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40个采样点的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16种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的环境浓度以及其所致的苯并(a)芘等效毒性(BEQ)进行分析,发现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PAHs污染物随季节变换而发生变化,且在低温冬季时,各PAHs环境浓度和所致BEQ均高于其他季节;日常仅监测苯并(a)芘(BaP),苯并(k)荧蒽(BkF)和稠二萘(CHR)的环境浓度,即可对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PAHs污染物所致BEQ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缩减了日常监测的工作量和运算过程,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2.
为系统了解灌河口工业区污染场地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污染源及潜在的健康风险, 对16种优先控制的单体PAH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 T-PAHs质量分数呈现冬季(3 971.7 ng·g-1)>秋季(3 506.5 ng·g-1)>春季(3 504.8 ng·g-1)>夏季(2 639.1 ng·g-1)趋势. 夏季(2+3)环PAHs占比最低(13%), 冬季最高(15%), 春秋季相同(14%). 不同季节单体PAH质量分数以中高环(4、5和6环)为最高, 低环(2和3环)最低. 判源结果表明春夏季煤和生物质、石油类燃烧排放来源特征明显, 冬季石油类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来源占主体, 说明主要污染源存在季节差异. 与国内相关研究相比, 灌河工业区土壤PAHs质量分数处于中游水平. 根据加拿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河口工业区不同季节有13%~23%的土壤PAHs污染超过了安全值, 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温州市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5年1~12月在温州市区采集448个PM_(2.5)样品,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PM_(2.5)中9种水溶性离子(SO_4~(2-)、NO_3~-、NH_4~+、Cl~-、Na~+、K~+、Ca~(2+)、Mg~(2+)和F~-)的浓度,研究其污染特征、化学组分和来源.采样期间9种水溶性离子总浓度为39.97μg·m~(-3),SO_4~(2-)、NO_3~-和NH_4~+占所测水溶性离子总量的(40.19±10.04)%.离子总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从空间分布上看,多数季节市站采样点PM_(2.5)中离子总浓度低于南浦、龙湾和瓯海采样点.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M_(2.5)值与NH_4~+、Ca~(2+)、Na~+、K~+、Cl~-、NO_3~-、SO_4~(2-)浓度显著相关,PM_(2.5)中SO_4~(2-)和NH_4~+的主要结合方式为(NH_4)_2SO_4.硫氧化速率(SOR)和氮氧化速率(NOR)的年均值分别为0.44±0.09和0.13±0.04,表明温州市PM_(2.5)中SO_4~(2-)和NO_3~-主要由二次转化形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市PM_(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燃煤(火力发电和工业燃煤)、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以及道路和建筑扬尘.  相似文献   

4.
台州市不同功能区环境空气PM_(2.5)的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在台州市采集504个PM_(2.5)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原子荧光光度计分析样品中的19种无机元素,利用离子色谱和热光碳分析仪分别分析8种水溶性离子和2种碳组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质量分数,研究不同功能区环境空气PM_(2.5)及其化学组分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台州市环境空气PM_(2.5)年均质量浓度为(45.3±20.1)μg·m~(-3),季节变化规律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空间变化规律为工业园区商住区自然保护区.19种无机元素占PM_(2.5)总量的9.78%,主要元素为Na、K、Ca、Si、Zn、Al、Mg和Fe.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台州市无机元素的主要污染源包括道路交通尘、燃煤尘、建筑扬尘以及海盐粒子.采样期间8种水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为(26.50±5.86)μg·m~(-3),SO_4~(2-)、NO_3~-和NH_4~+占PM_(2.5)总量的(41.96±8.59)%.Cl~-、NO_3~-和NH_4~+离子质量分数为工业园区商住区自然保护区,SO2-4离子质量分数水平在3个功能区相近.OC和EC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0.04±2.08)和(3.27±0.80)μg·m~(-3).商住区和工业园区OC和EC浓度水平相近,略高于自然保护区.SOC/OC值为秋季最高,冬季其次.