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生稻抗白叶枯病遗传分析及转育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野生稻对江陵691,PXO61和T7174三个白叶枯致病菌系的抗性遗传及转育效应.普通野生稻2号与四个栽培稻杂交组合F2群体的抗性遗传分析表明:普遍野生稻2号带有三对相互独立遗传的显性抗病基因;其中一对同时支配对供试三菌系的抗性,并且与显性基因Xa-4和Xa-7非等位,与隐性基因xa-5及xa-c独立遗传;另两对则分别只控制对江陵691和T7174之一的抗性.利用杂种胚和F1幼穗培养,可有效地将非AA型野生稻抗病性转育至栽培稻之中.  相似文献   

2.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取得了可喜成果,为适应长江流域种植双季稻的需要,急需解决早稻的三系配套。几年来,武汉大学遗传研究室利用红芒野生稻和秈稻品种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培育出了稳定的雄性不育系,实现了早稻的三系配套。经湖北省协作组初步鉴定证明杂种早熟、丰产、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3.
前言水稻三系配套,且已开始在生产上应用,这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一个巨大成果。为了掌握水稻三系生长发育的特性及其利用价值,我们于1975—1976年进行了本实验,目的是探索杂交水稻及其三系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生育规律和现有的杂交组合作双季晚稻的适应范围及其意义,为筛选新的组合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
东乡野生稻的科学名称是Oryza sativa L.f.spontanea Roschev.,分布于北纬28°14′、东经116°30′左右。它的分布地与野生稻在中国的集中分布区呈间断分布,是野生稻在中国分布的最北点。东乡野生稻具有耐寒、米质优良等品质。本文阐述了东乡野生稻的一般植物群落学特点及其保  相似文献   

5.
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也是研究水稻起源、进化、发育和基因功能的基本材料.本文以野生稻为对象,系统总结、分析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水稻遗传育种界对野生稻有利基因资源发掘和利用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该领域在研究技术和手段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用栽培稻遗传图第6连锁群中与Pi-2(t)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RG64及其筛选出来的BAC克隆38D17作为探针,对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供试探针RG64及BAC克隆38D17均被定位于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第6染色体.药用野生稻杂交信号的百分距离分别为44.87士5.33和46.50士4.57,而栽培稻则为35.85士3.06和36.05±2.44,信号检出率相应地为7.14%、42.53%、8.09%和40.78%.BAC克隆和RFLP探针杂交位置几乎一致,由此推知,与抗性基因Pi-2(t)连锁的BAC克隆在药用野生稻中的同源顺序就在第6染色体杂交信号出现的相应位置.在未封阻的情况下,药用野生稻多个染色体上具有信号,这表明它和栽培稻的Cot-IDNA重复序列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同源性.文中讨论了栽培稻BAC克隆对药用野生稻原位杂交物理作图的可行性和Cot-IDNA的制备所涉及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范围内多个再分析地表通量数据集的可信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NCAR(NCEP1)、NCEP/DOE(NCEP2)及ECMWF的再分析地表通量(感热和潜热通量)资料,以及由经验公式计算得出的我国地表通量的气候值(以下简称气候值),采用可视化分析、统计分析和天气气候学诊断方法,分析了三组再分析数据集的地表感热、潜热通量,以及基于地表热通量的鲍文比和地表热源在不同季节的空间分布和年变化,并与气候值做了比较.结果显示,尽管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如三组再分析数据集潜热通量的值明显偏大),但不同再分析地表通量所反映的我国不同季节地表感、潜热通量的空间分布和年变化趋势与气候值的分布是一致的.总的来看,ECMWF再分析是最合理的,其次为NCEP2,最后为NCEP1.  相似文献   

8.
红莲——华矮_(15)不育系(以下简称华矮_(15)不育系),最初是用红芒野生稻(O.sativaL.f.spontanea)为母本,以秈稻品种莲塘早为父本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培育成红野——莲塘早不育系。后来又以红野——莲塘早不育系为母本(B_4F_2),以早秈品种华矮_(15)为父本连  相似文献   

9.
在利用多极法优化设计光子晶体光纤结构的基础上, 充分结合挤压和堆积两种方法的优点, 提出了基于挤压-堆积的新型硫系光子晶体光纤制备技术, 利用As2S3硫系玻璃制备了三层孔环结构光子晶体光纤. 通过理论模拟分析得出了该光纤的色散特性和零色散点, 测试了1550nm近红外光纤激光在该光纤中的传输效果和纤芯光斑能量分布, 利用该光斑测试验证了该光纤在近红外的光能传输局部限制能力和光子晶体的光学初步控制现象.  相似文献   

