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解析分析法发现有关粒子模拟的报道中所用的以柱极坐标表示的束均方根(rms)发射度公式与传统的束发射度定义不相符合。通过对典型的横向四维分布的推导,发现二者之间的比例因子是相同的;求出了这一比例因子。  相似文献   

2.
详细推导了高斯分布的轴对称电子束的截断方法和确定截断因子的表达式。结果表明在截断因子为0.9时的电子束发射等于均方根发射度的二倍,而当电子束发射率高于均方根发射度时的截断因子仅为0.59。给出了四维坐标变量的几率密度函数公式,并简述了相应的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3.
反磁回路(Diamagnetic loop,DML)诊断强流脉冲电子束半径是一种可在线诊断技术,它利用一个环绕电子束并与其同轴的反磁回路通过电磁感应测量该电子束的磁矩,从而在某些易于满足的条件下推得该电子束的均方根半径。这种诊断技术与其它方法(如三梯度法)相配合还可以同时在线诊断强流脉冲电子束的发射度、束包络斜率等参数。本文介绍了反磁回路诊断束半径的原理和应用、反磁回路的设计和标定,以及用密绕螺线管线圈模拟电子束诊断实验和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闪光照相中,用Martin公式求得的1m处X射线照射量往往偏高。考虑电子束的发射度和横向半径的影响,利用蒙特卡洛方法抽样束内电子在靶上的入射条件后,可以定量确定闪光机靶前1m处X射线照射量的数值及其角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击靶时束半径一定的情况下,X射线照射量随发射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束发射度一定的情况下,照射量随束半径分布有一极值,当束半径小于rbm时,照射量随束半径rb增加而迅速增加,但当rb  相似文献   

5.
推导了轴对称相对论电子束在漂移管内的空间电荷势及相互作用势能,分析了势能在束流传输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与束流均方根发射度的变化方程比较,指出一部分势能随束流传输过程中包络振荡呈现出可逆的变化;另一部分势能在束流传输系统及束流本身非线性力的作用下,随着电荷密度分布变化转为电荷横向热运动能量,从而导致束流归一化发射度增长,这种转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把残余气体散射作为一种各向同性微扰力引入轴对称直流带电粒子束的均方根(RMS)包络方程,从中得到了气体散射作用导致束流发射度增长的表达式。结合“神龙一号”加速器束流传输系统的设计参数,计算了气体散射作用引起的束流发射度增长。结果表明:要想将残余气体分子散射的作用减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要求束流传输系统的真空度高于0.3mPa,而目前的真空设计指标(0.5mPa)只处于免强可以接受的水平。同时,简要说明了相关的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把聚焦到直径约2mm的kA级高能电子束投射到轫致转换靶(高Z金属)上,在靶附近产生10^2MV/m级的轴向电场使靶表面向电子束内发射离子流。此反流离子形成离子聚焦通道,使电子束过聚焦。用两种解析模型求出稳态近似下电子束内的电势分布、离子电流密度、离子电荷密度、电子束中和因子以及反流离子对束聚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发射度的基本概念出发,根据径迹空间4种粒子横向分布情况所对应的实空间分布形式,以及各相变量的RMS值与边值的对应关系,针对轴对称的特殊情形,给出实空间电流密度分布函数,明确了满足一定条件的轴对称直流束的边发射度与RMS发射度在不同径迹空间中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旨在用数值模拟方法推求计算梯型薄壁堰堰流的简化公式。通过推求梯型薄壁堰堰流的基本理论公式,并求解气液两相流时均方程,辅以RNG k-ε湍流模型模拟了5种不同堰顶水头下梯形薄壁堰的过流能力。用SIMPLE算法对模拟体系中的压力与速度的耦合进行求解,同时用VOF法对自由水面的流动变化信息进行捕捉;进而通过最小二乘法的拟合得到模拟的流量值随堰顶水头变化的简化计算式,采用此公式计算了梯形薄壁堰在不同堰顶水头时的过流流量,与所推基本理论公式的计算值相比结果基本一致,可为实际工程中流量的控制和测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工程精度条件下,将套管外挤压力达到稳定的时间与地层介质的松弛 时间联系起来,进而与地层黏度联系起来,建立了一个用测井资料估算地层黏度的公式. 使 用这个公式估算,扶余油田西区地层黏度为$10^{17}$\,Pa$\cdot$s数量级,乾安油 田为$10^{16}$\,Pa$\cdot$s数量级,与岩石试验和地球物理方法得到的地层黏度 范围吻合.  相似文献   

