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将强子-核碰撞的独立源模型推广到核-核碰撞,给出了核-核碰撞末态产生粒子横能量分布方程,将其与CERN的NA35合作组得到的实验数据相比较,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了如下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原子中的正电荷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原子大小的整个球内,而是集中在比原子体积小得多的体积内,他把这个比原子小得多的体积称为原子核,它含有除电子质量以外的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散布在校外整个区域绕核旋转.从这一模型出发,我们可以简化α粒子与原子碰撞的模型如下: 当用α粒子轰击原子时,由于α粒子比电子重7400倍,从动量的观点来看,原子中的电子引起α粒子的偏转是微不足道的.因而在用α粒子轰击原子时,可以忽略电子的作用,α粒子就仅受到原子核的…  相似文献   

3.
秦玉明 《中国物理 C》1992,16(10):928-932
本文用统计模型讨论了高能核-核碰撞中灰粒子的产生过程,给出与实验数据相符合的灰粒子多重数分布,并分析了靶核参加者数目N,碰撞参数b与灰粒子多重数ng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徐钧山  张成腾  郭箴第  杨福家 《物理学报》1989,38(11):1792-1801
本文报道为验证新的原子碰撞机制所进行的56Fe共振弹性散射实验。在质子能量为2.52MeV共振处,观察到了56Fe原子KX射线发射几率随入射能量不再保持平滑连续的变化关系,而是呈现出有大于50%的相对变化。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当原子电子结合能UK及共振宽度Г的比值UK/Г大到5.27的条件下,入射粒子在形成复合核前的碰撞电离反复合核共振散射出射粒子碰撞电离之间仍存在着干涉效应。利用Blair-Anh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在高能轻子-核碰撞中,基于二源发射图象描述了簇射粒子多重数和赝快度分布,计算结果与3-210GeV的中微子-核乳胶碰撞的实验数据符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高能核核碰撞中相对论性α粒子的角分布,并与2.1GeV/u^16O和1.7GeV/u^56Fe与核乳胶相互作用的有关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纳米粒子与单晶硅表面碰撞的反弹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芳莉  雒建斌  温诗铸 《物理学报》2005,54(6):2832-2837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纳米粒子与单晶硅(001)表面碰撞、反弹飞离的现象,分析了粒子的反弹行为、基体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原子构型特征,以及碰撞过程的能量转化.碰撞后单晶硅表面形成半球形的小坑,小坑周围的基体原子呈非晶态.碰撞过程中与颗粒相邻的基体原子立即非晶化,在非晶层外面基体以可恢复的(111)[110]滑移结构存储弹性形变能.在射入过程,基体发生压缩弹性形变;颗粒反弹时基体势能振荡下降,交替形成压缩形变构型和拉伸形变构型.射入过程中存贮的压缩弹性形变能的释放为颗粒提供了反弹、飞离的能量. 关键词: 碰撞 纳米粒子 单晶硅表面 分子动力学模拟  相似文献   