10.
<正> 凹叶厚朴[Magnolia offcinalis subsp.biloba(Rehd. et Wils.)Cheng etLaw]为木兰科木兰属,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星散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等地。由于凹叶厚朴为我国著名国药厚朴的亚种,药用部分树皮、根皮和花蕾等与原种同功效,长期供  相似文献   

11.
运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并结合欧拉方法,分析了江淮、江南和华南3个不同区域多个PHR过程期间的水汽通道和水汽输送特征以及通道建立和维持的天气学条件.不同区域PHR过程发生时,水汽通道及其贡献率、异常环流特征等都不同,且这些差异主要集中在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从水汽收支来看,华南与另外2个区域的差异较大.从水汽通道和异常环流的角度上看,江南与另外2个区域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湖蛙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伊犁地区,过去国内没有记载,1979年马积藩先生在第一期《博物》杂志上作了首次报导。我系1963年曾在霍城大西沟采得数只标本。1980年向礼该、黄人鑫在“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一期上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作了描述记载。对于湖蛙的繁殖习性国内至今还没有人作过观察。今年,我们在伊宁市郊对湖蛙的产卵习性进行了初步了解,现将所得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为研究耙区,采用泽普县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景观韵律指数,研究了泽普县乡村聚落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并对其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泽普县乡村聚落整体分布较为密集,但又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中南密北疏"的分异特征;泽普县乡村聚落的规模分布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集聚特征,大致呈现出北高南低且北部地区出现"中部低四周高"的环形围绕特征;依据景观韵律指数,将泽普县乡村聚落划分为四种类型:中等规模中高密度分布、小规模高密度分布、中等规模中低密度分布、大规模低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14.
据文献记载,双果草属Mitchella L.有两个种,分布于日本、北美洲和朝鲜的南部.作者分别于1972年、1976年在龙泉凤阳山采到了一种完整的花果标本,定名为波叶双果草M.undulata Sieb.et Zucc.,后在南京和华南植物研究所标本室检视了北美洲产的该种标本和查了台湾植物志(4:307,1978).台湾植物志扼要记述了该种的特征(但没有图).经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浙江这个种与日本、北美洲及我国台湾产的种相同;在我国大陆上首次发现波叶双果草的存在,为编写我国茜草科植物志提供了新的内容;同时也提供了中国和日本以及中国和北美洲植物区系间联系的又一个明显的例证.双果草属与爱地草属Geophila Don和薄柱草属Nertera Banks et Soland.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尤其是外形上与后者十分近似.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二次离子质谱分析,对氧化硅内表面进行了氧含量的深度分析,结果表明:硅内表面层确实存在着氧扩散层,对于不同的氧化方式制备的样品,氧扩散层厚度不一,氧的纵向浓度分布规律也不同,然而,当扩散层厚度大于峰值位置以后,它们的分布规律变得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6.
在2001~2002年4~7月份对宁波镇海区鸟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记录鸟类85种。隶属11目25科.鸟类区系组成具有南北混杂过渡特征。繁殖鸟的区系分析表明鸟类区系归属东洋界.鸟类在不同生态环境的分布存在差异。调查显示本区鸟类以针阔混交林分布种类最为丰富.还讨论了人为干扰对鸟类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MTS万能材料试验机对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进行了不同加载速度下的弯曲性能试验. 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测得三点弯曲下烧结钕铁硼的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 得到了试样表面的应变分布云图和不同位置处的应变分布.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回收试样进行了断裂机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甲基丙烯酸甲酯第三单体的加入, 可以大大地提高Nd(naph)3-Al(i-Bu)3(naph=环烷酸)稀土系催化剂催化降冰片烯与苯乙烯共聚产物的分子量, 并使分子量分布变窄. 文中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方法证明了三元共聚物的合成, 并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对于聚合的影响. 结果表明: 稀土催化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并且共聚物分子量分布较小.  相似文献   

19.
华南四省区第三产业结构效益的实证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考察区域经济结构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第三产业结构变化是三次产业总体结构优化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方法对华南四省区第三产业结构效益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在对华南四省区第三产业结构效益的特点比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华南四省区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禾本科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科之一,根据最高的估计,含有550属6700种。这一科植物的分布很广,从热带到极区,在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都有存在。在草原地带禾本科植物为植物群落组成的主要成分,占着绝对的优势;在山坡、林下、海滨、河岸、水沟、塘边,无论干燥或潮湿,也都有禾本科植物生长着;因此,这类植物是最普通的一些植物,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在应用方面禾本科植物是极其重要的。我们食用的主要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