位置 ,将获得的位置信息按时间序列进行排列后即可获得弹丸的攻角。首先分析了利用线列CCD像机交汇测量弹丸攻角的测量原理及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测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然后对测量系统的攻角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 ,在目前CCD狭缝像机还不具备实际应用条件的前提下 ,利用此方法可以解决狭缝像机不能实时测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基于菲涅尔公式的透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提取样品光学常数的方法和原理,分析了样品厚度误差对THz-TDS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不确定度模型。进行太赫兹时域光谱测量实验,提取硅片在太赫兹波段的折射率,并计算了误差对提取样品折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厚度误差的增大,系统测量偏差也随之增大。对于较厚样品,相同厚度误差对其测量结果影响较小。样品厚度为994μm时,在厚度存在1μm的测量误差情况下,系统测量折射率的偏差为0.001 2,接近模型的仿真值。实验结果验证了厚度误差对测量不确定度模型的有效性,了解了厚度误差对系统测量结果的影响情况,对测量过程及结果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引入线性发射率模型,基于辐射测温方程组推导了三波段辐射测温方法的等温面方程,该方程是测量信号矢量与测量信号系数矢量的点积。根据测量信号系数矢量是温度的单值函数这一特征,结合二分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的优点,提出了三通道辐射测温方法的存储二分法求解原理,并进行了C++程序实现。基于C++程序研究了特定测量信号矢量条件下的等温面方程曲线,结果表明在较大的温度求解区间内该曲线具有单调特征,随着V3的增加该曲线尾部逐渐上翘由负变正。误差及时间复杂性分析结果表明二分数为Num时最大误差为(Tmax-Tmin)/2num+1,求解过程包括3Num+1次乘法和2Num+1次加法,没有除法和指数对数运算,极大地提高了温度求解速度。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短半衰期核素平衡浓度求解燃耗的谱法。该方法通过将待测燃料在恒定中子通量条件下辐照一段时间,使得短半衰期标识核素建立浓度平衡,并基于核素平衡浓度与燃料中剩余235U含量之间的关系求解得到燃耗值。理论模拟结果与LR-0实验堆上的燃料辐照实验均表明,当燃料经过短期辐照后,短半衰期标识核素88Kr,92Sr能在谱中出现明显可分辨的特征峰,从而证实了88Kr,92Sr作为燃耗测量的标识核素的可行性。模拟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测量富集度为20%的乏燃料的燃耗情况,实验表明标识核素88Kr,92Sr与其相应的干扰核素的特征峰在相应能量段均可分辨出来,且谱的测量宜选在乏燃料卸料冷却11 h内进行。最后通过88Kr,92Sr计算获得了与理论值相吻合的燃耗值。相比于其他方法,该方法测量燃耗不受辐照历史、燃料富集度、再次辐照前冷却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田亚男  田会  袁云 《应用光学》2019,40(3):483-488
为验证弹丸穿过天幕立靶时6个光幕响应时间是否一致,以提高测试设备测速精度,提出了一种用于检测天幕立靶光幕响应时间一致性的测量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该测量方法的模拟弹丸过幕信号源测试装置。该装置调用存储在ROM中的弹丸轮廓数据,经DA转换控制两路光源间隔亮暗变化一次,用于模拟弹丸依次穿过探测光幕所遮挡的光能量变化。利用信号采集与处理仪同步采集两路输出信号时间间隔,与装置设定时间间隔的差值比较完成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输出两路信号的时间间隔与设定时间间隔间的差值均小于1 μs,满足6个光幕响应时间一致性技术指标要求,该测试装置及测量方法可用于天幕立靶光幕响应时间一致性测量。  相似文献   

18.
郭涛  王志强  李成 《应用声学》2021,40(2):269-273
超声波时差法测量精度的提高,不仅使流量计的测量值更加准确,更能满足工业生产监控的智能化及自动化的需求。文中对时差法流量计的测量原理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超声波接收原理,设计了过零检测电路结构,并在顺逆流的时间差的测量问题上,应用互相关算法,完成对时间测量的自补偿。实验结果显示:在采取以上补偿方法后,能有效改善流量计精度,时差测量误差小于0.8%,并提高了测量实时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单光子脉冲时间随机性的光量子随机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秋荣  赵宝升  刘永安  盛立志 《光学学报》2012,32(3):327001-302
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光子脉冲时间随机性的光量子随机源。利用衰减成单光子态的光强恒定光源和一个单光子探测器产生单光子随机脉冲,通过连续比较单光子随机脉冲序列中相邻两个脉冲的时间间隔来提取随机位。通过设计高速响应的微通道板单光子探测器和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随机位提取电路,获得了超过10Mbit/s的随机位产生速率。通过采用恒比定时和对计数时钟倍频的方法提高时间间隔的测量精度,从而减小随机位序列的相关系数。当光量子随机源的随机位产生速率在10kbit/s以下时,所获得的二进制随机位序列的相关系数小于0.001。运用随机性测试程序ENT和DIEHARD对所获的随机位序列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序列的随机性非常好且不需要后续处理,完全满足真随机数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双弹丸同时着靶情况下的立靶坐标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圆形阵列光电探测系统的双目标识别方法。采用光电探测器件组成1个圆形的探测阵列,并将3个发光角度均为60°的扇形一字线激光器均匀设置于圆形探测阵列上组成探测光幕。当2发弹丸同时穿过探测光幕时,会在圆形探测阵列上产生6个弹丸投影,通过信号处理电路识别6个弹丸投影的中心位置,最后通过系统弹丸着靶坐标测量公式计算得到2发弹丸的着靶坐标。在对系统测量原理进行论述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弹丸着靶坐标测量模型,并对坐标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系统在测量靶面为1 m×1 m时的X坐标测量误差标准差最大为2.7 mm,Y坐标测量误差标准差最大为0.6 mm。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测量靶面为1 m×1 m时的X坐标测量误差标准差为2.22 mm,Y坐标测量误差标准差为1.98 mm。因此,该文所提出的系统可以有效测量弹径4.5 mm及其以上的双弹丸着靶坐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