11.
疲劳寿命估算的能量法及其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疲劳损伤滞后能等效原理,导出了缺口件与光滑件的当量应力关系,通过Neuber公式和饱和应力应变关系,可确定当量应力取值;采用定量方程随机化方程,建立了γ-p-ε-N曲线(置信度-可靠度-应变-寿命曲线)公式及其实验测试方式;根据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和γ-p-ε-N曲线公式,得到了随机载荷谱作用下构件疲劳寿命估算公式;最后,实验验证了复杂实测载荷谱作用下,LY12CZ铝合金含孔试样的疲劳寿命估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直线感应加速器(LIA)能够将高能,强流电子束经过传输聚焦形成毫米量级的束斑与轫致辐射靶作用产生高剂量的X光。束靶相互作用可在靶面产生等离子体(回流离子),回流离子与电子束作用导致电子束束斑变大,降低X光的分辨率,在多脉冲情况下影响到后续电子束的束靶作用。分布式轫致辐射靶为叠靶,是将多个极薄(厚度为0.05mm)的靶叠加起来,中间为真空。由于叠靶分布增大了束靶作用立体空间,降低了束靶作用后沉淀在靶面的能量,因而减弱或消除回流离子的产生。本文对叠靶结构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把得到的结果与单靶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结构下所得到的X光照射量大小与角分布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3.
2MeV有箔注入器的束流调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20MeV LIA建造的2MeV注入器的束流技术指标经过一年多实验调试已达到能量2MeV、束流3kA、亮度大于或等于10^8A/(m.rad)^2。建立了二维数字模型,对注入器的电子发射和束流传输过程进行了模拟,用模拟结果指导实验调试,并同实验结果进行对照,重点分析了有箔情况下自有的聚焦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于爆轰驱动平板问题,当由理论近似给出或实验拟合给出某些物理量后,可以借助抛射角方程导出适用的抛射角公式。利用爆轰驱动平板的抛射角方程,在小抛射角条件下,假设切向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为零,很容易得到周培基(P.C.Chou)公式。考虑切向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时,运用抛射角方程对周培基公式进行改进,得到了更为精确的抛射角公式。与实验结果相比,改进的周培基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更接近。  相似文献   

15.
旋转直管内气固或液固两相流动浓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进家  姜培正 《力学季刊》1997,18(2):134-139
本文针对旋转直管内气固或液固两相流动,建立了经过适当简经处理的颗粒无量纲运动方程,得到了稳定状态下直管内颗粒的浓度分布公式,从而为气固两相流风机或液固两相流泵的颗粒浓度分布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信噪比分析,大数定理及高斯积分方法得到了赝逆神经网络系统的动力学演化公式,固定点及吸引子半径等。与通常采用的自旋玻璃(spin glass)理论的replica方法相比,有较大的简化,得到温度为零及非零的宏观交叠量的演经公式。与仿真相比较,本文结果罗自旋玻璃理论符合更好。  相似文献   

17.
弯曲井眼中受压管柱的屈曲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微元体的变形和受力分析,导出了弯曲井眼中受压管柱的屈曲方程──一个合参数。的四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ε是一个综合考虑轴压(F0)、管柱截面抗弯刚度(EJ)、井眼轴线轨迹曲车半径(R)以及共眼有效半径(r)的无因次参数。本文利用线性化方法及小参数摄动法求得了屈曲方程的一次分叉点ε1及二次分叉点ε2。当ε>ε1时,管柱处于稳定状态,对应于屈曲方程的零解;当ε2<ε≤ε1时,管柱处于正弦屈曲状态,对应于屈曲方程的周期解;当ε≤ε2时,管柱处于螺旋屈曲状态,对应于屈曲方程的螺线解。本文给出的弯曲井眼中受压管柱的两个临界屈曲载荷(与两个分叉声、对应),发生螺旋屈曲时的螺距等理论结果与他人发表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在脉冲X射线装置研制中,由于束的Corkscrew运动等原因,常引起电子束靶时位置不稳定,焦斑尺寸过大等现象,满足不了精密闪光X射线照相的要求。本文中突破传统的聚焦方法,在可降低对束品质和加速器系统要求的前提下,建议采用介质杆(管)引导会聚或细丝引导的方法来实现束的聚焦,该方法原理清晰,结构简单,特别是不受Corkscrew运动的影响,可稳定的把束聚焦到亚毫米范围。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是如何把真空中传输的束汇聚到介质杆(管)上,如何减小束流损失。文中对此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小柔度钢压杆稳定性设计的通用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柔度钢压杆稳定性设计的通用公式赵显慧,赵加祯(山西省吕梁煤炭工业学校,汾阳032200)文[1]提出了考虑稳定性的压杆截面直接设计方法,但对型钢压杆设计计算失效.本文提出的通用公式则较完美地解决了这类问题,和文[2]提出的大柔度钢压杆稳定性设计通...  相似文献   

20.
射弹倾斜撞击带盖板炸药引发爆轰的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二级轻气炮发射圆柱形、球形钢射弹以不同的角度撞击带不同厚度钢盖板的 TNT/RDX(40/60)炸药,得到了不同条件下引发炸药爆轰的阈值射弹速度。可以用vd~ (1/2)=(1 +k)[A+Bh/(dcos)]描述临界引爆条件。对于带钢盖板的TNT/RDX(40/60)炸药,A= 3.33.B=5.34;圆柱形平头射弹撞击,k/75,球形射弹撞击,k0.5+0.2(1/cos-1)。由 此,本研究将Jacobs 引爆判据推广到了斜碰撞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