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计算非线性振动系统高阶渐近解的Normal Form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非线性振动理论,计算非一笥振动系统的高阶渐近解,从理论上讲无任何障碍,但由于计算工作需要进行积分等十分繁琐冗长的运算,使得人们只能非线性振动系统的一阶和二阶近似,而为了研究在退化情况下,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分岔特性,必须计算该系统的高阶近似解,本文给出了一种Normal Form方法计算高阶渐近解的实用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非常方便地计算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七阶近似解。  相似文献   

2.
齿轮系统非线性振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围绕圆柱齿轮系统的参数振动和间隙非线性振动问题, 较为详细地评述了20年来国 际上的研究进展情况. 文中首先说明了齿轮系统啮合过程非线性振动的基本概念, 包括基本 的力学模型、数学模型、不同类型的分析系统和求解方法; 然后分别评述了时变轮齿啮合刚 度参数振动问题和齿侧间隙非线性振动问题的研究进展. 此后讨论了同时 包含齿侧间隙和时变啮合刚度时齿轮非线性振动问题方面的研究. 最后,建议了齿轮系统 非线性振动方面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实验拟事出流固耦联系统的非一函数和模态参数。建立了此系统的非线性振地系统的数值和解析分析,论证了充液旋转壳的流固耦联自激振动特性,求出了流固耦联系统的霍普分叉解,阐明了只结文物鱼洗的振动机理。本文结论对同类自激振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一叶片振动方法”代替传统的“全部叶片振动方法”,用线性化的方法推导出计算振动叶片非定常气动力(引起叶片弯曲振动)及力矩(引起叶片扭转振动)方程。通过输入叶型及气流参数,它可以方便有效地估计出作用在振动叶片上的非定常气动力和力矩,以及振动叶片不稳定工况发生的条件和范围。并在氟里昂超音速风洞上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转子系统振动变参控制中的瞬态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可变参数的挤压油膜阻尼器作为控制元件,研究了转子在稳态转速及加速运动过程中进行变参控制时的瞬态响应问题。结果说明了对转子系统的振动进行分段变参控制,无论是在稳态还是在加速运动过程中,一般都可以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不仅可以减小转子系统的振动,而且还可以使转子系统平稳地通过具有较大振动的共振区,但变参位置不应在多值转速区内。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锅炉尾部受热面的振动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把卡门漩涡频率和声学驻波频率处理为随机变量,使用概率设计法确定锅炉省煤器和管式空气预热器避开声振动的可靠度。文中给出了管式空气预热器振动可靠性分析的实例。  相似文献   

7.
在设计一个线性振动系统时,为了获得某些希求的特征参数;或者为了调整数学模型的特征值,使能与试验值更好地符合,往往需要对原数学模型作些修改。利用线性规划,本文给出了一种求解逆特征值问题的迭代方法。通过算例说明本文方法是对线性振动系统进行再设计的一种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复杂激励下平置板式浮筏功率流传递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隔振理论研究领域中舰船的振动和噪声控制问题,建立六维^[1、2]平置板式弹性浮筏的多机组隔振理论分析计算模型,导出了弹性浮筏传递功率流的表达式,从振动能量传输的角度来评价浮筏系统隔振效果,绘制了功率谱曲线,揭示机组的布置,筏架刚度等结构参数对功率流传递的影响,给出了浮筏设计中结构参数选择的一般准则。  相似文献   

9.
一个n自由度的系统受外力激励产生振动时,其响应往往以低频振动为主,高阶振动的分量只占次要地位.对实际工程结构来说,由于阻尼的作用,高频振动不但振幅小,而且衰减也快,因此可以略去不计.针对这种情况采用振型分析法来求响应是很有利的,此时只需先求出在响应中占主要地位的前s 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再算出前s 阶振动在响应中各自所占的分量即可.因为s<相似文献   