不同季节SOC/OC值均为工业园区高于商住区和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4年—2017年被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和Web of Science (WOS)核心合集收录的遥感研究PM_(2.5)的文献为数据源,以遥感(Remote Sense、Remote Sensing、RS)和PM_(2.5)为主题进行检索,利用文献计量和共词分析的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数量、关键词、收录期刊、作者等进行研究状况和趋势分析,对遥感研究PM_(2.5)的热点进行归纳,总结的研究热点如下:(1)通过遥感手段研究PM_(2.5)主要是利用传感器获取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数据,建立AOD和PM_(2.5)之间的相关关系,对PM_(2.5)浓度进行估算,NASA的MODIS气溶胶产品是采用最为广泛的数据;(2) PM_(2.5)与PM_(10)之间存在着时空上的相关关系,与雾霾的形成息息相关;(3)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实现了对PM_(2.5)多方式实时监测,未来PM_(2.5)遥感监测手段将更加便捷、丰富多样;(4)遥感技术对于由PM_(2.5)污染引起的地方性疾病的监测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5) PM_(2.5)的分布与城市化息息相关,结合多源遥感影像对城市化的进程进行分析,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6)由于遥感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加强实地监测以便对PM_(2.5)进行更有效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研究了橡胶产品中使用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裂解行为.对不同温度条件下裂解产物的分析表明,在初始阶段DMP的裂解产物主要为二氧化碳、苯、甲苯和苯甲酸甲酯.随着温度的升高苯甲酸甲酯进一步裂解成为分子质量更小的自由基,并发生稠环化反应形成更稳定的菲、蒽、间-联三苯、三亚苯等芳香族多环化合物.根据分析实验提供的裂解产物信息和有机物热裂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对DMP的热裂解反应机理作了探讨,表明在废旧合成橡胶热裂解回收过程中,增塑剂DMP的高温裂解会产生多环芳烃污染物.应选择合适裂解工艺和裂解温度,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同时测定海水中10种多环芳烃的精确定量检测方法. 利用固相萃取GC-MS/MS法, 确定10种多环芳烃的色谱分离条件和质谱定性、定量离子. 通过比对不同固相萃取柱和萃取条件对多环芳烃的萃取效果发现C18为最佳固相萃取柱, 最佳洗脱溶剂为二氯甲烷. 同时, GC-MS/MS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及内标法定量,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00.0μg?L-1, 检出限为0.01~0.08ng?L-1, 加标回收率为83.0%~108.7%, 相对标准差小于6.5%. 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最后将其应用于象山港海水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10种多环芳烃的检出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用苯并芘作为鲫鱼肝微粒体苯并芘单加氧酶(BPMO)的底物并采用Ⅱ号柴油作污染源,以0.01ppm,0.06ppm和30ppm三种不同浓度致毒鲫鱼。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浓度的污染源皆能诱导苯并芘单加氧酶活性且BPMO对底物有很高的灵敏度,显示出较高的酶活性。同时,BPMO活性随多环芳烃污染浓度的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地铁细颗粒物(PM2.5)的金属元素特征及来源,在南昌地铁一号线瑶湖西站、八一馆站和双港站的售票处、站台、车厢及站外(背景值)采集了108个PM2.5样品,进行元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除Al元素浓度在站外最高外,其它各金属元素含量皆在车厢中最高,其次是站外、售票处和站台。各采样点的Fe元素浓度变化较大,车厢中Fe浓度略高于站台,是售票处及站外平均浓度的3.5~3.7倍和10.9~11.5倍。八一馆Fe和Mn浓度最高,双港站As、Pb浓度最高,瑶湖西站和双港站的Hg浓度最高。富集因子法结果显示,八一馆富集程度最高、瑶湖西最低,站内3个采样点中PM2.5受人为因素影响程度排序为:站台>售票处>车厢,其中Fe、Mn和Cu元素受人为影响最为严重。聚类分析发现17种元素中有3大组元素各组份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对应着不同类别的来源,而Co、Hg和Cd与其他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可能与前3组元素有着不同的来源。PMF和PCA解析地铁PM2.5得到4个相同来源,分别为扬尘(含土壤、道路、施工)、室外交通源、室外工业源和车轮轨道摩擦源。在两种分析结果中,各源所占的比重有所不同,但室外源总贡献率都约占8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β-环糊精衍生物6-对甲基苯磺酰基-β-环糊精(6-OTS-β-CD )作为中间体对滤纸进行接枝,讨论了滤纸接枝条件和制备机理.考察了将接枝滤纸作为固体基质一些多环芳烃和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室温磷光现象,实验发现7,8-苯并喹啉,芴,咔唑,苊等几种物质的室温磷光强度与未接枝的滤纸相比有了明显增强,检出限、灵敏度也有明显的提高.将接枝滤纸作为固相萃取膜,直接富集水溶液中的7,8-苯并喹啉,芴,咔唑,苊,对萃取后的滤纸基质进行室温磷光测定,检出限与萃取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将接枝后的滤纸直接用于环境水样中的四种分析物的分析,回收率在86%~103%,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在线监测仪测量了杭州市一次重灰霾过程(2017年12月29日至2018年1月3日)中PM2.5主要水溶性离子(Cl-、SO42-、NO3-、NH4+、Na+、Ga2+、Mg2+)及主要气态污染物(SO2、NO2、O3、NO、CO、HCl、NH3、HNO2、HNO3)的小时浓度。结合混合受体模型和国控监测分析,研究了2017年12月30-31日重灰霾事件的污染特征、来源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PM2.5浓度高达318 μg·m-3; NO3-/SO42-最大值为2.68,说明移动源污染是杭州市PM2.5形成的重要来源; PM2.5/CO最高达到0.19,说明二次细颗粒物对PM2.5贡献很大;NO3-、SO42-、NH4+的浓度总和占PM2.5平均浓度的64.3%,说明二次无机细颗粒物是杭州重灰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且NO3-的贡献最大,占33.5%。