8.
负离子与原子碰撞的电子脱附过程是普遍存在于等离子体物理、天体物理、电离层物理学中的重要过程.实验和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离子与原子作用过程以反负离子结构的认识,本文主要介绍负离子的双电子脱附截面测量实验装置,并蛤出对于H^-与He碰撞的双电子脱附截面的测试结果以及与其他实验数据的比较。证明我们的装置是可靠的,一系列的实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频闪激光片光源摄像和图象处理技术,对二维直通道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定量测定了固体粒子的运动参数、运动速度、方向.测得了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得出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在本实验范围内粒子基本上沿直线运动,并处于不断加速的状态;粒子与壁面碰撞的时间极短,反弹角小于碰撞角,反弹速率小于碰撞速率.从而获得了在不同的进口气流速度及不同的通道倾角下固体粒子与固体壁面碰撞的某些规律.得到了粒子与壁面相互作用的关系表达式.为理论计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将强子-核碰撞的独立源模型推广到核-核碰撞,给出了核-核碰撞末态产生粒子横能量分布方程,将其与CERN的NA35合作组得到的实验数据相比较,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经典轨道蒙卡方法研究了弱耦合等离子体环境中的裸核离子与基态氢原子碰撞的电荷转移和电离过程,碰撞能量在10—900kev/amu范围.粒子问的相互作用使用了含与入射速度相关的动力学效应的Debye-Htickd模型.确定了等离子体屏蔽效应所造成的初态电子坐标与动量的微正则分布.研究了电荷转移和电离过程的总截面与等离子体参数、入射离子电荷、速度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环境效应对重离子碰撞过程的影响显著,特别是在低速碰撞时.同时给出了在不同Debye长度(1—50a0)和不同入射离子核电荷数(1~14)条件下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测量了25MeV/u40Ar+197Au反应中两裂片符合下的小角α-α关联.由α-α关联函数提取了8Be核的相对态布居和热核的核温度.实验测得发射温度随碰撞参数而稍有变化,从中心碰撞的4MeV变化至周边碰撞的3.8MeV.在周边碰撞中,观察到发射温度随着粒子能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全量子的分子轨道强耦合方法和经典径迹蒙特卡罗方法计算从低能到高能的离子与原子和分子碰撞反应截面和速率系数。在分子轨道强耦合计算中,采用从头计算法得到的绝热分子势能面和径向、转动耦合矩阵元,经过幺正变换后,求解强耦合方程组。本以Si^3 离子与氢原子碰撞过程为例,计算了重粒子碰撞过程中发生的电荷转移、碰撞电离和碰撞激发截面和速率系数,并与现存的理论结果和实验测量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对原子或分子受脉冲激光激发后感生荧光的动态测量是对气态介质弛豫过程进行研究的最直接和精密的方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记录到的讯号中不仅包含有原子或分子的辐射衰减和碰撞弛豫的讯息,而且还受到粒子热运动的影响。出现了原子或分子态的飞过弛豫(Fly-through relaxation)。这一非碰撞弛豫的本质是:粒子热运动的结果,被激发的粒子离开实验中收集荧光的空间区域,而处于基态的粒子进入了此区域,于是在我们收集荧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洽的蒙特卡罗-流体结合模型对溅射过程进行模拟,以了解等离子体粒子行为与溅射参数的关系。溅射过程包括气体放电和溅射原子传输。对于气体放电,蒙特卡罗部分模拟快电子和快气体原子,而流体部分则描述离子和慢电子。对于溅射原子传输,蒙特卡罗部分模拟溅射原子的碰撞过程,而流体部分则描述溅射原子的扩散和漂移。模拟的结果包括:等离子体粒子的密度和能量分布;不同电离机制对气体原子和溅射原子电离的贡献;不同等离子体粒子对阴极溅射碰撞的贡献;溅射原子的密度分布;溅射场和溅射粒子相对于入射离子能量和角度的分布;溅射原子经碰撞后在整个等离子体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两种非线性效应—次级粒子的相互作用以及不等核过程的核内级联;分析了它们对末态粒子分布,特别是末态分布对靶核依赖性影响;用流体力学模型具体计算了快度分布的靶核依赖因子,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两种非线性效应——次级粒子的相互作用以及不等核过程的核内级联;分析了它们对末态粒子分布,特别是未态分布对靶核依赖性的影响;用流体力学模型具体计算了快度分布的靶核依赖因子,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8.
O5+离子与H原子碰撞时电子俘获概率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利光  王军 《物理学报》2003,52(2):312-315
利用原子轨道作基函数展开系统波函数,附加电子转移因子修正O5+离子和H原子相互作用时的边界条件,计算了初始通道的势能.在得出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的情况下,验证了计算参数的可靠性.在碰撞参数b=80a.u.,碰撞速度v=2200a.u.的条件下,利用心核近似方法完成了O5+离子和H原子碰撞过程中8个Σ状态的随时间变化电子俘获概率的理论计算. 关键词: O5+离子 H原子 碰撞 电子俘获  相似文献   

19.
对每核子200GeV的S+Pb中心碰撞中产生的∧粒子的横向极化度消失的现象作了细致研究,用相对论核-核碰撞的Monte-Carlo事件产生器--LUCIAE产生了相应能量下的S+Pb中心碰撞事例,定量分析了消除∧粒子横向极化度的各种因素,研究了反应中的二次散射、二次产生以及∑,E等超子衰变产生的粒子在总的实验测量的∧总数中的比例,确定了由这些∧粒子造成的退极化度对总的∧极化度的影响,模拟和计算结果表明,以上3个效应强烈地影响了∧的横向极化度,但不可能使终态假定为强子气时∧粒子的横向极化度完全消失,为了解释∧极化度近于零的实验结果,可能需要在相对论重核碰撞中引进∧粒子产生的新的机制,包括存在形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弱效应。  相似文献   

20.
按照夸克随机组合的简单组合模型,本文通过分析得出重子反重子比率与夸克反夸克平均产生几率的关系.进一步计算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过程中各种反粒子与粒子的比率,不需要任何额外假定, 预言的比率与RHIC加速器时Au Au碰撞STAR实验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夸克组合模型能够解释相对论重离子碰撞过程的反粒子与粒子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