10.
根据单自由度振动系统数学模型,设计了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特性的数学仿真实验,实验结果给出振动方程解析解的表达式,并用几何方式定量描述振动过程及其幅频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主动移频式动力吸振器及其动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力吸振器是振动控制中比较有效的减振装置,只要吸振器(子系统)的振动固有频率与振动物体(主系统)的振动频率相同,即可有效地消除主系统的振动。但传统动力吸振器的控制频率带宽较窄,限制了其稳定性和减振效果的提高。本文通过独特的机械设计,研制了一种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几何参数,使得其固有频率随几何参数线性变化的主动移频的新型动力吸振器,并初步设定了相应的控制方法。文中还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分析了它的机理,评估了它的实际减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吸振器可以大范围调节自身固有频率,有效拓宽吸振频带,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大跨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动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曾攀  钟铁毅等 《计算力学学报》2002,19(4):472-476493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作为一种新的超大跨径桥型,综合了悬索桥和斜拉桥的特点,国内外对这种桥型的研究尚少。本文根据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伶仃东航道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设计方案进行了模态分析,分析了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固有特性,讨论了不同主梁纵向约束方式和辅助墩的设置情况的影响,为此类桥型结构的动力性能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非线性自由振动的迭代响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了一个考虑横向振动和板面内运动的三节点几何非线性等参环形板单元,采用迭代求响应的方法,研究了中心附有刚性质量块的非线性轴对称自由振动的频率,与已有的结果比较表明,本文的方法得到更为精确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智能结构的振动控制在航天航空、机械制造、车辆与船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多输入多输出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严重威胁系统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针对两输入单输出的双驱动智能悬臂梁系统提出一种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基于压电线性本构方程,应用假设模态方法建立双驱动智能悬臂梁的力学模型,得到了基于闭环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同时利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在线辨识系统参数设计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PID)控制器实现自校正PID控制。通过数值仿真对比在有无PID 控制下两输入单输出双驱动智能悬臂梁系统的振动情况,分析自校正PID 控制的控制效果。通过实验验证自校正PID 控制对双输入单输出的双驱动智能悬臂梁系统的控制效果;再设置两组不同的单输入单输出自校正PID控制实验作对比。结果表明:自校正PID 控制方法可以较为有效地抑制智能悬臂梁的自由振动,相比单输入单输出的两组,两输入单输出自校正PID控制的效果更为明显和有效。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studies self-synchronization and stability of a dual-motor driven vibration system with a two-stage vibration isolation frame. Oscillation amplitude of the material box large enough can be ensured on the vibr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screen materials. Reduction of the dynamic load transmitted to the foundation can also be achieved for the vibration system. A Lagrange equation is used to set up the motion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the system, and a dimensionless coupled equation of the eccentric rotors is obtained using a method of modified average small parameter. According to the existence condition of zero solution in the dimensionless coupled equation of the eccentric rotors, the precondition for commencing self-synchronization motion is achieved.The stability condition of self-synchronization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Routh-Hurwitz criteri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s validated by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 of linearly polarized vibration on the stability of a plane displacement front in a porous medium is studied. The problem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motion of a plane displacement front traveling at a constant velocity U under the action of vibration normal to the front is considered. It is shown that under the action of vibration the dynamics of the plane displacement front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Mathieu equation with a dissipative term. Using the standard averaging method, in the case of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it is revealed that vibration can only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It is found that the vibration stabilizes the plane displacement front with respect to part of the perturbation spectrum.  相似文献   

17.
温华兵  昝浩  陈宁  杨兴林 《实验力学》2015,30(4):483-490
本文设计了一种滚珠丝杠惯容器及ISD隔振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惯性轮的转动惯量对惯容值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滚珠丝杠惯容器的机械动力学特性,推导了ISD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率计算公式,探讨了惯容器对ISD隔振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在电机被动、主动和混合隔振工况下,开展了弹簧阻尼系统和ISD隔振系统的振动性能对比实验,验证了惯容器对振动系统固有频率和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惯容器可降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使共振频率向低频移动,共振振幅降低;在共振频率附近,惯容器可抑制共振振幅,惯容值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ISD隔振系统在低频的减振效果优于传统的弹簧阻尼系统;随着频率比的增加,ISD隔振系统的传递率趋于稳定值,惯容器会引起高频隔振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8.
U. H. Hegazy 《Meccanica》2009,44(4):355-368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nonlinear dynamics and vibration control of an electromechanical seismograph system with time-varying stiffness. The instrument consists of an electrical part coupled to mechanical one and is used to record the vibration during earthquakes. An active control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system based on cubic velocity feedback. The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is subjected to parametric and external excitations and modeled by a coupled nonlinea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 method of multiple scales is used to obtain approximate solutions and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the system. The results of perturbation solution have been verifi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where different effects of the system parameters have been reported.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的是多输入、多输出串联振动系统传递函数的辩识问题.本文表明:从系统结构来看,多输入、多输出串联振动系统可以化成为多重交叉闭环系统.本文将这类振动系统的传递函数分解成多个二阶子系统.从系统辩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通过辩识子系统传递函数,实现对整个系统传递函数辩识的新方法.仿真结果及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反共振理论在动力吸振器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讨论反共振理论在动力吸振器设计中的应用,特别是应用动力吸振器族控制或消除复杂结构,机械系统中某些子结构稳态响应或系统共振的方法,最后给出了反共振动力吸振器族在某大型机械设备振动控制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