混合受体模型分析显示,杭州市重灰霾污染的潜在源区主要位于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四省交界处,以及安徽省中东部、蚌埠、芜湖等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夹杂着大量污染物的北方干冷空气远距离传输叠加部分局地源是杭州此次重雾霾形成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改善杭州市空气质量,不仅需控制当地的污染物排放,而且还需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甚至跨区域采取大气联防联控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在线监测仪测量了杭州市一次重灰霾过程(2017年12月29日至2018年1月3日)中PM2.5主要水溶性离子(Cl-、SO42-、NO3-、NH4+、Na+、Ga2+、Mg2+)及主要气态污染物(SO2、NO2、O3、NO、CO、HCl、NH3、HNO2、HNO3)的小时浓度。结合混合受体模型和国控监测分析,研究了2017年12月30-31日重灰霾事件的污染特征、来源和成因。研究结果表明:PM2.5浓度高达318 μg·m-3; NO3-/SO42-最大值为2.68,说明移动源污染是杭州市PM2.5形成的重要来源; PM2.5/CO最高达到0.19,说明二次细颗粒物对PM2.5贡献很大;NO3-、SO42-、NH4+的浓度总和占PM2.5平均浓度的64.3%,说明二次无机细颗粒物是杭州重灰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且NO3-的贡献最大,占33.5%。混合受体模型分析显示,杭州市重灰霾污染的潜在源区主要位于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四省交界处,以及安徽省中东部、蚌埠、芜湖等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夹杂着大量污染物的北方干冷空气远距离传输叠加部分局地源是杭州此次重雾霾形成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改善杭州市空气质量,不仅需控制当地的污染物排放,而且还需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甚至跨区域采取大气联防联控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交通事故的时空热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交通事故分析中时空维度分离的不足,以H市2013―2015年的交通事故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自组织神经网络、平行坐标系、时空颜色矩阵和时空网络核密度估计、热点分析法,分别从行政区划以及道路网络上进行交通事故的时空特征分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揭示交通事故的时空热点区域。结果表明,整体来说,在空间上,H市交通事故热点区域4个街道高于8个镇,呈明显的“两带一中心”分布,即硖许线与101省道形成的带状区域和市政府所在的行政中心区域;时间上,早、晚高峰时段最为严重,夜晚较为轻微,呈明显的区域特征分布,即工业办公区热点出现在早高峰时段,生活住宅区热点出现在晚高峰时段,商业消费区热点出现在夜晚时段。  相似文献   

14.
火电厂PM2.5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大气导则中尚缺乏针对PM2.5的评价模型、方法及监测要求.通过长三角重点控制区某扩建火电厂排放的一次PM2.5和产生的光化学二次PM2.5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预测,提出了火电厂一次PM2.5排放量估算的方法,并提出了火电厂PM2.5(包括一次和二次)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预测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具有光化学反应的CALPUFF模型能有效预测一次和二次PM2.5的生成,在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因子中,因氮氧化物的削减对降低空气中PM2.5的浓度有显著效果,建议增加NH3和O3指标;在环境影响评价中CALPUFF模型可以作为PM2.5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5.
通过ENVI软件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的MODIS L1B数据进行几何校正、波段合成、重采样、构建查找表等操作,反演了山西省2020年3—8月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用大气气溶胶产品MOD04_3K验证AOD的反演精度,对反演结果中的高度进行订正,分析了山西省AOD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AOD与PM2.5浓度的回归模型,并通过模型验证估算误差。结果表明:(1)MODIS L1B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与大气气溶胶产品MOD04_3K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934。(2)在时间分布上,AOD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AOD均值远高于春季;在空间分布上,AOD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的趋势,高值主要出现在山西省南部的临汾市和运城市。(3)整体、春季、夏季3类回归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5.91%,27.62%,23.87%,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可较为准确地估算PM2.5浓度。  相似文献   

16.
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源研究历史,讨论了各种源解析方法和各类污染源的研究进展,评价了各种源解析方法的优缺点,共引文献39篇。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鄱阳湖地区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对2007年、2008年和2009年鄱阳湖地区6个地级市(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抚州)的金融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的非均衡性比较严重,南昌和新余2个重点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表现较好,其余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普遍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